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基金为什么大涨
新能源基金为什么大涨?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股票市场在上涨
存量市场下,所有你看到的东西都有可能骗人,但成交额不会骗人。
比亚迪榜一,全天成交72亿,反包前几日的阴线历史新高。宁德时代榜九,全天成交32亿,离新高一步之遥。整个新能车里,整车厂是目前走势最强的分支,长城汽车同样反包新高。对于整个新能车板块来说,这三个巨头是核心龙头也是风向标,只要他们维持一个比较平稳向上的走势,那些创业板的新能车小票就会轮番起舞。
毫不迟疑的说,新能车会是第四季度的最强主线,也会是未来几年一个确定性很强的板块。之前新能车是在谈梦想,是在赌政策,是在猜业绩。现在,新能车是活生生的产物,是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有销量大幅增长带来的确定的业绩。依然有想象力,也很有未来。
回到股价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高高在上,谈不上绝对的买入安全边际,但只要后续有反复有震荡,绝对不会缺少介入机会,对于此类公司,不追高还是最好的选择。同样在市场大幅调整后,此类公司对资金的吸引力会比其他强得多。至于叠加题材小市值的创业板新能车小票,那便是短线选手的舞台了,不过这类公司只要谈情绪,就别想着谈梦想了,快进快出别逗留。
A股最好的投资方向之一是新能源车
投资高科技,才有光明的未来。应该投资哪些高科技行业,国家已经打了明牌,去看看国家重点规划,重点支持的高科技行业:5G,人工智能,芯片制造,新能源车。。。
其中最值得投资的是新能源车行业。
1.中国未来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和供应链市场。
我国的风格擅长弯道超车,内燃车国外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专利制肘良多,不如从新的赛道,一起出发。尤其新能源车有巨大的优势,不光节能环保,新能源车用电,而不用汽油,能让中国摆脱对石油能源的巨大依赖,从而减轻马六甲海峡通道的严重压力。
我国光是新能源车的补贴就达到几千亿,到现在依然各种政策支持,政府的决心可见一斑,跟着国家政策走,没错的。
中国的目标是未来新能源车行业90%的供应链体系要在中国,中国给了特斯拉在上海建设工厂各种便利,只用14个月就完成特斯拉共产建设开始生产汽车,并提供高额贷款,前提条件就是到2020年底,特斯拉汽车所有零件全部国产化。
未来和手机行业一样,我国也会在世界新能源车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2.中国的新能源车行业,巨头已经出现,并且占据最有利的地位,难以撼动。
现在新能源行业非常火爆,无论是去年还是过去这一波行情,都超级火爆,很多公司又被拉出来狠狠的炒作了一波,很多公司价格真不算便宜,甚至按当下业绩增速看,都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了。 如果不管不顾冲进去,有可能要被套一阵子。
不过这个风险,并不算太严重。一方面,估值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很多人所谓的太贵,其实就是看市盈率或者市净率高低,特别是市盈率。但其实市盈率并不能很好的评估成长股是贵还是便宜。
行业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公司去蹭新能源概念的,比如随便购买一点垃圾资产就说自己也是新能源公司了,或者向新能源行业转型。
在行情火热的时候,对此市场一定了先炒了再说,管它死后洪水滔天。 对此类并非新能源行业的公司,或者没有真正受益于新能源行业大发展的概念股,风险就是比较大的。
鬼知道它们现在吹的泡泡后面能不能成为现实,而且从生活经验来看,最终能把吹的牛实现的公司一定是极少数。
现在全球逐渐迎来光伏和风电的平价上网时代,未来的发展会持续加速,而中国具备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甚至在绝大多数行业里都是垄断性的,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越快,中国就越受益。
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汽车本来就是十万亿级别的产业,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汽车工业,此前中国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尤其是内燃机技术不够强,导致汽车工业一直比较弱,尤其在高端汽车领域,完全是被吊打的存在。
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站在比较领先的位置,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且还诞生了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汽车整车厂商。
相反欧日韩等传统燃油汽车强国,竞争颓势却越发凸显,按这样的趋势下去,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完全有可能复制中国手机的传奇,席卷全球。
在新能源这样的明牌大机会之下,踏空才是最大的风险!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股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横店东磁(002056)、金风科技(002202)和宝新能源(000690)等。
本文核心内容:新能源行业整体融资情况、单笔融资情况、投融资轮次、投融资区域分布、融资产品、投资主体、新能源行业产业投资基金、全球新能源行业兼并重组代表性事件
1、新能源行业投融资热情持续高涨
根据IT桔子数据库,整体来看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融资金额及投资事件数量均呈波动递增趋势。2021年,我国新能源行业投融资事件金额呈现直线上升,由2020年的722.17亿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1016.28亿元,同比增长40.73%投资事件数量由2020年的71件增长至2021年的142件,同比增长100%。2021年我国新能源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及投融资金额均达到历史峰值,行业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截至2022年6月17日,中国新能源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共89件,已超过2020年全年
投融资事件数量总和累计投融资金额高达487.54亿元,达到近年来第三高点。
注:上述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6月17日,下同。
2、新能源行业投融资仍处于早期阶段
