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超级电容器有多少家 2014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合众汇能科技
北京集星联合电子科技
哈尔滨巨容新能源
锦州凯美能源
杭州富凯超级电容有限公司
山东神工海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法拉电容
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庄高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芜湖德林电子厂
杭州奥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锦州百纳电气
北京杰希康科贸有限公司
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715厂)
北京飞行电子总公司(国营第798厂)
南京电子总公司
4.江苏双登集团有限公司
5.深圳市惠程高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6.北京金正平公司 7.大庆振富科技
8.西德乐信电子有限公司
9.湖南业翔晶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10.深圳市今朝时代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11.深圳富威康超级电容科技有限公司 12.广东省东莞宏明南方电子陶瓷有限公司 13.肇庆华兴创生电子有限公司 14.北京松下精密电容有限公司 15.无锡通容电子有限公司
16.上海飞利浦三叶电容器有限公司 17.深圳鸣曦电子有限公司 18.深圳鼎甲荣科技有限公司 19.深圳超荣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20.南京军超电子有限公司 21.天津翔驰电子有限公司 22.宁波新谷科技公司 23.杭州奥容电子有限公司 24.基美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25.万裕三信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26.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27.荣成市飞尔可电子有限公司
28.安徽飞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9.西安ABB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30.东莞世昕电子有限公司 31.东莞铭坤电子责任有限公司 32.智宝(苏州)有限公司 33.苏州睿尔嘉特电子有限公司 34.青岛提迪凯电子有限公司
35. 保定亿普新能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36.陕西铱星科技有限公司 37.长沙巨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8.郑州伟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9.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40.荣成市飞尔可电子有限公司 国外主要生产企业: 1、美国 MAXWELL 公司 2、韩国 NESS 公司 3、俄罗斯 ELIT 公司 4、俄罗斯ESMA 公司 5、日本 E L NA 公司
6、日本 PANASONIC 公司 7、日本 NEC-TOKIN 公司 8、韩国 K O R C H I P 公司 9、韩国 NUINTEK 公司
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是“拥抱变化”,而当今车展最大的变化便是智能化和电气化,于是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新能源领域将有多款全球首发、亚洲首发、国内首次亮相等等新车吊足观众胃口,具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车,我们先睹为快。
梅赛德斯-奔驰EQS(4A01号展台)
上榜理由:作为梅赛德斯-EQ家族的旗舰车型,全新EQS基于梅赛德斯-奔驰纯电平台正向研发。在车内,奔驰将一块总面积超过56英寸的曲面OLED屏幕贯穿了整个中控台,这也标志着奔驰第一次将全新的MBUX Hyperscreen系统应用在了量产车上。
大众ID.X/ID.6 CROZZ(3A06号展台)
上榜理由:新车是大众集团全球第三款,国产第二款的纯电动车型,采用MEB平台的大众车型,定位主打空间实用性的中大型三排座SUV,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891/1848/1679mm,轴距2965mm,车内空间极为宽绰,并提供3排7座/6座布局。大众的电气化之路已经在加速前进中,在今年下半年,大众还将在中国推出第5款ID.家族车型;至2023年,ID.家族在中国的产品阵容将扩充至8款车型。
日产Ariya(7B01号展台)
上榜理由:在高举电动化旗帜的年代,日产的脚步似乎有点慢,这也让原本就有“技术日产”称呼的它多了几分神秘感。Ariya不仅有610km的续航和五秒零一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其充电速度也s''da是个亮点,仅仅需要半小时就能行驶375公里,解决了很多人续航焦虑问题。另外,Ariya也是日产换标后的首款全新作品,不同于此前的诸多试水纯电产品,Ariya对于日产来说意义非凡,也标志着日产在中国的纯电化进程即将加快脚步。
