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底部过滤,我要养些小型热带鱼和水草,主要是为了水草的生长,用什么底砂好?理由?
你参考看看吧!
以下给你一些底砂酸碱性的资料:
1 河沙,很普通的东西,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对水质影响不大,可以作为饲养一般鱼类的底砂。河沙因为不同的地方,颜色也各不相同,有褐河沙、棕河沙、白河沙等,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河沙。(适用:软性水质中的鱼种,如河川产的慈鲷、小型的灯科、鱼及鼠鱼,并适合水草造景)
2 珊瑚砂,和珊瑚石的作用一样,会使水质变硬变碱。(适用于海水或饲养硬水性鱼、非洲慈鲷等)
3 黑金刚砂,成分是炭化矽,主要是由工业废土烧结而成。
特性:超级不易崩解(正常使用下几乎不会崩解),不会释放物质引响水质。本身毫无养分可言。
优点:对体色鲜明的鱼类有强烈的显色作用、比热大(有助于维持水温稳定)、不易因崩解产生尘土、水草造景时可以强化景观、方便抓蜗牛。
对胆小灯鱼有安抚情绪的作用、水螅...等虫类不易繁殖、黑壳虾与玫瑰虾的颜色更鲜明、爆藻时藻类都是浅层附着(很容易清理,虾子也吃的很干净)
缺点:粒径小造成底床缝隙小、由于是高温烧结,会产生针状的结晶,洗底床时容易被刺伤本身无养分,种植部分水草时需要搭配根肥,单价较高,如果不幸被吸入过滤器,极易磨损扇叶。(软硬水鱼均适用)
4 矽砂:多由美国及荷兰进口,有时候也会叫做荷兰沙,在水中状态非常稳定,且颗粒细致颇具观赏价值。(适用:软性水质中的鱼种,如河川产的慈鲷、小型的灯科、鱼及鼠鱼,并适合水草造景)
5 宜兰砂:因具有黑白两,色故较为美观,但颗粒参差不齐,在生态缸中较少用到(适用:中大型鱼种圴适用)
6 墨绿砂:呈暗绿色,使用此砂水质呈微碱性,当KH、PH较低时,比较适合选用。
7 玻璃砂、彩砂:人工合成的产物,性质比较稳定,可以用在小型缸,特殊缸,水草造景或养殖大型鱼不适合。
8 陶瓷砂:陶瓷砂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市面上有很多袋装的成品出售
9 火山沙(水草基砂):是由火山岩制成的中性水族沙粒。沙粒中细微的毛孔能促进细菌的繁殖成长,提高细菌释放养份于水族沙粒,更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内含5%左右的沸铁,是种沸石和铁质的混合肥料。
10 台湾化妆沙:中性,不改变水体原来PH值,适用于做景时底床搭配。
11 ADA PSS(power sand special/能源沙):能为底床提供营养供水草初期之生长,能有效活化底床,有利于各微生物细菌的生长。(水草缸专用)
12 ADA泥:ADA红泥,原名ADA南非泥,由天然土壤为原料,经高温、杀菌等高科技制成,全面体现热带水域的天然美景。
ADA黑泥,原名ADA亚马逊泥,由天然土壤为原料,经高温、杀菌等高科技制成,全面体现热带水域的天然美景。
ADA东南亚红泥(有的人叫黄泥),能完美模拟东南亚水体特点。
13 菲律宾沙:
和珊瑚砂相的作用相似。(适用于海水或饲养硬水性鱼、非洲慈鲷
并且提醒一句:养鱼的水最好是弱碱性,酸性会使鱼呼吸困难,并且会使浴缸内的装饰物部分溶解,增加鱼缸内的有毒物质。
一年消耗约500亿吨,全球面临沙子资源枯竭的危机,面对此现象应该尽快制定沙子可持续开采的实施方案。
一:沙子资源据相关报道得知,全球正面临沙子短缺危机。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范围沙子的使用量增加了两倍,相关数据显示,每生产一吨水泥混泥土就需要消耗10吨的沙子,单是建筑工程方面,全球每年就消耗大约400亿吨到500亿吨的沙子。我们整个社会的生产很多都离不开沙子,它是世界上仅次于水资源消耗最多的材料,除了建筑方面,日常使用的玻璃、电脑屏幕、手机屏幕、芯片等产品,也离不开沙子的硅元素。沙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沙子的自然增速,尽管联合国2019年将沙子短缺危机提上议程,但依旧缺乏可持续开采和使用沙子的详细计划,未来随着工业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都让沙子的需求有着爆炸性的增长。
