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煤炭分布,排第一的省份是?
内蒙古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称2010年内蒙古全区煤炭产量达到7.82亿吨,同时,山西省煤炭管理和铁路部门也指出,山西省2010年全年完成煤炭产量7.41亿吨。陕西省2010年煤炭产量达3.55亿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产4036.8万吨,成为仅次于山西、内蒙古的全国第三产煤大省。
潞安是一个老先进企业。
其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1月的潞安矿务局,曾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矿风享誉全国,是周恩来总理选树的全国工交战线五面红旗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矿区”,自主创新的综采放顶煤技术被誉为“潞安采煤法”,引领了世界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的潮流。
潞安实施战略管理,依靠战略制胜。
2000年8月,企业整体改制为潞安矿业集团公司。
改制以来,潞安集团紧紧围绕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这个大文章,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不断调适、完善和实施“中国潞安”“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强化战略管理,取得了经营绩效最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后劲最强、职工得到实惠最多的好成绩。
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7098万吨,同比增长29%;营业收入一年内增长93%,达到850亿元,翻了近一番;实现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20%;资产总额1000亿元,同比增长58.9%;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7654321”战略目标,与集团成立之初的2000年相比,相当于再造了6个潞安、62个潞安、133个潞安和21个潞安;集团公司在全国500强排名127位,比2000年前移了363位,在国资委考核中,潞安再次被评为A类企业,名列全省第一。
2011年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106亿元,资产总额1081亿元,实现利润45.3亿元。
营业收入与资产总额双双超过一千亿,完成利润与工资总额实现双增长,跨入全省“双千亿”企业行列。
潞安集团成立10年来,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0.02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5个年度实现事故为零,而且没有新增一例矽肺病,保证了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为全煤系统唯一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十一连冠企业,全省唯一的“全国安康杯竞赛示范企业”,全国总工会特颁了“五一劳动奖状”。
潞安集团以建设亿吨级煤炭集团为目标,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建设数字化矿井,巩固提升潞安集约高效优势。
实现了“老矿井减人提效,新矿井集约高效”。
二是实施跨疆域发展,为“百年潞安”储备资源基础。
目前,已形成潞安本部、武夏、忻州、临汾、晋中、潞安新疆六大矿区,煤炭总储量达到435.6亿吨,按照亿吨级生产能力,可稳定生产200年以上,为打造“百年潞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潞安集团始终把循环经济作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坚持以煤为基础,延伸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建设煤电、煤油、焦化、电化四大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煤、电、油、化、硅五大产业。
目前,非煤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团总销售收入的一半左右,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今年将全面形成工业硅——聚氯乙烯——高纯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硅产业链条。
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于2008年12月产出了我国第一桶煤基合成油,2009年21万吨/年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全部建成。
潞安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掌握钴基、铁基两种催化剂进行煤制油的企业。
目前,潞安正在全力推进煤基合成油百万吨级产业化项目。
潞安集团坚持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创新等,推进了企业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综合效益型转型。
建成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创建了全省首家企业研究院,被确定为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
潞安环能2006年9月在沪市上市以来,在煤炭板块中一直表现良好;2007年整合重组河北耀华玻璃集团财务公司,组建了全省首家企业财务公司——潞安集团财务公司;坚持“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与美国博地、亚美大陆、泰国班普、加拿大西鹰、南非萨索尔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在煤炭、电力、煤层气及煤制油等项目上进行了广泛合作。
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第一资源,紧紧围绕战略发展,构建了立体化的人才队伍。
目前,潞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到员工总数的10%,非煤产业技术人才占到人才总量的41.2%,高级技能人才占到生产技能岗位人员的50%,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74%。
潞安荣获全省唯一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潞安集团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最大特色和优势,紧紧围绕战略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推行了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走出了一条政治优势彰显、职能作用突出、创新活力增强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之路。
潞安集团始终把“企业发展后劲增强了没有,员工生活质量提高了没有”作为检验发展成效和各级班子工作好坏的两条根本标准,在促进企业大发展的同时,努力让企业发展成果普惠员工、造福社会。
员工收入大幅增长,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潞安社区成为全国第一家整体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验收的企业主导型国际安全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集团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山西焦炭排名第一 占全国产量2成
如上表可见:中国焦炭产量首屈一指的是山西省,其次分别是河北、山东省。其中,山西省以单月产量746万吨位居榜首,该省产量较去年同月增加29万吨,同比涨幅为4.1%,而1-9月焦炭累计产量较去年增长9.6%;而从焦化企业个数而言,山西省也以228个中大型焦化企业稳居第一,其焦化企业数量占到全国906家的超过两成比例。河北省以单月产量337万吨成为第二名,该省产量较去年同月下降20%,而1-9月焦炭累计产量较去年增长14%。山东省以单月产量277万吨位居第三名,该省产量较去年同月增加7万吨,而1-9月焦炭累计产量较去年增长3.5%。从焦炭排名前五位的省市来看,9月份除了河北省负增长以外,当月焦炭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河南省一度增幅达到34%。可见节能排和需求效应对焦炭产量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0年焦炭全年产将达到3.8亿
如上图所示:9月份我国焦炭产量维持三季度平稳运行。当月产量接近3200万吨,仍处于高位水平,联合金属网分析师穆文鑫认为预计2010年中国焦炭全年产量有望达到3.8亿吨。
节能减排 四季度焦炭产量难有上涨.
