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类专业就业前景
能源动力类专业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现在大家谈论比较多的就是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了,做为传统工科,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只不过与现在热门的行业相比较之下,很多人都不想从事这个行业,尤其是热能这个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其就业大方向主要包括三个:热能方向、动力方向、制冷方向,每个方向也可以分出不同的行业。
热能方向:火电厂、核电厂、冶金等
电厂热能属于电力行业,毕业生就业也多偏向国企,如行业中著名的“五大四小”、“两大电网”等。一般应届毕业生进入电厂后都是从事运行岗位,职业发展路线是从巡检→副控→主控→值长,再晋升就是运行部副部长和部长,属于电厂中层。运行工作比较特殊,需要轮班和倒班,比较辛苦。很多毕业生选择考电网,电网工作没有发电类的辛苦,但考电网难度较高,大多也只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动力方向:内燃机,涡轮机等。
船舶动力(涡轮机)是船舶制造行业。著名的船舶集团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上海外高桥、上海沪东、上海江南造船、中远船务、葫芦岛造船厂、STX造船、川崎造船、三星造船等造船厂及其设计院。
汽车火车动力(内燃机)是汽车机车行业。著名的公司有一汽、江淮汽车、吉利、奇瑞、BYD等。
制冷方向:空调、压缩机、制冷设备等。
压缩机、空调等属于家用、商用电器业。著名的公司有海尔、三星、西门子等。
总的来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去向最多的行业是发电、输电业、汽车制造业、发动机、涡轮机与动力传输设备制造业;岗位是电厂操作员、发电站变电站和中继站的电子和电气修理技术员、暖通技术员。如果考研做研发类的岗位,211及以上研究生会有机会去不错的设计院。最后,如果想要从事电力行业,最好还是进国企大型企业,福利待遇等更有保障。想要进国企,对于应届生来说,秋招就是个非常好的时机。建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等专业的同学们,关注一下这篇文章,80+国企名企校招信息汇总,秋招春招捡漏拿offer。
热能与动力现在的就业趋势非常好。
热能与动力工程分一般可分为3个方向:热工、热动、水动。其中热工和热动区别不大,工资待遇2000-4000之间。
水动主要是水电厂和水电施工单位,工资较高但是地处偏僻。
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将为我们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尤其是运用核聚变原理开发的人造“小太阳”技术将为人类提供洁净、取之不尽的动力。而这项技术目前在世界上都还有待成熟和完善。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可以从事制冷工程、动力工程、热能工程这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到一些私人企业、相关的设计院、高等院校、研究所任职相关职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
教授点评
优点:易就业,薪酬尚可;
缺点:如果是一线工作,会比较辛苦;
一句话点评:如果能够进设计院、美的格力等大厂或者车企,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专业综述
就业上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 偏热门,毕业生规模较大,社会需求较大;
就业率排第2名,非常高;就业满意度排第147,非常低;
毕业薪酬水平排第61名,在平均水平;工作3年后工资涨幅排第18名,比较高;
毕业后去向最多的行业是发电、输电业、汽车制造业、发动机、涡轮机与动力传输设备制造业;
毕业后去向最多的岗位是电厂操作员、发电站变电站和中继站的电子和电气修理技术员、暖通技术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适合的学生: 高中物理、数学学得好, 计算机、英语还行;性格上偏向安定,洞察力强,勤学好问,思维缜密。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流体机械、能源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智能装置自动化、低温原理与技术、制冷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等。
能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东西来的,全国许多高校开设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那么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干什么的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2022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干什么的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在能源、电力、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测试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燃烧学等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如何更好地利用传统能源以及怎样开发新能源,学会高效地利用能源会更加环保,对我们社会环境的改善更有帮助。
2022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能源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成正比。能源与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居于高位。在专业名称未调整之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多年就业率处于90%-95%区间。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很多环节的具体工作,如动力设备的系统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