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煤炭分布情况
贵州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除东部有的属少煤、缺煤区外,省内各地多有产出。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
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扩展资料:
中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还较低,煤炭开采企业过于分散,存在大量个体开采的情况,这一方面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安全问题令人头痛;另一方面加剧了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
煤炭作为一种日趋减少的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应当对其开采、使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而不是放任自流。而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性、安全性、可控性等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煤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
贵州能源资源主要由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组成,具有煤电结合、水火互济的优势。全省水资源总量达106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横贯全省的乌江是水能“富矿”,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贵州有十分丰富的煤层气(瓦斯)资源,埋深小于2千米的煤层气达3.1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
更多关于贵州是什么的能源省,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2a4fee161609228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贵州省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相当于我国南方12个省的总和,名列全国第5位。
贵州省的煤矿有着“多、小、散、乱、差”的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煤矿一方面是贵州省煤炭产量的主力,另一方面也是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而且,贵州省超过三分之二的煤炭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占比较小。
贵州省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全省86个县、市、区中,产煤县、市、区有74个,含煤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以上,划分为20个煤田。但在全省9个煤田中,六盘水、织金、纳雍和黔北三大煤田煤炭资源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6%。
贵州86个县(市)中有74个产煤。相对集中于西部的盘县、水城、六枝和织金、纳雍、大方等县,其次在黔北的桐梓、仁怀、习水、遵义与中部的贵阳-安顺一带和黔西南地区也有较多产出分布。共中盘县主焦煤较丰富,六枝以高硫煤为主,毕节地区主要是无烟煤,威宁县有烟煤。
扩展资料: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截至2018年末,贵州省辖6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52个县,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15个市辖区,1特区。
截至2018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360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806.45亿元,第一产业2159.54亿元,第二产业5755.54亿元,第三产业6891.3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244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贵州的能源主要由水力资源和植物资源组成是错误的。
贵州省是中国能源较为丰富的省区,资源优势显著,其中丰富的煤炭、煤层气、电力及水能,具有持久开发优势,成为当前贵州省的主要能源资源。
1、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是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相对集中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贵州省原煤产量从2000年的3025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1.08亿吨以上。
2、水能是贵州仅次于煤炭的重要能源资源,丰富水能与大量煤炭资源的双优势,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的最优省区之一。
3、贵州是中国煤层气的重要产出分布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利于煤炭开发的安全生产,变废为宝,更改变了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
贵州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预计到2010年贵州省煤层气抽采总量可达16亿立方米,应用以瓦斯发电为主,同时兼作民用和工业燃气。
4、国家确定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主要接替区,为贵州省发挥资源优势、发挥特色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
“十一五”是贵州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能源工业要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以“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为重点。
在建设南方重要能源基地和开发煤炭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力争到2010年把贵州省建设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
贵州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2.27亿吨;铝土矿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贵州界于北纬24°37′-29°13′ ,东经103°36′-109°35′,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贵州省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
扩展资料:
贵州的主要自然资源:
1、水资源
贵州河流数量较多,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贵州省河川径流量达到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
2、土地资源
贵州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31.1%;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3230平方千米,仅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的7.5%。
3、生物资源
贵州省有维管束植物9982种(包括亚种、变种,下同),其中可食用的700多种,绿化、美化以及能抗污染、改善环境的2000多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冷杉、银杉、珙桐、贵州苏铁等16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兽类141种,鸟类509种,爬行类104种,两栖类74种,鱼类225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1、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等;
2、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
3、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贵州:
1、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
2、贵州是中国率先发现具工业价值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省区,也是该新型金矿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黔西南,储量149吨,排全国第十位
3、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中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4、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
关于矿产资源:
1、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2、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
3、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4、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六盘水煤田 六盘水是贵州最大的炼焦煤资源产区,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用煤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盘县、水城、六枝地域,包括80余处探明储量的井田或煤矿。创建了贵州第一个以矿产为依托的城市--六盘水市。
织纳煤田 是贵州最大的无烟煤产区。位于省西部,主要分布于织金与纳雍两县地域,包括织金县的文家坝,大冲头,肥田一、二、三井田和纳雍县的中岭、戴家田等35处探明资源储量的井田(测区或煤矿)。在纳雍中岭等地,正兴建"西电东送"大型火电厂用煤矿井,该煤田将成为贵州又一重要的能源基地与化工用煤产区。
黔西北优质无烟煤产区 该产区是贵州低硫优质无烟煤最为丰富的集中产地,也是未来开发潜力大的区域之一。产区位处贵州西北部,优质煤主要分布于金沙、黔西、大方、仁怀、习水等县市。
贵州是著名的"汞省",不仅是华夏大地最早发现汞的地区之一,且长期以来更是中国资源最丰和产量最多的省区。贵州汞矿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规模大,矿石质佳。全省40余个县市发现有汞的产出,遍及九个地、州、市,相对集中于务川、万山、铜仁、丹寨、三都及松桃、黄平、开阳、兴仁等10多个县市。累计探明储量9.13万吨,主要产地65处。虽经长期开采消耗,尤其是主采区万山、铜仁、丹寨、三都等地的大量开采耗竭,现保有资源储量仍居首位,达3.07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8%,贵州汞矿产出规模大,探明储量的大、中型产地约占总数的一半,超过2000吨的大型矿床有17处之多,更有万吨以上的超大型产区。其中务川木油厂汞矿是中国绝无仅有的最大汞矿床,现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6左右;万山是海内外知名的"汞都",长期以来成为全国生产水银与朱砂最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