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都学那些课程啊 ?
1、书本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等。
2、实践课程
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与动力工程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
扩展资料:
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能源与动力工程
在重大、浙大、西交大、东南大学等都有热动专业,属于本科,也是国内非常著名的,实力很强。在各个省也都有自己的专科院校,大部分是从原来的电校升级为大专的,这些学校的学生实际能力也很强,多被当地发电厂招去做集控或技术员,实际工作经验很多。所以刚刚毕业时本科生与大专生之间却有一些文凭上的差距,但经过几年的工作后,就与文凭就已没啥关系了,基本上与你在工作岗位上是否用心、吃苦、肯学有关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非常不错,薪资待遇不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培养能源工程方面。
包括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能源综合利用及节能、制冷及供热系统、热电厂等工程方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本专业含电厂热能动力、城镇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方向。
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
能源动力专业毕业生薪资基本在4000以上,当然也要看去什么企业,一般一汽上汽广汽长安福特,第一年本科年薪10万左右,其他的国企也就月薪3500-5000,私企4000左右。
像是能源动力专业学动力机械方向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去发动机厂家,潍柴,玉柴,锡柴(一汽)等公司。
待遇第一年本科4000,后面机会大,能学到东西,然后就是一些小柴油机厂,各个地方都有小国企柴油机厂,待遇4000以下。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的必备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电大是网校形式的,读专科有:行政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酒店管理、法律文秘、会计电算化、建筑工程技术、计算应用技术、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
读本科有:金融学、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物流管理、英语(教育方向)、法学、广告学、英语(商务方向)、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扩展资料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
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科学、灵活、有针对性地开设国家开放大学特色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集多媒体资源、教学交互、学习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的、优质网络课程。
通过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提供面授辅导,也可以通过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促进师生实时交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转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开放大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检测技术、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热工过程检测与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设备的设计、运行、管理、实验研究,以及开发、营销、安装调试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及检测控制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热工设备、检测与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多模式”的原则,在前三年相同学习 后,第四学年分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与低温、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控制四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学、工程热物理、检测技术、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工测量与仪表、自动控制原理
特色课程:工业炉窑热工及设计、燃烧原理与设备、制冷原理与低温原理、过程控制仪表与系统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67.5
33.7
1160
44.3
选修
12
6.0
192
7.3
学科基础课
必修
45
22.4
776
29.7
选修
11
5.5
176
6.7
专业课
选修
19.5
9.7
312
11.9
集中实践环节
39.5
19.7
41周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6
3.0
合计
200.5
2616
七、教学进程安排
附表 一、二、三、四
八、课外活动和设备实践要求及安排
附表五
附表二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其 中
各学期学分分配
备 注
实验
课外
(自学)
上机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内
外
1
2
3
4
5
6
7
8
公共基础课
必
修
21020021
思想道德修养
2.5
51
19
2.5
21020011
法律基础
2
34
2
2
210300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54
6
3
210500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5
40
2.5
21040031
邓小平理论概论
3.5
70
14
3.5
31000011
形势与政策
1
√
√
√
√
√
√
√
课外进行
21040011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36
6
2
18040011
基础英语
16
256
4
4
4
4
29000011
体育
4
128
1
1
1
1
29000021
体育课外测试
1.5
0.5
0.5
0.5
课外进行
09710011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48
20
40
2
09710041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2.5
64
26
52
2.5
13070011
大学数学I
16
256
6
6
4
14010021
