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技术有哪些
新能源电池技术有哪些
新能源电池技术有哪些,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新能源电池技术是有几种的,但是也不知道具体是有哪些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新能源电池技术有哪些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新能源电池技术有哪些1目前,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新能源电池技术主要是三元电池和锂电池磷酸铁,鉴于技术的发展,我们仍在研究电池寿命、安全性和成本,这是影响电池的主要因素。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是指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不含贵金属元素(如钴等)。由于没有贵金属材料,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成本可以压缩得很低。而且安全性和稳定性高,分解温度高达700-800度,不会释放氧分子。
此外,其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因此许多制造商将选择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客观地说,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密切相关。
但是这种电池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低温性能差,即使纳米化,涂碳,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研究表明,容量为3500毫安时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可以在-10的环境下工作。结果,经过不到100次充放电循环,其电容量急剧衰减到500mAh,基本报废。
而且锂电池中的锂是一种稀有金属,因此锂电池的价格就比较贵了,价格降不下来就不能大批量推广。一小块手机就以及价格不菲了,因此动力用锂电池的.话只有小范围可以,大范围的话造价就很高了。
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相比,三元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更稳定。此外,以镍钴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平台,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三元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和比功率更大。
那么为什么如此高效率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备受争议呢?那是因为三元锂材料热稳定性差,在200左右会分解,化学反应剧烈,所以电解液在高温应用下会迅速燃烧,产生连锁反应。说白了就是三元锂容易着火。
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主要使用锂离子电池这种 新能源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可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质等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况很非常复杂。想要正常驾驶,需要通过电池的功率、续航里程、安全性。因此,各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研发中都非常注重能源安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新能源汽车的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保证动力和续航,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多装电池,二是提高能量密度。
但是电池越多,重量越大,成本越高,不符合汽车公司的要求。汽车公司普遍追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目前,新能源汽车携带的电池能量密度低于300瓦时/千克。为了提高续航能力,有必要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以电池为例,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锂离子必然会增加,而锂离子稳定性差,容易燃烧。因此,如何实现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高度平衡也是汽车动力电池研发中的一个难题。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各国都在 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今年,宁德时代宣布将发布自修复长寿命电池。此前,蜂窝能源还在开发四元电池和固态电池,松下表示将打造无钴电池,这是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的重大事件。对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这些产品可能会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动力新能源电池技术如何在下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吧。
新能源电池技术有哪些2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优缺点
一、铅酸电池
优点:
1、原料易得,价格相对低廉
2、高倍率放电性能良好
3、温度性能良好,可在-40~+60℃的环境下工作
4、适合于浮充电使用,使用寿命长,
缺点:
1、比能量低,一般30~40Wh/kg
2、使用寿命不及镍镉电池
3、制造过程容易污染环境,必须配备三废处理设备。
二、氢镍电池
优点:
1、与铅酸电池比,能量密度有大幅度提高,比能量65Wh/kg,体积能量密度都有所提高200Wh/L
2、功率密度高,可大电流充放电
3、低温放电特性好
4、循环寿命(提高到1000次)
5、环保无污染
6、技术比较锂离子电池成熟。
缺点:
1、正常工作温度范围-15~40℃,高温性能较差
2、工作电压低,工作电压范围1.0~1.4V
3、价格比铅酸电池、镍氢电池贵,但是性能比锂离子电池差。
三、锂离子电池
优点:
1、比能量高达160Wh/kg
2、自放电率较低、无记忆效益、
3、无污染、寿命长、重量轻、电压可达4.7V
缺点:
锂遇水会燃烧,过充电非常危险,因此要求电池管理模块技术较高
四、燃料电池
优点:
1、比能量高,汽车行驶里程长
2、功率密度高,可大电流充放电
3、环保,无污染。
缺点:
1、系统复杂,技术成熟度差
