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新能源产业 > 正文

EX360再度起火爆炸 北汽新能源三个月“四连烧”

文静的钢笔
生动的黑裤
2023-01-01 13:32:37

EX360再度起火爆炸 北汽新能源三个月“四连烧”

最佳答案
追寻的仙人掌
朴素的雪碧
2025-08-23 06:28:23

据媒体报道,有网友爆料称,上周五(11月6日)上午八时许,在江西萍乡高铁站长运停车场内,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突然起火,现场有大量浓烟并伴有爆炸。

江西萍乡北汽EX360起火爆炸事故

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车辆在停车场中释放出大量白色浓烟,随后从底盘下方发生爆炸,产生明火,白色烟雾继而转为黑色烟雾。期间,消防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火势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福建三明北汽EX360起火爆炸事故

据悉,这已经不是北汽EX360今年首次起火,两个多月前(8月20日),在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工业南路,一辆正在充电的北汽EX360突然冒烟爆炸,车窗、车门和车顶被炸飞。事后,北汽新能源回应称,爆燃事故与车内放置含有酒精的易燃液体有关。

福建厦门北汽EU5起火事故

然而,8月2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一辆北汽EU5电动车又在充电站内起火燃烧。同一日,在长沙街头,也有一辆北汽EU5发生了起火事故。一天内,同一款北汽新能源车型,在国内两个城市起火燃烧。

长沙北汽EU5起火事故

在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北汽新能源已是“四连烧”。(图片来源为网络视频截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回答
和谐的爆米花
兴奋的唇膏
2025-08-23 06:28:23

从电动知家获悉,还没有摆脱“自燃爆炸”阴影的北汽新能源,这次又自燃了,而且是在最低气温已经到零下9度冰天雪地的北京。近日,有网友爆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顺事嘉业创业园公共充电站里的一辆北汽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而此时距离其上一次11月23日发生的自燃事故刚刚过去两个星期。据网友透露,当时厂家的人已经达到事故现场,车身底盘被拆开,电池已被取走,保安不让在现在拍照。据熟悉北汽新能源的车主网友透露,此车可能是北汽EX360。从现场照片看,这辆红色的北汽牌电动汽车正侧立在铺满雪的地面上,车牌已经被故意遮挡住,也看不清具体车型型号。整个车身底盘都有明显被烧过的痕迹,后轮侧围处也有燃烧痕迹,还有被损坏的痕迹,距离车身不远处还有一块散落的部件。据网友介绍,中午园区有好几辆消防车进来,喷了不少泡沫。保安告诉他,事故车辆周围还有其他车,但没有受到影响,现在都开走了,该车应该不是一下爆燃的。

据电车汇报道,近日,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布了一项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7亿元)的融资计划,这也是该公司三个月来的第二次融资。

据同花顺综合报道,近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裁定书》,获悉永康法院裁定受理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风中的西装
长情的金针菇
2025-08-23 06:28:23

北汽新能源ARCFOX是北汽打造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2016年8月3日,北汽新能源ARCFOX品牌正式发布,虽推出过几款新车,但是都未真正实现批量上市。近日,便有消息爆料了北汽新能源ARCFOX的最新消息。从曝光图片中看这是一辆伪装的路测车辆。从轮毂处ARCFOX的标志我们就很容易辨别它的身份。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纯电动汽车独有的封闭式前中网,车头的整体造型与ARCFOX ECF量产版车型几乎高度相似,新车前大灯整体尺寸很大,虽然还是试装阶段,但整体轮廓基本已经确定。侧面部分,该车线条比较平直,整体非常的修长,疑似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

内饰方面,车辆内部谍照清晰度不高,但可以看到新车采用了液晶仪表和中控屏一体式的设计,旋钮式换挡机构同样有所配备,方向盘依旧是三幅式设计。此前ARCFOX计划生产一款代号为N61的新车,本次拍摄到的车型或将就是这款。

动力方面,根据产品信息,N61的轴距达到2900mm,搭载容量为55-99kWh的动力电池组,官方续航里程最高能达到600km。这样的续航里程和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毕竟比亚迪、广汽新能源旗下的纯电动车续航都已经突破600km。

自从北汽新能源ARCFOX品牌成立之后,也在不少的车展中曝光了自己的产品,从日内瓦车展到上海车展中携带产品亮相,随后ARCFOX?ECF量产品的设计谍照也相继曝光,年底该车型的首辆试产车也正式下线。根据规划,ARCFOX?ECF量产版将会在今年8月正式投产下线,或将在2021年推出,定位高性能智能电动车,而产品定价预计会在20万元左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心灵美的泥猴桃
忧虑的小兔子
2025-08-23 06:28:23

早些时候,中纪协就曾批评过这个问题,特别是对外国合资品牌或单独外国品牌的批评比较直接,相信某些品牌、汽车爱好者都心里有数,现在也存在。北汽在这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要知道,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一度不能进入北京汽车市,被其他地区认定为新能源汽车的可插拔混动车。在北京也不属于新能源。也许这是因为北汽不能制造出优秀的PHEV。