二:沙子的作用和来源沙子的主要用途还是在建筑工程方面,其中最广泛使用的就是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与水、砂、石,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具有原材料丰富、成本低、良好的可塑性、高强度、耐久性好等优点。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浆来填充,为了达到高强度的要求,就需要选择有棱角和表面比较粗糙的砂子,砂子主要来自山砂、海砂、河砂,山砂的颗粒具有棱角和表面粗糙,与水泥粘结较好搅拌后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较高,但搅合物的流动性较差;海砂和河砂颗粒较圆润和表面光滑,与水泥的粘结较差搅拌后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较低,但搅合物流动性较好,而海砂中含盐量较大,对钢筋有腐蚀作用,所以河砂的应用较为广泛。
三:沙子的可持续开采和使用虽然沙漠地区占了地球陆地面积的20%,但沙漠里的沙子太过光滑以致无法使用。因为沙漠的沙子是在干燥的自然环境中产生,含碱量过高,含碱量高的砂子会与水泥以及水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导致搅拌后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容易造成墙体开裂;另一个原因是沙漠的沙子表面过于光滑,不能和水泥等凝胶材料紧密配合,搅拌后的水泥混凝土满足不了使用要求。可以满足工业和建筑使用要求的沙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应该尽早制定沙子的可持续开采方案,尽可能让沙子得到合理使用。
能源砂是火山石粒,不粉化。
水草泥含有 腐殖质和少量的微量元素,能源砂富含微量元素,不含腐殖质。
水草泥相对能源砂便宜,水草泥能够单独的形成底床,能源砂需要与水草泥搭配成为复合底床。
珊瑚砂、粗砂、碎石砂、白云石等材料都是很好的底质。这些砂料之间空隙较大,利于水草的根系生长,不会浑水,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底质的选用绝不可用泥沙,困为泥沙之间空隙过小,供氧不足,不利于根系生长,容易引起烂根;同时又很容易使水变浑,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
底质在铺放之前,要用清水严格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还应浸入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最后经彻底清洗才可使用。
扩展资料:常见种类:
1、长叶皇冠:产于中美洲以及巴西南部。是一种很长的大型观赏水草。披针叶或者椭圆叶,长15-25厘米、宽3-10厘米,两端很尖。花的大小约1.5厘米,果实0.2厘米。
2、虎耳:原产于北美,又名水瓜子菜。叶片椭圆形,叶长 30 毫米,强光照射时,茎顶上的叶片呈红至茶色的变化。喜较强光线及较低水温。水族箱适宜水温为 16~24℃。
3、水车前草:又名水白菜,叶片沉水性,基生,叶片淡绿色,薄而透明。花开在水面上,生长在池塘、小湖和缓流水沟中,我国华东和广东、广西均有分布。
如果只是养草,不用水草泥也没有问题,比如用河沙、陶粒养草,水草泥是铺设底床的一种很好的材质,但不是必须的材质。
一个草缸的底床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这样决定了,草缸底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接口,常规来说,应该由:
1,能源沙
2,开港5宝
3,粗粒水草泥
4,细粒水草泥
组成,实际操作中,可以简化,比如不放 能源沙......... 或者直接用河沙养草。
