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搬迁至武汉,对当地的经济将会有何影响

刻苦的黄蜂
负责的发箍
2023-01-01 14:55:26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搬迁至武汉,对当地的经济将会有何影响?

最佳答案
美满的蜡烛
慈祥的香氛
2025-08-25 22:30:05

引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央企,而且这个企业它诞生以来,就做了很多优秀的工程,而长江三峡集团也将搬迁至武汉了,那么这对当地的经济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三峡集团

三峡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集团。它所做的一个重要的工程就是三峡工程,而且湖北武汉与三峡集团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值得注意的是三峡集团本来的总部就在湖北,后来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于是就从湖北搬迁到了北京。如今三峡已经成为了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十佳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本身的集团发展也是非常好的,再加上三峡集团与湖北之间的渊源是非常深的,如今重新搬迁回到武汉也算是对于当地经济一个不错的贡献。

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实际上此次三峡工程搬回武汉,对于整个湖北以及武汉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整个湖北和武汉它们都是处于在长江经济带之中的。而三峡集团所做的三峡工程就是跟长江有关的,如今三峡集团搬迁到湖北有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湖北以及武汉的经济发展。同时这个搬迁也会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岗位的增加就能够为当地的人民带来福利,能够更快地建设美丽湖北,绿色的湖北。

三、热烈的欢迎

在这一搬迁举动做出来之后,实际上湖北省政府对也做了热烈的欢迎,而且会全力以赴的做好总部搬迁到湖北武汉的各项行动以及准备工作。而且还细化了任务清单,也希望三峡集团能够尽快的搬到湖北武汉。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就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周边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更多人富起来。

最新回答
单薄的溪流
缓慢的啤酒
2025-08-25 22:30:05

原江安区政府大楼,位于武汉市江安区六合路1号,有一个新名字。中国三峡的标志和四个白色字符被悬挂在建筑物上方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中国三峡集团总部搬迁会议在武汉召开,标志着12年后三峡集团总部再次回到湖北,从北京迁至武汉。

三峡集团总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集团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的搬迁将加强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地位,并在双碳目标中促进湖北的绿色转型和产业集群升级。与长江有关的大多数国家机构都在武汉。三峡集团的搬迁将有助于湖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全面协调的作用。

湖北能源业务板块包括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天然气等,目前已建成鄂西水电和鄂东火电两大能源基地,新能源项目市场份额居湖北省首位。长江三峡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大峡谷深谷曾是三国的古战场,是无数英雄的用武之地。三峡横跨重庆和湖北两省。河的两岸有高山、悬崖峭壁,风景独特。两岸陡峭连续的山峰一般比河流高700-800米左右。

河流最窄的部分约100米;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它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建设三峡工程,治理长江洪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在三峡工程的保护下,荆江两岸的防洪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峡工程以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能力为依托,通过拦洪、削峰、错峰等方式承担起责任。拦蓄超过中下游安全流量的洪水,确保三峡工程以下长江的安全行洪。当下游防洪形势紧张时,减少上游大洪峰,减少水库出流量,缓解下游防洪压力。

贤惠的大神
野性的咖啡
2025-08-25 22:30:05

常规能源具体指的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并且这些能源都是能够大规模生产,而且作为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而且常规能源的另一个名字是叫做传统能源,像这种能源的话都是不能够再次生成的就是用过之后就是完全的消失,然后相关的一些能源储备的话也是有限的。

而且这些常规能源目前也是运用的最广泛的,比如在石油方面的话,就主要是运用于交通工具的运行,交通工具的运行向飞机,汽车等等这些交通工具都是需要大量的运用到石油的。

然后像这些常规能源的话,它最主要就是在地壳里面经过千百万年去形成的,然后在短期内不能够再生,所以说这些能源带来的危机感是时常会出现的。

顺心的翅膀
潇洒的大树
2025-08-25 22:30:05
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简称国水投集团)是隶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国有大型投资企业。

国水投集团是中央水利资产的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之一,公司主业为投资与资产管理,即实业投资(水利水电、再生能源)与管理;工程承包;相关技术研究、贸易与服务。

目前,国水投集团在中小水电和风力发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风电设备制造、城市供水等领域的投资开发已初具规模。

其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水利部水利工程综合经营公司。1985年9月改为中国水利实业开发总公司,1991年12月更名为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开发公司,1997年12月更名改建为中国水利投资公司,1998年11月与水利部脱钩交中央管理。

2004年12月,经国资委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并入中国水利投资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2006年8月,国水投资集团成立,公司更名为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公司。

2008年10月,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国水投集团并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魁梧的鞋子
机智的云朵
2025-08-25 22:30:05

一、煤炭

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煤炭的价值大不如从前,但毕竟目前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煤炭还是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来源之一,煤炭的供应也关系到我国的工业乃至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的稳定,煤炭的供应安全问题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

二、石油

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三、天然气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

四、水

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一、一次性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这些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再生。

二、再生能源

水、电,如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然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规能源

孝顺的板栗
超帅的帅哥
2025-08-25 22:30:05

01

地热资源是什么?

