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我国煤炭资源特点

纯情的世界
有魅力的冰棍
2023-01-01 13:53:52

我国煤炭资源特点

最佳答案
简单的太阳
瘦瘦的蚂蚁
2025-08-23 20:33:25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赋存面积近60万km2,据预测我国垂深1000m以浅的资源总量为2.8616万亿t、垂深2000m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为5.5679万亿t,均居世界前列。我国煤炭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成煤时代长、成煤期多,自震旦纪至现代都有聚煤作用发生。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达14个,其中最重要的成煤期有北方的晚石炭世—二叠纪,南方的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从空间上看,绝大部分探明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和西北地区。

中国煤炭地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聚煤盆地构造类型和成煤模式多样化、煤系后期改造明显,从而导致煤炭资源种类较多、煤质优劣不均、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东部地区煤炭地质研究程度高、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短缺,目前,露天和浅部煤炭资源基本上均已动用,勘查重点转向巨厚新生界覆盖区、推覆体(滑脱构造)下、老矿区深部等区块,勘探难度加大。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然而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西南云贵高原地形复杂,多为高山峡谷、植被高度覆盖,交通极为不便,煤炭资源调查和勘查程度相对比较低。

最新回答
幸福的电话
温柔的蜗牛
2025-08-23 20:33:25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90.3%,其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地区占北方地区的65%;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南的地区,只占全国的9.7%,其中90.6%又集中在川、云、贵、渝等省市。

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89%,该线以东地区仅占全国的11%,是煤炭贫乏地区。中国煤炭基础储量3261.44亿吨。

中国煤炭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探明程度低,人均占有储量较少。根据BP2009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08年底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比例的13.9%,人均储量约86.4吨,约为世界人均可采储量的69%。

中国煤炭资源和现有生产力呈逆向分布,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基本格局。大量煤炭自北向南、由西到东长距离运输,给煤炭生产和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扩展资料

煤炭可分为褐煤和硬煤两大类,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烟煤包括: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硬煤按碳化程度从低到高分为: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高变质煤(贫煤,无烟煤)

煤炭的演变是逐级进行的:褐煤-低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的碳化程度与成煤时间,所处地层的压力和温度有关.时间越长,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则碳化程度越高。

由于碳化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同一成煤年代产生的煤种并不相同,相同的煤种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年代.例如:侏罗纪煤普遍为低变质烟煤和气煤。

而宁夏汝箕沟的侏罗纪煤由于受到火山余热的影响,加速了碳化进程,煤种为无烟煤.辽宁抚顺的长焰煤来自第三纪,阜新的长焰煤来自白垩纪,甘肃华亭的长焰煤来自侏罗纪,内蒙古准格尔的长焰煤来自石炭二叠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资源

炙热的大碗
感性的手链
2025-08-23 20:33:25

中国的煤岩煤质特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是由于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古植物条件不同,以及地球化学条件和煤化作用有所差异造成的。早古生代没有陆生高等植物生长,但是在广阔的浅海中,特别是在边缘近岸浅海内,藻类等低等生物大量繁殖,为形成早古生代煤提供了充分的原料。中国早古生代的煤统称石煤,以高灰、高硫、低碳、低发热量为特点,主要分布在湖北西部、陕南实康、浙江余杭及常山、湖南常德及汉寿等地,聚煤时代以寒武纪、志留纪为主,某些地区有震旦纪和奥陶纪石煤分布(如浙江余杭、常山,湖南常德等)。早古生代煤变质程度高,普通达到无烟煤阶段。其灰分和硫含量高,发热量低。按照灰分和发热量的高低,早古生代石煤基本上分成劣质腐泥无烟煤和优质腐泥无烟煤两类。其次,劣质腐泥无烟煤灰分高达40%~90%,发热量低,多为炭质泥岩和炭质板岩,优质腐泥无烟煤,灰分一般小于20%~40%,发热量高达16.75~25.12kJ/g,少数可达29.31kJ/g。早古生代煤中有机组分以均一基质为主,颜色和色调呈均匀状,异向光性明显。早古生代煤中矿物质含量高达30%~75%,成分以石英、黏土矿物和方解石为主,少量黄铁矿矿物呈微粒状与有机质均匀混合。晚古生代的煤主要生成于陆表海盆内较平坦的滨海地区,经历了最长久的煤化作用时期,加之地壳早期海水中含电解质较多,凝胶化作用显著,因此显微组分中镜质组一般大于60%。灰分的高低则决定于距陆源区的远近,愈近大陆,灰分愈明显增加(如北方石炭二叠纪煤靠近阴山古陆,南方晚二叠世煤靠近康滇古陆的部分),而灰分(和硫分)相对较低的煤通常总是与冲积体系向三角洲体系过渡或向碎屑海岸体系过渡的部位有关,或与上、下三角洲平原过渡带的沉积组合共生。晚古生代沉积物以富铝为特点,古煤岩系中常有铝质黏土赋存,因此在灰分中,Al2O3常大于20%在煤的无机矿物中,黏土类通常占很大比重,因此灰熔点常大于1250℃,并且也使煤变得难以洗选。晚古生代煤的硫分以中富硫为主,只在近古陆方向煤中含硫显著下降。煤种多为中变质烟煤,闽、赣、粤煤化作用强烈地区则以无烟煤为主。中生代的聚煤环境以内陆盆地为主,早、中侏罗世鄂尔多斯、准噶尔等大型内陆盆地的气候曾经历了较干旱—温湿—较干旱的变化,造煤植物为松柏类—苏铁类—松柏类交替出现,而煤岩宏观类型则为半暗煤、暗淡煤—半亮煤、半暗煤—半暗煤、暗淡煤组合,煤岩显微组分以富丝质组为最大特征。盆地虽然经历了几个煤化作用期,但作用较弱,所以煤种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煤质以低灰、特低灰、低硫、低磷为主。早白垩世小型断陷盆地的褐煤,多数以低硫、中灰为主。灰分、硫分的变化通常与物探区的远近有关,往往靠近盆缘灰分、硫分均增高。早白垩世黑龙江省东部有规模较大的近海聚煤盆地,由于有利的覆水条件造成煤岩的宏观类型以光亮型和半亮型为主,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可高达70.9%。煤中灰分由中到低。由于当时海水是淡化的半咸水,所以煤中含硫在0.8%以下,属特低硫煤。煤种多为中变质烟煤。古近新近纪煤大部分为褐煤,以低硫中灰煤为主一些与海水有关的煤盆地中也出现了中硫与富硫煤。有些煤盆地中煤的壳质组,特别是树脂体含量较高,显微组分中有结构的成分增加。古近新近纪煤中的褐煤蜡和焦油产率较高。

