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是352万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万辆,约为2020年的2.6倍,2022年预计将突破500万辆。
近日,中汽协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创历史新高。2019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2万辆和7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5.6%和118.3%,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1.3万辆和8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9.9%和10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万辆和4.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8.8%和59.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4辆和237辆,同比分别下降69.5%和55.7%。在市场持续保持高增长势头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从各品牌市场份额来看,9月份,纯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依次为比亚迪(含补贴后)、北汽新能源(含补贴后)和吉利(含补贴后),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8.7%、27.1%、24.4%、17.4%,占有率基本与上月持平,其中比亚迪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23.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9月共销售4.1万辆。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22.1%,这也是其首次超过北汽成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第一品牌。此外还有长安逸动 EV (含补贴后)和荣威iMAX8插电式混合动力(含补贴后),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7%和12.2%,处于第一梯队,而与北汽 EU系列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含补贴后)一起排列第二位的则是江淮IEV6E 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含补贴后),其市场占有率为11.5%。
根据补贴政策,今年第四季度开始,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出,补贴的退坡将成为必然。补贴退坡主要体现在续航里程补贴标准下降。今年补贴退坡力度继续加码。去年补贴退坡幅度为3%(续航里程300公里以下车型补贴2.8万),今年补贴退坡幅度为8%(续航里程300公里以上车型补贴3.2万)。
据统计,2019年1-9月,中国国内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量合计约为164.8万辆,同比增长16.3%销量合计约为138.7万辆,同比增长13.6%。其中燃油车产量合计约为92.7万辆,销量合计约为82.2万辆,均出现同比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除了传统车企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外,蔚来、小鹏等新能源汽车初创企业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蔚来已有近5万辆交付,小鹏汽车已有近6万辆交付量。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这些初创企业将不断涌现出一批“黑马”式的竞争者。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升级方面持续发力,整车企业通过开发平台、技术创新、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实力。电池技术进一步发展,在能量密度方面,电池包体积能量缩小了30%在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更高的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技术已有突破,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250 Wh/kg。电机方面,我国电机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电控系统的集成度显著提升。充电、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密。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向更高性能、更长续航里程、更低能耗和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其中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56.3万辆,同比增长119.1%,市场份额27.1%,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分车型看,9月销量前五位的车型分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和燃料电池客车。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达到0.8万辆同比增长149.4%,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纯电动乘用车销量0.7万辆同比下降59.1%,占据市场绝对主导地位。
上汽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公布:10.3万辆。
上汽乘用车多款新能源产品在欧洲多国高能级市场持续热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共出口10.3万辆,其中上汽乘用车新能源出口18688辆,蝉联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冠军。
EU-EVs公开的欧洲多国最新纯电销量数据显示,MG品牌续接上扬势头,以英国第三、瑞典第四、西班牙第八、德国第九等卓越成绩打入欧洲多国纯电市场前十,并成为上述高能级市场前十中唯一自主汽车品牌,不断提升海外市场认可度。
上汽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作为国内规模领先的汽车上市公司,努力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创新转型,正在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为消费者提供移动出行服务与产品的综合供应商发展。
放眼未来,上汽集团将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市场演变大格局、行业变革大趋势,继续深入推进“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新四化”战略。
努力提升业绩的同时,深入部署推进创新链建设,在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全力抢占有利地位和制高点,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向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大步迈进。
根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为68.3万辆,同比增长51.7%,占据市场总额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中,主流合资品牌仍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那么在这之中占比最大的是哪一家车企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一、广汽新能源