极氪001(7A05号展台)
上榜理由:极氪是吉利汽车全新打造的品牌,001又是极氪旗下的首款车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极氪001是基于吉利去年发布的浩瀚架构,以及它的首款概念车全新打造。新车不仅打造了行业顶尖的硬件基础,更以领先的软件算法,软硬结合,不断刷新智能体验极致。极氪001共实现342项优化,多项技术打破了行业天花板。另外,新车采用不同的电池版本和单双电机搭配,能够实现不同的续航里程和加速时间,除了动力上的不同,其余配置皆相同。
小鹏P5(7A04号展台)
上榜理由:小鹏P5是小鹏汽车旗下的第三款量产车,也是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量产车,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小鹏P5共搭载32个传感器,以及XPILOT3.5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搭配大疆集团为其定制的小鹏定制版车规级激光雷达,小鹏P5在智能化驾驶的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威马W6(7B11号展台)
上榜理由:作为目前国内首款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量产车型,威马W6搭载了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这套系统拥有HAVP(自主学习泊车)和PAVP(高精地图泊车)两种模式。前者适用于住宅、公司等固定车位场景,车辆仅需学习一次即可自主寻径泊车;而后者则适用于大型商场、写字楼等非固定车位场景,依托高精地图,借助云端百万级算力,自动规划泊车路线。
ARCFOX极狐Αs HBT(7A07号展台)
上榜理由:极狐品牌是北汽向高端化转型的第一步,而ARCFOX极狐Αs HBT是北汽蓝谷携手华为打造的首款联名车型,其采用华为的三激光雷达装车配置方案,还将同步搭载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算力可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形成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智己L7(3A05号展台)
上榜理由: 智己作为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汽车品牌,背后的力量可谓十分强大。除了有全新的设计语言,在智能化方面,才是智己的亮点。智己L7拥有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车内还配备了2颗镜头,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实现更全面的智能驾驶。与此同时,整车还采用全新一代域融合中央计算数字架构将四块控制域打通,在此基础上基于SOA开放式架构实现跨域融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给予车主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能源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最近,碳达峰、碳中和、碳交易这些词频繁出现在各大场合中,或许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略显陌生,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这将会给国内各产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而首当其冲的正是 汽车 产业。
2021年上半年,国内 汽车 销量为1289.1万辆,同比2020年上半年劲增25.6%, 汽车 市场整体向好。但事实上,在车市一片繁荣的背后,一场关于“碳”的竞争早已彻底打响。
“双积分”缺口扩大,传统车企被收割?
我们知道,这几年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而其中最直接影响传统车企加速转型的措施,便是工信部在2017年9月26日发布的《积分办法》,也就是“双积分政策”。
此后车企不仅要求平均燃油消耗量达标,还要在新能源 汽车 产量上达到一定的要求,否则将会被要求停产高油耗车型作为处罚。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经典燃油车型逐渐退出中国市场了。
双积分政策的到来可以说是给国内各大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的当头一棒。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 积分情况》。
在2020年新能源负积分Top10车企中,大众、通用、本田、吉利等均有上榜,而这些无一不是销量规模庞大的主流车企。也就是说在燃油车产品热销的同时,这些车企也将面临着更巨大的积分压力。今年年初,长安 汽车 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受双积分政策影响,2020年六大 汽车 集团产生的双积分均为负值。
