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出资约9亿元接盘直线坠落的力帆“起死回生”究竟美了谁?
文 | Autodealer综合
欢迎供稿 | Autodealer@163.com
2012年,在俄罗斯一座年产量达5万辆的 汽车 厂中,力帆 汽车 的产量占比一半还多,同时工厂还少量生产吉利和长城车型。——自主品牌这一时期的出海,是力帆曾与吉利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例证。
8年后,彼此的境遇已经天差地别,曾经在 历史 上产生过的交集,在2020年的结尾迎来了戏剧性变化。
12月22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基金,后者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满江红公司及其背后的重庆两江管委会和吉利,成为力帆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3天后,力帆股份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这意味着正式交割指日可待。同时吉利 科技 集团旗下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将正式入股力帆股份。
力帆在今年8月申请破产重组,并于11月发布重整计划,作为“白衣骑士”的吉利 科技 出面入主,规避了力帆破产的结局。
去年,力帆前11月的销量还不及吉利11月当月销量的五分之一,在 汽车 市场寒冬的常态化和黑天鹅事件影响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今已经转变为实质性的兼并。
早在2018年入股戴姆勒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便曾经谨慎地预测,未来全球传统 汽车 行业只有2到3家企业能活下来,“届时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
吉利为何要出手救力帆
11月9日,ST力帆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的公告》。公告称,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将取代力帆股份,成为*ST力帆控股股东。根据公告信息估算,吉利 科技 集团财务出资约9亿多资金,同时以产业投资人身份参与本次重整,成为力帆股份第二大股东。
之所以是间接占股,因为参与*ST力帆重整的并非吉利及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而是吉利迈捷。后者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吉利 科技 集团,主要从事新能源、未来出行等前瞻业务,例如飞行 汽车 、低空卫星轨道等。而吉利 科技 集团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子集团,在产业重组、战略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据了解,本次围绕着力帆的交割完成后,吉利 科技 作为产业投资人,将在主营业务升级、现金流支持和运营管理革新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中国资本史上首个 汽车 摩托车行业上市公司重整案。复杂的债权人关系和经营业务体系,堪称史上最复杂的民企重整案例,其成功交割,毫无疑问也能为未来企业重整提供经验。
此次吉利 科技 参与重整,正是看中力帆在市场上仍具备一定的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并拥有较为深厚的产业积淀和技术积累,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及广泛的销售网络渠道,以及一大批成熟的产业工人。
同时,重庆地处的成渝经济圈致力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大数据智能化升级,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区位优势与吉利 科技 在新能源、物联网方面也存在较大协同空间。
换电业务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指出,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提出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
早在2018年,力帆股份宣布通过定增方式募资的24.8亿元,用于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发、智能新能源 汽车 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 汽车 16亿瓦时锂电芯等项目。
今年9月,吉利 科技 发布了全行业首个集换电技术研发,换电车制造和换电站运营“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型,以技术的开放共享推进换电商业服务快速普及。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重整投资人将通过授权生产的方式,免费授权上市公司生产一款车型,并通过合作开放等多种途径开发后续车型并改造上市公司新能源 汽车 生产线。
此前力帆 汽车 在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将量产吉利 科技 集团旗下换电型纯电动MPV枫叶80V。
资料显示,吉利 科技 集团已在重庆、济南、杭州、淄博等地签约运营超过1000座换电站。根据计划,吉利今年将在重庆建成35座换电站,到2021年建成100座、到2023年计划落成200座。
当然对于此次吉利 科技 参与力帆重整,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吉利扩张膨胀之下,投资一家债务高企的车企,存在一定的风险。
力帆终得起死回生
力帆的兴衰起伏,与创始人尹明善高度相关。
高龄创业的尹明善由摩托车业起家,反超嘉陵和建设两大品牌,成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2010年上市后市值曾最高达到300多亿,尹明善也成为重庆首富。
随着摩托车逐渐被 汽车 所取代,力帆也投入到了 汽车 制造业中。但之后连续走的几个弯路,让力帆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对于传统 汽车 发展不可缺少的核心技术,力帆一再选择抄袭,最终失去了自主设计的实力。在新能源补贴时期,力帆又因电池不符符合标准规定,被财政部纳入"骗补"企业名单,品牌因此一落千丈。
2017年,尹明善在力帆股份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告卸任董事长职位。从此力帆控股便持续面临债务风险。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债务的连锁效应显现,力帆集团门口聚集了大量讨债的供应商。
