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在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而且太阳能是可持续能源,所以一般认为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的火力发电,燃料依赖不管是燃煤、还是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储量再多也有枯竭的时候,对于大型的电力市场如果出现短缺的话,直接会影响电网的稳定资源有限,而且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光伏发电的大量应用代替传统的火力发电,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上线,市场上碳中和板块再次接力新能源 汽车 ,带领大盘继续上涨。
碳中和板块从3月份开始迎来一波大涨,市场对于碳中和细分板块的挖掘从来就没有停过,从刚开始的碳交易所、煤炭、钢铁、电力、环保等开始一直延续到最近深林碳汇交易、碳捕捉和碳监测等细分板块。
但是要论最受益于碳中和的板块无非就是风电、光伏、储能和新能源 汽车 等,这些板块是最受益于碳中和要求的,所以市场对它们的炒作也是最坚决的。
1.光伏和风电
我们知道碳交易市场上线后,碳价会与发电成本耦合,能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新能源转型。而新能源市场又以光伏和风电为主力。
市场会以碳价为手段,通过碳价来削弱高碳发电企业的经济性,使低碳发电更有竞争力,鼓励行业从高碳发电向低碳发电转变,周所周知,风光发电是最清洁的发电方式,这也将促使风光企业进一步发展。
同时,通过碳价来调节市场的能源结构,增厚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利润,促使 社会 资本进一步向新能源领域聚集,这能大大提高光伏风电企业的利润。
不但如此,随着碳中和的深入,未来建筑节能将提上日程,光伏建筑一体化将是未来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光伏建筑一体化有望成为另一个蓝海,其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10万亿级别,这不但利好建筑装饰企业,对于光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应用市场。
2.储能
当下制约新能源发电进一步壮大的原因就是储能问题。
我们都知道风光发电具有周期性,光伏发电主要集中在白天,要是阴天或者晚上就不能产生电能,风电也一样,受风力的影响更大。因此,它们并不能充当电力供应的主力,还需要火电来调峰。
不过一旦储能设备成熟的话,那么就可以把多余的电量储存起来,在需要调峰的并网供应电力需求。
这只是其一,一旦储能设备成熟的话,其下游应用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3.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已经成为市场共识的主线,其不但完美契合了碳中和的理念,还能让中国弯道超车,在 汽车 领域进行一次完美的超越。
以前中国的 汽车 消费主要以外国车为主。众所周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一旦石油被控,那么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这次新能源 汽车 的弯道超车,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战略意义的事情。
要知道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大数据已经关乎一个国家的安全。如果我们还是用外国 汽车 的话,那么产生的数据一旦泄露出去,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祸患。
所以,新能源 汽车 不但关乎碳中和,而且还关乎国家的安危。
以上就是这些板块收益碳中和的原因,但是我想说的是有一类企业,将成为碳中和最大的赢家。
这个板块就是风光项目运营企业。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风光项目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投资的周期很长,只有一些技术实力和资金雄厚的企业才能承担,而且这种项目还需要一定的资质才能获取。
一旦先发企业完成了项目的储备,后进入者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像三峡能源这类企业储备的项目越多,未来的前景就越好。
CCER 作为碳交易市场的补充机制,也可吸引更多主体主动减排,参与碳市场。预计未来8大重点能耗行业纳入碳市场后,碳配额交易市场规模可达3000 亿,CCER 市场规模可达300 亿。
当CCER 交易价格为30 元/吨时,风光运营发电企业售电收入可增厚25%,这对于这类企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综上所述,风电和光伏运营企业将成为碳中和最大的赢家,这类企业有三峡能源、龙源电力、节能风电、福能集团、中闽能源等。
实现碳中和的三个路径内容如下:
一、控制或减少碳排放
能源行业一直是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行业。想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能源行业作为产生碳的源头,必将做出重大改革。例如:调整能源结构,限制化石能源,发展风、光等清洁能源等。工业、建筑和运输等行业作为能源使用方则更重视技术革新,例如:绿色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
二、促进和增加碳吸收
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是目前碳吸收的两种方式。技术固碳主要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而生态固碳主要靠森林、绿地等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固碳。
三、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碳中和
