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营销专家李朝林同志情况简介
河南永城人,中国矿大毕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员,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中国煤炭报特约通讯员,中国矿大新闻校友会会员, 江都市远成物资有限公司、永城市龙翔商贸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为能源杂志、中国煤炭资源网等数十家机构特聘专家,是全国煤炭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研究专家,曾任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秘书、企业团委书记等职,曾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煤炭报等国内外媒体发表研究论文等六千多篇次,多次接受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采访,曾接受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咨询等。
与上半年煤价的“高歌猛进”不同,目前煤炭行业已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降价“寒流”。因发电厂需求疲弱,我国煤炭现货价格跌至近六个月低位。
“目前煤炭价格的稳定仍需要地方政府以及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随着内需的扩大,经济的增长,煤炭行业情况也会逐渐好转。”李朝林12月2日说。
李朝林认为:“现在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已经显现,价格跌落,很多企业无法承担这个风险,只能采取限产保价。”
基于目前情况,有业内人士呼吁煤炭企业联合限产。各地方政府也有相应的动作:山西自前段接连遭遇矿难阴霾后,现已加大小煤矿关停力度。11月26日河南省政府也发布通知,称将对全省30万吨及以下煤矿全部实施停工停产整顿。而山东省煤炭工业局此前也要求,在11月底前山东各地坚决将列入关闭计划的26处9万吨以下小煤矿关闭掉。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方面表示:“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坚持三不政策,即价格低于成本不生产,没有供货合同不发煤,货款回收不及时不发煤。”淮南矿业方面也表示:“现在就看其他各地政府是不是愿意进一步跟进,如各地政府达成共识,煤炭价格才有可能稳定下来。”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很多企业销售出现困难,但各区域煤炭企业受影响不同。现在总的来说,各个地方政府还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动来调整。”李朝林表示,我国地域广大,各地的煤炭资源、铁路运输、煤炭需求、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地区的煤炭价格也存在区域性差异。
李朝林分析认为,东南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比例较高。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沿海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煤炭供应能力超过煤炭需求,造成近期我国部分主要港口煤炭港存量持续攀升,部分地区煤炭中转及库存出现“三高”现象,即部分北方中转港口、南方接卸港口、电厂库存煤炭量均居高不下。
我国中部地区属于煤炭价格逐步上涨到趋于稳定调整区。以河南省为例,目前除个别煤矿有少量劣质煤库存以外,煤矿大都没有库存;全省重点及非重点煤炭合同的电煤价格整体比较稳定,电厂煤炭供应紧张程度有所缓解,催煤现象减弱。由于河南省强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小煤矿停产整顿,有效产能有所减少。这样一来也削减了风险。
“在煤炭供应紧张的时候,国家对电煤进行限价是正确的,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现在,煤炭供求基本平衡了,并出现了供过于求的迹象,但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煤炭供求企业也应该从大局出发,克服困难,保持电煤的稳定供应和电煤价格的相对稳定。”李朝林表示这是业界达成的共识。
对于煤炭订货会的召开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应该开,有的说不应该开,有的说开不开无所谓。11月22日,煤炭营销资深观察员李朝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的煤炭订货会和计划经济时期的订货会形式有很大的差异,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为了更好地理顺产、运、销的关系,更好地确定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更好地满足电力、冶金、建材等企业的煤炭需求,更好地搞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订货会要开好,为企业、为社会、为市场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有资格进入门槛有权订货的没有订货,没资格进入门槛想订货的没有机会订货;订货会的话语权被大企业垄断,该发言的大企业不发言,想发言的小企业又没有机会发言的局面一直存在,从而造成可以高价交易的煤炭缺乏交易平台,有权低价签合同的企业因达不到签更低价格煤炭的要求不愿签合同。结果,造成订货会不欢而散,收效甚微。在李朝林看来,应该搭建煤炭供求企业平等竞争的平台,降低订货会的进入门槛,推动煤炭交易的公平竞争。让愿意参加且能参加订货会交易的企业都参加进来,要全面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客户,不断增加订货会参加客户的广泛性,不断提高订货会的市场化程度。