让力帆的落败真正走入大众视线的,是2019年底央视对于力帆的报道。报道中,力帆 汽车 总部的重庆北碚区生产基地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员工已两个月没有收到工资。与此同时,力帆 汽车 的业绩也被爆出暴跌了20倍。
去年11月,力帆乘用车销量为514辆,其中传统乘用车仅为73辆,同比下滑98.6%。新能源 汽车 为441辆,同比下滑67.7%。前11个月力帆乘用车的累计销量约为2.5万辆。
一方面,过去两年跌跌不休的销量让力帆在国内市场基本丧失了存在感,仅依靠少量出口订单维系,乘用车品牌已经处于自我放弃的边缘。另一方面,力帆也曾经尝试过积极自救,甚至由高龄的尹明善重新回归带队重整。
为了回笼资金,力帆也多次断臂求生。比如,将具有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鸳鸯地块生产基地以约33.1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再比如,将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 汽车 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人民币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理想 汽车 。
但这些举措都没能让力帆“起死回生”,连曾经力保不让力帆破产、直接下令银行不准断贷力帆集团的重庆市政府也不得不寻求外兵的援助。
今年6月,当“吉利收购力帆”的传闻出现时,力帆股价直线拉升并封住了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力帆股份股价报5.5元,涨幅为10%。创下了力帆股份近一年多来的股价新高。
7月,吉利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吉利将推动其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暨数字化工厂项目落户两江新区。 汽车 产业是重庆两江新区的支柱性产业,包括长安 汽车 、长安福特以及上汽红岩等多家企业都驻扎于此。
有业内人士表示,吉利对于力帆的接触,当地政府早有撮合之意。而吉利的加入,不仅能够加强双方的资源整合,加强吉利与重庆当地的链接,同时也能够共同承担 历史 遗留债务。
无论如何,此次交割完成意味着双方已就债务分配达成了共识。本次破产重整方案顺利实施,对于力帆股份而言,可以获得诸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来自基金投资、产业资本以及债转股股东的支持。这种股权结构将为全新的力帆继续开展业务奠定基础。
力帆v16副轴直径是45厘米。轴虽然是非标准件,但是往往与之配合的零部件却是标准件,所以对于有配合要求的轴段,轴的直径就应该按照标准件的尺寸。
力帆的产业介绍
摩托车产业力帆摩托是是力帆科技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耕摩托车产业29年,是全系列车型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力帆摩托致力于打造优秀机车生活服务商,构筑“摩旅”、“摩范”、“摩赛”三个摩托生活形态。“智力帆摩托车正在向能化、电动化”转型。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将与汽车业务形成战略协同,通过整体跟随局部领先(V双缸,ADV踏板),重点突破(高功率电动化产品和智能化产品)的战略,以机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服务内容。以力帆机车APP为载体。
包括机车生产、机车体验、机车交付、机车维保、后市场改装、机车文化、机车社交、机车进阶、二手机车运营等方面,形成自有生态圈。汽车产业力帆科技2005年进入汽车行业,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2020年,在各方的努力下,重整成功,引进满江红基金和吉利科技旗下的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为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人。通机产业力帆科技是国内较早涉足通机产业的企业,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的科研实力。
已推出了覆盖通用汽油机、通用柴油机等全系列产品,具备150万台通机的生产能力,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渠道。
在2018年的就传闻吉利要收购力帆,一直也是在筹划中。就在去年12月22日,终于实现了这一计划,吉利迈捷、吉利 科技 控股集团将以产业投资人的身份进军力帆集团。
吉利收购力帆的原因分析:吉利想扩展自己新能源的资源与地盘。第二,力帆手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 支付牌照。力帆旗下的一家名为摩宝支付的公司,该公司持有央行支付的拍照,其作用的是能够经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也是重庆市和四川省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和跨界支付拍照的企业。
10月13日晚,众泰 汽车 发布公告称,2020年10月10日,众泰 汽车 收到浙江永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永康农商行”)向金华中院提交的《申请书》。《申请书》称,浙江永康农商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已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仍具有较高的重整价值为由,向金华中院提出对*ST众泰进行重整的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申请众泰重整的主体与此前申请众泰预重整的主体都是浙江永康农商行,而从预重整到重整申请仅仅相距一个月时间。
自2020年以来,众泰危机一步步深化,从姗姗来迟、亏损百亿且被董事称无法保真的年报,到员工讨薪、经销商维权,甚至控股股东也陷入破产境地……曾经年销量过30万的国产车大厂,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渊。而在众泰轰然坍塌的同时,众泰的经销商们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仅欠款得不到偿还还要面临车主投诉。
从预重整到重整申请不足一个月
9月16日,众泰 汽车 曾发布公告称,浙江永康农商行以众泰 汽车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已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仍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永康市人民法院提出对公司进行预重整的申请。从预重整申请到重整申请仅不到1个月时间,众泰 汽车 “重整”的节奏不可谓不快。