2、氢气供应系统建设滞后
3、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有很高要求。由于国内空气污染严重,在国内的燃料电池车寿命较短。
新能源电池技术有哪些3一、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1、环保,新能源汽车不采用燃油动力装置,不需要柴油,汽油,而是清洁能源,比如电,太阳能,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不限号,在大城市新能源汽车是不限号的,更方便出行。
省燃油钱,如果使用燃油费大概6角到8角每公里,然而新能源只需要电费而已。
4、传动效率高,新能源一般采用电机传动效率高。
5、政策补贴,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享受政策补贴一辆车还能省不少钱。
二、新能源汽车的缺点:
1、汽车续航里程短,新能源汽车一般都是电动的,电池的蓄电量有限,持续行驶的里程也会受限
2、汽车售后服目前好不成熟,新能源汽车各方面都还在摸索、改善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基本没有很多熟练的维修人员,不能及时维修
3、汽车成本较高,电动车为了能反复充电和续航,必然需要好的电池,好的电机,成本相当高
4、汽车充电难、充电慢,新能源汽车应为受限于各方面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普及,充电桩有限。
新能源电池排名前十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力神、中航、德赛、沃特玛、威能、微宏、南洋科技。
1、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当属领先,虽然动力电池规模上目前还不能排名行业老大,但是其电池技术和品质先后得到了国际豪华品牌宝马、大众的认可。也算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给国际车厂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
2、比亚迪
比亚迪作为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依托于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带动,其动力电池业务在规模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原先一直坚持磷酸铁锂技术的比亚迪,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出刀片电池。
3、国轩
2015年借壳东源电器上市后的国轩高科,成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最纯正的动力电池标杆。
4、力神
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力神总是会慢一步。但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龙头企业,力神在技术和产品上还是具备相当竞争力的。
5、中航
中航锂电是国内公告目录最多的动力电池企业,未来的增长动力还要看乘用车方面的发展。
6、德赛
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公司主要围绕锂电池产业链进行业务布局,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型移动电源领域的知名厂商,与全球主要电芯厂开展合作。
7、沃特玛
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产品覆盖国内31个省市,并远销六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8、威能
威能环保目前的订单基本全部来自于商用车领域,乘用车仅有众泰汽车在使用威能环保的三元电池。威能环保的快速成长也是得益于商用车市场在2014年、2015年的井喷,未来的成长潜力还得看其在乘用车领域的布局。
9、微宏
微宏动力主打快充快放的钛酸锂动力电池,瞄准的市场为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在公交和大巴领域,微宏动力收获颇丰。
10、南洋科技
南洋科技经营范围为锂电池隔膜及锂离子电池其他材料,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专业电子薄膜制造企业之一。锂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电力等传统领域和节能光源、通讯系统、铁路电气化、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兴领域。
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世界龙头
比亚迪,刀片电池龙头
亿纬锂能,掌握锂电池核心技术的锂电池制造商,中国最大的锂原电池供应商
国轩高科,动力锂电池行业领先者
欣旺达,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的龙头
百 科技 、国内领先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
当升 科技 、国内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
杉杉股份、我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
德方纳米,磷酸铁锂行业的龙头企业
捷股份,全球领先的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
天赐材料、电解液行业龙头
新宙邦,电池化学品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前三
天奈 科技 ,我国锂电池企业导电剂行业龙头
诺德股份、国内知名的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龙头供应商
嘉元 科技 ,锂离子电池铜箔龙头供应商
一, 铅酸电池 (铅做为铅酸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铅做为重金属有毒物质,存在对环境的和人体污染和危害风险!)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问世以来,应用时间长,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成本优势明显、可燃性低、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宽、性能稳定。
但其能量密度低。其能量密度为锂离子电池的1/3左右;
氢镍电池的1/2左右 ;
循环寿命偏短。理论循环次数为锂离子电池1/3左右 ;
所以,铅酸电池的局限性,做为新能源动力源,限制了其车速及续航里程。目前,铅酸电池主要应用在 混合动力(HEV)、低速电动车。
二,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镉都是重金属有毒物质,对环境、人体存在污染和危害风险!)