从单笔融资金额来看,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融资单笔投融资金额梯级分布较为明显,2020年7月18日,宁德时代定增募资,得到了由高瓴领头,本田、JPMorgan、国泰君安、UBS瑞银、太平洋保险和北信瑞丰基金认购的共计197亿元融资2021年6月10日,三峡新能源(三峡能源.600905)IPO上市,融资金额更是达到225亿元,行业单笔投融资事件金额也达到历史峰值。
反观2015-2019年,我国新能源行业整体投资金额较小,单笔事件投融资金额均未超过50亿元(2018年最高单笔投融资金额为50.0亿元)2015和2017两年更是未超过10亿元。
从投资轮次分析,目前新能源行业的融资轮次仍然处于早期阶段,C轮后的融资寥寥无几。根据前文的分析,尽管自2020年起,新能源行业的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水涨船高,但是结合轮次分析来看,主要由于当年新能源行业处于“风口”,普遍存在融资的早期创业公司融资上涨的情况,2021年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3、新能源行业投融资集中在江苏、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
从新能源行业的企业融资区域来看,目前江苏省的融资企业最多,2015-2022年6月17日累计达到113起,其中2021年全年江苏省新能源行业累计融资事件达到17起,而2021年全年全国新能源行业融资事件总计136起,由此江苏省的新能源行业投融资活跃度可见一斑。
4、新能源行业投融资集中于锂电池相关产品及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领域
2021-2022年6月17日,我国新能源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汇总如下: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6月17日,下同其他燃料、能源电池包括风能、火能、动力电池等燃料及能源电池。
从2021-2022年融资企业的主营产品及业务分析,2021-2022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热点一直为锂电池及相关产品以及新能源产品及技术研发领域,并且以锂电池及相关产品为主:2021年锂电池及相关产品投融资事件占比38.29%,新能源产品及技术研发领域投融资事件占比31.23%2022年1-6月锂电池及相关产品投融资事件占比29.33%,新能源产品及技术研发领域投融资事件占比17.20%。
5、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者以投资类企业为主
根据对新能源行业投资主体的总结,目前我国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以投资类为主,占比超50%代表性投资主体有中金公司、红杉资本中国和高瓴创投等实业类的投资主体有中石化、比亚迪、小米集团、中国中车和宁德时代等等,占比21.40%。
6、新能源行业产业投资基金
目前新能源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比较多,目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查询到相关产业基金共13家,分别为:白城市创新能源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安鹏行远新能源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创(北京)新能源汽车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宇曜新能源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燊泰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湖北长江蔚来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光大中船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州怡珀新能源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容百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华迪新能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湖北新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大丰新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无锡江南仁和新能源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其管理规模分别以0-5亿元为主。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6月17日带*号的机构目前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
7、新能源企业横向收购扩大规模
目前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兼并重组事件较多,从全球的角度分析,目前兼并重组的类型主要为中游企业横向收购扩大规模。
8、新能源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总结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稳步扩大,发电装机达到7.06亿千瓦
在过去的201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5596万千瓦,占全部新增电力装机的69%。而截至到2018年9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06亿千瓦,同比增长12%。这其中,包括水电装机3.48亿千瓦、风电装机1.76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6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691万千瓦。
以风电、光伏为例,在风电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261万千瓦,同比增长30%,风电发电量2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从新增并网容量区域分布来看,新增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是内蒙古(193万千瓦)、江苏(156万千瓦)、山西(117万千瓦)、青海(110万千瓦)、河南(86万千瓦)、湖北(79万千瓦),合计占到全国新增容量的59%。
在此基础上,风电热门市场海上风电也在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02万千瓦,主要集中在江苏(92万千瓦)和福建(9万千瓦)两省,累计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5万千瓦,主要集中在江苏(255万千瓦)、上海(30.5万千瓦)、福建(19万千瓦)。
