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提供了新能源利于植被植被保护 为什么啊。?
光伏组件板遮蔽阳光直射有效降低了地表水的蒸发;光伏板的遮阴效果能使蒸发量减少20%到30%,并且光伏组件板还能够有效降低风速。这能很好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包括牧草在内的众多地表植被才得以生长。
地表植被的出现又反过来有助于地表的固沙保水,生态的改善对太阳能发电同样是有利的。扬起的灰尘对发电量的影响比较大,而植被能减少灰尘的扬起。
扩展资料
光伏沙漠生态电站是其最主要的治沙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体系,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光伏治沙
苏布拉光伏电站是真实存在的。苏布拉光伏电站是科特迪瓦的,由中国水电五局总承包建设。该项目于2013年9月开工,在中科双方共同努力下,项目提前8个月投入使用,科特迪瓦外交部评价该工程为中科两国经贸合作的典范。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达到906平方公里,也是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荒漠。如果撒哈拉沙漠是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是世界上面积第五大的国家。
因为撒哈拉沙漠环境恶劣,除了零星几点的绿洲之外,几乎没有植被,而且终日暴晒,这里几乎可以说是人间地狱。但是,对于能源行业来说,没准是个天堂!没错,撒哈拉沙漠的阳光能够为世界上其他地区提供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估计,在撒哈拉沙漠,每平方米的土地每年接收到的太阳能是2000到3000千瓦时。考虑到撒哈拉沙漠的面积达到906万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它每年可以利用的总能量超过220亿千兆瓦时(GWh)。
220亿千兆瓦时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如果能把整个撒哈拉沙漠建成一个太阳能发电场,那么它每年所产出的能量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的2000倍。它每天产出的能量,将超过360亿桶石油的当量。更重要的是,在太阳能发电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碳排放。撒哈拉沙漠距离欧洲比较近,北非和欧洲之间仅隔着15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这意味着市场近在眼前。
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们研究了沙漠太阳能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当地能源需求,并最终能为欧洲提供电力的计划。他们的学术研究早已被转化为实际的商业项目,但是由于商业、社会、成本等因素,这些项目都被停止了。最近的提议包括突尼斯的图努尔项目(TuNur),该项目旨在为超过200万个欧洲家庭提供电力,和摩洛哥的努尔综合太阳能发电厂,该厂也旨在向欧洲出口能源。
目前在太阳能发电行业,只要有两种实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集中太阳能发电(CSP)和常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而CSP似乎更适合撒哈拉地区,因为那里的阳光直射、云层稀薄和高温使其更加高效。然而,发电设备的透镜可能会被沙尘暴覆盖,而涡轮和蒸汽加热系统仍然是科学家们要面对的难题。而且因为CSP技术需要充足的水,在水贵如油的沙漠,想要使用CSP技术发电,还比较困难。
而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则直接利用半导体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它是最常见的太阳能类型,因为它既可以连接到电网,也可以在单个建筑物上分配用于小规模使用。同时,在多云天气下也能提供合理的产量。但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最致命的缺点是,当面板过热时,发电效率会下降。很显然,在骄阳似火的撒哈拉,高温是无法避免的。很多研究人员建议将这两种主要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一种混合系统,目前正在研发当中。如果能够解决以上这些难题,我们只需要用其中一小块地方建发电厂,就能为整个欧洲甚至更远的地方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了。
万物皆有两面性,在我们看来也许有害的事物,如果能为我们所用,也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如果我们真的能在撒哈拉沙漠建成发电场,我们就获得更多的清洁能源,就能有效减少碳排放,进而放缓全球变暖的步伐了。
1、苏布拉光伏发电项目是使用太阳光发电,不用付电费。
2、使得生活更舒适、更富足、更便捷。所以好。苏布拉光伏电站是科特迪瓦的,由中国水电五局总承包建设。该项目于2013年9月开工,在中科双方共同努力下,项目提前8个月投入使用。
苏布拉光伏电站在科特迪瓦。
苏布拉光伏电站在科特迪瓦国家建造,由中国水电五局总承包建设。 该项目于2013年9月开工,原计划2018年5月竣工,在中科双方共同努力下,项目提前8个月投入使用。
伏电站的介绍
光伏电站,是指一种利用太阳光能、采用特殊材料诸如晶硅板、逆变器等电子元件组成的发电体系,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输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是属于国家鼓励力度最大的绿色电力开发能源项目。
可以分为带蓄电池的独立发电系统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现时期进入商业化的太阳能电能,指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各种灯具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
到2009年,中国并网发电还未开始全面推广,不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部分用电是由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的。
就在全世界都在发展新能源,扩建风电、太阳能发电之际,研究发现,太阳能发电场可能对环境造成意外后果,包括全球变暖,甚至还会引发更多降水,对全球气候造成系统性影响。
土地平坦、人口稀少、日照充足的沙漠一直是太阳能发电厂首选,全球十大太阳能发电厂都位于沙漠或干旱地区。大约10年前,英国物理学家 David MacKay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注意,他曾表示在撒哈拉沙漠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兴建太阳能,就足以为全世界提供电力。
瑞典隆德大学和西悉尼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将世界最大的沙漠改造成巨大的太阳能电场可行,发电量可达到目前全球能源需求4倍之多。现在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太阳能电厂计划,就可满足欧洲数百万家庭的电力需求。但科学家担忧,虽然太阳能面板可吸收大部分阳光,但只有约15%~20%入射能量转化为电能,剩下的会变成热量返回给环境。且太阳能面板通常颜色很深,因此会比地面吸收更多额外能量,而地面原本可以反射回去的热量会发散到周围环境。
数学模型显示,如果太阳能发电场覆盖撒哈拉以南地区20%土地,会使沙漠当地温度升高1.5°C。覆盖率为50%时,温度升高2.5°C。且这种变暖会通过大气和海洋运动散布到全球, 20%覆盖率下使世界平均温度提高0.16°C,50%覆盖率下提高0.39°C。但温度变化并不均匀,两级地区比热带地区温暖的多,增加北极冰川的损失。这可能进一步加速全球变暖,冰川会反射阳光,但海水不行,损失冰川意味着吸收更多太阳能,导致变暖加速。
因此靠太阳能延缓全球变暖的想法,最终可能会起相反作用。科学家表示,如果这些影响仅作用在局部地区,比如人口稀少且贫瘠的沙漠,可能无关紧要,但要改变全球的电力结构,所需设备规模巨大,重新散发的热量将通过大气流动而重新分配,对气候产生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