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分类: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是属于电动车范畴(指装备一种或多种动力来源,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包含增程式电动车),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混合动力车(指同时装备两种或两种以上动カ来源的车辆,使用发动机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的汽车)的其中一种分类。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能量转化效率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3倍;零排放,不污染环境。燃料电池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氢燃料来源广泛,可以从可再生能源获得,不依赖石油燃料。
免费充电的新能源车有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
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1980年(庚申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
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对于插电混动 汽车 属于“新能源车”始终存在争议,一种“油电两用车”为何会有这样的定义,有为何油电混合 汽车 却没有这样的定义;这两个问题困扰了很多 汽车 爱好者,尤其是合资 汽车 的关注者会想不通,因为在自主品牌发力PHEV&REEV的阶段中,知名合资品牌都在搞油电混合,这是不是一种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没有规则不允许合资车企做相同的车;至于新能源的定义同样不难理解,只是存在的意义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什么是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指清洁且可再生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排放物,能源消耗之后可以通过可无限获取的自然资源再制造;常规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以燃烧的方式转化机械能的过程也存在超大的排放,所以也才会有“碳排放协定”。燃油动力 汽车 使用的正是石油和天然气,随着 汽车 保有量的激增,能源耗尽是必然的结果;同时CO2/CO/HC/NOx等排放物也造成了温室效应、酸性雨水以及空气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那么寻找清洁再生能源就很重要了。
以目前的 科技 水平为基础,能有效利用的清洁再生能源只有“电”;因为电可以通过水能、潮汐、光线、地热等诸多无限资源来转化,用电驱动车辆行驶也不会产生排放。即便是现阶段用火力发电为主,最起码也先行实现了 汽车 使用终端的零排放;清洁电能占比达到了30%,未来还是可期的。
在了解了新能源的概念之后,对于新能源 汽车 的概念也应该能理解了——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 汽车 就是新能源 汽车 ,现阶段是只要使用电能的车辆都属于这一范畴,但是插电混动 汽车 是“油电两用型”,为何也算新能源车呢?
这是插电混动*(PHEV)车辆两个主要运行模式,EV指纯电驱动,HEV则是油电混合;插电混动之所以能被定义为新能源 汽车 ,使用F开头的六位数号牌,原因正是EV模式才是主要的运行模式。
家用 汽车 长途通勤的频率有多高?对于大部分真实的车辆用户而言,似乎除了偶尔的节假日以外,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去长途自驾;日常用车主要以上短途通勤为主,车辆总会以EV模式通行。比如我们自用和周边用户使用的插电混动车就是这样,月均3000公里的行驶里程中,超2000公里都用纯电模式通行;也就是这种车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电动 汽车 使用,只是偶尔的长途出行才用油电混合模式。
油电混合 汽车 为何不属于新能源车
HEV&PHEV是两种车型!
这就是区别所在。
插电混动 汽车 可以作为电动代步车使用,长途通勤可以转变为“油电混合车”的角色;但是油电混合 汽车 只有这一种运行模式,日常代步也和燃油 汽车 相同。不过最重要的原因是油电混合 汽车 的电能不是依靠电网充电,而是通过内燃机持续的运行来发电进行补充——电是用油换来的,即便通过高效率电机可以降低油耗,但PHEV-HEV模式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结果。
插电混动的动力电池组可以通过行车发电(以油换电)的方式获取,但也可以通过连接电网补充;通过电网充电自然没有燃油的消耗与排放,同时可以平衡峰谷电耗和减少弃电,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说HEV只是节油减排的话,PHEV则是在车辆⅔~¾的用车过程中实现零排放,在同样的长途通勤中实现相当水平的节油减排;假设HEV 汽车 可以在完整的用车周期内实现30%的节油减排,PHEV则能达到90%的高标准,这是两种车型一种被定义为燃油车、另一种被定义为新能源车的原因。
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只造电动 汽车
既然用电驱动车辆有如此多的优势,为什么还要造插电混动车呢?——「续航里程」是催生插电混动 汽车 的核心因素。曾经的混动和电动 汽车 都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类型包括镍钴锰、钛酸锰、镍钴铝等,这些电池的制造成分非常高;结果则是续航足够长的车辆价格过高,价格合理的车辆续航偏短,这会影响偶尔长途出行的便利性。
所以这一阶段就需要一种日常代步可以当作电动 汽车 使用,长途通勤还没有里程焦虑的车;插电混动可以在油电混合与纯电模式之间切换,很显然正是符合标准的车型。
结语:插电混动 汽车 是在电动 汽车 的动力电池没有成熟之前,加速燃油动力转型电动 汽车 的过渡技术,包括增程式和氢燃料增程技术也都是过渡技术;一旦动力电池技术突破,价格低廉的电动 汽车 也有足够长的续航里程,混动 汽车 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021年的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出现了同比百分之几千的增长,这种成本低廉且综合素质很高的电池将会取代三元锂;续航里程已经开始快速增长,留给PHEV&REEV 汽车 的时间不多了。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