更为值得欣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1565小时,同比增加了178小时。其中,弃风电量为22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4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为7.7%,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曾经困扰行业的弃风限电情况,正在全面改善。
在光伏方面,我国光伏发电市场也总体稳健,截止到今年9月份,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6474万千瓦(光伏电站1179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4680万千瓦)。在此背后,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454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新增1740万千瓦,同比减少37%,分布式光伏则新增1714万千瓦,同比增长12%。
从新增装机布局看,华东地区新增光伏装机为858万千瓦,占全国的24.8%华北地区新增光伏装机为842万千瓦,占全国的24.4%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587万千瓦,占全国的17.0%。而与风电一样,全国来看,光伏遭遇弃光的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缓解,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857小时,同比增加57个小时弃光电量4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1.3亿千瓦时,弃光率为2.9%,同比降低了2.7个百分点。
在业界看来,光伏装机增长重心正在向我国东部,电力市场消纳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转移。同时,分布式光伏的增长更快,意味着管理层支持风电光伏分散式发展的政策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风电、光伏未来仍是能源转型主力军
根据有关目标,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中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指标要达到9%,但2017年,作为绝对主力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只占全部发电量的6.5%,距离目标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基础上,相关规划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投产要达到7900万千瓦以上,2020年达到2.1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新增投产6800万千瓦以上,2020年将达到1.1亿千瓦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国家限制煤电、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水电资源总量存在制约,开发成本不断攀升,未来增长空间有限核电建设受到整体社会氛围制约,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生物质、潮汐、地热等发电形式由于资源、成本、技术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发展规模也不大综合各个因素,风电和光伏将是未来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主力军。
2、必须承认的是,现在正是发展新能源的最好时机。根据各国的新能源发展规划,要实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新能源使用规模至少要增加10倍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在未来将会有超过2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回头看看,恐怕没有哪个行业敢明确说自己能有20年的高增长。因此,就行业定位来说,它是现在最为典型的朝阳行业。再从国际上几个新能源典型产业的成熟度来说,风力发电已经基本可以进入商业使用了,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也在快速下降,未来几年也会慢慢具有商业竞争力。新型蓄电池的开发也比较成熟,新能源汽车正开始挤入传统的汽车市场。可以说,前景是相当光明的。当然,现在的生存还离不开政府补贴。
拓展资料
1、在中国,情况还要严峻一些。现在虽然风力发电设备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但太阳能光伏技术缺乏整体配套能力,新型蓄电池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也只是刚进入市场。总体来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规模还不大,尚没有进入可以整体盈利的阶段。除了几家有一定规模的风电设备企业和单晶硅加工企业有一定业绩,其它涉足新能源的企业多数还处于投入期,要真正产生经济效益,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中国涉足新能源的企业数量多,但很分散,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使其发展受到的制约比较多。这种状况,与极高的行业景气度形成了不小的反差。前几年股市大牛市的时候,市场上也曾经对一些有新能源题材的股票进行过重点投资,但效果并不好。一些人也因此把新能源概念股票比作当年的网络股,认为只适合投机而不适合投资。
2、不过,随着形势的发展,又有了明确的新能源战略与目标,现在资本市场上对于新能源的重视程度是大大提高了,市场上也已经形成了一批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它们虽然本身未必成熟与强大,但因为有着很好的成长空间,因此人们有理由对其未来抱有希望。从买股票就是买未来这个角度出发,这类股票的确是投资者所需要高度关注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新能源概念将成为股市中一个持续的热点,相关企业的股票因为其成长性得到认同,将借国家实施新能源战略的东风,取得超常规的发展,并且为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