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基本要点
供应链金融基本要点
供应链金融是股市的新贵,但在实际金融体系中存在已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个小分支,曾经的深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有深厚的积累。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基本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核心观点
供应链金融是股市的新贵,但在实际金融体系中存在已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个小分支,曾经的深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有深厚的积累。二级市场的供应链金融概念,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多的层次,共有的特征是某个行业或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根据对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掌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其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或服务。
现代经济理论框架下,行业分工是提升劳动效率的重要方式,而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跨界到金融领域必须有更大的优势才符合经济规律。本文归纳梳理了市场目前跨界供应链金融的几种模式,也对其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我们认为供应链金融能否成功的条件包括:
1.足够大的行业空间
2.在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平台地位,对上下游物流、信息流有一定控制力
3.足够低的资金成本和风险管理能力。
产业内的公司参与供应链金融也有天生的软肋:1.银行的业务是全行业全产业链的,能够消化和对冲个别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而非银行企业介入上下游金融业务,会使得整个行业的风险在其身上叠加和放大。2.非银行企业往往不具有持续的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缺乏贷后管理、风险处置等专业技能,容易低估风险。从资金来源看,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互联网金融小贷和P2P公司以及股东增资等。
二、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及发展空间
1.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2.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可以看出:一般而言,商业银行才是供应链金融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主体。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并不只有商业银行主导这一种。供应链金融在国外的发展比较成熟,主要的模式有银行主导型、核心企业主导型以及物流企业主导型三种。
其中,银行主导的模式主要是银行以买卖交易中买方购买货物后从卖方收到的货物提单和有效发票为依据,为买方办理承兑汇票,并向卖方支付货款,买方在制定日期内偿还货款和融资款。这样既能满足买卖双方的交易需求,也能缓解买方的资金压力,同时还能降低银行的风险。核心企业主导模式主要存在于制造业,主要是核心企业基于自身的设备提供相应的租赁和货物代持服务,在为买方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规模。物流主导模式主要是拥有信息、货物监管以及客户关系优势的物流商为交易的卖方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
如果按照融资所需的资产不同,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分为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以及保兑仓融资模式。这三种融资模式的依据资产分别为:应收账款等应收类资产、存货以及预付账款等预付账款资产。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是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一种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是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质押担保融资模式和信用担保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是在供应商(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买方)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融资业务,这一模式使用于卖方回购条件下的采购。
3.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授信、担保品以及抵押物的评估基本上由银行或者银行委托第三方来进行,所以我国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银行主导模式。我国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是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现为:平安银行)2003年最先在国内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2006年正式整合推出互联网金融服务,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2.0”。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过受益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以及融资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如图1所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已由2005年的不到3万亿增加到了2014年的10.52万亿,十年里增长了3.55倍,年均复合增速15%。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供应链金融重要的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交易中,企业之间还会以签发商业汇票的形式来保证交易正常进行。商业汇票的签发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同时卖方拥有商业汇票,既拥有对于签发方的汇票金额索取权,也可向商业银行作质押,获得流动性。商业汇票质押以获取融资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形式,我国商业汇票发展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是紧密相关的。如图2所示,我国商业汇票签发量逐年稳步增加,在2014年已经突破20万亿,2015年上半年也已经达到了11万亿。
除了应收账款以及商业汇票以外,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同样紧密相连。近几年我国融资租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租赁合同额不断增加。2014年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已经超过了3万亿。其中,三种租赁种类中又以金融租赁合同规模最大,2014年合同规模占比达到41%。融资租赁的快速发展对于需要大规模专业设备的企业来说十分有利,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在应收账款、商业汇票以及融资租赁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供应链金融展现出了迅速发展的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
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1.互联网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助力
虽然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较为迅速,这一特点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得到了充足的展现。我国供应链金融在“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模式。
首先,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以往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银行玩转的圈子,受制于资金实力、金融服务牌照等方面的限制,其他主体很难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体。但是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更多的企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交易资源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优势,纷纷转型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主体。
其次,在供应链金融的链条架构上,模式由“1+1+N”变为“N+1+N”。原来的在以往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采用“1+1+N”的架构模式来发展,其中“1”是银行以及核心企业,“N”是上下游多个企业,而银行主要是对核心企业进行授信,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更多的上下游融资企业已经可以直接与核心企业进行接触,由核心企业对上下游融资企业进行授信。而核心企业既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也可以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金,这样就使得链条构架变为“N+I+N”,而且更加凸显核心企业的作用。