为代表的一些主要活动为我们上期介绍过的碳交易系统和碳税等。它们都是以碳排放量作为交易货币而衍生出来的体系,对各行业的自发降碳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历时8年的RCEP协议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 RCEP全称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除去尚有部分重要问题没有解决的印度未加入以外,其余十五国签订的该协议意味着,彼此之间将基于该协议为各方提供便利。
今年早些时候,能源一号对于逆变器和组件厂商在海外工厂、联络点以及办事处做过相对完整的梳理,以下是具体信息。今年以来,包括晶澳 科技 、隆基股份在内,还陆续收购和新建了一些海外基地。这些中资在海外的办事机构及投资项目,不少属于RCEP所在的亚太国家范畴内。
因而,以下公司都会备受RCEP协议签订的利好而获得更大的业务增长机遇及发展空间。
所以,RCEP的建立,将大大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新能源贸易往来,同时也对中国企业在未来在布局这些地区的新能源产品、市场带来更多便利。
举例来说,中资设在亚洲各地的海外工厂,可直接将中国的制造能力进行复制及略作变化,把产成品输向美国等个别对中国光伏设置贸易壁垒的地方。
中国企业本身,也可借由较好的贸易政策与RCEP协议所在国保持更好的关系与沟通,从而带动中方及贸易伙伴国家一同做大新能源产业。
疫情期间,有海外产能和强大分销渠道的公司,与世界各地朋友做生意的顺畅度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地缘优势虽不能彻底体现出来,但因根深蒂固的海外厂区、办事机构及第三方合作伙伴关系,让业务协作并不受疫情问题的困扰。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出色的中国A股及美股等公司,恰恰是上述这类企业。
从组件市场来看,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协鑫等都在全球各地布局了大量产品生产线,不少位于亚洲等地。良好的海外工厂,加之部分厂商也同时拥有海外的硅片、支架等周边伙伴产能,对企业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便利。
逆变器领域来说,包括华为智能光伏、古瑞瓦特、锦浪 科技 、爱士惟、固德威等逆变器厂家,则可以通过庞大的分销网络、当地销售人员来承担及保障疫情期间的产品供应。
随着RCEP的签订,中国企业征战全球的战略意义更加深远。相关细节显示,RCEP所在国的所有货物贸易中,都可逐步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协定中指出合作应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金融、 旅游 、工业合作、交通、电信、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环境、生物技术、渔业、林业及林业产品、矿业、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因此,需要金融、工业伙伴支持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中长线也会获得更多的利好。
再结合诸多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的情形,我们会发现,今后带给包括中国新能源厂商的机遇也会进一步扩大。9月,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紧接着的10月,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宣布,韩国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11月,日本有消息称考虑为实现2020碳中和目标采取税收刺激措施。此前,新西兰已完成碳中和目标立法。大趋势下,其余国家预计也会陆续确定碳中和的目标。
能源行业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十五国共同签订的协议,将为国内外可再生能源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下面将从光伏布局的角度来看看,中国企业在RCEP协议所在国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脉络,以及这些国家本身所制定的新能源目标情况是怎样的。
东盟各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具有较大潜力。中国企业在东盟各国都有相当规模的光伏项目布局,以下以中国企业在越南、泰国的光伏布局为代表进行盘点。
越南的光伏市场一直是中国企业争取的重要地区,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有关光伏布局包括大型光伏项目、工厂建立、产能收购、产品出口等颇多。
2019年,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光伏组件达4.48GW,今年中国对越南市场的布局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疫情的担忧并未影响到相关项目进程。
今年2月,隆基股份收购越南生产基地3GW电池、7GW组件;5月,中国电建签署越南禄宁550MW光伏发电项目合同;6月,中国电建签署越南富美330MW光伏发电项目合同;11月,晶澳 科技 越南基地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项目开工奠基仪式顺利举行,该项目利用越南基地现有土地,投资7 亿元,建设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这些布局也是看好越南当地作为良好的产品输出地、贸易、土地、人员及新能源政策有优势等综合判断而进行的。
据国内多位负责越南市场的销售、项目开发负责人表示,今年越南光伏的新增装机容量在3.5~4GW左右。此次签署的RCEP或将进一步开拓中国企业在越南光伏市场的布局。
同样属于“东盟”十国的泰国,也是中国企业布局的关键市场。今年2月,中国能建签署泰国58.5MW浮体光伏EPC合同;4月,中能建葛洲坝国际逆势签约泰国90MW光热光伏项目EPC合同,投资金额高达5亿美元。2个月之后,晶澳 科技 为泰国12.5MW漂浮电站供货高效PERC组件。随后的8月,中国能建助力泰国11.56MW光伏停车场落地。
根据泰国的电力发展计划,到2036年,泰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7GW,泰国仍然有巨大市场供光伏发展。