镍镉电池,有记忆性,需定期管理放电。自放电效率相对较高。自放电率15%~30%(月)。镍镉电池,往往用于铁路机车、矿山、装甲车辆、飞 机发动机等做起动或应急电源。
镍氢电池,相比镍镉电池成本较低、电量储多30%、使用寿命要长、无记忆性要好、自放电率25%~35%(月)。往往替代镍镉电池使用。 镍氢电 池,用于仪表、仪器、电子消费品,电子玩具,电动工具等的电源使用。
三,锂电池(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对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自放电率小(2%~5%)、无记忆性更好、能量比更高,相同畜能容量下,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能量比是镍 氢电池的3倍。因此,锂电池,是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
(1.)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代表企业:宁德时代、沃特玛)、钛酸锂电池 (技术代表企业:珠海银隆 、微宏动力、天津捷威)
—— 客车、物流车、观光专用车等商用车。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车型:比亚迪纯电动车“秦、秦EV、唐等”
(2.)三元锂电池 ( 技术代表企业:宁德时代 )
—— 乘用车、物流车。
三元锂电池应用车型:特斯拉,吉利帝豪、北汽EV200、江淮iEV5、荣威Erx5等
(3.)锰酸锂电池 (技术 代表企业:中信国安盟固利、亿鹏新能源、微宏动力)
—— PHEV 插电混动车。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4月29日,LG化学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司 一季度销售额86.7亿美元,同比增长43.4%;营业利润12.7亿美元,同比增长584% 。
LG化学表示,这是季度营业利润自公司成立以来首次突破12亿美元,大幅度超过2020年第三季度创下的8.1亿美元的纪录,销售额也超过2020年第四季度创下的80亿美元的纪录。
关于第一季度业绩,LG化学CFO车东锡表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业务重组和对新增长引擎的持续投资,奠定了利润增长的坚实基础”。他还强调,“ LG化学将培育正极材料、CNT等电池材料业务作为增长引擎 ,积极投资回收再利用、生物材料等具有未来前景的ESG领域,促进与外部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合作,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LG化学之前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年公司销售额254.7亿美元,同比增长9.9%;营业利润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5.1%。LG化学2021年目标销售额为316亿美元,将同比增长24.1%。
计划到2023年达到260GWh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动力电池销量的增加,LG化学的全资子公司LG Energy Solution(以下简称“LG新能源”)不断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一季度销售额与营业利润双双突破季度新高,销售额实现38.2亿美元,营业利润实现3.1亿美元 。
LG新能源预计第二季度电动 汽车 的销量增长将带动 汽车 电池和圆柱型电池的业绩增长,通过尽早实现增建生产线和降低成本,继续努力提高盈利能力。
在韩国《The Electronic Times》近日举办的“2021电池日”上,LG新能源电动 汽车 开发中心负责人崔胜东(Choi Seung-don)表示,公司 计划在2025年年底实现锂硫电池商业化,并在2025年至2027年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 。其中,“锂硫电池可能比全固态电池更早实现商业化”。这是LG能源解决方案首次详细披露下一代电池开发进展和商业化计划。
此外,LG新能源计划到2023年达到260GWh产能,“这将是全球最高产能”。
崔胜东还详细介绍了公司针对电动 汽车 电池领域的发展战略:
电池联盟注意到,LG新能源正在推进全固态电池和锂硫电池的研发,那这两种电池有哪些不同?LG新能源花大力气投资这两种电池的理由是什么呢?
研发全固态电池和锂硫电池
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均优于锂电池,被认为是液态电池的下一代技术 ,吸引着各方争相投资。不过,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是全球车用动力电池首选,固态电池要想做到完全量产,还需要克服很多难题。
和固态电池相比,锂硫电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事物。
公开资料显示, 锂硫电池是一种以硫为正极、锂为负极的锂电池。 一般情况下,该电池的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的1.5倍。同时,硫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回收时比金属更方便、效益更高。
锂硫电池的最大优点是轻,不仅适用于飞行器,还是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很好选择。
成本及性能优势是LG新能源考虑将锂硫电池用于电动 汽车 的主要原因。
早在去年9月,LG化学就宣布,搭载锂硫电池的太阳能无人机高空试飞成功,以22km的飞行高度在韩国国产无人机的平流层飞行中创下 历史 最高记录。
同年12月,LG化学验证锂硫电池长效性能,搭载该电池的无人机滞空时间达13小时11分钟,其中在12-22km高的平流层飞行7小时。
不过,对于LG将研发能量密度大于410Wh/kg的车用锂硫电池的传闻,宁德时代之前表示,虽然公司已有相应技术储备,但 锂硫电池存在一些技术劣势,如循环寿命较差,体积能量密度低 ,就目前技术状态来看不太适合用于对体积能量密度要求高的应用场景。
新消息不断
去年12月,LG新能源正式从LG化学拆分成立,该公司 计划到2021年末前,将电池年产量从2020年的120GWh增加到156GWh,提高30%。
而今年以来,关于LG新能源的消息不断:
今年年初,据外媒报道, LG新能源计划于今年年底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在今年年底上市 。
LG新能源方面对此回应称,待相关事项确定后,公司将正式发布公告。若LG新能源能按期在2021年内上市,有望成为2021年韩国市场最大的一笔IPO。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 LG新能源的企业价值至少为5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53亿元)。鉴于蓄电池产业呈现超高速增长态势,其企业价值可能高达100万亿韩元。
4月15日,LG新能源成为全球电池行业中首个同时加入RE100和EV100的企业。 LG新能源承诺在2030年前,在全球所有生产经营场所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将LG新能源的运营车辆全部更换成新能源车型。此举将是LG新能源全球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奠定企业ESG经营的坚实基础。 4月16日,LG新能源董事会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出资1.0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用于建设与通用 汽车 平分股权的Ultium Cells公司的第二家合资工厂。 据预测,兴建第二电池厂合计投资2.7万亿韩元。LG方面将从今年至2023年,分批投资1.06万亿韩元。
LG新能源方面3月表示,这家耗资23亿美元的电池厂将在田纳西州建造。它的规模将与在俄亥俄州建立的首家LG-GM合资电池厂Ultium Cells的规模相似。年产能为35GWh,工厂计划于2022年开始运营。