再次,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从线下向线上迁徙。以前主要是一种线下的方式来进行。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普及与强化,供应链金融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已经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提供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和融资的成本,提高融资以及整个供应链交易的效率。
最后,互联网和大数据使得供应链金融覆盖众多小企业成为可能。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多样性方面,原来的供应链金融只是针对核心企业,并通过核心企业为该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的将以前供应链金融无法覆盖的企业涵盖进来,能够很好的利用“长尾效应”,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更加多样化。
2.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
受到2014年7月开始的这波市场行情的带动,“互联网+”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之一。同时上市公司也纷纷利用这一热点做出转型发展战略,迎合“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供应链金融当然也不例外。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在遇到互联网金融潮流时,既呈现出之前阐述的四个发展特点,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公司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而彰显出差异。
2.1、电商平台发展模式
电商平台发展模式主要是批发零售电商利用在互联网交易中获取的客户交易的记录与流水,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一模式在A股市场上的主要代表为:苏宁云商。苏宁云商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零售所积攒的客户资源、客户信息以及便捷的客户服务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苏宁生态链,通过苏宁小贷来实现为供应链上下游端客户服务的。
苏宁云商作为互联网零售商,在O2O交易模式中积攒了较多的客户并且获得了交易客户的交易数据,为更好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5年6月末,苏宁云商零售体系的会员总数达到1.98亿。2014年公司线上业务累计现实自营商品销售收入225.99亿元,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达到257.91亿元。同时,为了更好的发展线上客户,积累客户资源,苏宁还于近期成功联手阿里,成功将线上线下业务打通,实现强强联合,为苏宁云商发展互联网零售,打造苏宁生态链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机遇。
苏宁云商向供应商客户以及个人消费者发放的贷款逐年增加,2015年上半年已经达到近700万元,按照上半年的发展速度,预计全年会实现1380万元的贷款及垫款总额。发放贷款及垫款主要来源于子公司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苏宁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对外发放的公司类贷款及垫款、个人消费贷款等。
2.2、行业资讯公司发展模式
行业咨询公司转型模式主要是行业中一些主要做行业信息咨询的网站公司,利用已有的信息优势形成的大数据支持以及客户认可度,通过之前已有的网站或者新建平台的方式来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一模式在A股市场上的主要代表为:上海钢联。
上海钢联是国内一家从事钢铁行业其相关行业商业信息咨询以及增资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综合运营商。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信息服务、网页链接服务、会员培训服务与咨询服务。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带动,公司通过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实现了收入的更加多元化。上海钢联旗下的网站有:大宗商品网、我的钢铁、运钢网、搜搜网、钢银现货交易、我的有色、我的不锈钢、我的农产品、百年建筑。其中,钢银现货交易平台就是上海钢联为发展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而设立的。
上海钢联之所能够利用钢银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得益于长时期的信息收集与积累、大数据的支撑、采用寄售模式背景下的平台交易量不断增加、闭环的钢银电商模式的构建以及公司大股东的强力支持。
上海钢联的资金来源组要是银行贷款和股东支持。在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的种种举措下,不能忽略的就是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问题。目前钢银平台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但是随着钢贸平台交易量的不断增加,钢贸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钢贸企业的融资需求,仅仅是这些融资举措还是不够的。因此2015年1月份,上海钢联公布公告称向控股股东东兴投资申请2亿元的贷款额度,子公司钢银向银行申请15亿元授信,上海钢联为其担保。2015年6月5日,上海钢联再次发布公告称钢银电商拟进行增资扩股,获得新增资本1.66亿元。同时,上海钢联平价将复星持有的股权进行回购,也说明了大股东对于上海钢联的支持力度。上海钢联于2015年8月8日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钢银电商拟申请挂牌新三板,如果顺利实现,这将有利于钢银平台更好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3、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
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主要是一些软件系统服务与开发公司通过先进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在帮助企业实现在数据智能化数据分析上的生产计划敏捷推进,人力资源效率化提高的过程中累计了大量的企业客户,通过拥有的客户信息优势以及行业知名度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及其他相关金融服务。
这类模式的代表就是汉得信息,汉得信息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独立研发了租赁管理平台,移动业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业务平台,精益制造管理系统,费控系统等一系列企业管理应用产品,并进一步实现产品的云端运用,为企业管理实现精细化和敏捷化运作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高端ERP实施服务、ERP软件外包服务、客户支持服务、ERP软件销售以及BPO服务(企业将一些标准化的、非决策性的业务流程外包给第三方服务供应商)。2015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57亿元,其中软件实施服务营业收入为4.16亿元。得益于领先的软件开发技术以及客户资源优势,汉德信息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在供应链金融供给端,汉德信息采取的是和银行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2015年6月29日,汉得信息与平安银行签署了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将汉得信息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与平安的保理云平台相对接,汉得信息主要提供企业的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平台来进行风险评估,平安银行主要负责发放资金。随着与平安银行合作的不断深化,平安银行除了参与核心企业的贷款外,还直接给予汉得信息保理公司资金支持,帮助保理公司发展保理业务。进而通过保理业务带动公司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2.4、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
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主要是一些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利用在提供采购、分销、物流过程中累计的客户信息,对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怡亚通。
怡亚通是一家专业承接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整合型供应链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广度供应链服务(生产型供应链服务)、深度供应链服务(流通消费型供应链服务)、全球采购中心及产品整合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