好在,双积分政策的规则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企业可以通过“双积分交易”来抵偿旗下的负积分,以免受或减轻处罚。也就是说,平均燃油消耗积分或新能源积分为负的车企,需要通过向正积分充足的车企购买新能源积分来平账。
然而,《2020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 积分情况》还显示,2020年116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1896.85万辆,其中,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31.94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091.43万分,新能源 汽车 正积分为431.59万分,新能源 汽车 负积分100.07万分。
从上述积分情况,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2020年的负积分开口相当巨大,正积分则存在非常大的缺口。简单来说,双积分交易正处于一个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
至于在这种情况下的唯一结果,便是积分交易价格水涨船高。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双积分”缺口不断扩大,新能源 汽车 积分交易规模逐年走高,2018年到2020年累计交易426万分,交易总金额达到了31.7亿元。其中2020年交易规模为215万分,交易额为25.9亿元,同比增长40%。
而且,新能源 汽车 积分价格也在近几年暴涨了近10倍,从2019年的300元-500元/分上涨至2020年1200元-3000元/分。目前积分的价格还在持续上涨,预计今年年底新能源 汽车 积分单价或突破5000元/分。
可能很多人对3000元/分还没有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以头号积分大户特斯拉为例,2020年特斯拉可用于交易的积分数量达到860358分,那么如果全部变现的话,特斯拉就可以获得24.94亿元的额外收入,这对于任何一个 汽车 企业来说都是相当可观的数字。
除了特斯拉以外,专注新能源 汽车 的比亚迪也成为了2020年度新能源 汽车 积分大户,可交易积分数量突破40万分,仅次于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像蔚来、小鹏等一线造车新势力,也正通过积分变现弥补亏损。去年第四季度,蔚来就通过卖积分纯赚1.2亿元,对毛利率的贡献为1.8%。
当然,作为“买家”的一众传统车企,也并不会默默接受被“收割”的命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当下,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豪华品牌,都在加速推进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布局。但无论是车型的研发还是生产,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在“双积分”的紧箍之下,这些都显得非常紧迫。
于是,不少车企盯上了出行服务,比如长安、一汽、东风等就联合成立了T3出行、吉利 汽车 的曹操出行、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等等,都瞄准了网约车出行市场。最近,一汽-大众也出资4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摩捷智行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出行服务。
一方面,共享出行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未来网约车的保有量或将超过私家车市场;另一方面,车企可通过出行服务市场带动旗下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从而获取大量新能源车积分。
但随着愈来愈多车企扎堆出行服务,其所能达到的拉动销量的作用也逐步接近饱和。由此看来,通过涉足出行领域来应对双积分政策的法子,似乎只能缓一时之急,重点还是在产品本身的竞争力。
目前来看,传统 汽车 企业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已经有不少重磅车型布局了,然而收效并不乐观,想要在短时间内靠产品征服市场显然还有些吃力,不过其中也有例外,那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
五菱宏光MINI EV的爆红并非偶然,不仅仅是凭借价格上的绝对优势,更有针对年轻市场精准的价值营销,让年轻消费者对低端纯电动 汽车 刮目相看,因此也拿下了2020年新能源车的销冠。
虽然火爆热销,但显而易见,五菱宏光MINI EV的利润率并不高,甚至可能是一门亏本的买卖。从年报业绩来看,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营收729.2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42亿元,而年度销售量则是160万辆。这么算下来,上汽通用五菱每辆车的平均利润还不到90元。而根据旗下车型售价比例来看,最低廉的五菱宏光MINI EV的利润率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然而正是这台不赚钱甚至亏本的五菱宏光MINI EV,救了上汽集团于水深火热当中。