图12-3 我国晚二叠世古气候略图(据韩德馨等,1980)

各种成因类型含煤盆地中同沉积碎屑物是各种煤灰分的主要构成部分。一些含煤盆地因为有岩浆活动和矿化强烈的地下水作用也可导致煤中后生灰分的增加,如辽宁阜新、陕西彬长、内蒙古东胜等煤田便是。中国煤的硫分,在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的煤中,总以中硫到高硫煤为主。中生代陆相煤则以低硫或特低硫为标志。黑龙江东部早白垩世与海水有关的含煤沉积,也以产特低硫煤为特征,这是由于当时海湾已深入内陆、海水已大为淡化的结果。南方晚二叠世与海水密切有关的煤,当硫含量超过了3%时,有机硫又占据上风,这可能是含硫的海水从泥炭沼泽阶段就不断侵入,并与有机质结合,形成了高有机硫的煤。煤的挥发分产率决定于煤化程度,但煤岩组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低变质烟煤挥发分产率较正常值略有偏低,就是由于煤中惰质组含量较高所致。

本书对中国煤岩煤质的环境标志和若干特殊属性值做了初步归纳,结果如下:

1)沉积环境对煤质具有一定的影响。煤中灰分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成煤泥炭沼泽距陆源区及海线的远近。古生代近海远陆的煤层一般为低灰煤,古陆边缘的煤层一般为高灰煤在冲积平原上生成的煤灰分的变化还与距分流河道的远近有关。分布于分流河道或决口扇厚砂岩带一侧的煤,灰分往往较低,发育在分流河道、决口扇、潮汐水道下游的泥炭沼泽生成的煤层灰分一般较高。煤层下伏为潮道砂体和障壁岛砂体时,煤中灰分较高,坝后泥坪或涨潮三角洲前缘,煤层灰分较低。在潟湖间湾处,往往形成高灰煤。煤成分中CaO及MgO较高与海水有关,因为海水中的Ca和Mg离子伴随海水进入或渗入泥炭沼泽,可与沼泽中的CO2离子结合形成CaCO3和MgCO3沉淀下来。水介质条件不同的泥炭沼泽,形成煤的灰成分不同。通常,在咸水—半成水—淡水泥炭沼泽中形成之煤层,SiO2+A12O3含量逐渐增高,FeO+CaO+MgO+SO3含量逐渐降低。研究资料表明,在近海远陆地区煤灰成分中FeO+CaO+MgO含量大于30%~54%,在近陆远海地区煤灰成分中,SiO2+A12O3含量可高达90%以上。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程度,是导致煤中全硫及各种硫变化的主要原因。

2)华北地区的腐泥煤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山西的腐泥煤多呈透镜状或薄层夹在腐植煤中,构成藻煤烛藻煤腐植煤的组合系列,它们是由湖泊中的藻类和漂游生物经过部分腐解生成。山西河东煤田及霍西煤田,见有腐泥煤出露,厚度为0.5m左右,含油率可达18%~24%。单独藻煤则产于山西大同、浑源、洪洞、蒲县及山东肥城、兖州等地。烛煤(腐植腐泥煤)则产于山西浑源及山东新泰、兖州、枣庄,常与藻煤互层产出,挥发分、含氢量、焦油产率均高。