怡亚通发展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O2O金融、供应链网上贷款以及小贷实现,资金来源有合作商业银行提供。O2O金融基于怡亚通深度供应链商业模式,定位于将怡亚通380消费供应链平台百万小微终端客户为金融服务对象,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发终端客户金融需求的业务,实现资源共享,渠道共享,信息共享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怡亚通与各商业银行合作,为怡亚通380快消品平台的百万小微零售终端客户提供可持续性、批量化、数据化的金融服务,在O2O金融模式下,需求资金的小微零售端客户无需担保、无需抵押、网上下单,怡亚通提供贷前审核(这与信息化管理服务提供商发展模式相似)和贷后管理,审核通过24小时后由怡亚通的合作银行放款。
2.5、行业核心公司模式
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也通过供应链金融积极转型,这些公司通常具有自身行业的核心地位,在经济调整、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主业的发展空间或动力不足,于是通过整合行业内和上下游资源,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安源煤业通过旗下江西省煤炭交易中心发展跨区域多品种电商,金叶珠宝通过收购丰汇租赁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道氏技术通过成立共赢商电子商务公司从事陶瓷行业采购和供应商互联网平台业务,传化股份收购大股东资产传化物流打造互联网+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钢铁巨头宝钢股份拥有东方钢铁网和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两大电商平台,智慧能源搭建电缆网的电商平台,并入股北京随时融公司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公司基本沿袭类似的发展模式:自建或收购电商平台导入交易流量,并逐步发展一列的保理、仓储、物流服务,同时收购或参股金融公司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解决资金来源。
我们认为行业核心公司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难度要大于前述的平台类或信息服务类公司。公司本身是产业里的竞争主体,与同业存在竞争关系,能否吸引到行业内足够多的流量转移到自身平台上是一个问题,受制于行业自身发展空间的天花板同时资金流集中后会在核心公司层面放大本行业的周期性风险。这种模式的投资标的选择我们更看好本身行业稳定、发展空间大、市占率已经具备优势的公司。
四、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所需因素
在“互联网+”浪潮下并不是所有有热情的公司就能分得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一杯羹,结合以上分析,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还是需要以下几种因素。
1.积累足够的信息优势
从以上4家公司可以看出,每家公司在发展供应链金融前都掌握了大量的客户交易信息,拥有上下游客户的交易数据,这都为公司了解客户的交易习惯、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只有真正的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才能依据客户本身出发设计出适合的融资工具并提供恰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2.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运用能力
在积累足够的客户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也是无法有效的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在互联网浪潮下的另外一个发展的趋势,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如:上海钢联)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帮助公司节省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融资服务的实现效率。
3.公司整体业务生态圈的构建
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绝不仅仅是将网上平台搭建起来,寻找有融资需求的客户那么简单。特别是在互联网热潮下,仅仅是发展互联网来支撑整个公司的发展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同时,其他业务也要相互配合。以上4家公司均是在努力的构建整个业务体系的闭环,实现交易、咨询、物流、支付、其他服务的整体业务生态圈。构造整体业务生态圈能够在不断发展上下游客户的同时又能够保持客户的粘性不会降低。如果仅仅是依赖互联网,而没有从实际业务中使客户得到便利与认可,那么这样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即使发展起来,也会是昙花一现。
4.资金端足够的支撑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主要是给予上下游企业资金支持,但是给予支持的这部分资金如果完全由公司自身承担,这对于公司来说必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在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更为显著。通过以上4家公司业务模式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完全由自身承担这部分资金,而是将资金来源端扩展到了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如:苏宁云商、怡亚通)等,这样虽然自身赚取的只是利息差,但是这能够保证供应链金融的长足发展。此外,还有公司(比如:上海钢联)通过公司股东的支持获取足够的资金。这些公司通过自身资金的支持以及第三方的资金支持可以使得公司在保证供应链业务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赚取足够的利润。
5.公司战略的支持
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并不像生产产品一样有着固定的生产流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公司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如果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只是借助这波市场行情炒概念、讲故事,公司本身并没有制定长远且完善的发展目标与战略,那么当市场行情退去,终究会被抛弃。
供应链金融平台有:爱投资、银湖网、懒投资、中瑞财富、鹏金所。
1、爱投资
爱投资在线投融资平台隶属于安投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创P2C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的平台,于2013年3月31日上线。
2、银湖网
银湖网是A股上市公司熊猫烟花集团(股票代码600599)投资一亿元注册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于2014年7月1号正式上线。目前主要从事P2P网络借贷业务。
3、懒投资
懒投资是一家专注于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一方面降低风险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另一方面致力于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生活化的理财服务。
4、中瑞财富
中瑞财富是一家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P2B(Person2Business)互联网投融资服务平台。平台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有理财需求的个人提供理财服务。
5、鹏金所
鹏金所,全称深圳市鹏金所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万科领衔多家上市公司联袂打造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鹏金所是深圳市鹏鼎创盈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鹏鼎创盈”)全资子公司。
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展望: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过受益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以及融资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及家具制造业等行业。
供应链金融行业竞争包含了商业银行、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各个参与方。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据称已经超过10万亿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5年预计达到11.97万亿美元,而到2020年,有望达到14.98万亿美元。
前不久,宝象金融研究院联合零壹财经发布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将是“线上化、垂直化、细分化、平台化、生态化”。未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将由电商平台、P2P网贷平台主导。
近年来,以供应链真实交易背景为基础产生的供应链金融得到了高速发展,根据国外研究机构Demica统计的数据,从2011年到2013年,国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年增长率约为30%至40%,在2020年之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年增长速度都将不会低于10%。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也非常迅速,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供应链金融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业已成为目前企业变革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
供应链金融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业