在《2020年度积分情况》中,排名仅次于特斯拉和比亚迪的“积分大户”,正是上汽通用五菱,以44.07万新能源积分、49.35万平均燃料消耗积分排在2020年新能源车企第三位。而这些积分的主要来源,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
且不说上汽通用五菱卖积分就能轻松赚个3-4亿,更重要的还是能够填补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大积分深坑,保证企业稳定发展。所以说五菱宏光MINI EV这一波看似亏本买卖,实质上却是一笔稳赚的生意。
由此看来,生产周期短、研发投入低,却有着超高市场接受度的T00/T0级微型纯电动车型,成为了传统车企应对双积分政策的良方。前有长城欧拉黑猫、长安奔奔系列,如今又有直接对标五菱宏光MINI EV的奇瑞QQ冰激凌。
但微型纯电动车型的爆火还能维持多久呢?比如上海目前已经限制车长在4.6米以下的电动车上绿牌,可见低端电动车的热销终究不符合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向上突破的发展战略。不可否认,五菱宏光MINI EV的确是一步精妙的布局,不过一旦规则改变,这也将彻底失去意义。
双积分政策的出发点是加速 汽车 产业实现碳中和,通过给传统 汽车 企业施加压力,倒逼企业转型。但如今看来,双积分政策又是一柄“双刃剑”,重压之下车企各出奇招,积分是混过去了,但不少企业其实还在原地踏步,另一方面还可能带偏产业走向。归根结底,面对新能源领域,传统 汽车 企业还是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大胆创新,在产品体验上带来突破。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2020年的开局有点特殊。这场疫情也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比如原本计划好的旅行、买车等等。但是疫情终将会过去,我们的脚步也一刻都不会停止,新能源汽车厂商也将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各类补贴逐步退出,双积分政策进入考核结算期;同时合资具备竞争力的车型开始轮番上市,国产旗舰也纷纷跃上600km续航大关。有哪些车型是大家比较期待的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一看。
大众ID.3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6月
大众旗下旗下全新纯电动紧凑型车——大众ID.3已于19年10月31日进行国内首次发布。新车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而来,提供三种不同续航里程版本,2020年将实现国产化。同时,最新版本大众品牌LOGO也将在进行国内首次发布。
外观方面,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型,ID.3的前脸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中网,而前保险杠下方的横贯式黑色塑料进气口以及其上方的打孔状设计则新车添加了设计感。新车在前脸部分最令人惊喜的地方在于前大灯,LED大灯采用了圆形设计,外侧拥有蜂窝状结构,再加上描绘灯组轮廓的LED日行灯,以及一条贯穿全新的大众车标连至两侧大灯组的LED灯带,点亮效果非常惊艳,极具未来感。
车身侧面,一根平直的腰线从前翼子板铭牌处贯穿充电口盖延伸至尾灯组,为侧面带来立体的光影效果。ID.3的A柱较为倾斜,并且配备了较大尺寸的前三角窗,带来更好的视野,C柱则添加了波点状纹路修饰。另外,ID.3采用了银黑双色的低风阻样式轮毂,有较高的辨识度。
ID.3采用了黑色车顶设计,并且黑色部位包涵至后扰流板以及尾箱盖处,为车尾带来层次感,再搭配可点亮的大众车标,逼格满满。ID.3尾灯没有采用当下几乎泛滥的一体式尾灯设计,样式像一个平放的“P”字母。车身尺寸方面,ID.3的长宽高分别为为4261/1809/1552mm,轴距则为2765mm,整车质量1719kg。
内饰方面,ID.3的内饰设计相较于大众传统的燃油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特别的变化在于电子挡把与仪表盘连为一体的设计,挡把集成于液晶仪表盘的右侧,造型独特,用户通转动端部实现换挡,仪表盘右方也可显示当前挡位。
动力系统部分,ID.3搭载后置单电动机,最大功率150kW(204Ps),峰值扭矩310N·m。续航方面,ID.3将提供三种不同续航里程版本,基本版可达到330km、中距离版为420km、长续航版为550km。三种续航版搭载的动力电池载电量分别为45kWh、58kWh、77kWh。这款车型搭载的电池还将提供8年或16万km质保。
小鹏P7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第二季度
小鹏汽车旗下的新款纯电动轿车——小鹏P7 2019年底发布了预售价格,整体区间为24万-37万。新车有后驱超长续航车型及四驱高性能车型共5个主要版本。其中后驱长续航版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196kW的永磁同步电机,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超过550km。