广汽新能源是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占比最高的车企。广汽集团今年前三季度总共售出了2.7万辆新能源车,在合资品牌中表现也十分亮眼,不过在纯电动品牌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广汽新能源分别推出了 NEDC续航里程400公里、600公里三个版本,且都是在快充模式下可实现45分钟完成充电站充电。
二、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是国内较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企之一,其旗下的宝骏E100和逸动EV500两款车型均已成为当地新能源市场的明星车型。今年前三季度,上汽通用五菱总计销售了11.8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9月份为8.2万辆。宝骏E100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了3.6万辆新车,稳居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第一的位置。
三、比亚迪
比亚迪汽车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销量为18.8万辆,同比增长66.5%。而在9月,比亚迪汽车又创下了11.6万辆的销量成绩。虽然,比亚迪整体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凭借着自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比亚迪新车产品还是非常多。除了旗下纯电动车型e6和e5之外,更是出现了旗舰SUV唐DM和大型 SUV宋PLUS等车型。所以未来比亚迪汽车依然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1、面对油价飙升、充电设施的增多,以及日渐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
2、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价格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新能源汽车更低的能源使用成本、更好的驾驶感、更智能化的互动体验,都会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3、从长远看,以渗透率为标志的长期指标显示,新能源汽车正面临已经达到爆发的临界点,这对整个汽车产业以及投资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革命性机会。因此,新能源是目前最好的赛道,市场上除了新能源,找不出第二个像新能源这样上升空间如此巨大的行业。目前新能源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踏空”,因为新能源时常会发生调整,但是每一次的大幅调整,往往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年产量逐年上升,突破200万辆。从销量来看,2020年全年全球一共售出了约324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欧洲市场占比第一,为43.06%;中国市场约占41.27%,排名第二。分产品来看,纯电动和插混动力汽车为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品,占比合计在99%以上。
1、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升级时期,全球产量呈上升趋势
新能源汽车早在19世纪就已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它曾大获成功,但是好景不长,到19世纪20年代,由于大油田的不断发现降低了汽油的价格,以及内燃机的技术进展,汽油车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选择。
而当时的电动车速度低、续航里程短又价格昂贵,遭到了淘汰。此后数十年间,尽管仍有一些电动车问世,但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和续航能力的短板,电动车一直未能达到商用规模。
直到20世纪末期,石油资源日趋枯竭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加深,人们才再次将目光转向节能环保的电动车。进入21世纪发展电动汽车己经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战略重点,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升级时期。
全球新能源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宣布将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并且在2050年全面停止使用燃油车,欧洲出台最严格碳排放政策,政策倒逼大车企转向电动化。2018年以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高增速发展,2019年增速有所放缓,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217万辆,2020年产量约为255万辆。
注:2020数据为前瞻结合历年发展情况及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初步测算数据,仅供参考。
2、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上升,欧洲市场占比第一
根据EV Sales数据,2019年全年全球一共售出了约221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近10%。据EV Sales初步估算,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24万辆,其中欧洲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欧洲以外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速度较慢,但仍然保持显著增长趋势。
面对新能源汽车这块市场蛋糕,全球各地区纷纷发力,依据各国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及产业链现状推动发展。从区域分布来看,2019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0年被欧洲取代。
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的43.06%;中国大约占41.27%;美国占比10.12%;日本占比0.96%。
注:内圈为2020年区域竞争格局,外圈为2019年区域竞争格局。
3、纯电动和插混动力为主要产品,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较小
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来看,纯电动和插混动力仍然占据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截至2020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占比约6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约32%;氢燃料电池汽车占比不足1%。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