一句话:初学者用水草泥,高手用仙土,赤玉土,想挑战自己的用河沙,陶粒。
1 卵石
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那些圆圆的小石头,卵石是由是山石经过长期的冲刷而逐渐形成的。表面光滑,色彩丰富。其中更以南京雨花石(也是卵石的一种)更为著称于世。适用于中小型鱼缸置景,小石也合适作为底砂。
2 太湖石
这种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石吧,就算不见其影亦闻其声。
无论是水族还是园林造景,都是不可多得的石材,太湖石宜作一些大型水族箱置景,种植一些大型水草,可以形成很美的风景。
3 斧劈石
斧劈石属页岩,经过长期沉淀形成,含量主要是石灰质及碳质。色泽上以深灰、黑色为主,但也有灰中带红锈或浅灰等,这是因为石中含铁量及其他金属含量的成分变化所致。
斧劈石可以用来做奇峰异壁的效果。
4 砂积石(上水石、石灰华、砂片石)
砂积石因砂粒的大小粗细不同,又可分为细砂、粗砂两种。若砂质含量较低,泥质成分偏高的又称为泥结石。在盆景造型中适合表现川派盆景高、陡、深的特点。
5 腊石
黄腊石属于石英岩,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因为其表面呈蜡油状并呈现各种不同层次的黄色而得名。
6 木化石
其成是因为地壳变动时将大片树木陷于地下,在成煤条件不够时,树中的碳元素逐渐被SiO2所代替了,变成十分坚硬的氧化硅。按成因不同又可分为竹化石、松化石、柏化石等等。这种石性质稳定,很合适水族箱使用。
7 千层石
由碳酸钙和石英相叠而成,属层岩积淀的种类。质地极坚硬,体重,不吸水。
8 钟乳石
钟乳石是由含有碳酸钙的水渗过洞穴顶缝落后,水中的碳酸钙因水的蒸发而沉淀,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万年的沉积而形成。
钟乳石很容易影响会使水会硬,所以只合适海水或饲养硬水性鱼(非洲慈鲷等)。
9 珊瑚石
珊瑚相信大家不陌生吧,珊瑚石和钟乳石一样,适用于海水或饲养硬水性鱼(非洲慈鲷等)。 破碎的珊瑚石(珊瑚砂),可以作为底砂使用。
10 石英石
石英石成分为二氧化硅。纯粹的石英无色透明,叫水晶;乳白色叫乳石英;浅红色的称蔷薇石英;烟黄色的称茶晶;含杂质的,有紫、褐、淡黄、深黑等各种颜色,一般为乳白色、半透明的结晶体。石英是构成许多岩的重要成分。
除了能把大块的石英作为能在水族箱使用,小的矽砂(石英石砾),也是经常作为底砂使用的。
11 氟石
又称软水紫晶,软水绿晶,萤石。石色为黄、绿、蓝、紫等。作用和石英差不多。
12 鱼鳞石
又称虎皮石、松皮石。色泽为青灰、青绿、黄红以及多色相夹。带有白色斑点和洞眼。由石灰岩组成,不宜在草缸使用和饲养软水性鱼。适合硬水性鱼和海水鱼。
13 龟纹石
又名风化石,由各种碎石聚合而成,色彩相杂,沟纹纵横。主要由石炭岩组成,其中的钙会慢慢溶入水中,使水质变硬。因此不宜在南美草缸中使用和饲养软水性鱼,但可用于非洲水草造景中,适合硬水性鱼和海水鱼。
14 菊花石
菊花石是在白色、灰色或暗紫色的石面上有菊花形的花纹的石头。
15 火山岩(浮石)
由火山泡沫冷却形成。表面多孔,质地比较松软,容易吸水,能长出青苔。
这里再介绍一下底砂。
1 河沙,很普通的东西,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对水质影响不大,可以作为饲养一般鱼类的底砂。河沙因为不同的地方,颜色也各不相同,有褐河沙、棕河沙、白河沙等,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河沙。(适用:软性水质中的鱼种,如河川产的慈鲷、小型的灯科、鱼及鼠鱼,并适合水草造景)
2 珊瑚砂,和珊瑚石的作用一样,会使水质变硬变碱。(适用于海水或饲养硬水性鱼、非洲慈鲷等)
3 黑金刚砂,成分是炭化矽,主要是由工业废土烧结而成。
特性:超级不易崩解(正常使用下几乎不会崩解),不会释放物质引响水质。本身毫无养分可言。
优点:对体色鲜明的鱼类有强烈的显色作用、比热大(有助于维持水温稳定)、不易因崩解产生尘土、水草造景时可以强化景观、方便抓蜗牛。
对胆小灯鱼有安抚情绪的作用、水螅...等虫类不易繁殖、黑壳虾与玫瑰虾的颜色更鲜明、爆藻时藻类都是浅层附着(很容易清理,虾子也吃的很干净)