外观方面,小鹏P7采用了“星际”的设计语言,分体式大灯的设计让其辨识度极高,上半部分采用了贯穿式的LED灯带,拉伸了整车的视觉宽度,也进一步降低了整车的视觉重心,更显运动。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度达到4900mm,轴距3000mm。车身侧面来看,其整体线条柔和,并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在降低一定风阻的同时,提升车辆的科技感。尾部方面,其最大的特点则是溜背式设计,整体轿厢设计后移,使得新车呈现出类似后驱车型的风格,车尾末端的上扬还增加了小鸭尾造型。
内饰方面,小鹏P7内饰风格紧随潮流,仪表盘与中控屏采用一体式设计,由一块10.25英寸的高清全液晶智能仪表与14.97英寸悬浮触控屏组合而成,这种设计风格非常受当下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内饰采用黑/红配色,看上去格外运动。内饰中的按键、方向盘和音响扬声器采用2.5D曲面设计。该车配备的XPILOT 3.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智能网联及AI体验、智能交互、智能生态、整车OTA升级等。
动力方面,小鹏P7四驱高性能车型最大功率316kW、峰值扭矩655N·m、0-100km/h加速时间4.3s、NEDC综合续航里程550+km;后驱超长续航车型,最大功率196kW、峰值扭矩390 N?m、0-100km/h加速时间6.7s、NEDC综合续航里程650+km;后驱长续航车型(新增),最大功率及峰值扭矩与后驱超长续航车型一致,NEDC综合续航里程550+km。目前所有车型都已经开启预订,而新车的上市预计将会在2020年第二季度。
比亚迪 汉DM/EV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6月
比亚迪最新定位中型B级轿车汉EV/DM车型采用了“EV Dragon Face”以及Dragon Face2.0设计语言。值得一提的是,“汉”是比亚迪首款采用“双外观设计”的产品。
汉EV
汉DM
EV车型和DM车型在前脸部分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分,DM车型保留了Dragon Face设计语言标志性的大嘴中网设计,多幅横向镀铬装饰条让整个车头看起来更加精致。
尾部方面,比亚迪汉EV/DM车型采用了“前圆后方”的设计理念,主要为了降低风阻。据官方表示,车辆前段越“圆”,在风最开始冲击到车上时能够实现快速贴合车身的效果,而车尾越“方”,则能够让风在车尾能够快速的离开车身。同时,根据此次申报图来看,该车采用了贯穿式尾灯组设计,配合下方大尺寸梯形牌照区域,层次感十足。
车身尺寸方面,其长宽高分别为4980/1910/1495mm,轴距为2920mm。同时,该车还将提供245/50 R18和245/45 R19两种轮胎规格供消费者选择。配置方面,新车将提供全景天窗、多种样式轮圈造型等。
动力方面,DM版将有前置前驱和全时四驱两个版本。其中四驱版前置一台2.0T发动机+110kW电机,后轴则配备一台功率高达350kW的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总能量达到22kWh,纯电动续航100km。EV车型也有两种动力版本可供选择。其中前驱版车型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163kW的永磁同步电机,四驱版本车型前轴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163kW,后轴搭载了一台最大功率200kW的永磁同步电机。目前关于车辆的续航官方并未透露,另外目前申报的车型均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荣威Ei6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4月
荣威Ei6配备同级唯一的天空之境全景天窗,这也是荣威品牌车型首次配备一体式全景天窗。从此次曝光的官图可以看出,新车车顶由一整块玻璃完全覆盖,动感的弧线造型与车身的流体曲面自然衔接,降低了车身视觉高度,呈现出集成纯粹的视觉感知。同时,一体式全景天窗最大程度保证了车厢的透光性,让用户享受到更宽适的驾乘体验。
其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724/1835/1493mm,轴距为2715mm。
荣威Ei6还创造性地采用了低风阻高性能轮毂。该轮毂由几个中心对称几何图形构成,展现出犀利的秩序感和涌动的生命力;点状纹理与整车前后设计特征相呼应,更显动感;辐条形面经多次空气动力学优化,大幅改善车轮附近的气流流动,减小气动阻力,降低风阻系数,助力整车实现600km的极致续航。
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消息,荣威Ei6搭载了LED矩阵大灯以及参数化主动进气系统。新车上市后的主要竞争对手集中在比亚迪秦Pro EV、广汽新能源Aion S等车型。参考其市场定位以及竞品的售价,补贴后预计起售价超14万。
长安E-Rock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3月
长安旗下全新纯电动紧凑型SUV——长安E-Rock最早有望于3月上市,最晚则在4月上市。同时,该打车将搭载由比亚迪所提供的三元锂电池组,其NEDC综合续航里程605km。