北汽新能源汽车过去一年销量同时下滑82%,可以说是非常夸张的。但同期其他第一营品牌的销售量同比大幅增长,少数品牌涨幅超过100%。因此,销售额的下降单纯是北汽本身的问题,或者同一类型的品牌也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但仍然有马太效应。将一度销量非常高的北汽定义为弱者,很多汽车爱好者可能无法接受,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例如,北车的动力电池依赖多个供应商,现在还有韩国SK,电控系统的核心汽车规格芯片自然没有技术储备,电动机仍然依赖供应商。

首先,北汽新能源产品到底怎么样?北汽新能源是我国国内首批新能源车型进入市场的品牌之一。但是当时北汽新能源只是把北汽E系列的发动机换成电池后粗略上市而已,当时续航里程也只有180公里。我们再来看看北汽燃料车E系列。这辆车当时名声不好,质量也不好,故障率也很高,顾客基本上开了3年左右,需要换车。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车换上电池,大致上市,这种车能去哪里呢?但是在政策的支持下,当时这辆车仍然在共享汽车市场获得了很大的销量。

即使应用现代技术,也以D50为基础推出了小型轿车。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粗糙的市场了。随着比亚迪、广汽、长安、樱桃等国产品牌完善产品链,致力于质量,北汽新能源逐渐失去市场。北汽新能源的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点无语。因为是国企,内部喊口号的现象很严重,所以和一些地区老板接触过,他们都说宁愿出差,也不愿意在办公室。因为只要在办公室上班,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喊所谓的口号。其气氛与上个世纪6-70年代的情况非常相似。在这样的环境下,职员能有心思做好工作吗?

闪闪的芝麻
自然的大船
2025-08-23 06:28:23

【太平洋汽车网】新能源汽车突然断电,充电桩会实时主动检测,如果接地突然失效或者接地不良时,就会上报接地断开告警,充电桩会立刻停止当前充电。同时,当检测到有异常时,充电桩外部配备的漏电保护器也会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双重保障充电安全,日常可以放心使用。

随着全球汽车技术领域正在向“新四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各大车企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加快向新能源电动化领域布局,推出各自的新能源车型。北汽新能源背靠国家政策扶持,在拥有政府补贴的先发优势下,曾经在销量上一度引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然而,时过境迁,北汽新能源的表现真的是差强人意,虽然高端品牌北汽ARCFOX极狐的推出颇受业内关注,但早已错失良机,其颓势并不能力挽狂澜。

究其原因,从北汽新能源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北汽新能源可谓是“扶不起的阿斗”。此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颇受国家政策扶持,本来享受着这波政策红利的北汽新能源应该可以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不思进取的北汽蓝谷其实就是一个“大蛀虫”,完完全全就是依靠“政府补助”来实现盈利。随着新能源市场的规范化,政府补贴的下滑,北汽新能源的缺点就完全暴露出来了,没有可靠的产品实力支撑,北汽新能源的颓势愈发明显。

除此之外,北汽新能源也相继爆出各种产品质量问题,车辆无故自燃、动力突然消失,电池续航严重衰减、车辆充电故障等重大安全隐患频频出现,

通过向车主王女士了解,本次故障的突然发生让其措手不及,而且耗时将近一个月的维修历程显然苦不堪言,而且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偿和备用车辆供其使用,费时费力的维修过程让王女士耐心消耗殆尽。而且近期又重复出现续航不正常、无法启动的现象(重启后正常),对其北汽新能源-EX360的质量安全性能颇为担忧。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痴情的鱼
粗心的乌龟
2025-08-23 06:28:23

当前正处企业战略转型与产品结构转型期的北汽蓝谷,仍处在战略性亏损阶段。在强大“朋友圈”及高质量产品加持下,在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锤炼下,该公司有机会实现高端转型以及产业和资本上的双突围

《投资时报》研究员 周运寻

新能源 汽车 作为长期增长趋势明确的产业赛道,一直为资本市场投资者所看重。自2020年3月末起,A股新能源车指数(399417.SZ)逐级攀升,一举从1763.28点大幅上涨至2021年1月27日的3860.75点,增幅达119%。

产业链上诸多公司同期股价也大幅走高,如比亚迪(002549.SZ)、长城 汽车 (601633.SH)期内股价上涨超三倍,江淮 汽车 (600418.SH)、长安 汽车 (000625.SZ)、北汽蓝谷(600733.SH)等整车制造企业股价涨幅亦接近翻番。

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利好推动下,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中技术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细分行业和公司,将在2021年全球电动化同频共振的背景下,跟随产业链进入新一轮成长。

然而,正如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日前在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2021)上所言,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更需要创新思路、持续推动。而这正暗合北汽蓝谷目前的发展阶段。

2021年1月29日晚间,北汽蓝谷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年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亿元到-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2亿元至-67亿元。