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质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以产业链为依托,将金融服务在整条供应链全面铺开。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的行业都明显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回收周期不断延长,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风险明显加大,供应链上的企业周转资金紧张状况加剧。
记者观察到,目前市场上,涉足供应链金融的机构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银行依然掌握了大量点核心客户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比如宝钢这类大企业,拥有丰富的上下游资源另外还有P2P平台,资金来源比较灵活,往往和核心企业合作,P2P平台提供资金,核心企业帮助做风控。
目前一些电商平台也正在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比如,最近E轮融资11亿人民币的找钢网,2015年销售额超过180亿元,找钢网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推出金融服务,给客户提供中短期、更为灵活的贷款,如今找钢网的金融服务这一业务已经实现了盈利。
根据这份报告统计,国内供应链金融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及家具制造业等行业。国内供应链金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供应链金融1.0阶段是“1+N”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线下模式,银行基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1”的信用支持,为其上下游企业“N”提供融资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供应链金融2.0阶段应运而生,2.0阶段即是“1+N”模式的线上版本,通过技术手段对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其中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银行等资金提供方、物流服务商等,将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线化,实时掌握供应链中企业经营情况从而控制融资贷款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3.0阶段则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深度介入,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大服务平台代替核心企业“1”来给平台上的中小企业“N”提供信用支撑。
竞争维度:行业空间、上下游企业群体、资金成本、风控体系
目前供应链金融行业竞争,包含了商业银行、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等各个参与方,宝象金融研究院认为,成功切入并有望主导相关产业链融资业务,需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
1、背靠足够大的行业空间。支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业链需具备大体量的特点,否则金融业务容易触碰到天花板,影响甚至限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长性
2、拥有数量众多的弱势上下游企业群体。融资痛点的存在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前提,上下游企业越弱势且群体越庞大,其融资需求越无法得到充分满足。痛点越深、弱势上下游企业群体规模越大,供应链金融施展相对优势的空间越大
3、较强控制力和足够低的资金成本。资金提供方在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上下游物流、信息流有较强的控制力自身融资渠道有优势且成本较低,这样可以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4、具备完备的风控体系和手段。对线上资金流信息以及真实贸易信息的观察、收集和追踪能力较强,可以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对产业链中发生的真实交易进行风险评估,当然最好同时具有线下的物流仓储配套。
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掌握融资过程中的各项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介入,供应链金融在升级换代的同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时期。这份报告显示,中国的供应链金融将越发呈现线上化趋势。
电商平台的兴起和供应链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使得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和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从而诞生了在线供应链金融这一新的表现形式。目前许多商业银行正尝试自建或者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
各参与主体通过建立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优化物流链、资金链和信息链,为大型企业和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在这一过程中,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掌握到了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从而具备了衡量借款企业实际的还款能力,进而进行风险定价。
供应链金融向更垂直细分、更精准、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其次,供应链金融发展越发垂直化、细分化,供应链金融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必然衍生出不同的行业特性,这将促使供应链金融向更垂直细分、更精准、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产业在线金融的综合服务将逐渐走向成熟。
钛媒体记者观察到,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属性和特点,比如服装行业的厂商门店特别多,特点迥异,钢贸企业又有钢贸企业的特点,因此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具有迥异且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因此,各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需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来为其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
可以预见,各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只有不断深耕各自所经营的一条或几条产业链,在充分了解行业属性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专业分析与研判能力,才能为各垂直细分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宝象金融研究院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细分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或平台提供者出现。
大数据应用得到充分体现
供应链金融最终是要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与传统金融相比,供应链金融不再单纯看中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等静态数据,转而对企业的动态经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
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在掌握了大量的动态客户交易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也是无法有效地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的。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在“互联网+“浪潮下的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的另外一大发展趋势。
大数据离不开云处理,云处理为大数据提供了弹性可拓展的基础设备,是产生大数据的平台之一,除此之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也将一齐助力大数据革命,这些都将让大数据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平台化和生态化大趋势
宝象金融研究院认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未来的一个发展大趋势是做成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大平台。中国供应链金融向平台化发展和整合将是必然趋势,由平台模式搭建成一个产融结合的生态系统,不再是单向流动的价值链,而是能促使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
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系统是以生态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平台企业是价值的整合者,是多边群体的连接者,更是生态圈的主导者。其终极目标,在于打造出拥有成长活力和赢利潜能的生态圈,而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与机构要加入平台生态圈来实现未来的发展。?
