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DA系统详细资料大全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DCS与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它套用领域很广,可以套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燃气、铁路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套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在远动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即我们所知的"四遥"功能.RTU(远程终端单元),FTU(馈线终端单元)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涉及到组态软体、数据传输链路(如:数传电台、GPRS等)
基本介绍中文名 :SCADA系统 外文名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定义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套用领域 :电力、冶金、化工、自动化群控 系统概述,说明,发展历程,发展瞻望,体系结构,硬体,软体,通信,系统构成,监控计算机,远程终端单元,可程式逻辑控制器,通信基础设施,人机界面, 系统概述 说明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 由于各个套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套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SCADA系统 SCADA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套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的套用较早,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铁道电气化SCADA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SCADA产品与设备,这些都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发展历程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全名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SCADA系统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代。 SCADA计算监测中心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作业系统的SCADA系统,如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为华北电网开发的SD176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H-80M系统。这一阶段是从计算机运用到SCADA系统时开始到70年代。 第二代是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SCADA系统,在第二代中,广泛采用VAX等其它计算机以及其它通用工作站,作业系统一般是通用的UNIX作业系统。在这一阶段,SCADA系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与经济运行分析,自动发电控制(AGC)以及网路分析结合到一起构成了EMS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第一代与第二代SCADA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于集中式计算机系统,并且系统不具有开放性,因而系统维护,升级以及与其它联网构成很大困难。 90年代按照开放的原则,基于分散式计算机网路以及关系资料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EMS/SCADA系统称为第三代。这一阶段是我国SCADA/EMS系统发展最快的阶段,各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汇集进SCADA/EMS系统中。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投资最大的时期,国家计画未来三年内投资2700亿元改造城乡电网可见国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的重视程度。 第四代SCADA/EMS系统的基础条件已经诞生。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Inter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神经网路技术以及JAVA技术等技术,继续扩大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综合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商业化运营的需要。 SCADA系统在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套用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套用上也有迅猛的发展。由于电气化铁道与电力系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SCADA系统的发展上与电力系统的道路并不完全一样。在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上已经成熟的产品有由我所自行研制开发的HY200微机远动系统以及由西南交通大学开发的DWY微机远动系统等。这些系统性能可靠、功能强大,在保证电气化铁道供电安全,提高供电质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SCADA系统在铁道电气化上的套用功不可没。 