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取暖器拥有哪些优点?
一、碳晶取暖器优点
1、舒适性
碳晶低温辐射采暖系统是以远红外线低温辐射为主要能量传递方式的产品。试验证明人体处在低温辐射环境中,就如同置于阳光下,人体的实感温度要高于室内空气温度2—3℃,从而提高了生活环境舒适度。同时在低温辐射条件下,室内空气的对流速度大幅度降低,使室内减少灰尘,无噪音,室内无冷点和热点,温度均衡,使人无干燥感,温度柔和如阳光般感觉。
2、经济性
碳晶取暖器升温迅速、发热快:通电5分钟即可采暖,碳晶电热板直接对室内辐射热量,温度上升速度比传统的水暖和发热电缆快5倍以上;由于实现了分户、分室供暖,可根据气温和需要随意调节各室温度,亦可节约运行费用,一个采暖季内, 建筑面积100平米的国家标准住宅使用费用不超过2000元,日常运行费用是空调的三分之一,水暖和发热电缆的一半以下,是一种真正的买得起、用得起的新型采暖产品;热效率高,是目前电热转换率最高的产品,转换率高达98%;系统效率高,当室温设定为16℃时,能达到18℃的取暖效果,室温每降低一度可节约5%的能源。由于室内周围物体温度高于空气温度,在短期关闭供热系统时,室内周围物体散发的热量会起到保持室温稳定的作用。试验表明低温辐射电热系统停电6小时,室温仅下3、安装简便。
碳晶电热板以国际先进的模块化理念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可根据您的喜好任意布置采暖区域,分区安装、分区控制、分区采暖;组合灵活,可以任意方式安装组合,无最小安装面积要求;不占用室内使用空间,而且可以起到装修和美观的效果;系统不需要维修,节约了其他供暖方式所需的维修和运营费用。
4、保健功能
这也是碳晶低温辐射采暖系统的突出优势。碳晶电热板在制热的同时,向外辐射远红外线,医学上称之为“生命光波”。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降2℃。
二、碳晶取暖器缺点
①、不节能;
②、金属电热材料,高温易氧化,功率衰减,使用寿命短。由于其金属成面状,接触空气面积更大,比金属丝寿命更短。
石墨的含碳量在70-90%,碳晶含碳量在99.9%以上,碳晶的价格是石墨的5-10倍。石墨板使用寿命绝无保证。而且石墨发热板已上市近10年,由于使用寿命问题,一直不能推广。 这些仿冒的产品使用寿命绝无保证,且热效率低,使用费用将大幅增加。
1,不了解自身的价值
如果你连自身在职场的价值是多少都不了解,结果就会是高不成低不就。想找那些高薪的岗位,自己能力又不足以胜任。而那些稍微低一些的,又觉得委屈了自己。就会陷入一个不断选择工作的漩涡。
其实一个真正了解自身价值的求职者,往往是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他们非常了解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人脉资源在行业中对应的价值是多少,所以在跟企业要求薪资的时候,可以要求到符合自身的薪资。
2,不懂怎么写好简历
小编在做猎头的时候,听过很多做技术的人会说,“我们做技术的最主要是有能力,技术过硬才是重点,简历随便做一下就可以啦”。孰不知,很多公司HR在看简历的时候是大批量的在看,如果你的简历做的一般般的话,那么在你还没有证明你的能力之前,很有可能你的简历已经被HR丢到在垃圾箱里。
所以别以为写简历是一件随便的事情,其实在现实中,很多求职者都不知道怎么去写一份好的简历!特别是写一些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语义含混等简历发到HR的邮箱里面,HR连看都不会看!更别想说你可以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
3,不懂运用面试技巧
当我们把简历做好,顺利获得一次面试的机会,面试相对于简历来讲是又一次表现自己的绝佳机会。而现实中很多求职者去不懂得抓住面试机会,总觉得这家面试不上还有下一家,却没有认真的对待每一次面试。
在面试的过程中有些面试技巧需要我们牢记,比如说一些离职理由的时候,抱怨前老板前公司是不能博得面试官对你的同情和理解的,这只会让面试官觉得你不成熟和缺乏担当。还有初次面试就要求获得与你的实际经验和能力相差甚远的薪资,这样只会给面试官留下你是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不好印象等等,这些都是不利于你面试上合适的工作。
4,不与猎头充分沟通
在职场里,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你必需要学会和猎头充分交流,充分沟通。跟猎头保持一定联系,这样比起你自己去投简历或者自己去找工作,更省心,很容易找到更合适你的工作。而且他们也想成功推荐到你新公司。肯定会愿意,把他们对新企业的了解,及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而更好的应聘上新的企业单位。
一名了解你职场价值、了解你求职意向的猎头,可以尽快地帮助你找寻到行业更适合你的公司,更适合你的职位,并为你争取到相对高的薪酬。
而且因为猎头打交道的人都是高端人士,你与他们多交流,你就能了解到更多的行业内幕,行业知识。对于你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结语:很多人遇到问题都不会反思自己,从自身身上找问题。长期求职不顺利的人应要反思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学习怎么写好简历,学会运用面试技巧,跟猎头保持沟通。
因为内蒙古的风能,四川的水电,西藏的地热能,山西的火能,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能源资源分布的重心在西。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能源资源占全国的53.7%,煤炭占33.5%,水电占77.7%,油气占15.8%。能源资源将是西部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西部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虽然有了明显增长,但仍未摆脱旧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能源资源极大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只供应低价一次能源的观念使得能源产区的人们收入微薄,长期无法摆脱贫困。在西部大开发中,迫切需要发挥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的发展战略,使西部经济在短时间内腾飞。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部,能源资源分布的重心在西部。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发挥西部优势,是西部开发的重点。我国幅员辽阔,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较好,经济发展重心由东向南,能源资源分布重心由北向西,造成了长期的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局面。煤炭储量,晋陕蒙“三西”地区占全国64.1%,经济发达的华东仅占5.2%,中南仅占3.0%。70%的水电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13.86%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新发现油气资源,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新疆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突飞猛进。西部六大沉积盆地预测天然气资源量达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的75%。这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40.16%分布在西部地区。该地区还有丰富的地热、风能和其他新能源资源。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前提。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应有新的战略思维。计划经济时代,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供应一次能源产品,大量煤炭经过3000公里的运输到达东南沿海地区。