中国供应链金融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工业4.0、商业4.0、农业4.0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之间的跨界与融合。
供应链金融4.0是在这一生态系统平台建设上搭建了跨产业、跨区域的、跨部门、与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资本等各方广结联盟、物联网和互联网相融合的金融生态平台。具体的运营方式是通过平台链接的商业生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创建金融生态系,使得金融能真正服务于整个供应链的各类主体并推动商业生态的发展。
上市公司瑞茂通(600180)入股中瑞财富,占股20%。中瑞财富由北京领先创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是大宗商品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于2014年5月12日正式上线。
中瑞财富实缴注册资本1亿元,在银行设立千万风险备用金,并通过徽商银行进行资金存管,是国内首批获得备案和测评双重保障的P2P平台之一。
2015年9月12日,A股首家煤炭供应链上市公司瑞茂通(600180)正式宣布入股中瑞财富,占股20%。瑞茂通作为煤炭供应链上市公司,自2000年起开始从事煤炭供应链管理业务,已成为领先的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专家,煤炭供应链网络覆盖全球。
中瑞财富服务于大宗商品行业的中小贸易公司,主要为其提供短期、小额的互联网融资信息服务。截至2015年9月,中瑞财富平台上线的融资项目包括卖方应收账款转让、保理商应收账款转让及企业流动资金借款三种类型。
扩展资料
中瑞财富的职责
与各类供应链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联系,设计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选择有融资需求且信用良好的申请企业,由专业风控人员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尽职调查,为出借方提供有出借价值的优质项目;提供在线投融资交易服务,实时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监督借款方的经营。
出借方的权利
在平台上自由选择出借项目及出借金额;与企业直接签订合约,按约定收取本息;同时享有担保方提供的保障。平台目前实行的“零”手续费政策,普惠广大出借者。
借款方的责任
提供真实可靠的融资信息,及时披露项目运行情况;向担保方提供符合要求的担保物;严格履行合同约定,按时向出借者还本付息。
银行资金存管的作用
为投融资双方提供资金存管账户服务,包括开户、充值记账、支付、提现、查询等服务;保证账户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保密和及时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瑞财富
参考资料来源:中瑞财富官网--业务模式
北京找煤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2014-01-13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2号2号楼7层719室。
北京找煤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089628207X,企业法人杨刚,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找煤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会议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销售矿产品(经营煤炭的不在北京地区开展实物煤的交易、储运活动)、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仪器仪表、五金交电、建材、汽车配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218333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共417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北京找煤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北京找煤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目前来看,供应链金融与网贷行业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网贷平台与核心企业合作,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资金融通服务;
二、核心企业直接出资或参股网贷平台;
三、网贷平台与保理、小贷公司合作。
因为监管不支持债权转让模式,本报告所分析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指前两种,即网贷平台围绕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基于真实的交易向核心企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底层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动产质押。
本报告数据来源:
一、平台官网公开披露的信息;
二、评级课题组调研所获得的信息;
三、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
一、网贷平台联姻供应链金融:少数派游戏
据网贷评级课题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网贷行业涉足供应链金融的P2P平台不足百家,仅占正常运营网贷平台的9.2%。本报告对能够获取到数据的20家平台进行分析。从5月份的总体成交量数据来看,样本网贷平台的总成交量为133.88亿元,占网贷行业总成交量1738.21亿元的7.7%,如果是算其中供应链金融资产的成交量,占比会更少。可见,网贷行业的供应链金融资产的体量仍然很小。
供应链金融的传统玩家是银行、保理公司、小贷等机构,它们有相对便宜的资金(年化6%-8%),更容易与核心企业合作,而且在风控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正面竞争的话,网贷平台很难分这块蛋糕。而且,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逻辑、业务流程等和网贷行业其他常规资产不同,所以并不适合大部分网贷平台。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方面主要是对行业风险的预判、过程风险的控制、贸易真实性的判断以及核心企业的背书,而这对于大部分的网贷平台来讲都是不具备的。所以目前来看,网贷平台涉足供应链金融仅仅是少数派的游戏。如果聚焦信用资质差一些的核心企业或者对供应链做进一步延展,做上上游或下下游企业的供应链借款,或许还有机会,但这对网贷平台的风控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1-1 19家供应链金融网贷平台汇总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
二、P2P玩供应链金融也“拼爹” 超8成有背景
据网贷评级课题组不完全统计,涉足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网贷平台背景以上市系为主,占比42.11%;国资系和风投系占比均为21.05%,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性质平台占比只有15.79%。目前网贷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核心企业,并且愿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担保,而且要求网贷平台有足够强的资金端实力。