发展瞻望 SCADA系统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其技术进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当今,随着电力系统以及铁道电气化系统对SCADA系统需求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SCADA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1、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广泛集成 SCADA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时数据源,为EMS系统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同时在模拟培训系统,MIS系统等系统中都需要用到电网实时数据,而没有这个电网实时数据信息,所有其它系统都成为“无源之水”。所以SCADA系统如何与其它非实时系统的连线成为SCADA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有的SCADA系统已经成功地实现与DTS(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企业MIS系统的连线。SCADA系统与电能量计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水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生产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成为SCADA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以R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将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已经成为有关方面的研究课题,我国东方电子等公司已经推出相应的产品,但在铁道电气化上还处于研究阶段。 3、专家系统、模糊决策、神经网路等新技术研究与套用 体系结构 硬体 通常SCADA系统分为两个层面,即客户/伺服器体系结构。伺服器与硬体设备通信,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而客户用于人机互动,如用文字、动画显示现场的状态,并可以对现场的开关、阀门进行操作。还有一种“超远程客户”,它可以通过Web发布在Inter上进行监控。硬体设备(如PLC)一般既可以通过点到点方式连线,也可以以汇流排方式连线到伺服器上。点到点连线一般通过串口(RS232),汇流排方式可以是RS485,乙太网等连线方式。 软体 SCADA由很多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完成特定的功能。位于一个或多个机器上的伺服器负责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如量程转换、滤波、报警检查、计算、事件记录、历史存储、执行用户脚本等)。伺服器间可以相互通讯。有些系统将伺服器进一步单独划分成若干专门伺服器,如报警伺服器,记录伺服器,历史伺服器,登录伺服器等。各伺服器逻辑上作为统一整体,但物理上可能放置在不同的机器上。分类划分的好处是可以将多个伺服器的各种数据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缺点是效率低,局部故障可能影响整个系统。 典型的SCADA硬体配置图 通信 SCADA系统中的通信分为内部通信、与I/O设备通信、和外界通信。客户与伺服器间以及伺服器与伺服器间一般有三种通信形式,请求式,订阅式与广播式。设备驱动程式与I/O设备通讯一般采用请求式,大多数设备都支持这种通讯方式,当然也有的设备支持主动传送方式。SCADA通过多种方式与外界通信。如OPC,一般都会提供OPC客户端,用来与设备厂家提供的OPC伺服器进行通讯。因为OPC有微软内定的标准,所以OPC客户端无需修改就可以与各家提供的OPC伺服器进行通讯。 SCADA通讯结构 系统构成 SCADA系统主要有以下部分组成:监控计算机、远程终端单元(RTU)、可程式逻辑控制器(PLC)、通信基础设施、人机界面(HMI)。 使用SCADA概念可以构建大型和小型系统。这些系统的范围可以从几十到几千个控制回路,具体取决于套用。示例流程包括工业,基础设施和基于设施的流程,如下所述: 工业过程包括制造,过程控制,发电,制造和精炼,并可以连续,间歇,重复或离散模式运行。 基础设施过程可以是公共的或私人的,包括水处理和分配,污水收集和处理,油气管道,电力输送和配电以及风力发电场。 设施流程,包括建筑物,机场,船舶和空间站。他们监视和控制暖气,通风和空调系统(HVAC),通道和能源消耗。 但是,SCADA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因此应对系统进行评估,以识别风险和解决方案,以减轻这些风险。 办公环境中使用的SCADA远程监控流程的例子 监控计算机 这是SCADA系统的核心,收集过程数据并向现场连线的设备传送控制命令。 它是指负责与现场连线控制器通信的计算机和软体,这些现场连线控制器是RTU和PLC,包括运行在操作员工作站上的HMI软体。 在较小的SCADA系统中,监控计算机可能由一台PC组成,在这种情况下,HMI是这台计算机的一部分。 在大型SCADA系统中,主站可能包含多台托管在客户端计算机上的HMI,多台伺服器用于数据采集,分散式软体应用程式以及灾难恢复站点。 为了提高系统的完整性,多台伺服器通常配置成双冗余或热备用形式,以便在伺服器出现故障或故障的情况下提供持续的控制和监视。 典型的SCADA模拟动画动画显示 远程终端单元 远程终端单元,也称为(RTU),连线到过程中的感测器和执行器,并与监控计算机系统联网。 RTU是“智慧型I / O”,并且通常具有嵌入式控制功能,例如梯形逻辑,以实现布尔逻辑操作。 可程式逻辑控制器 也称为PLC,它们连线到过程中的感测器和执行器,并以与RTU相同的方式联网到监控系统。 与RTU相比,PLC具有更复杂的嵌入式控制功能,并且采用一种或多种IEC 61131-3程式语言进行编程。 PLC经常被用来代替RTU作为现场设备,因为它们更经济,多功能,灵活和可配置。 通信基础设施 这将监控计算机系统连线到远程终端单元(RTU)和PLC,并且可以使用行业标准或制造商专有协定。 RTU和PLC都使用监控系统提供的最后一个命令,在过程的近实时控制下自主运行。 通信网路的故障并不一定会停止工厂的过程控制,而且在恢复通信时,操作员可以继续进行监视和控制。 