公告显示,众泰 汽车 与浙江永康农商行的债务源自一份30亿的借款合同,2019年8月,浙江永康农商行等4家银行作为初始贷款人,众泰 汽车 作为借款人,签署《人民币30亿元流动资金银团贷款合同》,合同约定贷款年利率为4.35%,贷款期限为首笔贷款资金提款日1年的期间,借款人应该在贷款期限结束前,清偿所欠的全部债务。截止目前,30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已全部逾期。
合同签订后,浙江永康农商行于2019年8月16日向公司发放贷款本金1.5亿元。其后,众泰 汽车 支付利息至2020年3月20日,贷款于2020年8月14日到期,众泰 汽车 不能清偿到期的贷款本金1.5亿元及2020年3月20日之后的利息。
值得一提的是,重整对于困境中的众泰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求实律师事务所律师薄守省对《道哥说车》编辑表示,破产重整还不是真正的“破产”,重整是债务人和债权人共同制定重整计划经法院批准,给债务人几年时间继续经营,偿还债务,如果执行顺利,就可以避免破产。如果经营能扭亏为盈,债权偿还还是有希望的。如果不能扭转,继续恶化,最后只能走破产程序。
事实上,在预重整到重整申请的一个月时间里,众泰 汽车 也有明显的“自救运作”。9月23日晚间,众泰公告称,为顺利推进公司预重整工作,维护企业运营价值,实现资源整合,公司及预重整管理人现向 社会 公开招募投资人。众泰提出的报名条件显示,报名者要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进行投资,并能出具不低于其拟投资总额度的资信证明或其他履约能力证明;从事整车制造行业或上下游行业、与众泰具有产业协同性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企业危机深重 经销商深陷两难境地
从曾经叱咤车界的“保时泰”到深陷重整危机的边缘车企,众泰 汽车 如今的处境已危如积卵。
众泰 汽车 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上半年众泰 汽车 营业收入为7.7亿元,同比下降7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0.34亿元,同比下降256.08%。产销方面,上半年众泰 汽车 仅生产 汽车 574辆,销售 汽车 仅1417辆。
同时,众泰 汽车 还背负百余起诉讼仲裁。据半年报披露,截止2020年6月底,众泰 汽车 作为被告或申请人发生的诉讼仲裁共102起,累计金额8.76亿元。截至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待开庭及审理中的诉讼仲裁仍有57起,未决诉讼总金额约为7.2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日,蓝黛传动宣布,因为买卖合同纠纷,公司子公司蓝黛变速器起诉客户杭州益维 汽车 工业有限公司/浙江众泰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索赔2786万元以及相应损失,起诉众泰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众泰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等索赔690万元以及相应损失。
危局下,众泰经销商们的日子过得也很凄惨,几次维权无果不说,还面临着众泰车主的投诉。一位众泰 汽车 经销商对《道哥说车》编辑透露,众泰 汽车 拖欠全国经销商款项累计达1亿元左右,经销商们几次维权无果,甚至即使走法律渠道,众泰也无法还钱。更令经销商们为难的是,现在店里既没有众泰的新车也没法拿到众泰旗下车型的配件,经常被众泰车主“找麻烦”,甚至还有经销商被车主起诉。该经销商无奈,“只要还在经营售后的,天天解决投诉,而维权也始终没有结果”。
对于经销商们而言,虽然众泰进入重整程序或许对挽救众泰有所裨益,但对于经销商们来说却并不是件好事。薄守省律师对《道哥说车》编辑表示,一旦众泰 汽车 重整失败破产,经销商的债权是没有担保的,经销商的债权不享有优先权,只能作为一般债权清偿,按比例清偿,一般清偿比例不会太高。
今年以来,国内已经有两家自主品牌上市车企与重整结缘,目前,力帆股份已经引入两江基金、迈捷投资组成的联合体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公司重整工作。但众泰能否进入重整程序以及完成重整程序还不能断定。众泰公告提到,众泰尚未收到法院对申请人申请公司重整事项的受理裁定书。而曾经年销超30万辆车的众泰能否重获新生暂时只能画一个问号。
有的时候生和死的分界并不那么明确,但优胜劣汰却始终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2020年对于全球来说都是极其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新冠疫情肆虐,对包括 汽车 产业在内的多个领域都产生了相当广泛深远的影响,而目前中国 汽车 市场虽说已然复苏,但有喜亦有悲,在多重因素的施加影响之下,有一些 汽车 品牌在2020年停下了前行的脚步,成为 历史 大潮中褪去的浪花。
4月14日,雷诺集团发布了在中国市场的全新战略,未来在华业务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 汽车 领域,至于传统的燃油车用车业务,雷诺会将在东风雷诺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东风。
根据公告显示,由于国内 汽车 市场下滑以及东风雷诺的经营状况,股东方拟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经东风 汽车 集团和雷诺双方协商,雷诺拟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 汽车 集团,东风雷诺将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东风雷诺成立于2013年,由东风和法国雷诺共同出资组建,其在中国车市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以及地方的支持之下,销量在2017年快速增长到7.2万辆,看似前景一片明朗,但近两年却坠落谷底,2019年说雷诺全球销量为375.4万辆,中国仅为18万辆,而这之中东风雷诺贡献却仅为1.8万辆,而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整个Q1季度销量直线下降到了不足700台,由此来看,东风雷诺对于整个雷诺而言已经微乎其微。
实际上,雷诺虽然将其所持有的东风雷诺股份转让给了东风 汽车 ,但其并没有退出中国,只不过未来在华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 汽车 领域。
尽管雷诺集团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是东风雷诺已经成为 历史 ,雷诺轻型商用车将通过华晨雷诺金杯展开,而电动 汽车 业务将通过江铃新能源和易捷特开展,虽说如此,同标致、雪铁龙一样,法系品牌在华仍然任重而道远。
