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混合动力的技术适合我国的发展吗

会撒娇的冰淇淋
称心的心情
2023-01-01 09:02:26

混合动力的技术适合我国的发展吗?

最佳答案
鲤鱼楼房
勤奋的手机
2025-08-08 16:17:45

1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现状

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尾气排放量少、节油等优势。它在防治机动车污染改善PM2.5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近年来,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据预测,2015年,混合动力汽车将在世界汽车市场占15%,2020年占25%。

目前,我国非常重视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国家也将其列入了“863”重大单项内容,但是,在常规技术开发方面,国内与国外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再加上核心技术的保护,国内短时间内难以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有大的突破。因此,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有规模的汽车厂商要么直接采用国外先进成熟的产品进行装配,要么在国外的技术基础之上,根据国内的需求进行一些技术改造、组装生产,这样虽然能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但却让汽车厂商完全依赖国外的生产技术,使他们失去了自主研发的热情和信心。这样下去我国将成为世界汽车的装配中心,失去了研发和生产的能力,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缩短我国汽车水平和世界汽车水平的距离也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国家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对汽车行业的稳步长久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我国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也存在不少挑战:

①行业竞争。欧美国家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丰田普锐斯、本田飞度、美国别克等大的汽车生产制造商越来越对此趋之若鹜。德国宝马加入了双模式混合驱动技术,奥迪、大众和保时捷共同开发混合动力SUV。一汽、东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奇瑞都推出了混合动力车型,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荣威550 Plug-in、比亚迪秦、长安逸动混动版三款国产车型销量也呈上升趋势,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会推动混合动力快速发展。

②技术的薄弱和缺失。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难点在于机械、电气、内燃机、能源、计算机、汽车、信息等技术方面,我国在整车控制器软件(HVCU)的开发、电机及其控制器(MCU)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且在车辆成本控制方面急需加强。

③避开西方汽车企业提前入驻。例如日本丰田已经有近千项混合动力专利,我国要想在这个市场上真正拥有竞争力,我们必须注重自主研发,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尽量避开他们的专利技术。

2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分析建议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处于萌芽阶段,为加快我国混合动力的开发,根据目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①加大国家政策引导。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混合动力汽车的惠民政策,但是对于尚属新生事物的混合动力汽车来说还远远不够。目前,购买混合动力乘用车补贴仅仅为3000元,无法形成市场规模。所以,国家在接下来的补贴政策中(2016-2018年),对包括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对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予以平行支持。接下来,政府可以比照国家正在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专项工程》,尽快实施《节能汽车技术创新专项工程》,对自主研发和实施产业化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成熟项目,实行点对点的政策(财政资金支持或税收减免等)扶持。

②注重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以前,我国的传统汽车产业一直是在不断引进和不断落后中徘徊。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在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多开发自主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部件。比如,我们现在在发动机电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我们的自身优势,奇瑞、吉利都有了自己厂家的专利技术,刺激了国内汽车生产商的神经。另外,我国还有着很多不同规模的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它们的发展是否健康稳步,和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商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对这些企业也应给予同样的政策扶持。这些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市场开拓期往往在成本、资金等各方面的存在着压力,国家应在此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如将关键零部件企业纳入国家“工业强基专项行动”政策扶持范围,作为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重点装备项目给予国家财政资金补贴,刺激国内汽车生产商敢于在产品研发和生产线建设上有高额的前期投入,也保证关键零部件的基本生存需求。

③降低成本赢得市场。目前看来,混合动力汽车推广最大的障碍是价格。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汽车产品时,价格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成为关键。电池需要解决关键性技术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要有较高的比功率,以满足汽车加速和爬坡时对大功率的需求其二,必须采用热能控制管理,要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2013年,丰田在常熟建立的研发中心开业,这是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建立具备混合动力技术研发能力的研发中心,其主要业务内容包括节能电池、新能源车的零部件本地化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汽车及发动机研发以及培养本地人才。相信在国外厂商避免关税,国内厂商加大投入力度成本降低以后,混合动力的普及率比现在会高很多。

最新回答
昏睡的雪碧
温婉的鱼
2025-08-08 16:17:45

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混合动力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福田汽车(600166)、中通客车(000957)、科力远(600478)、比亚迪(002594)、北汽蓝谷(600733)、宇通客车(600066)

本文核心数据:混合动力汽车产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混合动力汽车出口数量及金额、混合动力汽车进口数量及金额

供给端——出口数量大幅增长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内燃机产生)与点动力源(电池或其他储能装置等)的汽车。根据是否能外接充电电源特点分类,混合动力汽车可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以及非插电混合动力汽车(HEV)。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产量(PHEV+HEV)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总产量为50.92万辆。

在出口方面,2020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出口数量为26461辆,同比增长108.37%出口金额为71.74亿元,同比增长81.51%。

目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出口产品种类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混合动力客车。202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出口量为24681辆,出口金额为67.67亿美元非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出口数量为1698辆,出口金额为3.48亿美元混合动力客车出口数量为82辆,出口金额为5912万美元。

需求端——销量恢复增长

从销量上看,据中汽协数据,2016-2020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PHEV+HEV)整体上同样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体销量为49.91万辆。