一般来讲,核心企业处于强势地位,是不太愿意为上下游企业做信用背书的。那么除非网贷平台与核心企业有强关系,比如核心企业是网贷平台的股东,像珠宝贷(金一文化、萃华珠宝等 上市公司 )、鹏金所(万科等上市公司)、欧冶金服(宝钢);或者核心企业直接发起成立了网贷平台,比如海尔集团下的海融易;还有就是像清华五道口研究院下属的道口贷,核心企业均为清华校友的企业。
图2-1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平台背景分布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
从网贷平台供应链金融资产的风控手段来看,目前网贷平台主要还是依靠核心企业或者第三方担保公司的担保,还有第三方合作公司的担保和融资企业法人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在风控人员的配置上很少有专注某个产业的人员,并没有深入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而且,一旦相关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或政策风险,可能会给投资人造成较大的损失。
表2-1网贷平台供应链金融担保方式占比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
根据网贷评级课题组整理信息,目前网贷平台供应链金融底层资产类型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存货质押及预付账款。其中,涉足应收账款的网贷平台有13家,占比73.68%;涉足存货类资产的网贷平台有6家,占比31.58%;涉足预付款类资产的网贷平台有4家,占比21.05%。
表2-2网贷平台供应链金融资产类型占比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
从网贷行业供应链金融资产的行业分布来看,涉及面比较广,有畜牧业、餐饮、房地产、珠宝、电商等。也有一些目前来看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钢铁、煤炭等行业。
表2-3 网贷平台供应链金融资产的行业分布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
三、近9成供应链金融借款符合限额规定
网贷评级课题组对今年1-4月份超过2万条供应链金融借款人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样本平均借款金额为39.4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借款占10.47%;100万元及以下的借款金额占比为89.53%。接近9成的供应链企业借款符合监管限额规定。
图3-1企业借款金融分布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
借款期限显示,1个月以内占比36.66%,1(含)-2个月的借款期限最多,占比达到55.95%。综合来看,两个月以内的借款期限占比达到92.61%,两个月及以上的借款期限仅占到7.39%。
平均借款期限只有0.88月,而5月份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9.25月。这与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形态有关,供应链金融主要以企业的应收账款来进行融资,而应收账款的账期一般都在3个月以内。
图3-2借款期限分布
信息来源: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
从收益率来看,供应链金融项目的平均年 化收益率 为8.24%,比网贷行业平均收益率9.22%低了0.98个百分点。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借款,比单个企业或个人借款风险更可控,所以收益率较行业更低。
四、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找到核心企业是关键
目前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网贷平台中,主要有三种模式。
1、P2P平台与与核心企业合作模式
道口贷的供应链金融是比较典型的与核心企业合作的模式。以清华五道口的校友企业作为核心企业,以应收账款、预付款或订单作为资产,向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核心企业包括碧桂园、云南子元、尚品网、派克兰帝、汇源果汁、秀兰集团等多家企业,涉及行业包括房地产、环保、服装、电子商务、电子制造等多个领域。
以道口贷平台借款项目“(17061929)货品供应应收账款转让”为例,融资方袁某以应收账款为资产在平台融资,项目到期后由付款方蒙羊牧业(乌拉特中旗)有限公司(核心企业)负责还款。
2、核心企业自建P2P平台模式
海融易是海尔集团下属P2P公司,依托于核心企业海尔集团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海尔集团的产业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小金链1196-海尔供应链资产”为例,借款人为上海**投资有限公司,资金用途为海尔电器提货,还款来源为融资方经营回款。平台基于海尔集团的产业链数据,对借款企业进行筛查、监控及风险审核。
3、P2P平台与商业保理公司、小贷公司合作
商业保理公司、小贷公司先跟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形成应收账款债权,然后将债权转让给P2P平台上的投资人,并且提供担保或回购。由于监管不支持债权转让模式,加上有些城市的监管政策不允许P2P平台与商业保理、小贷公司有资产端合作,网贷行业这种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将会越来越少。
五、P2P发力供应链金融资产: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根据研究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可能会达到15万亿元,而网贷评级课题组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网贷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交易总量只占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如果仅仅从总量数据来看的话,网贷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是蓝海。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网贷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其实是存在较高的门槛的。首先,无背景的网贷平台很难找到愿意为上下游企业做背书的优质核心企业来合作;其次,网贷平台的风控能力跟不上。隔行如隔山,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不太可能把一个供应链的风控经验复制到其他的供应链上,这就要求比较“重”的风控模式,要求对相关行业比较了解的风控团队。所以,供应链金融资产也很难像个人信用类 贷款 那样利用大数据形成规模效应。连银行等机构对于开展供应链金融都有点力不从心,对于网贷行业来讲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动力煤
1) 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1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炼焦煤
