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宁煤双马煤矿简介
神华宁煤双马煤矿是宁东煤田马家滩矿区新建的三个矿井之一,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0Mt/a,设计可采储量为539.81Mt,服务年限为96.4a。井田内可采煤层11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共6层。
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18日,是国家能源集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合资合作组建的国有能源企业。集团主营业务为煤炭和煤制油化工,经营范围涉及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机械加工制造与维修、能源工程建设等。
扩展资料
煤炭产能过剩,众多国有煤企面临发展困局。神华宁煤集团双马煤矿在创新中突围,通过精准合岗定编、职能转换等改革,实现了不减人、不减薪、不免职,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奋斗积累。仅一年时间,创造了神华宁煤集团“全员工效最高、生产成本最低、人均利润最多、用工人数最少”四个第一。
为达到轻装上阵,人尽其用,生产区队由过去设立技术员、办事员、材料员、核算员等小机关,改为“两正一副”,其余干部保留原职级,转换为操作岗。通过改革有52名一线管理人员转换成操作岗;采掘一线人员占比由原来的40%增加至51%,有效缓解了采掘接续紧张的被动局面。
参考资料:宁夏日报-双马煤矿创造神华宁煤集团“四个第一”
13年前,有意展开煤制油项目的神华宁煤集团,与拥有领先技术的国外某公司展开了漫长的谈判。仗着技术话语权,外方提出技术入股、分享资源等种种要求,反复拉锯6年,谈判无疾而终。
“出油啦!”2016年12月21日,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油品A线,黑色的煤炭在气化、分离、置换……数百人翘首等待,当一瓶10升的液体从取样器捧出时,人们屏气凝神,目光注视着那透明纯净的油品,短暂的沉默后,现场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声。
“煤制油项目概算投资550亿元,是目前世界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行业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仅工艺设备就有1万余台,钢结构总量26万吨,敷设电缆2.1万公里。”煤制油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宁充满自豪。
“太不容易了!”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黄斌介绍,虽然煤制油项目从开工建设到产出合格油品只花了39个月时间,背后凝聚的,却是神华宁煤乃至全国科研人员十余年的努力。
神华宁煤烯烃项目的气化装置采用的是国外某公司的设备,但是技术难题多、设备本身存在缺陷,让整个系统难以持续正常运转。神华宁煤公司建议该公司对气化装置进行改造,却遭到极力反对。
“我们自己改造!”两年多时间里,黄斌和技术攻关团队先后对气化的关键路径和环节进行了1000多次革新,成功将干煤粉气化技术打造成为世界煤气化技术的前沿技术,为我国在世界煤化工领域赢得了发言权。
从甲醇到烯烃再到聚丙烯,最终的煤制油技术,正是在无数次跌倒再爬起的积累下得以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宁炉”,获得15项发明专利。不久前,“神宁炉”与美国顶峰集团签订协议,实现了走出国门的宏伟目标。
“目前,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国产化率达98.5%,承担了37项关键和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攻关任务。”项目总指挥蔡力宏描绘出一幅大国重工的生动画面:
杭氧集团公司为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研发试用的10万标方级大型空分成套设备,1小时生产氧气可充满14座北京奥运“水立方”,杭氧公司一跃成为世界空分巨头;在与煤制油项目的合作与科研攻关的过程中,沈鼓集团的大型丙烯压缩机,成功拓展全球市场;江苏海鸥冷却塔公司在煤制油项目中成功研发大型环保型冷却塔群,随后中标土耳其速马电厂项目,进入西门子全球采购系统……
“‘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句话最能诠释这10余年来发生在这片荒原上的一切!”蔡力宏感慨万千。
为国家科技崛起喝彩!!!!