缺点:粒径小造成底床缝隙小、由于是高温烧结,会产生针状的结晶,洗底床时容易被刺伤本身无养分,种植部分水草时需要搭配根肥,单价较高,如果不幸被吸入过滤器,极易磨损扇叶。(软硬水鱼均适用)
进口黑金沙
4 矽砂:多由美国及荷兰进口,有时候也会叫做荷兰沙,在水中状态非常稳定,且颗粒细致颇具观赏价值。(适用:软性水质中的鱼种,如河川产的慈鲷、小型的灯科、鱼及鼠鱼,并适合水草造景)
进口美国矽沙
5 宜兰砂:因具有黑白两,色故较为美观,但颗粒参差不齐,在生态缸中较少用到(适用:中大型鱼种圴适用)
6 墨绿砂:呈暗绿色,使用此砂水质呈微碱性,当KH、PH较低时,比较适合选用。
7 玻璃砂、彩砂:人工合成的产物,性质比较稳定,可以用在小型缸,特殊缸,水草造景或养殖大型鱼不适合。
8 陶瓷砂:陶瓷砂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市面上有很多袋装的成品出售。
9 火山沙(水草基砂):是由火山岩制成的中性水族沙粒。沙粒中细微的毛孔能促进细菌的繁殖成长,提高细菌释放养份于水族沙粒,更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内含5%左右的沸铁,是种沸石和铁质的混合肥料。
10 台湾化妆沙:中性,不改变水体原来PH值,适用于做景时底床搭配。
11 ADA PSS(power sand special/能源沙):能为底床提供营养供水草初期之生长,能有效活化底床,有利于各微生物细菌的生长。(水草缸专用)
12 ADA泥:
ADA红泥,原名ADA南非泥,由天然土壤为原料,经高温、杀菌等高科技制成,全面体现热带水域的天然美景。
ADA黑泥,原名ADA亚马逊泥,由天然土壤为原料,经高温、杀菌等高科技制成,全面体现热带水域的天然美景。
ADA东南亚红泥(有的人叫黄泥),能完美模拟东南亚水体特点。
13 菲律宾沙:
和珊瑚砂相的作用相似。(适用于海水或饲养硬水性鱼、非洲慈鲷等)
一、底砂之分类
可将它们分成三大类:天然砂(natural sand)、加工砂(manufactured sand)及人造砂(artificial sand)等。兹将它们的基本特性或差异分述如下:
1天然砂:从自然界开采的砂系(sand system)称为天然砂,有大矶砂及硅砂之分,来源包括海滨砂、湖砂、河砂、海砂及山砂等等。天然砂是经过风雨或水流冲涮滚磨以岩石或卵石后,所形成的颗粒核心体,强度较高,很密实,物理与化学性质较稳定。其优点在于取得较为容易,大量使用时可降低成本;但缺点是,可能混有杂质(锻石质),有时必须作杂 质的去除处理之后才适合使用。
2. 加工砂:这是一种机械加工产品(machining products),或是再造化产品(renature products)。机械加工砂是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锻石岩石等可能影响水质的岩粒,一般商品为粒径约 2~6mm的石屑,呈不规则状,较不美观,应用极少。再造化砂是使用天然岩粒或砂粒为原料,再加以改造,使之赋予一定特性的产品。例如,ADA黑土、 ADA PSS。
3. 人造砂:可分为合成砂(synthetic sand)、化学砂(chemical sand)、烧制砂(burning sand)三种。合成砂主要由砂粉或矿粉、黏结剂、附加物(如色料)按一定配比混制成的具有所要求性能的砂粒。这种砂的观赏性很高,富有色彩及造形上的变化(例如,白、黑、蓝),软硬及大小均匀适中,不过在使用期间的活性(activity)较低,水草扎根较为松散,除了较受欧洲人青睐外,在其它地区使用 并不多见。化学砂主要得自化学工业制造,目前用作底砂的化学砂产品,似乎只有黑金刚砂(black carborundum)一种而已。烧制砂又分为烧结砂(sintering sand)及烧成砂(firing sand)二种,系以适当的土质(如赤玉土、陶土)烧制而成。烧结砂主要产品有锻烧赤玉土、AZOO活性底床等;烧成砂主要产品有陶瓷砂、发泡炼石等,它们的特性容后分述。
二、大矶砂
大矶砂是由日本传入的汉文名词,按其原义系指开采自河川、溪流、海滨或山间,类似超小型的鹅卵石的砂粒,其特征是比一般硅砂大,粒径约5 ~ 8 mm,白色、黑色、灰色颗粒相杂,圆润或扁平,没有锐角。它的材质稳定,不影响水质,故很适合用作底砂(除了粒径稍大之外),是最早被用作底砂的材料。不过因产地不同,品性有很大的差异(如有些混入或多或少的锻石质),选择时要特别注意。