“订货会成本极高,效率非常低下”一直为人诟病。李朝林认为,提高煤炭订货会的办事效率,订货会开的模式可以适当调整,例如参加订货会的人数可以适当减少,订货会的规模可以适当压缩,订货会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订货会的开支可以适当降低。要努力避免开成马拉松式的、没有效果的、不能充分发挥交易平台作用的不了了之的订货会。
“为了节约成本,我不赞成煤炭订货会在一线城市召开。”李朝林强调。
煤炭订货会上的煤价总是煤电双方争吵的焦点。对此,李朝林认为,在煤炭订货会召开之前,各煤炭企业要加强煤炭产品成本核算及煤炭市场的供求和预测工作,以确定合适的煤炭交易价格。
他说,近几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市场化,安全工作的规范化,企业管理的人本化,外部成本的内部化,社会成本的企业化,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成本加大、安全投入增加、生产资料涨价,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完全化,致使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再加上煤电联动后,电力企业也为煤炭产品涨价提供了市场空间。因此,煤炭企业要通过科学的成本核算,制定合理的煤炭销售价格,而在制定合理的煤炭价格的时候,特别是煤炭产品需要提价的时候,煤炭企业既要考虑市场的原因,更要讲明生产成本增加的因素,使煤炭产品必须涨价的原因让用户明白、让社会明白、让市场明白,让全社会都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顺利地予以接受。
理由:国家电网公司一负责人表示,国家电网引入了市场机制,这标志着市场交易与电网调度职能彻底分离。作为电力行业的最大垄断堡垒,国家电网自我革新的行为是否真正带来市场化的活力,却引来了行业人士的争议。
电力交易中心被称为市场交易平台
国家电网早在8月3日就召开设立电力交易中心工作会议,表示将在公司总部、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三个层面设立三级电力交易中心,将国家(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职能从国家(区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分离出来,单独设立国家(区域)电网电力交易中心。国家电网副总经理陈进行在当时的会议上坦言,构建三级电力市场体系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公司现行的发电计划制定和实行的分散管理、多头对外的模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9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王敏再次表示,“以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为标志,中国电力市场建设迈出了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电力交易中心将有效整合涉及电力市场交易的各项业务。“一家曾经参与东北电力市场试点的发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却对国家电网新成立的电力交易中心不以为然。”该人士反问记者:”电力交易中心能调度全国的电网吗?这不可能。他告诉记者,目前东北电力市场已停滞了,这是我国第一个电力区域市场改革的试点。在运行时就有一部分电厂退市了。因为电力的长距离输送本身成本太高,仅从这一点就很难让供需双方实现自由交易。而这种电力输送的约束反而导致某些时段,电力富余的省份竞相压价,电力短缺的省份无电可用。“
市场化特性遭质疑
此前,电力交易中心主任吕建平在解释电力交易中心的市场化功能时表示,电力交易中心是一个电力交易的平台,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内设机构,所有的电力交易价格均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交易中心不收取佣金。而且,交易方式有多种,包括日前交易、月度交易和集中搓合等。交易达成后,将由交易中心将交易的结果交送调度部门进行电力的调度。
但一发电股份公司负责人则告诉记者,鉴于电力这种商品的天然垄断性,国家电网本身不管通过任何交易形式都很难改变其垄断,电力交易中心也只能是一种形式,并非一个真正的市场化途径。电力交易中心的成立并不会给发电公司带来什么影响。同时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对电力交易中心也提出质疑,“电力交易中心是国家电网的内设机构,这决定了国家电网成立的电力交易中心并非真正的市场化。因为即使成立了电力交易中心,发电公司的买家仍然是国家电网,终端电价由政府制定,输电、配电、售电都在国家电网一家。”
应设立多个买家
据煤炭市场分析专家、河南省煤炭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李朝林表示,国家电网一直被认为是电力改革道路上的一个最大阻力,因为电网公司的集中垂直一体化垄断至今仍未打破,这使得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一直搁浅在厂网分开和主辅分离之间,国家电网的市场化,对电力体制改革意义很大。他认为,电力交易中心在操作层面上如果真正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有利于电力供需双方的直接对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发电企业的优胜劣汰。可以说是国家电网向市场化迈出了一小步。