LG新能源的目标是,到2025年,除与通用 汽车 的合资企业外,投资超过5万亿韩元(292亿人民币),确保仅在美国的电池产能就达到70GWh。
此外,还有知情人士透露, LG新能源计划在2023年开始为特斯拉生产其先进的4680电芯 ,并正在考虑在美国和欧洲建设生产基地。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安驰科技成立于2016年5月,是一家集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新能源科技公司。作为江西省锂电行业标杆企业,同时也是上饶市龙头企业,安驰科技在动力电池领域和储能领域均有布局。
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安驰科技已经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包括长安新能源、东风汽车、吉利汽车、山东凯马、上饶客车、厦门金旅等。
在储能电池领域,安驰科技进行了通信基站、电网储能、独立/并网微网、UPS、家庭储能、铁路/地铁、移动储能等全方位布局,其装机项目包括大同能源1号光储充电站、中石化大鹏湾输油泵站储能电站、英国爱丁堡连锁酒店小型商业储能和挪威地方警察局小型商业储能等。
新能源汽车电池前十名品牌: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力神、中航、德赛、沃特玛、威能、微宏、南洋科技。
1、宁德时代。
作为被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对标的国内的唯一一家竞争对手,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内当属领先,虽然动力电池规模上目前还不能排名行业老大,但是其电池技术和品质先后得到了国际豪华品牌宝马、大众的认可。
2、比亚迪。
比亚迪作为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依托于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带动,其动力电池业务在规模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
3、国轩。
2015年借壳东源电器上市后的国轩高科成为目前A股上市公司最纯正的动力电池标的,从客户看,国轩高科以商用车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安凯和江淮,乘用车领域订到较少,未来的竞争力提升还要看其在乘用车领域的作为。
4、力神。
2015年算是力神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大股东中海油退出,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新成为力神的控股股东。易主后的力神电池仍没有摆脱央企的机制,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力神总是会慢一步。但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龙头企业,力神在技术和产品上还是具备相当竞争力的。
5、中航。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央企背景的锂电池企业,中航锂电是国内上公告目录最多的动力电池企业。但是客户以商用车为主短期内能快速将业绩做大,毕竟商用车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未来的增长动力还要看乘用车方面的发展。
6、德赛。
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公司主要围绕锂电池产业链进行业务布局,公司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型移动电源领域的知名厂商,与全球主要电芯厂开展合作。
7、沃特玛。
国内最早成功研发磷酸铁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启动电源、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率先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批量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之一。
8、威能。
威能环保目前的订单基本全部来自于商用车领域,乘用车仅有众泰汽车在使用威能环保的三元电池。
9、微宏。
微宏动力主打快充快放的钛酸锂动力电池,瞄准的市场为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在公交和大巴领域,微宏动力收获颇丰。但是如何在乘用车领域突破是微宏动力应该考虑的事情,毕竟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潜力还是来自于乘用车。
10、南洋科技。
南洋科技经营范围为锂电池隔膜及锂离子电池其他材料,拟建设年产15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专业电子薄膜制造企业之一。
拓展资料:一:宁德时代
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二次利用等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2017年该公司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全球遥遥领先,达到11.84GWh。已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成功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成为国内率先进入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
二:比亚迪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
三:三花智控
三花,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产和研发制冷空调控件元件和零部件的厂商,有着30多年的历史经验。在汽车、电器和空调行业中,通过与全球著名企业的合作紧密, 三花已成为世界领先的OEM供应商,提供高品质且最具竞争力的商品。
四:亿纬锂能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高能锂一次电池供应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新型锂电能源领先企业。
围绕着"追求卓越、质量优先、创造价值、言而有信、团队合作、尊重个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历经10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中国锂电池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于2009年10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是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之一(股票代码:300014.SZ)。
亿纬锂能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亿纬公司品牌和产品获得了客户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引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是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绿色高能锂电池全球主要供应商之一,以技术领先的高能锂一次电池为主导产品,致力于成为环保高能新型锂能源领域的领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