11月13日,东风裕隆 汽车 销售有限公司在浙江法庭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消息进入我们的视线,同曾经火爆的台综、偶像剧不同,这家有着台湾省血统的 汽车 企业在大陆却难逃水土不服的命运。
东风裕隆成立于2010年,作为东风与裕隆以50:50股比组建的合资公司,其生产纳智捷品牌的车型,而此次申请破产清算的东风裕隆销售公司则成立于2013年,负责纳智捷车型的销售。
据我们查询相关数据来看,东风裕隆的尖峰时刻出现在2015年,当时在大陆的销量到达了 历史 最高的6万辆,甚至请来了周杰伦为旗下车型代言,其后销量便开始逐年下滑,2019年全年销量不足2000辆,今年前九月甚至不足百辆,可以说已经毫无存在感可言,由此看来其销售公司破产清算并不在意料之外。
对于破产传闻,东风裕隆给予了否认,而东风 汽车 官方回应称,东风裕隆拥有基地、生产资质、土地等诸多资产,目前并没有破产计划。
官方态度虽说如此,早在2018年纳智捷在大陆的经销商就已逐步将业务转交给其他品牌经销商,当前东风裕隆销售网点大多已经退网,仅剩部分保留售后功能,官网虽留售后热线,但是长期处于无法拨通的状态,售后备件已处于非正常状态,诸多备件供应不足,导致用户的车辆遭遇故障时无法维修,并因此引发投诉,不管东风裕隆销售公司破产是否影响纳智捷,其在国内失去存在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11月16日晚间,华晨 汽车 发布公告称,其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而其供应商向法院申请对华晨 汽车 进行重整。
据了解,华晨集团是辽宁省属国企,有中华、金杯、华颂三个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
成立于90年代初的华晨 汽车 ,不可否认的曾经辉煌过,作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 汽车 企业,其于1992年10月登陆纽交所,一时风头无两,甚至被称之为 社会 主义第一股。
中华品牌 汽车 最早于2000年下线,后来凭着意大利设计的元素、与宝马共线生产的宣传赢得了市场关注,旗下尊驰、骏捷等车型曾经受到市场欢迎,但是车辆热销并没有掩盖小毛病不断的问题,加之数年未推出全新换代车型,只对现有车型小修小补,这都使得其口碑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华晨 汽车 的自主品牌板块开启了倒车,虽然近些年中华品牌有V7、V3、V6等车型,还有“宝马技术”的加持,但在市场上一直缺乏存在感。
笔者去往华晨4S店,销售人员告诉笔者,店面的主要销量均来自金杯车型,中华车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自主品牌板块发展乏力,让华晨 汽车 连年亏损,但华晨宝马的大腿似乎成为了其续命丹药,据相关内部人士介绍,因经营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近几年过度依赖华晨宝马,除导致自主品牌盈利能力持续弱化,其与宝马的对话话语权也越来越低,2018年双方签署的协议显示2022年前宝马将增持华晨宝马至75%股权,这对以华晨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虽然有政府的帮扶,但其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债务问题暴发,从华晨半年报来看,集团层面负债总额523.76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10%,有关方面成立银行债委会,力求债务和解,没有结果。
在这样的态势下,华晨 汽车 今年已经发生多次因债务压力加大通过抛售股份来缓解资金压力的情况,由此发生了多起诉讼案件,这些诉讼对整体生产运营造成较大影响,造成了企业资金的紧张,今年8月其多只存续债券出现暴跌,10月下旬其发行的10亿元私募债到本金未能兑付,后续授信审批也未能通过,最终无法偿还,总违约金额65亿元。
债务关难过,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但同时因其具有挽救的价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华晨宣布本次重整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但旗下相关公司却急于撇清关系,这也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很多人对力帆 汽车 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力帆摩托或多或少都有听过,当年的力帆靠生产摩托车发动机配件起家,逐渐赢得了钱江、新大洲等摩托车生产商的青睐,除了发展国内市场,还积极拓展海外版图,2001年成为摩托车出口的老大,慢慢的有了一定资金积累后,力帆开始向 汽车 领域发展。
力帆第一辆轿车520于2006年推出,成为继吉利、奇瑞、比亚迪后又一家被承认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其后力帆620、320、720等轿车、X60等SUV相继推出,随后又推出530/630,以及首款中型车820,微面市场也推出不少产品,此外力帆还涉足足球以及赛车等领域。
但车辆竞争力的不足、质量问题频出加上 汽车 行业寒冬等因素,力帆销量暴跌,2020年加上疫情的影响,上半年仅售出200余台车,这就造成了力帆 汽车 的巨额亏损,资金压力导致其缺乏清偿能力,不能清偿到底债务,多家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
此前,作为同属力帆集团子公司的出行公司盼达,也与力帆 汽车 上演了兄弟相争的“闹剧”,力帆确定需向盼达赔偿7.83亿元,且不说背后有着什么目的,却无疑使得力帆乘用车的财务恶化进一步加剧。
8月21日,重庆法院裁定受理力帆股份重整一案,12月22日力帆发公告股东变更为满江红基金,而满江红基金的背后则是吉利迈捷与重庆两江基金。
其实,目前力帆传统乘用车已经停产,11月份力帆新能源 汽车 产量145辆,而未来力帆将为吉利生产枫叶 汽车 换电车型,而此前曝出的力帆工厂全新车型谍照,或将成为吉利在力帆工厂的新车型,但不论怎样,力帆品牌成为 历史 也已经板上钉钉。
众泰这个名字,在中国 汽车 产业中应该算一个神奇的存在,自2003年众泰控股集团成立以来,其由为北汽、昌河、江淮等提供零配件到自己生产车型,由于期限缺乏生产资质,众泰的第一款车型2008于2006年以大地名字上市,而这款车外观设计借鉴了丰田TERIOS。
此后众泰又推出了5008等车型,并在借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酷似大众途锐的T600,形似奥迪Q3的SR7,而SR9高度神似保时捷Macan的设计更为众泰赢得了“保时泰”的称号。
相比大多自主车企有逆向研发走向正向的过程,众泰“剑走偏锋”式的打法虽能让其短期获利,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今年10月众泰被法院裁定重整,若重整计划草案不能获得法批准,法院可裁定直接破产,由此来看曾经饱受争议的众泰或终将走向末路。