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出口国。2003 年,全球焦炭产量是3.9 亿吨,中国焦炭产量达到1.78 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6%。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国共出口焦煤1475 万吨,其中出口欧盟458 万吨,约占1/3。2004 年,中国共出口焦炭1472 万吨,相当于全球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国际焦炭市场仍供不应求。2008 年我国焦炭产量总计约32700 万吨,2009 年1月至9月焦炭产量25276.87万吨。
在中国
资源概述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2007年度中国能源矿产新增探明资源储量有较大增加,17种主要矿产新增大型矿产地62处,其中煤炭新探明41处大型矿产地,其中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产地有14处,净增查明资源储量448亿吨。中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储量为1868.22亿吨,尚未利用储量达4538.96亿吨。
2006年1-12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98,829,6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4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09,234,86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7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7,726,66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34%. 2007年1-12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916,447,50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06%。2008年1-10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155,383,57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7.81%。
“十一五”期间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左右。“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基本方略,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建煤矿规模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转结“十二五”1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都将非常广阔。
基本情况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中华民族赖以生息繁衍、发展壮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质基础。在已发现的142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量,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产煤国家之前列。 中国聚煤期的地质时代由老到新主要是: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生代的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株罗世—早白垩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纪。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四个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强。中国含煤地层遍布全国,包括元古界、早古牛界、晚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各省(区)都有大小小一、经济价值不等的煤田。
中国聚煤期及含煤地层的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北、西南(滇、藏)、东北和台湾六个聚煤区而各有不向。
煤炭储量分布
省(区) 预测资源量 褐煤 低变质烟煤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 无烟煤
北京 86.72 - - - - - - - 86.72
天津 44.52 - - 44.52 - - - - -
河北 601.39 9.98 7.24 508.44 30.19 - - - 45.54
山西 3899.18 12.68 53.85 70.42 343.90 508.02 301.89 589.79 2018.63
内蒙古 12250.4 1753.40 9004.00 1079.45 11.02 364.18 0.23 23.96 8.15
辽宁 59.27 6.04 25.35 7.52 1.05 1.63 - 2.15 15.53
吉林 30.03 7.46 11.06 3.68 0.48 0.71 1.88 1.96 2.80
黑龙江 176.13 44.49 8.53 83.33 - 37.65 0.55 1.58 -
上海 - - - - - - - - -
江苏 50.49 - - 34.71 1.57 6.90 2.022 3.45 1.84
浙江 0.44 - - - 0.44 - - - -
安徽 611.59 - 0.66 370.42 35.00 154.37 33.69 3.56 13.89
福建 25.57 - - - - - 0.09 - 25.48
江西 40.84 - 0.38 1.60 0.83 6.09 2.35 5.52 24.07
山东 405.13 24.67 3.23 220.68 76.50 5.64 - 27.66 46.75
台湾 - - - - - - - - -
河南 919.71 8.82 3.75 86.11 19.20 163.77 87.94 109.29 440.83
湖北 2.04 - - - - - - 0.49 1.55
湖南 45.35
0.15 1.27 2.28 2.06 1.31 1.65 36.63
广东 9.11 0.41 - - 0.06 0.07 - 0.74 7.83
广西 17.64 1.69 1.44 - - - 0.44 5.46 8.61
海南 0.01 0.01 - - - - - - -
四川 303.79 14.30 - 4.90 5.71 75.46 55.38 14.78 133.26
贵州 1896.90 - - 5.22 41.40 319.57 133.97 247.27 1149.47
云南 437.87 19.11 0.67 6.22 3.58 124.00 31.17 125.48 127.64
西藏 8.09 - 0.08 0.08 0.20 0.13 0.14 0.03 7.43
陕西 2031.10 - 523.79 800.15 115.89 111.49 64.45 94.53 320.80
甘肃 1428.87 - 242.49 1172.99 1.63 - 5.72 4.83 1.21
宁夏 1721.11 - 1264.83 84.31 20.73 17.75 24.79 123.52 185.18
青海 380.42 - 143.60 51.86 7.85 33.00 30.34 81.18 32.59
新疆 18037.3 - 12920.0 4754.50 312.60 24.80 25.40 - -
全国 45521.0 1903.06 24215.1 9392.38 1032.11 1957.29 803.75 1468.88 4742.43
发展建议
调整铁路运力结构
由于运输瓶颈的影响,运力配置的失调,我国煤炭主产区的煤炭长期以来集中供应到华东、华南相对狭窄的沿海地区,而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省,西南的大部分省区及西部的部分地区由于铁路运输的运力分配问题使煤炭供应特别是电煤供应一直比较紧张。因此,应努力调整好铁路运力结构,加大对煤炭供应紧张、运力短缺地区的铁路建设投入。