外观方面,长安E-Rock整体造型和CS55 PLUS非常相似,只是细节之处经过了重新调整,前大灯和中网采用了一体式的造型,看上去更加一体化。配合新能源车型使用频率较高的封闭式格栅,让它看着极具辨识度。
车身侧面,一条腰线从前翼子板一直延续到尾灯处,让车身侧面的设计得到更好的延伸效果,看着更为修长。新车的尺寸为4515/1860/1690mm,轴距为2650mm。车尾部分,长安E-Rock采用了贯穿式尾灯组,并且尾部的整体造型更加饱满。
动力方面,配备的是一台最大功率为160KW(218PS)的驱动电机,电池组为比亚迪提供的三元锂材料电池。同时,官方表示该车NEDC续航里程605km。
雪佛兰畅巡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上半年
雪佛兰畅巡是雪佛兰在国内的首款纯电车型,搭载了10.1寸中控屏以及最新一代MyLink+智联系统,提供有虚拟钥匙、远程操控、智能语音识别等功能,NEDC续航里程为410km,将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最新的家族式设计,整体汲取了雪佛兰FNR-X概念车的设计元素,新车前脸部分线条较为丰富,封闭式格栅采用了蓝色饰条点缀。环绕车身一周的黑色防擦条及银色护板带来明显的跨界车风格。
车侧方面,新车采用分段式腰线设计,搭配较高的轮眉,富有运动感。新车车尾采用雪佛兰家族式设计,重叠式设计的尾灯组被一块大尺寸的亮黑饰板包裹其中,其余部分则采用大面积留白的设计,看起来较为简约。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65/1818/1538(1513)mm,轴距为2660mm。
内饰方面,中控台整体设计轻盈简洁,采用了10.1寸悬浮式中控屏。而方向盘则为运动感十足的三辐式平底方向盘,搭配全液晶仪表盘,整体营造了强烈的科技气息。畅巡将搭载10.1英寸彩色触控大屏,配备最新一代MyLink+智联系统,具有智能语音识别功能,可实现OTA远程升级、支持Apple CarPlay与Baidu CarLife。同时,通过创建个性化账户,就能将手机与车载共有APP的一键贯通,其所有车载应用均可享受每年100G的“OnStar安吉星车联应用流量终身免费”服务。此外,畅巡还配备了全新一代安吉星智能车联系统,用户可享受虚拟钥匙、远程操控、碰撞自动求助、紧急救援协助、4G LTE无线WiFi热点、免提电话和车况检测等服务。
动力方面,畅巡搭载一台由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的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10kW(150PS),三元锂电池则由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提供,其中NEDC续航410km。在直流快充模式下,0%至80%的充电时间在40min以内。
哪吒U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2月
哪吒汽车第二款量产车型——哪吒U将于2020年2月正式上市。据悉,新车计风格延续去年发布的概念车Eureka 01造型,NEDC续航里程为501km。目前该车已开启预售,补贴后预售价格区间为15.00-21.00万元。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时尚的造型设计,并通过富有张力的车身线条来展现车辆的肌肉感。大灯内部集成LED光源,并采用贯穿式造型,车侧面采用了悬浮式车顶的设计。尾部采用了当下流行的贯穿式灯组,与头灯相呼应。
内饰方面,哪吒U采用了三块屏幕的组合,仪表台上是豪华感很强的双联屏造型,显示非常清晰,而且功能丰富,换挡区域前方也有一块触控屏幕,显得很有科技感,同时还有旋钮换挡的设计。
动力方面,根据此前的申报信息显示,哪吒U将拥有两驱和四驱版车型,其中两驱版车型最大功率204Ps,峰值扭矩310N·m,综合续航将达到501km,四驱版车型则会拥有高达615N·m的扭矩,百公里加速仅为4.9s。
奇瑞新能源eQ5
预计上市时间:2020年上半年
奇瑞战略车型S61正式下线,其采用纯电驱动,搭载最大功率为120kw或130kw驱动电机,有望2020上半年上市。官方称,新车外观由宾尼法利纳公司操刀,整体设计理念来源于海浪。不过该车分体式的大灯组和前脸贯穿式大嘴,与领克车型极为相似,新车将被命名为eQ5。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630/1910/1655mm,轴距达到2805mm,空间表现可期。得益于全铝平台的应用,其整备质量仅为1760kg。
动力部分,新车将提供两种电机可选,最大功率分别为120kW和130kW,目前官方尚未公布续航里程等信息。不过此前消息显示,奇瑞eQ5计划于2020上半年上市,售价或在20-25万元。因此预计其是偏向高端的产品。
编辑总结:其实2020年值得我们期待的新能源车型还有很多很多,例如雷克萨斯UX 300e、
丰田C-HR纯电动、几何C、欧拉R2、别克VELITE6 增程版、别克VELITE 7以及新款吉利博瑞GE PHEV等。随着2020年工信部对新能源车政策的利好消息,我们也大可期待有更多的新能源新车车型的消息透露出来。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小编介绍的哪款车型或者没提及到的车型会成为2020年的爆款呢?请给我们留言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尘埃落定
2019年1月15日公开消息称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国产品牌方面,上汽、吉利、长安位列前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年均增速为-2.8%,低于中汽协年初预计水平。