开采自河川或溪流的大矶砂,其成分因产地上游地质而异。大部分为花岗岩风化所产生。因此以石英、长石及云母为其主要成分外,还可能混入贝壳、锻石。这些混 入成分对水质有不良影响,在使用之前最好设法除去。来自日本进口及自产者(如宜兰砂、台东砂)主要属于这一类型。在建筑上的应用也蛮多的。
开采自海滨的大矶砂,是海中的山丘或海岸边之山坡受波浪浸蚀作用,崩坏落下所形成的砂。材质接近纯硅砂,砂粒大多数近乎圆形,粒度均匀,但大小参差不齐, 可能混入珊瑚砂。在开采时,必须经过筛选合乎尺寸的颗粒,以及需再使用淡水冲洗去除盐份之后,才能成为商品。因开采成本较高,故应用较少。
开采自山间的大矶砂,为砂粒、黏土及其它物质之混合物。其分出砂粒的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所夹带的矿物为云母、角闪石、辉石、磁铁矿等。山砂约含5~20%的黏土,在开采之后,必须再经选砂及洗涤措施才能使用,开采成本最高,市场罕见有这类大矶砂出售。
综合上述,可知大矶砂的来源主要取自河床或溪边,或是建筑使用剩余之砂石。此种大矶砂取得上并不困难,因此价格最便宜。然而,因其中可能混入锻石质成分,所以在使用之前,最好能经酸浸及水洗的手续再使用较为合适。
酸浸之目的在除去锻石质成分,可以利用醋酸溶液(效果较差)、稀盐酸或稀硝酸浸泡至不产生气泡(二氧化碳)为止。水洗之目的在将残留的酸液及酸浸溶出成分除去。若要选择大矶砂做底砂,应以不会影响水质的硬度及pH值的大矶砂,才是明智之举。
三、硅砂
以硅酸盐成分为主体的粒状物质称为硅砂,颗粒明显比大矶砂小,粒径大约1~ 4 mm之间,有天然砂及加工砂两种。天然硅砂通常开采自海岸的砂矿,其形成主要是石英石或高硅酸岩石,经年累月受波浪之摩擦、打碎,冲流到海中而沈积者。由于开采出来的硅砂必须先水洗除去盐分才能成为商品,故又称「淡化硅砂」,以和「含盐硅砂」区别。硅砂与大矶砂另一不同点,是含云母、长石比较少,主要成分 是石英(二氧化硅),故又称石英砂(quartz sand)。纯度较高的石英砂呈白色,不过大部分因含有杂质而呈有特定的颜色,市场上最常见的商品大多是黄至棕色。
加工硅砂为使用机械打碎高硅酸岩石或石英石之后再筛选而得。精制的加工硅砂经过水洗之后,二氧化硅含量(质量分数)≧99%,完全不含锻石质成分,不会影 响水质的硬度及pH值,颗粒约3 ~ 4 mm大小,颗粒稍较尖锐,堆积密度较大,对促进水草部发育较佳,品性较有保证,价格也较高,在台湾很少看到这类产品,但在日本则偶尔有所闻。
四、黑土
黑土其实是「砂」,而不是「土」,在台湾为何出现这样的称呼,已经无法考证,坦白说,这个命名并不十分恰当,因为没有接触过黑土的人,很难想象它居然是粒径2 ~ 5 mm,外表黑色但基体是白色的砂粒状物。
最具代表性的黑土是ADA的产品;另外,翠湖「TBS东风一号」也属于这类产品。基本上,它们都属于包裹型(coated)的释酸剂(acidulant)。以沉水性的天然产轻石(pumice)做载体,饱和以pH 5.0 ~ 6.5的天然酸(natural sour),干燥之后,外面再包裹一层以黑土(Amazonia Soil)为主原料制成的膜衣(membrane),这层膜衣为非水溶性,但对水分有一定的渗透性,可以透过其内外渗透性之差异,把载体孔隙中已经固化的天然酸缓缓溶解,并经由这层膜衣给释放出来。
轻石是一种熔岩(lava),白色,内部充满了气体形成的泡泡,因此比重很轻,与水差不多,有些甚至于可以漂浮在水上,所以又称为浮石。孔隙率高达 71.8 ~ 81.0 %,像海绵一般,可以吸收大量液体。化学成份:SiO2、70 %,Fe2O3、5.5 %, FeO、 2.4 %, Al2O3、11.50 %,xxx、0.79 %, MgO、0.29 %,K2O、4.10 %,Na2O、5.80 %。化学性质相当安定,对水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不过物理性质稍差,受到磨擦时,其表面会有粉化的现象,以及质地松软,在压力下容易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