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为什么要去产能,去库存
2015年前5个月,国企煤炭行业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直到6月底,国企煤炭行业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2亿元。之后,煤炭国企下半年再次陷入亏损,并持续到11月份。到年底,终于艰难实现反转,再次扭亏为盈。
随着近两年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很多煤炭企业举步维艰、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2014年12月,我国启动了煤炭资源税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涉煤收费基金清理工作启动:将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停止针对煤炭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取缔省以下地方政府违规设立的涉煤收费基金等。这对身陷困境的煤炭企业是一场及时雨。
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行以来,2015年全国征收煤炭资源税333亿元,同比增加185亿元,增长125%,减少涉煤收费基金366亿元,总体减负181亿元。但煤炭行业发艰难局面不改。诸多因素依旧困扰整个煤炭行业。
煤炭市场供需失衡、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约束成为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三大矛盾。
一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煤炭需求放缓的同时,近十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在建产能仍然较大。此外,进口持续保持高位,进口煤的价格还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二是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生产集中度低,人均效率低,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煤炭的安全开发、洁净生产、深度加工仍面临诸多问题。
三是体制机制的约束。企业管理粗放,负担较重,社会职能分离难,衰老报废煤矿退出机制不完善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
受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约束等影响,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需求不断放缓,2014年煤炭需求同比减少2.9%,预计2015年煤炭需求下降4%。
到2015年底,全社会的存煤已经持续48个月超过3亿吨,煤炭企业库存超过1亿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4.6%,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1.2%,降幅比2014年同期扩大了16.8个百分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6.85亿吨,同比减少1.34亿吨。此外,在进出口方面,2015年我国进口煤炭2.04亿吨,同比下降29.9%出口533万吨,同比下降7.1%净进口1.99亿吨,同比下降30%。
国务院发布煤炭行业去产能的纲领性文件《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煤炭产能影响最大的包括三点:
(1)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2)2016年起,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简称“276个工作日”政策);
(3)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
在当前的去产能政策和煤价响应机制下,未来煤炭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但若取消“276个工作日”政策,预计煤价将下跌。
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化解企业剩余库存、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遭遇的风险。另外,还必须注意,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资者也必须要提前出局。
去产能,是块“硬骨头”,要敢啃,还要会啃,河北是有决心的。去产能,如何安置企业员工?怎么处置好“僵尸企业”?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如何实现市场出清?企业心存侥幸恢复生产怎么办?……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难题,犹如一块块“硬骨头”,难啃还必须要啃,如果不敢啃就没有生路,不会啃就没有后路。今年以来,钢铁煤炭价格上涨,一批企业加快恢复生产,完全将去产能计划安排抛之脑后。其实,作为市场主体,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本也无可厚非,但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这种不顾后果的复产行为,无异于“好了伤疤忘了疼”,最终只会加重本就严重过剩的产能。不过,市场的短期回暖并未动摇河北去产能决心。5月26日,河北省召开钢铁煤炭去产能攻坚战动员会,明确提出强化政策支撑,坚持多措并举,兜住民生底线,稳妥做好职工安置,积极筹措资金,全力破解瓶颈制约,相关部门和企业立下“军令状”,唐山、邯郸等去产能重点地市表态,绝不增加新的钢铁产能,绝不让已淘汰产能死灰复燃。
去产能,是“刮骨疗毒”,有阵痛也有新机遇,河北是有魄力的。去产能,是要拆高炉的,注定要伤及企业筋骨,但这是避免企业、行业陷入更大危机的惟一出路,尽管代价巨大,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实际上,去产能就是一个刮骨疗毒的调整过程,带来的必然有阵痛,但不去产能就是长痛,因为严重过剩的产能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多,最终陷入困境。不惧涅槃之痛,方能浴火重生。去产能,关键是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去旧”肯定有阵痛,但阵痛过后是“新生”,必然带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为此,河北以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魄力,敢于硬碰硬去产能,突出标准约束,解决“去谁、去多少、怎么去”的问题;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开展集中行动,该关停的全部关停,该退出的全部退出,坚决消除任何侥幸心理;组织明察暗访,严肃责任追究,坚决禁止违规新建钢铁产能和已封停钢铁设备复产,对违规新建钢铁项目或封停钢铁设备复产所在地党政一把手将采取先免职、再调查处理,倒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凡事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任何的客观规律都是按其特有的轨道运行,而“去产能”是大势所趋,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们必须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谁去的快去得彻底,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据悉,到2020年,河北钢铁产能要压减到2亿吨以内,有60%的钢铁企业将要关闭、整合。这也就意味着,河北“去产能”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和决心,以过硬的措施和过硬的作风,戮力同心、精准发力,坚决打赢钢铁煤炭去产能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