除了众泰之外,众泰系的公司也绝大多数受到牵连,12月2日众泰新能源被被申请破产清算。
此外,众泰系的君马、大乘、汉龙等 汽车 ,都已经处于破产或是名存实亡的边缘之上,12月23日众泰母公司铁牛集团被裁定中止重整程序、并被宣告破产,虽然众泰宣称其与铁牛保持相对独立,但遭遇连番打击的众泰 汽车 或许早已无力回天。
提起夏利,在中国 汽车 发展史中绝对是一个光辉的名字,1986年以组装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下线,自此开始在中国 汽车 发展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0年前后夏利在出租车市场的份额高达40%左右,2004第100万辆夏利品牌 汽车 下线,2011年销量达25.3万辆,在此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从2012年起连续6年亏损,除了车型产品力和竞争力的问题之外,品牌定位低下,错过新能源发展大潮,惨淡的市场表现,曾经的“国民轿车”光环已然褪下。
而在2018年,夏利终于等来了正式停产,进入无限期雪藏阶段,虽说停产,但天津一汽夏利的名字仍在,2019年4月其与博郡 汽车 组建合资公司,将代工生产博郡新能源车型。
当然,与博郡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博郡的倒下似乎撵断了天津一汽夏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今年12月14日,天津一汽夏利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夏利正式与我们告别。
两极分化 这些新势力仅是昙花一现!
除了传统造车企业之外,造车新势力的角逐则更更加惨烈,同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的扎推入局不同,今年其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蔚来、理想、小鹏三家造车新势力企业连奏凯歌,蔚来11月交付5291台、理想交付4646台,小鹏交付4224台,三家11月销量均创新高,形势一片大好。
与此同时,三家新势力在美股会师,美股市场也是捷报不断,蔚来在11月25日美股收盘后首次成为中国车企市值第一、全球市值第四的车企,小鹏/理想也是表现不俗。
同上面三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也有一些新势力在2020年坠入了生死边缘,长江 汽车 正式被裁定破产清算,江苏赛麟被查封、拜腾停工停产、绿驰被收购、博郡、奇点、知豆等品牌或多或少已经处在了“生死存亡的一线之间”。
长江 汽车 ,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车厂,90年代因经营不善企业濒临破产,2013年被五龙电动车注资重组,今年其被裁定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虽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但长江 汽车 其实也一度众星捧月,2016年长江 汽车 成为最早一批拿到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2017年成为继北汽新能源之后第二名拿到“双资质”的新能源造车企业。
尽管手握“双资质”,但因补贴退坡、缺乏造车经验等原因,发展却难言满意,车型推进毫无进展,逸酷2016年发布至今没有上市,2018年亮相的三款新产品仍停留在概念车阶段。
除了缺乏经验和受补贴退坡等影响外,长江的战略决策也有一定的问题,它将重心过多放在了电动商用车领域,该领域所占市场份额很小,且有比亚迪等头部品牌虎视眈眈,想要去撬动这一块蛋糕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此外其母公司同样连续多年亏损,已在港交所停牌,想要借助母公司的力量完成救赎早已成为天方夜谭。
除了长江 汽车 正式确定破产清算外,博郡 汽车 也面临生存危机,6月13日博郡创始人发布公开信表示,博郡目前遭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给员工、股东、供应商、地方政府以及合作伙伴的发展造成实际损失和不良影响,其创始人远赴美国不再回国。
从6月23日开始,江苏赛麟工厂和办公楼被全面查封、账户被冻结,相关负责人也被立案侦查,江苏赛麟 汽车 的最大股东南通嘉禾一张诉状将赛麟 汽车 告上法庭要求赛麟 汽车 归还借款,据悉实际提供资金已经超过59亿元。
6月30日,拜腾 汽车 给中国区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宣布自7月1日开始停工停产,除留下一支不足百人的团队维持公司基本职能运转外,其余员工全体留职待岗。
总结:
同国外动辄百年的车企巨头而言,中国 汽车 产业的发展仅仅短短几十载光景,而造车新势力更是最近几年才显现的新兴产物,传统车企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从东拼西凑、逆向借鉴转向正向研发,大多走出了适合各自的发展道路,但一旦无法紧跟行业潮流、时代风口,哪怕曾经叱咤风云也终究会被 历史 所淘汰。
而造车新势力发展时间尚短,在新能源的红利之下应运而生,经历了前期高调的扎堆入局,在经受市场的残酷锤炼以及疯狂的烧钱之后,终究会有退出者,这是 历史 规律使然,不可悖转,而对于这些造车新势力而言,佼佼者仅为尔尔,更多仍在为生存担忧,甚至于已经倒下,总体来说,更多的它们只能是时代背景下绽放的昙花。
已经被ST的力帆控股公布了公司最新的重整进展,公告指出,在9月14日,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吉利迈捷投资以联合体的身份准备参与力帆控股的破产重整工作。此前曾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吉利接盘力帆汽车如今终于到了实锤阶段。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吉利迈捷投资成立于2015年,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服务、投资咨询以及受托企业管理等。公司现有股东分别为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和杭州吉行科技。
重庆当地国资注资力帆好理解,毕竟力帆曾是重庆汽车制造业的一面旗帜,同时力帆不仅在汽车制造,在摩托车制造及房地产领域都有不少布局。如果力帆倒下,势必影响重庆稳就业大局。至于吉利,不知此次吉利究竟看中了啥。毕竟眼下力帆汽车的市场表现实在过于糟糕。近三年来,力帆汽车的营收从2017年的126亿元持续下滑至2019年的74.5亿元。今年一季度,力帆仅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下滑74.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91亿元。虽然一季度车企普遍营收下滑严重,但力帆这般腰斩式下滑远超大市,足可见力帆市场竞争力之疲弱。
不过虽然力帆汽车业务表现差劲,但是力帆汽车拥有着不少车企都艳羡的金融牌照,这一业务对吉利发力移动出行板块至关重要,未来或许可以接入曹操出行平台。
