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资委下属企业名单
广西国资委下属企业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广西电子研究所
广西纺织服装设计研究所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
广西桂江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桂元赖氨酸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国宏经济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化工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化工研究院广西化学纤维研究所
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
广西计算中心广西建筑材料研究设计
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
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广西柳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煤炭科学研究所
广西农业机械研究院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
广西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广西水力机械研究所
广西塑料研究所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物资集团总公司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十一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广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中油田东石油化工总厂有限公司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6.中国海洋大学(原山大地矿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武警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第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总之,地质专业还不错,本人也是学地质勘查的。还有疑问,加一下人人网的“地质”公共主页,相信里面的东西会对你有帮助
法定代表人:朱凤山
成立时间:2013-03-29
注册资本:7244.898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00000000044591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青年沟路5号
煤炭科学研究院沈阳院在抚顺经济开发区顺大街(北段)9号
煤炭科学研究院唐山院在唐山市新华西道21号
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院在太原市小店区并州南路
煤炭科学研究院西安院在西安市雁塔北路52号
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院在上海市天钥桥路1号煤科大厦
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院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三村55号
煤炭科学研究院常州院在常州市木梳路1号
煤炭科学研究院杭州院在杭州萧山区拱秀路288号
其他还有一些研究所,就不写了
黄方方,男,壮族,1958年10月生,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外事外经处处长、局长助理、副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梧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贵港市委副书记、市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南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主持全面工作。
刘宏武,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曾在广西北海市、贺州市工作,在国家环保部规划司挂职一年。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巡视员,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
协助主任分管交通处(自治区民航建设办公室)、人事处、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处(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机关党委(绩效办)、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机关群团组织及相关专项工作。主持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全面工作,联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
杨京凯,男,汉族,1963年10月生,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工程硕士,研究员。曾在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广西玉林市委、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自治区信息产业局等单位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物价局局长(兼)。
协助主任负责物价工作,主持自治区物价局全面工作。
韩庆东,男,汉族,1957年9月生,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曾在南宁地区水电局、南宁地区行署、自治区水利厅等单位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协助主任分管委办公室、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社会发展处、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机关服务中心及相关专项工作负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严伯贵,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曾在广西藤县、岑溪市、苍梧县、梧州市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协助主任分管地区经济处、农村经济处,协调委基层联系点(都安县)相关工作。
黄汝焜,男,汉族,1963年12月生,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经济综合、分析研究工作,2000年8月到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工作,曾在国民经济综合处、区域经济合作处等处室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协助主任分管国民经济综合处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区域经济合作处、统筹发展处及相关专项工作联系广西经济信息中心。
李向幸,男,汉族,1964年8月生,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曾在广西冶金设计院、广西冶金厅工作,2000年8月到自治区计委工作,曾在工业经济发展处、稀土办、办公室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自治区能源局局长(兼)。
协助主任分管工业经济处、高技术产业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及相关工作主持自治区能源局工作。
林家燕,女,汉族,1963年2月出生,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7月参加工作,公共管理硕士。曾在广西玉林地区企业、职改办、人事局、妇联、统战部、市台办、市纪委、监察局等部门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自治区纪委派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纪检组组长(试用期一年)。
全面负责驻委纪检组工作。
谢彬,男,汉族,1965年6月生,200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理学、经济学学士,高级经济师。曾在自治区国土整治和资源调查办公室工作,1997年3月到自治区计委工作,曾在农村经济处、固定资产投资处、法规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工业经济处、办公室等处室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协助主任分管固定资产投资处、重大项目建设处(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对气候变化处(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联系自治区工程咨询中心、自治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庞湟,男,1962年11月生,壮族,199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曾在自治区审计局、自治区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自治区发改委办公室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自治区西部办副主任。
协助主任分管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西部开发处、政策法制处,负责自治区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建设相关工作。
唐爱斌,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199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农学学士。曾在自治区农调队、自治区统计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试用期一年)。
协助主任分管发展规划处、就业和服务业处、经济贸易处、新型城镇化处及相关专项工作联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韦仕军,男,侗族,1958年8月生,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协助刘宏武同志分管铁路行业规划、筹融资、建设、协调及铁路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分管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项目开发处、建设管理处、运营协调处。
程华兴,男,汉族,1957年8月生,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师。长期在自治区物价部门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自治区物价局副局长(兼)。
协助杨京凯同志分管自治区物价局工作。
龙力,男,汉族,1961年4月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93年8月到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工作,曾在交通处、西部办综合规划组、重大项目建设处、经济贸易处等多个处室工作,现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
协助刘宏武同志分管交通处(自治区民航建设办公室),负责综合交通及相关专项工作,联系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相关工作。
1978.01——1982.02 成都地质学院找矿系地质力学专业学习。
1982.02——1985.08 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教师。
1985.08——1989.08 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构造地质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9.08——1992.0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矿产系矿床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2.07——1993.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研究所干部。
1993.05——1994.04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1994.04——1994.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兼外事外经处处长。
1994.08——199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兼自治区地质研究所所长。
1996.07——1996.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局局长助理。
1996.08——1997.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局局长助理、自治区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1995.07—1997.02 在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学习;1997.09—1997.11 在地矿部党校中青班学习)。
1997.11——1998.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矿局副局长、自治区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1998.05——1998.12 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8.12——2002.02 广西梧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2.02——2003.04 广西贵港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04——2003.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3.05——2008.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书记(其间:2005.06—2005.09 在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学习)。
2008.05——2008.06 广西南宁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书记。
2008.06——2008.08 广西南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书记。
2008.08——2011.8 广西南宁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2011.8——广西自治区发改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