地热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一般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由于地热能是储存在地下的,因此不会受到任何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地热资源同时具有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所有特点,随时可以采用,不带有害物质。

关于地热的来源,有多种假说。一般认为,地热主要来源于地球外部热源和内部热源。外部热源包括太阳辐射等,内部热源包括放射性元素生热、地核热量等。根据测算,地核的温度达6000 C左右,地壳底层的温度达900~1000 C,地球表面恒温层(距地面约15米)以下约15千米范围内,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高,平均增温率约为3 C/100米。不同地区地热增温率有差异,接近平均增温率的称正常地温区,高于平均增温率的地区称地热异常区。地热异常区是研究、开发地热资源的主要对象。地壳板块边沿,深大断裂及火山分布带等,是明显的地热异常区。

02

地热与其他资源的区别

地热能通过各种方式向地球表面传播热量至人们可以采集到的地壳上层,就形成了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它是一种与地球同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能源,而且地热能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都在、到处都有。

地热资源和煤、石油、天然气及其它传统矿产资源不一样,埋藏于地下且可以吸收、传导、蕴藏地热能的水、岩石等物质皆可称之为地热资源,人们可以通过它们获取地热能,一旦它们脱离了地下地热能的供给,其体内蕴藏的热量将很快散去。就像风能蕴含于风速中、太阳能通过空气辐射一样,地热能是通过地壳内各种介质传导至地面上来的,人们能够借助于某种媒介有效地采集和利用时才能称其为资源。

03

地热资源如何开采?

勘查深度可根据主要热储类型、埋藏深度、当前的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市场需要确定,对于天然出露的带状热储类型,勘查深度一般控制在1000m内;隐伏的盆地型层状热储,勘查深度一般不超过4000m。

地热勘查应实行“探采结合”的原则,地热地质勘查钻孔能成井开采利用的,应按成井技术要求实施;地热开采井的钻井地质编录、测井、完井试验与地质资料收集整理除按成井技术要求实施外,还应按地质勘查要求,取全取准各项地热地质资料。

1、井深 钻井越深,成本越高。

2、地质因素 钻井中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 地质构造越复杂,变径越多,成本越高。

3、钻井的地理位置 这决定了钻井设备的搬运方式和动力来源,进而影响钻井成本。

4、钻机的进尺、动力大小和开孔直径 一般来说,进尺越深,要求的动力越大,成本也越高。

04

地热资源为何不是新能源主力?

从理论上来说,干热岩的储量是非常丰富的,只是,现有的勘探技术,还无法钻取到地球比较深层的地方,只能针对埋藏比较浅、地形地貌比较简单的干热岩进行开采。

并且,工作人员在对干热岩进行开采之前,还需要提前确定这些岩石缝隙的走向,这样才有利于更加高效地提取热量。

如果是想要进行大规模的提取,还需要对整个干热岩资源的分布,以及岩石缝隙做一个非诚清晰、全面的了解,目的是降低能源开采的成本,提升能源的利用价值。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等联合出版的《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指出,中国大陆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适宜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地热能产业曾被寄予厚望。作为中国首个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7年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地热“十三五”规划)预计,2016-2020年,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22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 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

市场规模达2600亿的地热能,为何发展如此缓慢?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日前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地热能发展基调作出如上表述。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目前,中国地热能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直接利用(供暖)两大途径,与清洁供暖和“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地热能产业曾被寄予厚望。作为中国首个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7年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地热“十三五”规划)预计,2016-2020年,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22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 亿元,合计约为2600亿元。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曾撰文称,“十三五”期间,国内地热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8.08兆瓦,占到“十三五”规划的3.6%;全国在运地热发电总装机量为44.56兆瓦,占到规划装机容量的8%左右。

郑克棪认为,地热发电没有完成规划任务,主要原因是地热没有享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管理办法》的补贴。

以西藏羊易地热电站为例,该电站2018年并网发电,2019年上网,目前上网电价为0.25元/千瓦时,没有任何补贴,电厂运行艰难。

同样是可再生能源的风能和太阳能,均享受到了相关补贴,并在近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根据2020年9月1日施行的《资源税法》,将地热纳入了能源矿产类别税目,税率从价计征1%-20%或者从量计征每立方1-30元。这进一步遏制了地热在可再生能源中的竞争性,也抑制了资本大规模进入的积极性。

在地热直接利用领域,中国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与“十三五”规划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地热能的初期投资、初装费高于煤炭和天然气。中国石化上述资料显示,假设燃煤锅炉房初投资为1,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初投资约为1.25-2.8;地源热泵的初装费将近万元。

这成为制约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上知识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单纯的钢铁侠
光亮的火车
2025-08-25 22:30:05
昆明长江电力好。宜昌电力跟长江电力比,虽然都是电力行业,但两者完全不一样。长江电力是利用水资源,每年的电力产生受制于长江流域水资源,发展是有限的。宜昌电力主营风电和光伏,这都是可再生能源,电力产能没有天花板,只要保证海陆风机和光伏发电的设备投入顺利。

天真的钢笔
俏皮的芒果
2025-08-25 22:30:05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energy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表2-1所统计的几种能源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而水电则属于再生能源,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未来的三峡水电站,只要长江水不干涸,发电也就不会停止.煤和石油天然气则不然,它们在地壳中是经千百万年形成的(按现在的采用速率,石油可用几十年,煤炭可用几百年),这些能源短期内不可能再生,因而人们对此有危机感是很自然的.

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和核裂变能,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主要能源.在讨论能源问题时,主要指的是常规能源.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生产规模较小,使用范围较窄.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以核裂变能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把它用来生产电力和作为动力使用时,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到80年代世界上不少国家已把它列为常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被利用的历史比核裂变能要早许多世纪,由于还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和开发才能提高利用效率,扩大使用范围,所以还是把它们列入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