大量直接燃煤,使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环境污染不堪。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不能再走老路,而应该有全新的发展模式。第二,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西部地区能源基地,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产品。根据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西部油气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新能源基地。(一)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变单纯的煤炭输出为煤电能源载体输出的良性循环。“三西”地区是指陕西、陕西和孟茜地区,相对于东南沿海,也属于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该区煤炭地质储量占全国的64.1%,具有煤种齐全、煤质优良、采煤条件优越、产量高的优势。多年来,该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预计未来20年这一份额将上升至2/5以上。在计划经济时代,“三西”地区承担了北煤南运的重任,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由于过度开采,产煤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煤作为初级产品出口,产值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人均收入倒数第二第三,运输压力大,经济效益差。单纯供应原煤,不仅会让当地民众无法脱贫,还会让当地经济在环境、资源、交通等多重压力下,变得不可持续。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对使用原煤作为燃料不感兴趣,出现煤炭滞销现象,煤矿关闭导致产煤区经济效益下降。种种迹象表明,产煤区继续走单纯产煤供煤的道路是不可持续的。要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就要有新的发展战略。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的总体思路是:建设“三西”煤炭基地必须改变过去单纯建煤矿、靠增加煤炭产量供应全国的管理模式,而应着眼于全国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煤基坑口电站、煤气化和煤液化产业等。,将价格低廉的初级煤炭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电能等高耗能的能源载体,输送到其他省区。外运煤也必须是经过洗选的高热值、低硫含量的优质煤,以减轻运输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由于产出高附加值的二级或三级产品,煤炭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西”基地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三西”煤炭基地建设中,应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1 .提高煤改电的份额,变运煤为输电,减轻运输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煤炭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发展耗电商品,提高经济效益。2.发展热电联产电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3.发展大容量、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向北京及全国负荷中心供电,开拓电力市场。4.解决水源问题,除了因地制宜寻找水源,统筹规划西南向西北调水,引黄河水进入“三西”基地外,还要发展空冷发电机组和废水利用技术。5.妥善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发展煤炭开发土地复垦技术,推广煤矸石利用技术,推广洁净煤技术。(二)加快西南西北水电综合开发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廉价水电开发高附加值的二级或三级产品,提高水电基地的经济效益。中国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3.78亿千瓦,每年可发电1.92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水电资源70%集中在西南地区,12.5%集中在西北地区,80%以上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丰富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藏的黄河中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沅水、红水河、南盘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除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外,上述河流均已完成不同深度的河流规划或河段规划;许多梯级水电站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西部地区建水电站比东部地区建水电站更有优势,因为那里地广人稀,耕地少。1.西部水电基地总体规划:南路,建设红水河、南盘江水电基地,澜沧江水电基地送电华南;建设乌江水电基地,向华中、湖南送电。中路是建设长江上游干流和金沙江水电基地,主要是向华东和华中送电。北路将建设黄河中上游水电基地,向西北、甘肃、陕西、华北送电联网。在大渡河、雅砻江、湘西建设水电基地,满足附近地区电力发展需要。2.西部水电基地建设应采取的措施是采用先进技术建设水电项目,以降低成本,提高水电竞争力。国家应出台优先发展西部水电的经济政策,并在贷款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采取合理的移民政策和措施,将水电站的移民费用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开拓东部电力市场,应采取鼓励采用清洁水电的政策。政府应该出台强制性措施,让中国东部地区采用一定份额的水电。改革电力体制,推进全国联网,遏制地方保护落后和排斥外省水电。(3)加快西部油气基地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油气勘探,尽快实现西部对东部的接替。以新疆西部三大盆地(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为重点的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沙漠、戈壁腹地不断发现新的油气田。虽然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1.68亿吨,年产能1750万吨,但还不足以对全国石油产量的稳步上升起到战略作用,还需要发现和开发一批大型油田。西部地区六大沉积盆地(塔里木、四川、陕甘宁、准噶尔、柴达木、吐哈)预测天然气资源量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的75%。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天然气的勘探力度。截至1998年底,西部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31万亿立方米,远期出口能力达150亿立方米。这为“西气东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建设西部油气基地的战略设想是,到2010年,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战略接替区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并给予优惠政策。