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发电机组一般效率是多少
35--38%,30万千瓦以下几组。
发动机热效率:发动机的热效率分为指示热效以及有效热效率两种。指示热效率是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有效热效率是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能的重要指标。比值相对较大时,称之为高热效率。
结构
燃煤发电机组主要由燃烧系统(以锅炉为核心)、汽水系统(主要由各类泵、给水加热器、凝汽器、管道、水冷壁等组成)、电气系统(以汽轮发电机、主变压器等为主)、控制系统等组成。
前二者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电气系统实现由热能、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变;控制系统保证各系统安全、合理、经济运行。燃煤发电作为一种传统的发电方式也有其弊端和不足之处,如煤炭直接燃烧排放的SO2、NOX等酸性气体不断增长。
一般火力发电机组转换效率在35%,个别能到40%,输电线路加配电线路大约是70%左右。个别区域能到90%。由于地球上化石燃料的短缺,人类正尽力开发核能发电、核聚变发电以及高效率的太阳能发电等,以求最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问题。最早的火力发电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火电厂实现的。
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电能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火力发电机组的容量由200兆瓦级提高到300~600兆瓦级(50年代中期),到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达1300兆瓦。大机组、大电厂使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为提高,每千瓦的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也不断降低。
到80年代后期,世界最大火电厂是日本的鹿儿岛火电厂,容量为4400兆瓦。但机组过大又带来可靠性、可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发电单机容量稳定在300~700兆瓦。其所占中国总装机容量约在70%以上。
火力发电所使用的煤,占工业用煤的50%以上。目前我国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50%左右。大约全国90%的二氧化硫排放由煤电产生,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煤电排放。
其次,火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有各种损失。有的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但有些是无法改变的。这些损失种类、名目繁多:锅炉排烟、固体和气体不完全燃烧、各种散热、发电装置的摩擦、漏汽、各种机械转化效率等等,这些因素在燃煤发电过程中的损失几乎占据了全部。这些损失也使得发电的煤耗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一套复杂的程序下来,煤炭终于通过发电机的转化,变成了电。但在出厂上电网的过程中,还要经过一道“剥削”,那就是厂用电。发电厂的各种泵、风机,除却一小部分由水蒸汽驱动外,其他的都要用电。这些也要算到损耗中。
正是由于这种形形色色的损失,煤炭发电的效率远远达不到理论值。由于煤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一吨煤大概能够发2500度多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循环流化床发电利用的是煤粉炉无法利用的煤矸石等燃料。这些燃料热值低,因此一吨这种煤能够发出来的电要比煤粉炉所用的燃煤要少的多。
3000度左右,一吨的煤炭燃烧之后能够产生出来的热能达到了3*10^10焦耳的。再根据效率,一般是会损耗掉60%的热能,也就是说其实转变过来的话是40%的程度,计算下来,一吨煤可以发出的电力是达到了3250kWH的。
还可以通过重量进行发电量的计算,依旧是按照标准煤来说的话,火力发电厂产生1度电的话大概是需要350g左右的煤炭的,而随着火力发电机里面的设备的质量提升,也就可以让每一度电的耗电量逐渐的减少。这么计算来的话,一吨煤可以产生的电量大概是3000度左右。
煤变成电的过程
首先,煤在锅炉中燃烧产生火焰,火焰携带大量热量将水加热形成高压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高压蒸汽形成动力,推动汽轮机高速旋转,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
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发电机产生的电压是22kV,再通过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至500kV左右,最终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千家万户。
技术、环保角度当然用油发电好,热值高,污染少,方便运输。石油成本很高,我国又不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用煤炭发电还是用石油发电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国情需要而定。
火电厂的燃料构成主要取决于国家资源情况和能源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火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1987年,火电厂发电量的87%是煤电,其余13%是烧油或其他燃料发出的。
煤炭污染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
扩展资料:
到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达1300兆瓦。大机组、大电厂使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为提高,每千瓦的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也不断降低。到80年代后期,世界最大火电厂是日本的鹿儿岛火电厂,容量为4400兆瓦。但机组过大又带来可靠性、可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发电单机容量稳定在300~700兆瓦。
其所占中国总装机容量约在70%以上。火力发电所使用的煤,占工业用煤的50%以上。目前我国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50%左右。大约全国90%的二氧化硫排放由煤电产生,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煤电排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力发电
40%左右 , 60万千瓦。
42% 左右, 100万千瓦。
45%以上,一般为热电联产,供热折算后的效率。
60-70% 热电联产,背压式机组,就是电负荷随着供热负荷变化,供热抽气作为工业用气用。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含义
一般而言能量转换效率是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无量纲数字,有时也会用百分比表示。能量转换效率不可能超过100%,因此永动机不存在。不过像热泵之类的设备将热由一处移到另一处,不是进行能量的转换,其性能系数(英语: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往往会超过100%。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三大主要用途:动力煤、炼焦煤、煤化工用煤,主要包括气化用煤,低温干馏用煤,加氢液化用煤等。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煤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阔的化石能资源,主要分为烟煤和无烟煤、次烟煤和褐煤等四类。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苏联加盟共和国(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上述7国或地区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在石油储量的63倍以上,世界上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煤炭的主要生产国。
一般炉灶煤的热效率约为18%。
使用燃气则热效率可达到55~60%,即使考虑了人工制气过程的能量损失,总热效率仍可达到30%以上。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工业生产。居民使用气体燃料,洁净方便,大大减少了家务劳累,节约了时间。在工业应用上,燃气易于调节,燃烧较稳定,可以满足各种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生产线也易于实现自动化,从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燃烧低的解决办法
1、可以将煤碾压成细小的粉末状,增大了受热的表面积。
2、合理配风,尽可能降低炉膛火焰中心位置,让煤在炉膛内充分燃烧。
3、根据原煤挥发分及时间调整给煤量,使煤量维持最佳值。
4、尽量燃用含硫量低的优质煤,降低空气预热器入口空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