一些关键系统将具有双冗余数据高速公路,通常通过不同的路线进行连线。 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HMI)是监控系统的操作员视窗。它以模拟图的形式向操作人员提供工厂信息,模拟图是控制工厂的示意图,以及报警和事件记录页面。 HMI连线到SCADA监控计算机,提供实时数据以驱动模拟图,警报显示和趋势图。在许多安装中,HMI是操作员的图形用户界面,收集来自外部设备的所有数据,创建报告,执行报警,传送通知等。 模拟图由用来表示过程元素的线图和示意符号组成,或者可以由工艺设备的数字照片覆盖动画符号组成。 工厂的监督操作是通过HMI进行的,操作员使用滑鼠指针,键盘和触控萤幕发出命令。例如,泵的符号可以向操作员显示泵正在运行,并且流量计符号可以显示通过管道泵送了多少流体。操作员可以通过滑鼠点击或萤幕触摸从模拟器切换泵。 HMI将显示管道中流体的流量实时减少。 SCADA系统的HMI包通常包含一个绘图程式,操作员或系统维护人员用来改变这些点在接口中的表示方式。这些表示可以像在萤幕上的交通灯一样简单,其代表现场中实际交通灯的状态,或者像代表摩天大楼中所有电梯的位置的多投影仪显示器一样复杂,或者全部火车上的火车。 “历史记录”是HMI中的一项软体服务,它在资料库中存储带时间戳的数据,事件和报警,可以查询或用于填充HMI中的图形趋势。历史学家是从数据采集伺服器请求数据的客户端。 更复杂的SCADA动画显示四个批量化工反应锅的控制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以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现场实时采集数据,智能识别、传送、存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突发应急解决方案,智能实时调度、监管。业界推荐一款“智慧哨兵监测预警系统”,其利用入侵目标行为分析,对油气管道进行实时的综合智能监测。区别于传统的监控系统,这是一种AI识别预警系统,相当于给监控系统赋于了人工智能的大脑,针对第三方施工风险防范,对进入监控视野范围内的工程车辆、施工机械、人员进行智能识别预警,保障管道安全。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在远动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即我们所知的"四遥"功能.RTU(远程终端单元),FTU(馈线终端单元)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广泛集成
SCADA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时数据源,为EMS系统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同时在模拟培训系统,MIS系统等系统中都需要用到电网实时数据,而没有这个电网实时数据信息,所有其它系统都成为“无源之水”。所以在这今十年来,SCADA系统如何与其它非实时系统的连接成为SCADA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在SCADA系统已经成功地实现与DTS(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 企业MIS系统的连接。SCADA系统与电能量计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水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生产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成为SCADA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以R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将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已经成为有关方面的研究课题,我国东方电子等公司已经推出相应的产品,但在铁道电气化上还处于研究阶段。
3.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专家系统、模糊决策、神经网络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利用这些新技术模拟电网的各种运行状态,并开发出调度辅助软件和管理决策软件,由专家系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推理出最优化的运行方式或出来故障的方法,以达到合理、经济地进行电网电力调度,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4.面向对象、Internet、及JAVA的应用
面向对象技术(OOT)是网络数据库设计、市场模型设计和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设计的合适工具,将面向对象技术(OOT)运用于SCADA/EMS系统是发展趋势。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浏览器界面已经成为计算机桌面的基本平台,将浏览器技术运用于SCADA/EMS系统,将浏览器界面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人机界面,对扩大实时系统的应用范围,减少维护工作量非常有利;在新一代的SCADA/EMS系统中,传统的MMI界面将保留,主要供调度员使用,新增设的Web服务器供非实时用户浏览,以后将逐渐统一为一种人机界面。
JAVA语言综合了面向对象技术和Internet技术,将编译和解释有机结合,严格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四大特性:封装性、多态性、继承性、动态联编,并在多线程支持和安全性上优于C++,以及其它诸多特性,JAVA技术将导致EMS/SCADA系统的一场革命。
5.3D scada