大学物理(II)
7.5
120
4
3.5
14010071
物理实验(II)
1.5
48
48
1.5
选修
全校性选修课至少修读12学分,其中文化素质教育8学分(要求在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艺术体育类中选修),其它4学分任选。
学科基础课
必
修
08130021
工程制图
5
80
10
3
2
09710072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2.5
56
20
40
2.5
12070341
工程力学
4
64
4
4
10010011
流体力学
4
64
8
12
4
08110041
机械设计基础I
4
64
8
4
09610061
电工技术I
4
64
4
09610031
模拟电子技术II
3
48
3
09610151
数字电子技术II
3
48
3
09610121
电工电子实验(II)
1.5
48
48
0.5
1
10010021
传热学(含热交换器)
4
64
6
10
4
10010031
工程热力学
3
48
4
10
3
1001041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
48
4
8
3
10010051
热工测量与仪表
3
48
6
12
3
10010061
热工基础实验
2
32
32
1
1
选修
10010522
自动控制原理
4
64
4
10010102
燃烧原理与设备
3
48
4
8
3
10010422
制冷与低温原理
4
64
4
12
4
规定选修学分要求:11学分以上
专业课
10010082
能源与环境
2
32
2
10010122
热动专业实验
2
32
32
2
10010132
过程控制仪表与系统
4
64
8
12
4
10010142
热工数值方法与应用
2
32
8
12
2
10010152
工业炉窑热工及设计
2
32
4
8
2
10010162
工业电炉(英语讲授)
2
32
2
10010172
耐火材料
3
48
3
10010182
能源系统工程
2
32
4
8
2
10010192
泵与风机
2
32
2
6
2
10010202
锅炉原理
3
48
4
8
3
10010212
汽轮机原理与故障诊断
3
48
4
8
3
10010222
内燃机原理与构造
3
48
6
8
3
10010232
热力发电厂
2
32
4
8
2
10010242
供热工程与工业锅炉
3
48
4
8
3
10010442
制冷与空调装置
2
32
2
10010432
空气调节
2
32
4
8
2
10010272
传热专题(英语讲授)
1
16
1
10010282
制冷压缩机
2
32
2
10010292
楼宇自动化
2
32
6
12
2
10010462
计算机仿真技术
2
32
6
12
2
10010312
计算机控制技术
3
48
4
8
3
10010452
虚拟仪器网络测控技术
2
32
2
1001033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
32
4
8
2
10010472
制冷空调新技术
1
16
1
10010492
制冷与空调自动化
2
32
2
10010482
建筑通风
2
32
2
10010502
低温装置
2
32
2
10010512
工业控制工程实践
2
32
2
规定选修19.5
必修课合计:学时1936学分 112.5
学期必修学分小计
20.5
24.5
23
19.5
12.5
11
0.5
选修课合计:学时680 学分 42.5
学期选修学分小计
2
2
2
2
9
11
14.5
总学时:2616 总学分 155 其中:计划上机学时:184 实验学时:156
附表三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编 号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主要内容
学分
周数
其 中
安排学期(学分)
场
所
备
注
讲课
实验
上机
31000023
军训(含军事理论课)
2.5
3
16
1
含入学教育
09720013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践
1
1
1
分散进行
09720043
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
2
2
2
08140023
制造工程训练Ⅱ
2
2
2
10010343
认识实习
2
2
4
包括16学时专业导论
0811006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Ⅰ
2
2
5
09610153
电工电子实践Ⅰ
2
2
6
10010353
生产实习
4
4
6
31000033
公益劳动
1
1
7
以学院为
单位安排
0961013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Ⅰ
2
2
7前
10010363
专业课程设计
2
2
7后
10010373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
17
17
8
31000043
毕业教育
0
1
8
小 计
39.5
41
附表四
双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安排表
学期
*使用双语教学
课程名称
学时
学期
计算机教学课程名称
课内机时
课外机时
7
工业电炉
32
1
计算机文化基础
20
40
5
传热学
64
2
C语言程序设计
26
52
6
传热专题
16
2
工程制图
10
4
工程热力学
48
3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20
40
4
流体力学
8
12
5
传热学
6
10
5
工程热力学
4
10
6
热工测量及仪表
6
12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4
8
6
热工数值方法及应用
8
12
6
燃烧原理与设备
4
8
6
制冷与低温原理
4
12
6
过程控制仪表与系统
8
12
6
热力发电厂
4
8
6
泵与风机
2
6
7
工业炉窑热工及设计
4
8
7
能源系统工程
4
8
7
锅炉原理
4
8
7
汽轮机原理与故障诊断
4
8
7
内燃机原理及构造
6
8
7
空气调节
4
8
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
8
7
计算机控制技术
4
8
7
计算机仿真技术
6
12
7
楼宇自动化
6
12
合计
112
合计
184
338
附表五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要求及安排
序号
课外活动和
社会实践项目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要求
学分
1
社会实践
提交社会调查报告
获奖
1~3
2
英语及计算机考试
获证书
2~6
3
竞赛、比赛
获奖
1~8
4
论文
公开发表
1~3
5
科研实践
参加科研活动、提交报告
导师确定
1
6
学术讲座
参加学术活动、提交报告
导师确定
1
7
教学实践
改作业、协助老师编教材
导师确定
1
8
实验室建设
参与实验室维护、管理
导师确定
1
注意:四年学习期间,除完成课内规定的学分以外,
必须取得至少6学分课外学分,具体参加活动由学生自选。
可以考研,但不一定有很大优势。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面向及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肯定是比较容易就业找到工作的。因为这所学校在东北地区是电力行业技术人员来源最好的,质量可以说也是最好的。一般本科毕业都是可以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则研究生毕业更加受到很多企业的欢迎,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都会更强,只要是正常毕业的都是有较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