A. 法人资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的独立法人;
B.企业资质:具备《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
C.安全:具有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
D.业绩:企业近五年内完成煤化工或石油化工项目所包含主装置业绩不少于两项,其中主装置业绩合同额不少于1亿元(提供合同复印件,原件备查。)
E.人员资格条件要求:
(1)项目经理: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建筑或机电安装专业),
(2)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职称(机械类/化工类专业),
(3)安全负责人: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F.提供由企业注册地养老保险机构出具的本单位为被委托人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在本单位缴纳养老保险证明原件。
请登录中国电力招标网查询具体流程,或咨询客服。
江苏煤化工工程研究设计院总工程师冯孝庭是长距离管道运输甲醇的积极倡导者,他在2012年中国国际煤化工展览会暨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期间曾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这项工程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图为神华宁煤集团60万吨/年甲醇装置。(本报记者 张育 摄)
冯孝庭表示,甲醇既是化工原料,也是一种能源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甲醇的产销量近年来大幅增长。2012年,我国甲醇产量3060万吨,表观消费量为3550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甲醇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吨;2020年将突破6000万吨。由于我国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甲醇产能正加快向西北地区聚集。在现有的甲醇产能中,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地区占比超过50%。产在西部、但消费地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现实迫使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甲醇不得不被千里迢迢运往华东、华南地区销售。
目前,西部甲醇东运的主要方式是公路和铁路。其中,长距离火车运输的成本最低,只有公路运输费用的1/3。即便如此,从陕西榆林运往华东的甲醇,其运费也要500~600元/吨;从新疆运至上海的甲醇,运费更高达980元/吨。
目前甲醇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其中,中短途以公路运输为主,长途以火车运输为主。图为装满甲醇的槽罐车正驶出甲醇生产。 (本报记者 陈继军 摄)
这还是铁路运费上调前的数据。记者了解到,自今年2月20日,铁路货运价格每公里上调1.5分/吨后,各地铁路部门纷纷上调了站台装卸费,使得这次铁路运费实际涨幅近15%。照此推算,从新疆运至上海的甲醇,其运费已经攀升至1110元/吨;陕西榆林运往江浙一带的甲醇,每吨运费也要增加80元。这无疑增加了的成本。如果今后铁路货运价格再上调,西部甲醇原本廉价的资源优势将被不断上涨的运费抵消。
“但如果我们沿西气东输管道建设两条年输送能力为2500万吨的甲醇输送管道,那么,既能解决甲醇安全运输的问题,又可以大幅提升西部甲醇的竞争能力。”冯孝庭说。
根据他的设想:分别138亿元和250亿元,建设宁夏至长三角,新疆至上海两条大口径长距离甲醇输送管道。其中,宁夏至长三角管道全长2656千米,途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最后到达长三角;而新疆至上海的输送管道途径新疆、内蒙古、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区最终到达上海。两条管道建成投运后,新疆运往上海的甲醇运费将由目前的每吨1110元下降到250元;宁夏运往长三角的甲醇运费也可由目前的每吨700元下降至150元。此外,管道经过省区的大型甲醇还可以通过支线接口将产品注入主管道输送销售。与目前的铁路运输相比,届时的运输费用将下降70%以上。
甲醇管输的技术性已在众多得到验证。图中黄色管线就是渭化集团的甲醇装置至储罐的输送管线,该管线已经安全稳定运行四年。 (本报记者 陈继军 摄)
以新疆的甲醇为例,随着煤价上涨,该地区煤头甲醇成本正在抬高,目前已达1500元/吨。而如果通过铁路运输到上海,其保本价已经超过2600元,加上终端装卸、仓储与转运等一系列费用,每吨甲醇的成本已达2800元。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华东地区甲醇出罐价接近或低于2800元/吨,西部的就会亏损。这也正是近两年西部甲醇开工率始终未超过70%,甚至一度降至40%的根源所在。
冯孝庭算了一笔账,如果换作管道输送,情况就会大相径庭。如果仍以每吨甲醇出厂价1500元计算,经过管道运输到上海后,加上每吨250元的运费、终端装卸、仓储等一系列费用,每吨甲醇的成本不到2000元。此时,即使华东地区甲醇出罐价降至每吨2500元的历史低点,西部的依然会有500元的净利润。用这样低成本的甲醇生产的醋酸、甲醛、烯烃等化工产品,其市场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
此外,再从管道收益角度看,按届时80%的管道负荷率计算,一年输送2000万吨甲醇可收益50亿元(指新疆—上海管道),算上银行利息及折旧费用,项目总可在7年内可全部收回。
技术安全性没问题
面对如此巨大的,人们势必关心项目的安全性、可行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对此,冯孝庭给出了他的个人看法:“管道运输甲醇的安全性、环保性同样没问题,并且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此外,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他提出了三点论据。
首先,甲醇易输送。甲醇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97.8℃和64.5℃,在常温下是液体,不发生相变,不冻结,是一种比石油和天然气更容易输送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