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煤炭基地建设
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还较低,煤炭开采企业过于分散,存在大量个体开采的情况,这一方面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安全问题令人头痛;另一方面加剧了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煤炭作为一种日趋减少的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应当对其开采、使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而不是放任自流。而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性、安全性、可控性等方面的优势勿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煤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一方面,对所有不具备安全和科学开采条件的企业坚决关闭,另一方面,由政府牵头,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将大量分散的煤炭开采企业以股份制的方式,组成大型煤炭集团和基地,实行统一开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针对此块精英人才,也是目前我国最稀缺的,目前收纳煤炭人才较多的有煤炭英才网,是煤炭行业人才的一个专业性招聘、求职网站。
积极探索煤电联营的新模式、新途径
煤炭与电力是密切相连的上下游产业,电力企业煤炭消费量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一半以上,煤电联营模式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长期以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由于资源的布局无法改变,要改变阶段性能源供应紧张的情况,必须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煤电矛盾,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融合。煤电联营模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在煤矿所在地建立坑口电厂,改“输煤”为“输电”,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例,减轻电煤运输压力。其次,煤电企业之间还可以签订长期煤炭供需协议,进行煤电战略合作。再次,大型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参股,形成煤电一体化的企业。最后,使煤电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上市、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促进煤电企业的战略合作。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许多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低电价、低煤价和高能耗的基础上,市场化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恰恰反映了这些产业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应下决心、下力气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势头,完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对高耗能产业和过热行业在项目许可、土地、环保、信贷投放等方面要收紧口子、抬高门槛。另一方面,尽快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加快资源税费改革,促进煤炭资源的节约
改革我国的资源税制度,改从量征收为从价征收,实行以储量为基数、与回采率等挂钩的资源有偿使用办法,这一方面加大了煤炭资源获取的难度,增加了煤炭生产的前期投入和财务成本,使得煤矿不能够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将使煤炭生产企业更加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更加科学合理配采,在某种程度上遏制“采肥丢瘦”,盲目增加产量的行为。
加快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致力于推动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立高度信息化、标准化、开放性的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和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
随着煤炭产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提出“成为领先的全球煤炭产业链整合者”的愿景,并以“建设煤炭交易和煤炭供应链服务标准,优化煤炭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价值链的高效协同,推动煤炭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为使命,明确提出建设成为“煤炭交易与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战略定位。 依托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等全球主要煤炭产地,辐射东北亚主要煤炭消费市场,通过集约的交易平台和电子交易系统,提供公开、高效、公信的煤炭现货交易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引进和整合金融、物流等专业服务商,为交易提供信息资讯、仓单质押监管、代垫货款、结算、库存管理、代理采购、运输代理、综合物流、化验检测等综合一体化的服务解决方案。
山西世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2002-08-14在山西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忻州市河曲县沙泉乡石沟塔村。
山西世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0007410668591,企业法人李润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山西世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煤炭批发经营;销售:金属材料(除贵稀金属)、化工产品(除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品、危险品)、煤制品、建筑材料(不含木材)、五金工具、电器机械及器材、铁路设施配件;煤炭深加工;货物装卸;煤炭信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4124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16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山西世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7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山西世德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