签订自贸协定的十五国中,值得重点提出的是韩国。
今年7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政策:光伏组件供应商应具备低碳认证资质,且该政策未设置缓冲期,要求立即实施。而在中国光伏企业申请此项认证时,韩国认证部门以新冠疫情为由,拒绝到中国进行低碳认证,无法得到认证的中国企业对韩国的出口受到了阻碍。
国内业界普遍认为,韩国此举是人为向中国设置了贸易壁垒。此次签署的协定明确规定,协定各国在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中逐步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韩国对中国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有望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今年5月,韩国也公布了一项长期能源计划:至2034年,可再生能源占韩国能源结构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5.1%提高到40%。与此同时,液化天然气发电的所占的比重将从32.3%下降到31%。在贸易壁垒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中国企业有望在韩国市场大展身手。
另一邻国——日本的新能源市场也表现不错,中国企业积极在当地开疆辟土。晶科能源、华为等早就在日本地区取得了相当惊艳的销售业绩。
今年3月,隆基股份也与日本信越集团签订掺镓相关专利许可协议;4月,日本的82MW光伏项目竣工,均采用来自国内厂商的铝合金架台;6月,晶澳 科技 宣布为日本关西地区110MW光伏电站供应单晶PERC MBB组件,该项目是日本市场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之一。
10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实质上减为零的目标。同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碳中和目标市场布局,日本光伏市场在未来同样具有巨大潜力,中国企业也有望因自贸协定在交易过程中获利。
新西兰已经完成碳中和目标立法,澳大利亚还未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或碳价的方案,但于今年9月表示,计划未来十年内在能源技术方面投资180亿澳元以减少碳排放。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布局包括,今年1月传来消息即将完工的,东方日升投资并承建的澳大利亚西部最大的132MW Merredin光伏电站。今年6月,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也签署了澳大利亚85MW光伏电站的EPC项目。
在组件及电站领域,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等都在澳大利亚拥有较广泛的布局及渠道伙伴商。而古瑞瓦特、锦浪 科技 、固德威、阳光电源、爱士惟等核心逆变器厂商也在澳大利亚的分布式市场斩获不少订单,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好评。
新西兰方面,当地的电力输送国企Transpower于今年4月表示,到2050年,新西兰可通过基于风力、太阳能、地热和水力发电的多能源发电满足全国的电力需求。在装机容量方面,新西兰预计2050年太阳能容量可达6GW。中国企业在新西兰已经展开相应的市场开拓。未来随着RCEP的确定后,也会看到更多项目的开花结果。
综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两国对相关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在自贸协定的加持下,中国与两国开展相关项目合作或能得到一定的便利。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是国与国之间交易长久以来难以避免的问题,或是为保护本国企业而颁布的措施,或是为进行部分不正当竞争,然而历时八年才签署的协议向世界表明,合作才能共赢。
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最终指向实现“碳中和”,随着协议的签订,放开可再生能源的布局的脚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指日可待。
如果工厂企业被其它光伏公司建设了光伏发电站,厂企业还是需要制服碳中和款项的。需要按照以三个方面来阐述分析。
首先政府让企业缴纳碳中和款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城市。
其次是光伏企业虽然为碳中和做了贡献,但是对应的其它企业也需要缴纳碳中和款来为碳中和做贡献。
再者是光伏企业和需要缴纳碳中和款的企业不是同一家企业,所以其它的企业还是需要照常缴纳碳中和款的。
工厂企业缴纳碳中和款的注意事项:
1、需要核实具体的碳中和款缴纳的依据。
2、需要核实工厂企业所制造的污染源数量。
3、需要让政府开具缴纳碳中和款的发票。
什么叫碳中和概念?
碳中和一般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多种植树木来吸收这些排放量或者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等方法来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的概念。
碳中和概念股就是股市中和碳中和相关的一些股票,它们大多属于碳中和相关的板块,比如减排的钢铁、电力、化工等,也包括一些清洁能源,比如风电、光伏等。
另外,投资者也可以投资基金的形式来参与,一般在购买股票型基金的时候,是可以看到基金的持仓的,投资者想参与的话,是可以在基金持仓里面找到参与碳中和的股票进行购买。
碳中和的特点有什么?
1、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可以通过从自身开始做起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说:节约用电,少开空调,在使用牙刷的时候,不要选电动的牙刷,自己少开车,多乘坐公交车等等。
2、多种树木
树木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也可以通过类似“蚂蚁森林”这样的线上碳减排活动参与植树造林,从自己做起,慢慢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