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具体介绍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工程与核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高新技术专业,它包括核动力工程与核能利用、核技术及应用两大分支。
二、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大学排名榜前十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九校联盟(C9)及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重要成员。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4、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5、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位于古都西安,是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6、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为新中国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世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为首任校长,中央军委直属正大军区级(正部级)高校,学校被列入“一五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1966年文革爆发,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7、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8、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简称兰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大学行列,入选国家“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9、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与国家电网等七家电力央企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华北电力大学等九家单位组成的华北电力大学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校由于“一所大学,两地办学”的实际情况,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校部实行实质性一体化管理。
10、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开设核反应堆工程的学校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开设核反应堆工程的学院(研究所)有: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核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逐年增加,在能源、资源、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本专业培养具备以核工程技术、工程热物理为主,以机械、电工、计算机技术等为辅的基本知识结构,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将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等基础知识,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动力装置与设备、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反应堆设计原理、核动力装置测试技术、核动力装置运行及控制等专业知识。
该专业所在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工作流动站,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有密切的学术交往与合作。
毕业生除攻读硕士学位外,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核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前三名分别为: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北京大学。
1、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诞生于191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核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是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截至2021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面积462.74公顷,建筑面积302.67万平方米;设有21个学院、59个教学系,开设有87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有教职工16057人,在校生57325人。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指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设立电气机械科。
1937年,工业机械门改为动力机械门。
1942年,创办航空工程系;1952年并入华东航空工程学院;2002年11月,复建航空航天工程系。
1953年,动力机械系招收解放后的第一批研究生。
1958年,创办“核动力工程”专业。
1996年,设立工业工程专业,1997年,成立工业工程系。
1997年,在原机械系和动力系基础上,分别成立机械工程学院和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2002年1月,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合并,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核燃料体积小,1000克的铀相当于1000吨的标准煤。核电产生过程中没有温室气体产生,环境负荷极小。核能源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的绿色支柱,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前景良好。下面就把该专业全国排名前十的院校推荐给大家。
NO.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设有6个研究所。覆盖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物理学3个一级学科,拥有7个二级学科、7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清华大学的传统和优势学科,连续三次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
NO.2西安交通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核专业之一。学院的本科专业为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四。"核能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位列全国第二,为国家重点学科。
NO.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是国内外唯一同时依托热核聚变实验装置、同步辐射光源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及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建立的培养高端核科学技术和核能工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具有本-硕-博完整的教育体系,拥有"核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设有核能科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2个本科专业方向。
NO.4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是湖南省的一所省属综合类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系始建于1959年的原核工业部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技术物理系。现有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和核物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国家管理专业、国家国防科工局重点建设专业;核技术专业是国防紧缺特色专业。
NO.5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溯于1913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设立的电气机械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在过去5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整体实力接近世界前50名。2012年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排名第一,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排名第三,核科学与技术排名第五,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NO.6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正式开始招生的"哈军工"原子能专业和核动力装置专业。目前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和"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2个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在我国核工程类专业中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NO.7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四川大学规模最大和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学院现设有三个系、两个教学中心;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所。学院先后获得国家及部、省、市级科研奖励近30项。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已经成为我国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NO.8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核工程与核技术"和"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两个专业,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于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并被列入2012年国家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首批专业综合改革示范点。
NO.9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开设于2001年,2005年成立核工程技术学院。学院成立后先后开设了包括核工程与核技术在内的7个物理学相关的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还被选为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教育专业。
NO.10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于1937年的重庆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动力科,是全国最早的热科学与工程科研教学研究基地之一。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反应堆工程方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2011年,核工程与核技术获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获重庆市重点学科。
作为国家一重大科技专项,预计不久的将来,核电站将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这将是迎接我国21世纪核电大发展的战斗命令和前进的号角,而发展核电的光荣与使命,永远属于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们。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华北电力大学贯彻落实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而成立的年轻学院。学院下设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于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动力等优势学科基础上设置,于2008年被批准成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孕育于华北电力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通过引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实验快堆工程副总工程师陆道纲博士等一批核科学与工程领域高级专业人才,并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大学、大唐电力集团等多家单位签署核电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共为国家核电技术领域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500多名,使华北电力大学成为继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之后国内第五家培养核工程人才的重点大学。同时,学院积极开展核领域的科学研究,现已主持或参与了包括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核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项目,并与国内主要的核电企业及研究设计单位等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所有这些成绩为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核能科学与工程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将采取超常规发展模式,高起点、高标准,融合核工程、动力、电气三位于一体,走研究型、国际化发展道路,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国品牌核学科。同时,学院将面向核电企业生产技术一线培养大批实用型专业人才,面向核电技术自主创新前沿精心培养拔尖人才。学院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学术队伍,由樊明武院士任名誉院长,周永茂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陆道纲教授任院长,并与有关院系密切合作,组建了由一批专家、教授及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学术队伍,专职教师博士比例为100%,其中40%具有国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工作经历。教师专业方向齐全,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国际化、工程化优势。
核电是清洁而安全的能源。本专业根据我国核电事业广阔发展前景和对人才的巨大需求而设置,下设两个方向:核反应堆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核反应堆工程:
培养具备现代动力工程师基本素质,掌握核动力工程基础理论,具有核反应堆设计、运行和实验研究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热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热工过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电力工程、汽轮机原理、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电厂辐射测量与防护、核反应堆控制和仪表、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厂系统与运行等。
就业去向:核电厂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及技术支持工作;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核工程设计院、研究院以及相关院校的设计、科研及教学工作;核电工程公司的技术咨询与管理工作;国家相关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的规划、管理等工作。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培养具备扎实的核电厂辐射防护、退役核设施处置以及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辐射监测与防护、环境影响评价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热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热工过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电力工程、核物理、核实验方法、辐射防护与剂量学、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电子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环境学、核安全法规、核设施退役技术等。
就业去向:核电厂辐射防护和核环境治理;核工程设计院、研究院及相关院校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国家相关环保及核安全部门的辐射监测、核环境影响评价、及管理工作;医院放疗部门、核仪器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事业等单位的技术开发等工作。
1、清华大学
2、哈尔滨工程大学
3、西安交通大学
4、四川大学
5、兰州大学
6、南华大学
7、华南理工大学
8、华北电力大学
9、上海交通大学
核工程类专业介绍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及核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能在各相关领域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热物理、核工程、核技术的基础理论,受到核工程、核技术方面的实践训练,具有从事核工程、核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核物理、核反应堆、核能与热能动力装置、热工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7月,由烟台大学与烟台市台海集团共同建立。学院设金属材料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两个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属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一流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入选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下设有材料加工、表面工程、材料检测三个培养方向,致力于培养服务于机械制造、核电装备、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等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山东省目前唯一的核工程类本科专业,学校2009年开始建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本专业培养符合国家和山东省核事业发展要求的核工程类专业人才,能从事核工程及核技术方面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应用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输出。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