据悉,力帆拥有的Mo宝支付是四川省内唯一一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同时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和跨境支付全国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该支付平台的法定代表人为尹明善,第一大股东是力帆控股,持股比例为60.33%。
除了金融支付牌照价值连城外,力帆汽车拥有的土地也成为了旗下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与恒大汽车在广州南沙建汽车城并配套住宅,一手玩造车,一手利用土地增值获利一样,力帆目前还持有了重庆的鸳鸯地块,市值估价约在100亿元左右,这一土地储备价值已经远超力帆控股目前的市值,即使支付收购溢价,吉利最终掏的钱也不会高于100亿元。除了部分优质资产的考量外,吉利扩张产能的意图也很明显。今年4月27日,吉利控股成功托管濒临破产的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猎豹长沙工厂,吉利投产新能源整车,进而打造吉利中部区域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力帆汽车的工厂基本陷入停滞,整车销量趋近于0,如果吉利能够盘活资产,这不仅对吉利来说产能可以得到扩张,对于重庆地方政府来说,也少了一家亟需拯救的制造业企业,可谓双赢。
9月份,我国主要上市车企都迎来了销量的大幅增长,久违的购车热潮似乎被点燃。自主板块、合资板块都有了不错的市场表现,吉利汽车的科创板上市之旅目前也已经通过了证监会问询,百亿融资已经箭在弦上。此前深陷破产传闻的力帆汽车如今似乎也不用担心生存。展望未来,随着头部车企融资能力的加强,诸如长安、东风集团数十亿募资的完成,未来尾部的车企将加速淘汰,一场国内整车厂的洗牌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了。
本周焦点回顾:
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投融资详情如下(统计周期03月07日-03月13日):
大厂在投啥
小米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后者聚焦于智能 汽车 领域
近日,慷智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名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162.7万元人民币增加至184.41万元人民币,增幅13.34%。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法定代表人为WENJUN LIU,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设计,从事电子 科技 领域内的技术开发等。据其官网,慷智集成聚焦于智能 汽车 领域。
吉利投资工业机器人研发商科捷
近日,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杭州沃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天眼查显示,科捷是一家工业机器人研发商,公司成立于2013年,法定代表人为陶喜冰,注册资本1.18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工业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机械设备(不含特种设备)、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生产等。
腾讯投资劳务用工管理移动平台吉工宝
3月8日,吉工宝关联公司成都集致生活 科技 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深圳市腾讯创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292.79万元人民币增加至300.3万元人民币,增幅2.56%。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法定代表人为寇永聪,经营范围包含:文艺创作服务;翻译服务;公共关系服务;市场调查;企业管理咨询等。据其官网,吉工宝是一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劳务用工管理移动平台。
腾讯投资创新硬件公司蜂巢 科技 ,后者股东含小米
近日,北京蜂巢世纪 科技 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185.68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0.36万元人民币,增幅7.91%。天眼查显示,蜂巢 科技 是一家专注于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硬件公司,成立于2020年,法定代表人为夏勇峰,其股东包含小米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
阿里巴巴投资苏州阿米巴创新创投公司
3月10日,苏州阿米巴创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新增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名股东。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注册资本2.96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创业投资(限投资未上市企业)。
小米投资AR光学硬件研发商至格 科技
近日,北京至格 科技 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5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526.32万元人民币。天眼查显示,至格 科技 是一家AR光学硬件研发商,致力于AR光学显示模组及衍射光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公司成立于2019年,法定代表人为孟祥峰,经营范围包含: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管理咨询;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
阿里巴巴云计算全资入股球棍 体育 科技 公司
近日,球棍 体育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陈庆退出,新增股东为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同时法定代表人由陈庆变更为孔繁盛。球棍 体育 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电子产品销售;信息咨询服务等。