在进口端,2020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进口数量为119059辆,同比增长12.74%进口金额为354.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58%。

目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进口产品种类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202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进口量为11474辆,进口金额为66.95亿美元非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进口数量为107585辆,进口金额为287.92亿美元。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悲凉的哑铃
愉快的跳跳糖
2025-08-08 16:17:45

混动汽车跨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随着混动的发展,各家都在发展插电式,其实就是通过外置电源直接对汽车内置电池进行充电,对于短途代步有很大的帮助。通常只支持发动机怠速停机、停机后的快速启动以及发制动时发动机能量的回收。

优点在于成本低,只需加装或者更换电机便可实现,而缺点则是节油效果不突出(相比其它混合动力形式)。由于BSG发动机自动启停的普及,目前许多车都可以勉强算在P0级别。

混合动力汽车介绍:

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在车辆不需要发动机提供很高动力的时候,发动机的一部分动力会被用来发电并存储到电池当中。而且车辆减速及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也会被系统转换成为电能储存到电池,也就是所谓的“再生制动”。

与传统技术相比,在不改变驾驶习惯,不需要投资巨大的充电基础设施等制约的情况下,油耗最高可减少约40%,同时动力性能提升约30%。

如意的老师
阔达的小甜瓜
2025-08-08 16:17:45

目前我国各大汽车集团都在进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多数以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为主,这种研发方向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发展。 一汽研发的红旗HQ3将于2006年投产;东风集团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已于2005年7月完成最终产品定型样车试验并通过验收;长安集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羚羊混合电动车已产出样车,其装备混合动力技术的长安CV9已经下线;奇瑞集团成立了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在2006年下半年重点推出第一自主品牌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动力车,代号为“BSG”的混合动力车;吉利集团旗下的上海华普汽车已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签署合作协议,预计3年内完成混合动力轿车商业化生产;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也表示,中国规模最大、投放车辆最多的混合动力示范运营线路即将在深圳市龙岗区开通。而广州本田更是紧跟丰田的步伐,于2006年中下旬推出国产雅阁混合动力车。上汽集团与通用签署协议,将联手开发混合动力轿车和公交客车。来自中兴汽车的消息,中兴汽车与美国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转子发动机技术及飞行汽车技术”等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实力的梅尔莱普顿集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正式介入“油汽混合动力技术”领域。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家一向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十一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和文件都鼓励清洁汽车、代用燃料及汽车节油技术的发展。

暴躁的身影
和谐的航空
2025-08-08 16:17:45

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发展多年,现在肯定不是最成熟的时候,但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广义上说,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Vehicle)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

通常所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即采用传统的内燃机(柴油机或汽油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有的发动机经过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燃料等。

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分类形式。

混合动力车辆的节能、低排放等特点引起了汽车界的极大关注并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混合动力装置既发挥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二者“并肩战斗”,取长补短,汽车的热效率可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可改善30%以上。2010年,全球进入汽车混合动力时代。

平淡的小鸭子
火星上的电灯胆
2025-08-08 16:17:45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国家战略问题,石油等能源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汽车作为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如何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事情。基于上述原因,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实施或计划实施更加严格的汽车法规政策。

欧盟委员会2019年2月宣布,计划在2019~2030年将乘用车CO2排放量减少37.5%,至95g/km,这个排放水平换算成国标油耗为4.1L/100km,相比2015年碳排放水平要下降26.92%,到2021年100%新车要达到此要求,超额部分每辆汽车每超出1g/km罚款95欧元。该法案成为同时期全球最严的汽车排放标准;美国到2025年CO2排放量须降至97g/km;日本到2020年须降至122g/km;英国于2017年宣布计划设立零排放区域(zero-emission zones)的第一个时间表。

2020年10月27日,中国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目标是:到2025年,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50%以上,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的20%左右,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油耗达到4.6L/100km(WLTC);到2030年,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75%以上;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的40%左右,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油耗达到3.2L/100km(WLTC);到2035年,混动新车占传统能源新车的100%,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乘用车(含新能源)新车油耗达到2.0L/100km(WLTC)。

典雅的纸鹤
细心的柜子
2025-08-08 16:17:45

1、作为热门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因其环保性和技术强度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中国。本文介绍了我国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重点围绕三类乘用车综合成本、技术瓶颈、污染物排放、补贴和社会运行成本等发展因素,提出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2、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立足资源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改革电动汽车补贴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加快布局研发,抢占燃料电池技术制高点传统汽车以汽柴油为燃料,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排放,已成为造成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的能源消费革命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还能通过替代汽柴油,有效降低对进口石油资源的依赖。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赖新能源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3、本文重点对我国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由于天然气汽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被纳入分析范围。政策方面,我国将把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燃料电池汽车纳入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在产业化方面,《中国制造2025》首次明确提出燃料电池汽车国家级规划,即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量产的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以及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并开展示范运行。

4、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在区域内实现小规模运营。考虑到乘用车的采购成本和“燃料”成本,中国的CNG汽车最好,其次是纯电动汽车,最后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与产业发展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成熟度密切相关。中国CNG汽车产业及配套设施成熟。纯电动汽车处于商业推广阶段,充电桩配套设施不完善,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处于发展初期,距离商业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