从历年销量及增长率数据来看,我国汽车销量在2016年达到2803万辆以后,2017年、2018年增速持续回落,2018年是1990年以来销量首次呈现负增长情况。
2010-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对于2018年整体市场的下滑原因,报告分析认为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刺激”效应逐渐减弱、二手车销售波及新车市场、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三线以下城市对低端SUV的需求减弱、消费升级延续,低端市场下降都是影响车市的因素。
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产销增速低于年初预计,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趋缓,增幅回落。,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汽车产业已经迈入品牌向上,高质量发展的增长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下滑。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乘用车2018年产销2352.94万辆和2370.98万辆,同比下降5.15%和4.08%。
分车型来看,轿车、SUV、MPV销量均呈同比下滑态势,其中轿车销量为1152.78万辆,同比下降2.7%此前作为车市主要拉动力的SUV增速进一步放缓,全年销量为999.47万辆,同比下滑2.52%MPV下滑幅度最大,销量为173.46万辆,同比下降16.22%。
报告数据分析称,MPV市场下滑主要是受到SUV的冲击,三到六线城市的汽车消费转向自主品牌SUV以及选择中高端MPV的趋势越来越明显。MPV市场中,A0级全年累计下滑幅度最大,累计下滑30%,A级、B级MPV分别下滑11%和4%,C级MPV微增1%。
与乘用车市场形成对比的是,商用车市场销量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商用车产销427.98万辆和437.08万辆,同比增长1.69%和5.05%。
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增长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25.62万辆,同比增长61.7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98.37万辆,同比增长50.83%,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27.09万辆,同比增长117.98%。插电混动车因可以减缓续航里程以及动力性能的焦虑,加之补贴政策的变化,快速增长是正常的。
2013-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燃料电池汽车还不能被大规模推广
2018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1527辆。,该销量主要来自于示范项目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与插电混动车,确实有很大优势,但是从目前国内关于燃料电池的技术储备来看,燃料电池汽车还不能被大规模推广。
汽车出口同比较快增长
2018年,汽车出口104.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6.8%,继续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缓。其中乘用车出口75.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商用车出口28.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5%。除四季度外,汽车月度出口量均高于上年。
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销量预测
预测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为281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其中乘用车预计销售237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商用车预计销售44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左右,2019年在平衡了车辆进出口以后,全年市场需求为282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160万辆,同比增长30%。
我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今年中国品牌将会面临市场更加激烈的挑战,品牌之间比的将会是产品技术及综合实力。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占比为42.09%,比上年同期下降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