韩晓平指出,国家电网如果要引入市场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多个“买家”,可以把下属供电公司交给地方,让地方供电企业代表地方没有直接交易能力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和输电企业进行交易,双方根据用电量、负荷规律和相应的设备利用率,以及供电保障水平商定结构性电价,并签订有量、有质、有时间、有负荷的购售电协议,以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下的供需之间的直接交易和公平竞争。
而发电企业那位负责人则认为,目前国家电网可以先在下属各自区域内实现一定的市场化,让一定区域内实现最优调度,再逐步实现整个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调度因为成本巨大,是不现实的,只能是一种形式。
付家,双井,七家了四个镇
昌图县煤矿可采30—50年
2010-08-01 10:06:10来源: 辽沈晚报
手机看新闻,轻松掌握天下!中国移动用户发送LND到10658000;中国联通用户发送DSB到10655800;中国电信用户发送20到1065928036。网上订阅 点击进入
2010年7月31日,铁岭昌图县发现10亿吨煤矿,其中一个勘探点正在积极勘探中。
记者 纪力元 摄
2010年7月31日,铁岭昌图县发现10亿吨煤矿,2006勘探钻井队工程师王强手捧新取出的煤芯,难掩内心的喜悦。 记者 纪力元 摄
7月30日,昌图县境内发现大型煤田的消息一经发布,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大型煤田是如何被发现的?其中有哪些故事?煤田的出现,又将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昨日,本报记者走进钻井一线,为您探求真相。
大型煤田是咋发现的?
新发现煤田位于昌图县西北100公里,以古榆树镇为中心的包括付家、双井子、七家子的四个乡镇,方圆400公里。
昨日,记者随同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队长黄贵,来到付家镇五丰村附近的钻孔现场。这是该勘探队所打的第24孔钻井。三名工人正在钻井平台上工作,一根根18米长的立根(管)被从地下拔出来。“这是第902#钻孔。”地质员王强介绍,钻井打到1192米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可开采煤层,煤层厚度3.3米,煤的颜色又黑又亮,属于优质煤。目前,902#钻井已经打到地下1342米,预计打到1500深。“极有可能还能勘探出煤层。 ”
相隔20余年两次勘探
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的总工程师王生辉向记者介绍了古榆树煤田的发现过程。“铁法煤田和昌图境内煤田相连,”王生辉说,1956年,地质局在铁法发现了储量高达17.5亿吨的大型煤田,1958年开始正式开采。根据东北的地质构造特点,地质局认定,铁法煤矿向外,一定还有煤矿,果然,2006年前后,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在昌图县亮中桥镇发现了一个储量近2亿吨的煤田,但煤质并不太好。“地质构造就好比是大海的波浪,浪头是宝力镇,浪底就是古榆树乡。 ”王生辉说,亮中桥是不行,古榆树的就会好。
2008年10月,王生辉仔细分析了上世纪80年代留下的资料,认为在比1000米更深的地方,蕴藏着5亿吨到6亿吨的煤田,勘探工作再次启动。
险与大煤田失之交臂
然而,这次启动也险些错过煤田。
第一个钻孔的407#已深1500米,但没有发现煤层。王生辉很纠结,钻头深1米,就要1300元,打一个钻孔,就要120万,坚持还是放弃?这么大投入?打不出煤怎么办?整个101勘探队都有些慌。
王生辉找到101勘探队的队长黄贵研究方案,最终两人决定,再往下打50米,当打到1512米深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厚厚的煤层……
2008年10月到2009年末,101勘探队在古榆树周围400平方公里的地下,勘探出7个可以主采的煤层,其中15号煤层平均厚度达到了5米。煤质属于长焰煤,煤质非常好。
黄贵说,之前估计储量几个亿,而现在已勘探完的200平方公里,就发现古榆树煤田有至少10亿吨的煤田储量,还有200平方公里没有勘探,至少会有14亿吨的煤炭储量。“这个煤田的存量相当于铁法煤田,而且煤质要优于铁法。 ”黄贵说。
东北仨未开采煤田昌图占俩
据黄贵队长介绍,自从昌图县发现大型煤田后,吉林省境内的203勘探队,也正在吉林四平市附近钻井,希望发现煤田。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东北没有被开发的煤田有三个,除了一个在黑龙江省外,另外两个就是昌图县境内的亮中桥煤田和古榆树煤田。
一吨煤炭的利益之旅
经过勘探人员的三年辛苦工作,10亿吨煤炭终于被勘探人员发现。
餐风露宿三年,150多人的辛苦,勘探人员擦着汗说,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辽宁省发现的最大的煤田了。
这一层煤田形成于白垩纪,已经在地下1200-1500米沉睡了1.5亿年。今后,这些煤炭将实现他们的价值,用于发电、居民取暖、居民燃气等。
大型煤矿价值至少7000亿
新发现让辽宁惊喜,现在的辽宁很缺煤。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吕国金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说,2010年辽宁省煤炭消耗量将达到1.6亿吨,其中1亿吨依靠外购。事实上,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先行者,辽宁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大省,省内重点电厂、冶金行业等对煤的需求很大。
那么,10亿吨煤炭到底有多少价值?