3)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煤中瓦斯亦独具特征。瓦斯煤主要分布于湘、赣、川、黔、滇、粤、皖诸省。其特征是:腐植煤多形成高沼气煤矿,残植煤多形成低沼气煤矿煤层厚、含煤性好的地区多形成高沼气煤矿,中、低变质煤种多形成低沼气煤矿,高变质煤种多形成高沼气煤矿,超高变质的无烟煤既可以形成低沼煤矿,亦可形成高沼煤矿。围岩透气性的强弱是瓦斯保存的先决条件,同一地区盖层越厚,煤层埋藏越深,瓦斯积聚量越多地质构造的有利部位控制着瓦斯的储存和运移。研究表明,瓦斯的形成与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关系密切,晚二叠世龙潭组煤层中的瓦斯,几乎都分布在滨海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含煤沉积区内,前者高沼气煤矿达97.8%,后者高沼气煤矿占67.8%而在浅海和局限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形成的含煤沉积区内,则以低沼气煤矿为主。

4)关于中国晚古生代煤的还原程度,不同学者看法不同。我国学者认为,煤的还原性是除煤岩成分和变质程度以外,影响煤质的第三个成因因素。相同煤岩成分和相同变质程度的煤,由于成煤原始植物属性和成煤初期转变环境的不同,可以使它们的物化性质、粘结性有所差异,也就是由于煤的还原性质不同造成的,或者说煤的不同还原程度是由不同成煤环境(或不同煤相)所造成的。赵师庆根据煤岩的显微特征研究了华北东部石炭二叠系煤层的煤质差别,识别出太原组煤一般具较强还原性,山西组煤属弱还原性,由此提出了环境—煤型—煤质的概略成因模型。韩德馨等则从华北若干地区煤的挥发分产率、碳含量、全硫量、煤灰成分及镜煤反射率的计算分析中,进一步表述了太原组煤和山西组煤还原性的差异。由于煤的还原系数(K)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因此可用以划分煤的还原类型。

干净的冰淇淋
背后的歌曲
2025-08-23 20:33:25
楼主你的问题要说起来,还真是比较长啊,不能说山西,陕西等这几个地方的煤碳有什么不同,因为像山西,它几乎所有的煤的种类都有,只能说各地有哪些煤,它们有什么不同。下面就一点一点地说吧!

其实现在在我国,国家根据各地煤田的情况,在未来几年里,将建立13个大型的煤炭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分布在各大煤田上,其中山西有3个,陕西有1个,内蒙古有2个,还有其它的,就不说了,先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是山西的晋北基地,这里是一大同矿区为主的动力煤基地,成煤的时期为石炭,二跌,侏罗纪3个,煤种以气煤,不黏煤,弱粘煤,三分之一焦煤和长焰煤为主,挥发份在29%-35%之间,灰分较低在5%-15%之间,煤灰中的氧化铁含量较高,在15%-25%之间,而晋北基地的另一个矿区平朔矿区,煤种以气煤为主,煤灰的氧化铝含量较高在40%-48%之间,晋北基地的煤炭是挥发份高,燃烧稳定,易点燃,的优质动力煤!

晋东基地,这个基地主要产无烟煤,矿区包括阳泉,晋城,翼城,阳城等,这里的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硬度大的特点,阳泉矿区的无烟煤灰分在15%-20%之间,灰分的氧化铝含量高,在42%-56%左右。是优质的无烟煤。

晋中基地,主要包括乡宁,古交等矿区,这个基地的煤田里的煤主要以炼焦煤为主,有肥煤,焦煤,瘦煤等,灰分属于中等,在15%-25%煤灰的氧化铝含量较高在40%左右。

陕西的是陕北基地,位于陕西榆神地区,是低灰,低硫,低有害物质,高发热量的优质煤,煤种以长焰煤和不黏煤为主,挥发分在26%--38%之间,灰分在5.7%-10.8%之间。

内蒙古的是蒙东基地和神东基地,神东基地的煤种以不黏煤和长焰煤为主,其次是弱粘煤,气煤,是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

蒙东基地包括蒙东的霍林河,还有东北的铁法,沈阳,抚顺,以及黑龙江的4大矿区为主,霍林河以褐煤为主,是水分含量高,发热量低,中等灰分,低硫的煤,铁法是以长焰煤为主,矿区的煤多为高灰低硫煤。黑龙江的4大矿区以双鸭山为例,矿区里含有多种煤,有无烟煤,贫煤,焦煤,弱粘煤,不黏煤等,是低中灰,特低硫的 煤!

至于楼主你所说的,成煤时间,大同的是石炭,二迭,侏罗纪,平朔的是石炭,二迭。 阳泉的是石炭纪和二迭纪。 晋中基地的是石炭纪和二迭纪。 陕西的是侏罗纪。 神东的是石炭纪,侏罗纪,二迭纪。

蒙东基地的是侏罗纪。

至于植物,侏罗纪的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二迭纪和石炭纪的植物主要是蕨子植物。

楼主,各地的煤炭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在我的回答中,你应该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