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1994-11-15在江苏省无锡市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注册地址位于无锡市锡山经济开发区胶阳路2721号(东区)。
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200135937044C,企业法人钱志翔,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柴油机、柴油发电机组、涡轮增压器、汽车发动机、机电产品、汽车发动机配件、摩托车零部件制造、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33523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和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141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目前
一个月在4500元 在无锡应该属于一般中等水平
因为无锡上一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接近5000元,当然还有私营单位的
所以
有消息说上一年度 无锡平均工资为 3580元/月
希望对你有帮助
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挺好的,很多人认为该专业是冷门专业,但并不是的,该专业就业率高,需求量高,毕业后的薪资也高,所以也会有挺多人选择该专业的。我是桂林电子在科技大学18级学生,之前社团里的一个学弟就是修的这个专业,平时在社团组织吃饭的时候,我们也有互相沟通一下专业问题,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该专业的情况吧。
01——个人感受
我觉得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跟我们的生活真的息息相关,该专业主要是研究能源的转换和利用及环境保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的过程、人工环境和制冷空调的技术问题、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力求实现能源利用高效、清洁的目的。例如:煤炭燃烧产生蒸汽能推动发电机的过程,社区绿化、供水、供暖的技术问题,风能、核能发电等。能源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呀,所以这个专业的分量也是很重的。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适合所有同学去选择,课程难度不是很大,院校的选择可以是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东华大学等,这几所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都是很不错的。
02——专业介绍当代社会发展三大社会问题: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就占了能源与环境两席,是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而设置的。本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专业立足能源,兼顾环境,主要学习涉及各种能量转换和有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同时关注实现过程当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专业培养具有能源转换理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理论,能源转换与有效利用及其环境影响的分析能力,具有系统思维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03——主修课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能源生产过程控制、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原理及设备、能源工业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等专业课程。
其中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是这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好这几门课,后面的课程才会比较轻松,没打好基础的话,后面会很吃力,所以,选了这个专业的话就得好好修这几门基础课程。
04——就业前景本专业就业前景不错,毕业生主要从事能源的有效利用,能源环境的控制和保护,建筑人工环境领域的研究或者是设计安装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根据我们学校上一届该专业就业情况来分析,大部分毕业生能在政府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能源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工程与设备及能源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05——总结总体来说,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还是非常不错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广,前景也很好,最主要是该专业的难度不是很难,所以说,对能源动力工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该专业,毕竟以后能源肯定是一个大话题、大热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不会不好。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就业方向广泛,包含了: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制冷工程、暖通工程、产品开发、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技术开发、生产管理。
其中专业含电厂热能动力、城镇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方向。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
一、专业定义
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机等。例如:天然气用作汽车燃料、风能发电、冬季烧锅炉供暖、空调制冷机设计和测试等。
二、课程体系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流体机械》、《能源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智能装置自动化》、《低温原理与技术》、《制冷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