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总工程师王生辉介绍,以其他国营大型矿务局的状况为参照,每吨煤市场价700元,10亿吨意味着7000亿,每吨煤将产生350元-400元的纯利润。
另外一个资源,煤层气也被王生辉十分看好。据悉,每吨煤中含有4.95立方米的煤层气,其中甲烷的含量超过95%,燃烧后可产生8800大卡的热量,而优质煤燃烧的热量才只有5000大卡。“如果按照50%的可收集来估算,这些资源将为我省提供最少25亿立方米的高浓度煤层气。”王生辉说,家庭用的煤层气需要1:3的比例混入普通气体,按照这个量来计算,可给用户提供的燃气量就有75亿立方米。
农业乡镇将变身“工业城市”
付家镇是煤田所在地其中一个镇,有耕地16万亩,人口3万,人均年收入6566元,全镇年轻劳动力约为1万人,全境沙土地,80%的土地只能用来种植花生,另外20%的土地种玉米。
住在付家镇镇政府隔壁,55岁的蒙先生是当地一个有代表性的农民,他在付家镇开了一家修理部,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他想着“如果开采煤了,我儿子就不用背井离乡在外打工了。 ”
蒙先生的愿望即将成为现实,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一吨煤炭的产出和销售,将带动就业、服务业、制造业等相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
这个煤田将达到年产2000万吨的能力,整个矿区将开5至6个矿井,王生辉说,每个矿井正常运转需要3000以上劳动力,这意味着,6个矿井将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
王生辉认为,如果加上因矿区建设带动的公路、园区、服务业发展,煤田的价值将在地区工业产值方面迅速体现。
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史上,所有拥有煤炭产业的城市全都走过了“因煤而兴”的道路,包括抚顺、阜新、以及还在迅猛发展中的调兵山。
据测算,在昌图付家镇矿区初具规模的时刻,这将变为人口数量超过5万的煤炭工业城市。煤炭在当地形成规模、形成产业则需要经过10年时间。
先气后煤争取开采30-50年
昌图“因煤而兴”的梦想之旅已经揭幕,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支煤田地质勘探队,先后参与东北地区铁法煤田、抚顺煤田、沈北煤田等煤田的勘探。“先采煤层气,后采煤炭”对开发煤炭,勘探队有着清晰的思路,先将煤层气开采干净,这既充分利用了煤层气,也避免其在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王生辉说,建成一个大矿区,开采寿命至少应该在30年至50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员,国内著名煤炭市场研究专家李朝林则认为,在对煤田的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可以着眼于同步建设产业链,李朝林建议,应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原则,充分发展煤矸石(粉煤灰)--建材厂--建材产品、脏煤--固硫型煤、瓦斯--民用燃气(发电)等产业。
及早考虑环境污染与矿井退出
令人忧虑的是当地今后的产业合理设计和布局。付家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常德友说,“马上开发,居民将获益,不开发,居民的生活就难以改变”,而“矿区的沉陷如何避免”?
从专业的角度,李朝林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昌图矿区可以作为当地工业发展的有效资源供应地,但在产业链条延伸方面不易大动干戈,过渡延伸。
但他建议,应及早考虑环境污染和矿井退出问题,防止出现矿竭城衰的情况,做好其他可接续产业。同时,应搞好洁净煤生产和矿区塌陷造成的环境恶化及自然灾害治理,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特派铁岭首席记者 赵天乙 记者 经淼王储 文 纪力元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