对于业绩预亏,北汽蓝谷方面表示,2020年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叠加补贴持续退坡,加重了公司的业绩压力。面对消费升级,公司提早规划、主动应对,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新产品,并加大对私市场营销力度,市场转换短期带来公司业绩下滑。同时,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公司持续保持大力度研发支出,导致2020年研发费用增加。

分析人士认为,北汽蓝谷作为一家整车企业,处在产业链中游,其既要承担上游转嫁的成本压力,又要接受下游的竞争挤压,作为一家处于急速转型中的企业,亏损已在意料之中。

上述一系列运作,在帮助北汽蓝谷整合产业链的同时,也可促进成本端的降低并提升该公司的竞争力,这无疑为其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行业政策利好 研发成果显著

近期,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频频传出利好消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需达到25%。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创 历史 新高。

同时,地方层面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 汽车 消费。国家与地方的政策体系逐渐成型,给予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极大的支持。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2021)上,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亦提出,电动化是 汽车 动力百年来的重大技术变革。在种种技术突破的助推下,新能源 汽车 即将迎来全方位突破的关键转折点。

以电池应用为例,经过多年研发攻关,北汽新能源50kWh级电池能量密度最高能达到180Wh/kg以上,已经实现能量密度提升100%。2020年10月,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ARCFOX极狐首款量产车ARCFOX极狐αT正式上市,其电池系统最大容量为93.6kW·h,能量密度达到行业领先的194Wh/kg,NEDC综合工况续航达到653km,彻底打消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在应对冬季续航的问题上,北汽新能源也跑在行业前列。2020年1月,北汽新能源成功完成极寒环境下新能源 汽车 关键技术验证工作,让我国新能源 汽车 在全气候电池、低温增焓空调、全气候整车控制三项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无疑为新能源 汽车 突破严寒禁区、加快推广普及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尽管现阶段面临经营挑战,但该公司仍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保持了较高的投入。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4%。

事实上,北汽蓝谷的研发成果已经开始“走出去”。

2021年1月13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拟就其基于BE21纯电动 汽车 产品平台所开发的ARCFOX αT车型的电子电气E/E架构相关知识产权,与斯太尔美国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技术许可协议》,许可斯太尔美国使用E/E架构知识产权。据悉,斯太尔美国是麦格纳国际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本次技术许可费的固定价款为1.92亿人民币。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此次知识产权技术许可,标志着北汽新能源电动 汽车 相关技术得到了国际先进制造企业的认可。这也有助于北汽蓝谷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国际化进程推进,利于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知识产权共享及深化发展。

牵手行业巨头 转型中急流勇进

新能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互相联动、共同发展。而北汽蓝谷作为一家整车企业,处在产业链中游,其既要承担上游转嫁的成本压力,也要接受下游的竞争挤压,对于处在急速转型中的该公司来说,业绩压力不容忽视。

2016年北汽蓝谷就已坚定不移地走上高端化发展路径,虽然要经历战略升级、产品迭代的痛苦蜕变,但急流中勇进,北汽蓝谷已与麦格纳、华为、宁德时代等建立深度合作,为公司实现质的飞跃提供支撑。

为了对标国际一线标准、打造世界级的电动车平台,北汽蓝谷选择麦格纳,成立了蓝谷麦格纳高端制造基地。

该基地是麦格纳在全球布局的第二个工厂,基于北汽镇江工厂升级改造而成。基地全面导入了麦格纳MAFACT(Magna Factory Concept)生产制造体系,可通过标准化流程及目标管理,将欧洲百年制造核心工艺与管理技术进行100%复制,在硬件层面充分保障产品的世界级品质。

整车制造牵手麦格纳之外,软件方面,北汽蓝谷亦与华为合作,深度 探索 自动驾驶领域。在电池技术方面,北汽蓝谷则与宁德时代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1800伏特创新实验室”,围绕行业痛点打造高性能高安全动力电池产品。

上述一系列运作,除了可以帮助北汽蓝谷实现产业链整合外,也可助力公司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持续贯彻落实“产品向上、品牌向上”战略目标的北汽蓝谷,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打造出的高端智能新能源 汽车 品牌ARCFOX极狐,自“出生”就已自带光环。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前述提到的极狐品牌首款量产车型ARCFOX αT已于2020年10月底正式上市,目前正处交付后销量爬升阶段。该车型搭载了全球首个商业5G技术架构—IMC架构,拥有653公里超长续航、4.6秒百公里加速、哈曼4K超大屏影音系统以及华为5G 科技 互联等配置。

北汽蓝谷总经理刘宇表示,“伴随着ARCFOX等新产品陆续投放,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将会有所回升。而在2021年上半年,北汽蓝谷旗下又一款新车ARCFOX αS即将上市,两个产品先后推出可有效衔接拉高销量。”

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当前处于企业战略与产品结构转型期的北汽蓝谷,仍处在战略性亏损阶段,重构核心业务为的是谋求未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随着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在强大“朋友圈”及高质量产品的加持下,在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锤炼下,北汽蓝谷有机会实现高端转型以及产业和资本上的双突围,向世界级新能源 汽车 技术创新中心和世界级新能源 汽车 企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