新消费
YOUNGMAY样美 科技 护肤品牌获数千万融资
近日,专研 科技 护肤品牌YOUNGMAY样美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本轮领投方为梅花创投,跟投方为长港生物、老股东高樟资本。
女性向 情感 社区With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3月8日消息,基于声音的女性社区With获得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小米联合创始人kk和如影智能创始人唐沐。
川派麻辣烫品牌辣盘盘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
川派麻辣烫品牌辣盘盘已完成千万元级的A轮融资,本轮由司晨创投独家投资。
国潮疆文化餐饮连锁品牌疆小骆完成种子+轮融资
近日,国潮疆文化餐饮连锁品牌疆小骆完成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锐峰资本、德聚资本联合投资。
新锐零售连锁品牌LOTGOO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新锐零售连锁品牌LOTGOO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鼎佑资本。
新锐宠物产品和服务品牌uah有哈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近日,新锐宠物产品和服务品牌uah有哈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峰瑞资本领投,天使轮投资方智行资本跟投。
植物肉品牌植得期待已完成天使轮融资,估值达数亿元
近日,四川植得期待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已完成天使轮融资,估值达数亿元。
智能清洁品牌追光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3月11日消息,智能清洁品牌追光近期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腾讯投资、红杉资本、BAI资本、IDG、五源资本、头头是道、前海方舟、险峰等。本轮融资将持续投入水技术创新和智能家庭生态系统建设中。
海龟爸爸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众源资本领投
3月11日消息,儿童个护品牌海龟爸爸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本轮由众源资本领投,青锐创投跟投。
硬 科技
小马智行宣布完成D轮融资首次交割,估值达85亿美元
3 月 7 日消息,小马智行宣布完成 D 轮融资的首次交割,整体估值达 85 亿美元(约 538.9 亿元人民币)。本轮估值较上轮融资提升约 65%。
导航芯片供应商华大北斗获数亿元C轮融资
3月7日消息,华大北斗于近日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此轮融资有国开科创、大湾区基金、研投基金等投资机构和产业方参与,启迪等老股东进一步追加投资。
移动大功率充电品牌EVmate获得近亿元人民币股权投资
近日,移动大功率充电品牌EVmate主体北京恩吉鸿业(NG中国)获得深圳雷石诚泰创业投资基金近亿元人民币股权投资。
固态电池企业太蓝新能源完成A+轮融资,碧桂园创投投资
3月8日消息,固态锂离子电池创业企业太蓝新能源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碧桂园创投独家投资。
GPU企业深流微智能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兴旺投资独投
3月8日消息,深流微智能 科技 近日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兴旺投资旗下基金独家投资。
半导体企业百识电子获过3亿元A轮融资,杭实资管领投
3月8日消息,日前,百识电子宣布超募完成A轮融资,融资总额过3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杭实资管领投,毅达资本、华映资本、阿晨 科技 、科泓投资、涌铧投资、GRC富华资本、福熙投资等知名投资方跟投,老股东亚昌投资、金浦投资继续加码。
蓝芯 科技 近亿元完成B+轮融资,尚珹投资领投
3月9日消息,近日,移动机器人视觉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制造业柔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蓝芯 科技 对外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尚珹投资领投,老股东蓝驰创投等跟投。
法奥机器人宣布完成超5000万美元B轮融资,源码资本领投
3月9日消息,法奥机器人近期获得由源码资本领投,阿里及美团龙珠共同参与的超5000万美元B轮融资。顺为资本、高瓴创投与钟鼎资本等老股东持续跟进。
碳中和服务商联元智能获近亿元B轮投资,红杉投资
3月9日消息,联元智能宣布获得5000万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中国。
工业仿真软件服务商十沣 科技 完成A轮和A+轮数亿元融资
3月10日消息,深圳十沣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十沣 科技 )宣布已于近日完成A轮和A+轮数亿元融资。其中,A轮为高瓴创投独家领投;A+轮为国家级科创投资平台国开科创与高瓴创投共同领投。其他参与投资机构还包括:广州知识城集团、深圳天使母基金、南山领航人才基金、南山金融 科技 基金、松禾资本、境成资本、线性资本、浩瀚投资、海松资本、基石资本和仁智资本等。
宇称电子获近亿pre-A融资
3月10日消息,高性能单光子探测集成电路解决方案提供商宇称电子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南京俱成,前海鹏晨、禾创致远、考拉基金联合领投。
佰思杰 科技 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小米集团领
3月11日消息,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武汉佰思杰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佰思杰)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小米集团领投。
超星未来获得亿元A2轮融资
近日,智能驾驶企业超星未来获得由高远资本领投的亿元 A2 轮融资。
大 健康
荃信生物顺利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勤智资本领投
3月7日消息,近日,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荃信生物或公司)顺利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公司现股东勤智资本领投,晋成基金及深圳开天跟投。