今年焦炭产量走势而言:今年1季度焦炭产量涨跌互现,最高产量一度达到3183万吨(3月份)和春节效应低端产量达到今年最低水平2860万吨(2月份);而进入二季度焦炭产量逐渐呈上升态势,并达到2009年以来焦炭单月产量最高水平3366万吨(6月份);三季度产量却是一直维持在3100-3200万吨水平。最新市场获悉,受节能减排影响,国内多家钢厂处于限产停产状态,部分民营企业均被断电;再加上,四季度钢材成交不活跃,上游炼焦煤成本持续上升,焦化企业将一致限产保价。综合判断,今年四季度焦炭产量将维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摘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资料。
大唐煤业 中国大唐集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09年6月,公司共有(含管理)煤矿项目6个,矿权面积357.0117平方公里,资源储量969731万吨,产量规模6000万吨/年,现有产能1300万吨/年。
公司总股本90亿股,股权结构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71%,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10%,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6.5%,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5%,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3%,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公司2%,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公司1.5%,陕西鼓风机集团公司1%。
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15对生产矿井,2008年原煤年产量达3500万吨,并在陕北、神东、黄陇等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部署有多个在建或拟建项目。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8000万吨,在我国煤炭行业将居于前列。
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对于提升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煤炭业务核心竞争力、加快业务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具有积极意义。公司将按照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定和要求,建立规范的“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秘书制度,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和人员、财务、机构、业务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打造陕西省能源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旗舰。 地址:西安市和平路22号盛唐国际4楼 陕煤股份是陕西唯一集产运销为一体的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
公司控股股东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对省属煤炭和化工企业经过两次重组而成立的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参与重组的企业包括1998年中央下放到陕西的全部国有煤炭企业;2010年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16亿元,在全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95位,是陕西省属第二大企业。陕煤股份承继了集团全部煤炭主业资产,集中了全省骨干煤炭企业的人才、技术、管理和产业基础优势,拥有完整的生产、供应、销售业务体系,在岗员工5.58万人。 陕煤股份拥有充足丰富的煤炭资源储备和较强的开发能力。
“十一五”期间,公司在陕北、彬长和黄陵矿区相继建成了红柳林、柠条塔、张家峁、大佛寺、黄陵二号等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公司现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7家,拥有生产矿井27对、在建矿井1对、筹建矿井1对,其中设计产能千万吨以上矿井3对,300-1000万吨矿井9对,总设计产能为10690万吨。
目前公司控制的煤炭资源地质储量174.07亿吨,其中可采储量105.10亿吨,列国内已上市煤炭企业第三位。公司主要煤炭资源分布于陕西榆林、延安、咸阳、渭南和铜川地区,煤质优良、赋存条件好、地质构造简单、大多数煤层瓦斯含量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宜建设现代化大型矿井。公司作为陕西唯一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和国家确定的陕北大型煤炭基地两个开发主体之一,在国家煤炭产业集中化进程中,在资源获取、整合地方矿等方面拥有诸多优势。 陕煤股份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和较强的盈利能力。
2008年,公司生产煤炭3608万吨,销售煤炭3755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40.4亿元,净利润20.7亿元,每股收益0.25元,资产总额347.2亿元,所有者权益162.9亿元。
2009年,公司生产煤炭5648万吨,销售煤炭533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75.2亿元,净利润27.8亿元,每股收益0.24元,资产总额410.4亿元,所有者权益199.7亿元。
2010年,公司生产煤炭8436万吨,销售煤炭863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17.4亿元,净利润82.59亿元,每股收益0.60元,资产总额520.3亿元,所有者权益260.3亿元。
2011年,公司计划煤炭产量将接近亿吨规模,1-6月已完成原煤产量4715万吨。 陕煤股份拥有较强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在区位方面,公司位居陕西,煤炭资源富集,地处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承担国家能源储备和输出大省重任,是距离能源消费地最近的西部省区。除彬长矿区外公司各矿区均有铁路专线与国铁干线相连,可使煤炭顺利运往各主要区域市场,对华中及西南区域的煤炭供应具有突出优势;公司初步形成了“沿海、沿(长)江、沿(运)河”和“四省四港”的物流结点布局,搭建起了网上煤炭交易平台。
在技术方面,公司所属矿井综采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6%,瓦斯抽采率平均达到60%以上(国家标准45%),其中神府、榆横、黄陵、彬长四大矿区各矿井装备精良,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规模、装备、效率等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四个矿区2010年煤炭产量占公司总产量达73%; 公司2008-2010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43、0.10、0.08,远低于行业同期平均值。
在规模方面,2009年公司的煤炭产销量、营业收入、总资产与全国煤炭类上市公司相比分别处于第3位、第9位、第4位;2010年公司行业地位进一步提高,营业收入前移至国内煤炭类上市公司第5位。
在产品方面,公司煤炭品种齐全,质量优良,是优质的动力、化工及冶金用煤,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现有“黄灵牌”、“黄灵一号”、“玉华牌”、“龙门牌”等多个品牌,多次被陕西省评为“信得过产品”、“优质煤炭产品”。 公司与多家战略客户签订了三年以上的长期供应协议,2010年长期供应协议销售量为6150万吨,占总销售量的71.2%。
陕煤股份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和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