几乎毫无悬念,此前连续7个月蝉联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的比亚迪再次夺冠,且销量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均值。今年1月份,比亚迪全系销量为95180辆,同比逆势增长126.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92926辆,同比增长367.6%。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比亚迪2020年以来陆续发布了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重磅技术,在新能源赛道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壁垒。而且比亚迪已经进入强产品周期,继王朝系列热销后,海洋系列(包括主打插电混动的军舰系列)等后续产品矩阵也正在加速扩张,从网上的关注度来看,多款车型都具备热销潜质。
纯电、混动技术双线发力
在新能源汽车的细分领域,销量最大的是纯电和插混两条技术路线,而比亚迪是唯一一家坚持两条腿走路,又实现“齐步走”的车企。
从今年1月份的销量来看,比亚迪的纯电车型销量为46386辆,同比增长220.7%,仅纯电车型的销量就已经接近整个2022年1月份新能源厂商销量榜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
对于纯电车型而言,很多消费者都表示,比亚迪最大的亮点就是其独有的刀片电池,通过严苛的“针刺测试”,比亚迪“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随着去年全系纯电动车型均开始搭载刀片电池,比亚迪动力电池的装机量迎来大爆发。根据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来看,比亚迪排名全球第四,实现装机量26.3GWh,同比增长168%。
以超级安全、超级强度、超级续航、超级寿命、超级功率为卖点的刀片电池不仅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同,也吸引了很多车企的注意。传闻中,丰田、一汽、现代、红旗等很多车企都提出了向比亚迪采购刀片电池的意向。对此,比亚迪表示,“到目前为止,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比亚迪探讨关于刀片电池的技术合作方案。”
在纯电车型高歌猛进的同时,比亚迪也没有忽视部分消费者对于插混车型的需求。DM-i主打“以电为主,兼顾续航与动力,适应多元的用车场景”,打破了合资车在混动领域的垄断地位。在DM-i超级混动技术的持续推动下,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今年1月份的销量为46540辆,同比增幅高达760.6% 。
据了解,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在EV模式下,拥有静谧、平顺等纯电动车的优点,在HEV串联模式城市工况下,99%都是以电机驱动行驶,驾驶体验无限接近纯电动车。更接近纯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没有续航焦虑等特点让比亚迪的超级混动车型一经推出就大受市场欢迎。
客单价稳步提升
在比亚迪的众多车型中,汉和唐分别是轿车和SUV的旗舰车型。从今年1月份的销量来看,这两款旗舰车型也迎来了大爆发。
作为一款成交均价超25万元、定位中高端的自主品牌中大型轿车,汉已经连续五个月实现销量破万,今年1月份的销量达到12780辆,位居中国市场中大型轿车销量排行榜的第二位,是中国汽车市场唯一一款能与德系 BBA正面对抗的自主品牌豪华中大型轿车,攻破合资品牌在该级别市场的包围圈。
同样表现出色的还有SUV的旗舰车型——全新一代唐,1月份销量9060辆。其中,全新一代唐DM销量达到8847辆,同比增长481.3%。主打大空间、高驾乘质感、高智能的唐DM-i车型,成了唐家族销量增长主力。充分满足用户对超低油耗、超长续航的需求,牢牢锁定20万元以上SUV市场头部阵营地位。
在汉、唐旗舰车型的推动下,比亚迪乘用车的客单价突破15万元,在自主新能源品牌乃至整个自主品牌中名列前茅,实现了销量、客单价双稳涨。
而除了旗舰车型以外,比亚迪其他细分车型在1月份的销量也十分亮眼。秦PLUS DM-i、秦PLUS EV销量分别为18450辆与7086辆。在秦PLUS DM-i、秦PLUS EV的推动下,秦家族1月份销量高达26542辆。
值得一提的是,长久以来,国内A级轿车市场的竞争,可以说非常激烈。比亚迪秦PLUS 已经连续两个月入围中国市场A级轿车销量排行榜的前三甲,打破合资车在该市场的长期垄断。自去年3月份上市以来,秦PLUS凭借对市场需求的充分理解以及自身强大的产品力,已连续斩获诸多行业荣誉:A级新能源轿车月度销冠、A级纯电轿车月度销冠、年度最佳新能源车型等等。
此外,在DM-i的加持下,宋家族1月份销量高达22449辆,其中,宋DM实现销售16411辆,同比猛涨2719.8%。此前,宋PLUS DM-i已经两个月获得全国插混车型上险量冠军。而去年底刚刚上市的宋Pro DM-i预售首日即斩获近两万订单。宋Pro DM-i上市之后,有望进一步充实宋的车型体系,推动宋销量更上一层楼。
后劲依然充足
在比亚迪众多月销量过万的车型中,海豚既不是销量最高的,也不是价格最贵的,却是业内最关注的。作为e平台3.0首款量产车型,海豚凭借高颜值、大空间、低能耗的特点,自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继去年12月份销量破万之后,今年1月份再度刷新纪录,单月销售10602辆。
这款基于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3.0打造的车型给消费者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电耗低,44.9度电在综合工况下就能实现405公里的NEDC续航,而且根据很多媒体和车主实测,真实续航不打折扣。即便是在北方的冬季,由于是同级别中唯一配置有宽温域热泵空调的车型,海豚的续航达成率也非常高。
出色的冬季续航表现让身处北方的新能源车主眼前一亮,同时对e平台3.0的后续车型充满了期待。据媒体猜测,比亚迪基于e平台3.0打造的第二款车型可能命名为“海豹”。目前这款车还没有发布,只是带有重度伪装的谍照在网络上出现,就已经拥有了超高的热度。
此外,在DM-i技术路线下,比亚迪海洋系中的军舰系列也热度颇高,自驱逐舰05在广州车展亮相之后,或将以巡洋舰命名的SUV系列和以登陆舰命名MPV系列也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
而传闻已久的比亚迪高端品牌也有望在今年落地。对此,有很多券商分析师在研报中都表示,2021年共销售73万辆的比亚迪,随着高端品牌落地、王朝系列持续热销、海洋系列(包括军舰系列)产品矩阵加速扩张,将进入强产品周期,有望冲击更高的销量纪录。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其他国家总和,这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也将会是汽车产业的未来,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肯定是一个趋势。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其他国家总和,预计全年销量或达600万辆,如果今年的销售额真的能够突破600万辆,那这就意味着我们提前三年完成国家规划2025年的目标,也意味着使用新能源车必然会是大势所趋。 虽说燃油车现在的销售市场份额的占比也挺大,但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已经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和国产车已经跑到了世界前头,占据领军地位。
虽说自主品牌和国产车的发展势头很猛,但是和燃油车相比,还没有实现弯道超车。而要想用比较短的时间超越燃油车的市场,也还是很有挑战性。随着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发布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和汽油的高价,燃油车也不再成为人们的首选。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更新换代、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正在以比较快的速度替代燃油车,因此在不远的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流。
之后将会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而燃油车的市场占比份额也会越来越小,这也是汽车产业革命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以中国品牌的发展优势为先,其他品牌暂时难以追上,但是新能源汽车也有两座大山仍需解决,一个是芯片,另一个则是原材料供应链。而这两座大山要想解决并非易事,必然要付出更加多的时间与精力和多方的合作才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