(4)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基地,发挥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西藏有丰富的地热和太阳能资源,新疆有风能资源。这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过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西藏羊八井建成了2.5万千瓦的地热发电站,承担着拉萨50%的电力供应。云南腾冲高温地热田的发现是一种很好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发电资源。西部地区风能资源占全国50%以上。青海、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可开发风能储量分别为1143万千瓦、2421万千瓦、3433万千瓦和6178万千瓦。云南和西藏也有风能资源。西部地区的风能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进入示范推广阶段,90年代逐渐形成规模。新疆达坂城风电场装机容量7.23万千瓦,占全国的30%。西部风能开发应作为重点。西部地区的特点是地势高,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被称为阳光之城。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未来太阳能热利用和光电利用将会有很好的前景。3.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的几个问题国家已经发出了开发西部地区的号召,并作出了部署。西部大开发的战场已经打开,各省区的积极性都很高,这是好事。但是,在进行战略选择之前,要分析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决策失误。为此,我提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 .正视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这是做出明智选择的前提。西部地区的优势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但其劣势是长期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严重不足,技术人才缺乏,文化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应该引起重视。2.在制定发展方向时,要防止脱离实际,力求完美。要扬长避短,做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工作。3.凡事注意保护和改善已经脆弱的环境,在能源开发中特别注意环境治理。4.在解决贫困问题之前,我们应该重视西部地区教育的普及和提高。5.发挥东西部各自优势,协调东西部合作,通过经济纽带把东西部联系起来,走互利合作之路。
9、总是试图将所有的过往全部抛弃,可纵然如此我还是在梦中惊醒,在夜里哭泣,度日如年般度数着这一段不再与你相关的分秒岁月。10、没有足够的语言能表达我对你的爱,没有足够的方式能表示我对你的关怀,没有足够的春宵能与你共度,明媚的早晨,温馨的夜晚,对你我有无限的思念!
——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坚持大规模外送和本地消纳、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能源,新能源装机比重超过50%。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
——实施控煤减碳工程,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快推动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机制。依托鄂尔多斯和乌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化风光制氢,探索氢能供电供热商业模式,建设绿氢生产基地。实施能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加强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推进煤基多联产示范,加大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综合利用。
——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老旧小区改造)、居民领域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实施数字能源工程,推进大型煤电、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建设智慧电厂,所有生产煤矿建成智能煤矿,推进能源生产、储运、消费等环节数字化转型。
——实施灵活电网工程,打造蒙西电网“四横五纵”、蒙东电网“八横两纵”主干网架结构。规划建设蒙西至河北、至天津、至安徽、至河南、至南网特高压绿色电力外送通道。实施气化内蒙古工程,稳步扩大天然气生产能力。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 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 透过本文营构的平淡疏远的意境,我们可以体察出作者丰富细致的情感世界,亲历作者对于亲情、生命、岁月等人生主题的体验和思考。文中祖孙相伴的美好亲情、奶奶对爷爷的沉痛追思、爸爸对父辈旧居之地的执意坚守,以及“我”对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感人至深。 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屋的门口”,立象尽意,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
——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形成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供能方式。坚持大规模外送和本地消纳、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推进风光等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能源,新能源装机比重超过50%。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应用示范。
——实施控煤减碳工程,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快推动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机制。依托鄂尔多斯和乌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化风光制氢,探索氢能供电供热商业模式,建设绿氢生产基地。实施能源综合利用升级改造,加强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推进煤基多联产示范,加大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综合利用。
——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进工业、交通、建筑(老旧小区改造)、居民领域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实施数字能源工程,推进大型煤电、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建设智慧电厂,所有生产煤矿建成智能煤矿,推进能源生产、储运、消费等环节数字化转型。
——实施灵活电网工程,打造蒙西电网“四横五纵”、蒙东电网“八横两纵”主干网架结构。规划建设蒙西至河北、至天津、至安徽、至河南、至南网特高压绿色电力外送通道。实施气化内蒙古工程,稳步扩大天然气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