3D组态软件,全称3D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英文简写3DSCADA(3D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三维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它处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最高一级平台,一般包括开发环境和应用环境两部分。3D组态能够以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组态软件工具。3D组态软件通过三维立体监控设备达到用户如身临其景的感觉,使得人机界面控制更加逼真,更具人性化。3D组态软件的应用领域很广,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态神3DSCADA 也将更多的应用在各个领域!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传统的组态软件已经日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程序员和操作员期待更先进的自动化软件出现,3D是这个时代产物,3D被应用在组态软件领域也就顺利成章。
3D利用DirectX/OpenGL开发,程序员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组态3D立体画面,将所有需要监测的部位放置于3D画面上,达到多方位立体监测的功能。
以XL.View组态监控软件为代表的组态软件,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只需打开浏览器即可监控数据,支持PC端、手机和PAD监控的XL.View组态监控软件,也叫上位机监控软件和上位机监控系统。适用于管网管沟环境监测、能源管理系统、电力监控系统、农业大棚监测、养殖环境监测、危化品环境监测、仓储馆藏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和生产智能制造监控等监控领域。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的是确保电力信息化系统、电力实时闭环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目标是抵御黑客、病毒、恶意代码等通过各种形式对系统发起的恶意破坏和攻击,从而防止一次系统、二次系统事故或大面积停电等事故的出现。二次安全防护是依据电监会5号令以及电监会[2006]34号文的规定并根据电力系统二次系统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目的是设计规范电力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划、实施和监管,以防范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起的电力系统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电力二次系统是由地理上广泛分布于各级发电机、变电站的业务系统通过紧密或松散的联系而构成的复合系统,它的支持环境既包括各调度网络和厂站的异构计算机系统、局域网络,又包括连通各局域网的电力系统行业外联网。因此,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不同于单纯的计算机系统或通信系统安全,为了确保电力系统业务的安全,必须同时考虑广泛分布而又相互联系的业务系统及其与计算机、通信等基础支持系统间的交互。
设计原则●安全分区:分区防护、突出重点。根据系统中的业务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区,重点保护生产控制以及直接生产电力生产的系统。
●网络专用:电力调度数据网SPDnet与电力数据通信网SPInet实现安全隔离,并通过采用MPLS-VPN或IPSEC-VPN在SPDnet和SPInet分别形成多个相互逻辑隔离的VPN实现多层次的保护。
●横向隔离:在不同安全区之间采用逻辑隔离装置或物理隔离装置使核心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纵向认证:安全区Ⅰ、Ⅱ的纵向边界部署IP认证加密装置;安全区Ⅲ、Ⅳ的纵向边界必须部署硬件防火墙,目前在认证加密装置尚未完善情况下,使用国产硬件防火墙进行防护。
安全区的划分●安全区Ⅰ是实时控制区(安全保护的核心)
凡是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系统或其中的监控功能部分均应属于安全区Ⅰ。如各级调度的SCADA(AGC/AVC)系统、EMS系统、WAMS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含实时控制功能)以及电力系统实时监控系统等,其面向的使用者为调度员和运行操作人员,数据实时性为秒级,外部边界的通信均经由SPDnet的实时VPN。
●安全区Ⅱ(非控制业务区)
不直接进行控制但和电力生产控制有很大关系,短时间中断就会影响电力生产的系统均属于安全区Ⅱ。属于安全区Ⅱ的典型系统包括PAS、水调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发电侧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电力模拟市场、功角实时监测系统等。其面向的使用者为运行方式、运行计划工作人员及发电侧电力市场交易员等。数据的实时性是分级、小时级、日、月甚至年。该区的外部通信边界为SPDnet的非实时VPN。
●安全区Ⅲ(生产管理区)
该区的系统为进行生产管理的系统,典型的系统为DMIS系统、DTS系统、雷电监测系统、气象信息以及电力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该区中公共数据库内的数据可提供运行管理人员进行web浏览。该区的外部通信边界为电力数据通信网SPInet。
●安全区IV(办公管理系统)
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或办公管理信息系统。该区的外部通信边界为SPInet或因特网。
二次安防屏主要设备●网络安全监测设备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用以采集变电站站控层和发电厂涉网区域的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和安全防护设备的安全事件,转发至调度端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数据网关机,并提供来自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相关服务调用,同时,支持网络安全事件的本地监视管理。
●防火墙