卡提医学完成超7000万元A+轮融资
3月9日消息,国内实体瘤CAR-T细胞疗法新锐企业南京卡提医学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卡提医学)完成总额超7000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南京呈益投资联合乾道集团、苏州冠亚投资及海汇投资共同完成。
拓领博泰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龙磐投资领投
3月9日消息,创新药企北京拓领博泰生物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拓领博泰)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中科创星、源慧资本共同出资。
臻准生物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惠远资本独家投资
3月9日消息,近日,数字PCR领军企业臻准生物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臻准生物)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医疗行业专业投资机构惠远资本独家投资。
凯地医疗完成近亿元A及A+轮融资
3月10日,凯地医疗(前身为凯地生物)对外宣布完成近亿元A及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隆门资本和康源汇盈等共同投资。
互联网
元宇宙生态平台Oasis获千万美元B轮融资
元宇宙互动社交平台Oasis已于近日完成千万级美元B轮融资,领投方为五源资本、绿洲资本、BAI资本。
矩视智能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机器视觉低代码开发平台提供商矩视智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SIG海纳亚洲独家投资。
首发 |第四范式、深创投,联手投了个哈佛女硕士的创业公司
3月9日,隐私计算公司光之树 科技 宣布连续获得两轮融资,分别是来自第四范式的战略融资和深创投的独家投资,A系列总金额近亿元人民币。
AR底层光学引擎技术研发商灵犀微光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3月9日消息,AR底层光学引擎技术研发商、消费级AR核心显示和光学解决方案服务商灵犀微光宣布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本轮融资资方包括国投美亚基金、富智康(前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美迪凯、北京天和创投和深圳五道资本。
达观数据完成C轮5.8亿融资
3月9日消息,近日,达观数据宣布已顺利完成C轮5.8亿元融资,刷新了中国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领域的融资记录。本次投资方包括中信、招商、广发和中信建投在内的四家中国头部券商,以及知名投资机构深创投、弘卓资本、襄禾资本、尚珹资本、众麟资本、联想之星和阳光保险集团。
潮流电商交易平台KICKS CREW获600万美金A轮融资
3月10日消息,专注于球鞋、运动服等品类的潮流电商交易平台「KICKS CREW」已于近日完成600万美金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戈壁创投、盈科拓展集团领投。
网络安全企业未来智安完成亿元级别A轮融资,君联资本领投
3月10日消息,北京未来智安 科技 有限公司(简称:未来智安)宣布已于日前完成A轮融资。据介绍,本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泰岳梧桐资本跟投,同时,红杉中国等所有老股东继续跟投。
赛舵智能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
3月10日消息,语音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赛舵智能(AI Rudder)宣布,该公司完成了5000万美元B轮融资,这让该公司在过去12个月里的融资总额达到6000万美元。新投资者Tiger Global(老虎环球基金)、Coatue、Cathay Innovation(凯辉创新基金)、First Plus和VenturesLab(创业工场)参加了B轮融资,之前的投资者红杉资本印度公司(Sequoia Capital India)和华山资本也参与其中。
云丹云码完成千万级人民币融资
近日,由前思科研发高管团队联合创办的海量工业制造企业低代码平台工具提供商「云丹云码」完成千万级人民币融资,此次融资由卓源资本领投,宁波市天使引导基金及老股东跟投。
丝路互联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3月11日消息,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丝路互联近期完成数千万元Pre-A 轮融资,投资方为熊猫资本和鸿晟资本。
企业服务
思为 科技 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3月7日消息,房地产营销SaaS企业思为 科技 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火山石投资领投,同创伟业跟投。
甄知 科技 完成7000万元首轮融资
3月8日消息,数字化生态综合服务商甄知 科技 已于日前完成首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为7000万人民币,由经纬创投和蓝湖资本联合领投,BV百度风投和信公小安跟投。
吉工家获高瓴红杉B轮亿元投资
3月9日消息,建筑劳务综合服务平台吉工家于近日公布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共同领投。此前,吉工家曾获得华图资本、广联达英诺基金等机构的投资。
智慧物流平台服务商逗号 科技 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
近日,智慧物流平台服务商逗号 科技 宣布完成数千万A 轮融资,投资方为联想创投、深圳担保、珠海正菱。
企云方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3月10日消息,企业数字化经营计划与分析平台方案提供商企云方 科技 正式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某互联网战略投资方领投,新潮创投、老股东戈壁创投、用友产业投资跟投。
首发 |见知数据获新一轮融资,君盛投资领投
3月10日,投中网获悉,企业资金管理与分析平台见知数据已完成由君盛投资领投、贵全长青跟投的新一轮融资。此前,「见知数据」2019年曾获真成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及云天使基金领投、华创资本及寒武创投跟投的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