防火墙产品部署在各安全区之间,所有的访问都将通过防火墙进行,不允许任何饶过防火墙的连接。根据业务流量的IP地址、协议、应用端口号、以及方向的报文过滤等安全策略实现安全区之间的逻辑隔离、报文过滤、访问控制、IP认证加密等功能。从而达到了对电力二次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的目的。
●安全审计
网络审计系统采用先进的协议识别和智能关联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识别,实时动态的监测网络行为、通信内容和网络流量,发现并捕获各种敏感信息、违规网络行为,全面记录网络系统中的各种会话和事件,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智能关联分析和安全评估。
●防病毒系统
随着电力一次系统规模的扩大,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全面铺开,电力生产对自动化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自动化规模也越来越大,网络越来越复杂。同时自动化系统必须保证24h连续稳定运行,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确实可行的防病毒解决方案,来确保自动化系统重要业务不受病毒侵害,保证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IDS)采用深度分析技术对网络进行不间断监控,分析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入侵企图,并进行报警、响应和防范,有效延伸了网络安全防御层次。同时,产品提供强大的网络信息审计功能,可对网络的运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记录、审计和重放,使用户对网络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随着国内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站项目在国内开始陆续建设并投入使用。为了解决实时监测了解电站的运行状况,满足上一级系统或电网调度系统的监控需求,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光伏电站中涉及到的监控设备种类较多,包括光伏系统相关的光伏组串、巡日装置、汇流装置、逆变器、环境检测仪;安防装置(监控探头、避雷器、报警装置等)、集量装置(电量/电压/电能质量相关计量仪器)、保护装置(高压开关、直流接地)等。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主要由逆变器厂商随设备提供,主要从本厂逆变器出发,对电站运行的一些参数进行监测,难以或不能直接控制逆变器的运行状态,亦无法获取电站中的其他设备的信息及控制这些设备,更无法满足电网调度系统对电站的实时监测要求。另外,大型电站均会采用不同厂商的产品,这些厂商的产品彼此无法兼容造成一个个”孤岛”系统,无法形成统一的监控体系。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监控平台,能够对不同厂商、不同类别、不同型号的逆变器及其他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对光伏电站完整、统一的实时检测和控制。随着工业以太网的发展,工业以太网这个平台很好的运用到了光伏发电监控系统之中,作为各种设备数据传输的载体。
赛康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光伏发电站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采用三层式架构,分别是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中心监控层。此方案采用SC-Ring私有环实现前端设备冗余,以及使用汇聚层交换机端口汇聚实现上行电站控制层的链路冗余。核心机房采用机架式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成,汇聚多个环网数据流量,上行传至通信管理机进行协议转换解析数据。每个户外房由多个卡轨式环网交换机组成,每个环网通过物理隔离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环网交换机启用SC-Ring快速环网冗余协议,保障了网络的故障快速切换,在环网中启用交换机的VLAN虚拟局域网功能,将电力SCADA、环境检测仪、逆变器直流配电柜、汇流箱和视频等业务隔离,防止广播风暴产生影响其他业务,并开启交换机各业务接入端口的广播风暴抑制功能,可以实现网络中”有效数据传输,无效数据隔离“的功能,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采用Qos服务质量功能,根据不同的业务级别对交换机的接入端口进行带宽分配。
此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分别是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中心监控层。此方案实现了站控层的双系统备份,并且采用SC-Ring欢实现前端冗余,以及使用端口聚合实现上行至站控层的链路冗余。30个逆变室中的间隔层设备的监控数据通过串口服务器江485信号转换成以太网数据,用两条链路接到工业级环网交换机然后分别接入汇聚层交换机,以达到上行驶站控层的链路冗余。并将它的2个光口进行端口聚合,来对应1#和2#逆变室的端口聚合,并将站控层的操作工作站、工程师站等一些设备接入。
SCADA、DCS、PLC的区别,区别如下: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不光是控制,重点更加突出数据采集和监控处理。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用在控制领域。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显示、分而自治、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的新一代仪表控制系统。
PLC:(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在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中,PLC作为重要的底层控制部件,通常应用在SCADA和DCS系统中,用于实现工业设备的具体操作与工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