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奖励在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煤炭工业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奖励范围主要是自然科学应用技术领域。
(1)新的应用科技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
(2)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
(3)在工程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科技成果;
(4)消化、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国产化科技成果;
(5)科学技术管理、标准、计量及科技信息等科技成果;
(6)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第三条 煤炭部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下简称部评委会),具体负责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工作。日常工作由部评委会办公室负责。第二章 奖励标准第四条 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划分为下列三个等级:
奖励等级荣誉奖 奖金数额
一等奖奖状及个人证书10000元
二等奖奖状及个人证书6000元
三等奖奖状及个人证书4000元
对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有特殊贡献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可授予特等奖。奖金额高于一等奖。第五条 对获得二等奖以上的项目,部评委会将择优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第六条 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按下列指标进行综合评审:
(1)对煤炭待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创造性和先进性(项目科学技术水平);
(3)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4)推广应用的程度;
(5)技术难度或规模;
(6)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第七条 各类科技成果的奖励条件和评审标准由部评委会制定。(见附件)第三章 申报奖励第八条 凡申报煤炭部科技进步奖项目,必须按煤办字[1993]220号文《关于加强煤炭工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通过鉴定,并已向部申报成果登记编号的科技成果;应用性科技成果必须自鉴定后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稳定可靠、效益显著并由使用单位出具财务证明;推广已有先进成果,须经过鉴定或验收,并有四个以上应用单位出具财务证明,或已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成果;科学技术管理、标准、计量、科技信息及理论成果,必须被使用部门接受,应用于决策和管理实践,并由应用单位出具证明。第九条 为加速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商品化、产业化,对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先进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或改进提高,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推广成果其授奖率应高于新研究成果,每单位申报项目中至少应占总申报项目数的15%以上(每六个项目必须有一项以上)。相同内容的推广项目只授奖一次,已获得过推广奖的项目,不得重复授奖。第十条 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由鉴定证书第一完成单位负责与其它单位协商一致后按隶属关系联合申报,并将申报书第一页抄送其它单位各1份。凡是申报前有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申报部科技进步奖。第十一条 同一研究内容,几个单位分别立题,各自独立完成又分别申报奖励的科技成果,将择优评审;如果互有借鉴,又各有所长,一般应合项评审。第十二条 由部外系统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为煤炭系统所用者,可由鉴定书第一完成单位与其它完成单位协商一致后向煤炭部申报奖励。第十三条 凡不在煤炭行业应用的科技成果,应向使用成果的单位或部门申请奖励。第十四条 奖励不得重复申报。重大项目申报奖励时应包括该项目的全部子项目。若某一子项目成果确属水平很高、技术难度很大,除适用本总项目外,还可独立的广泛应用于其它方面,并经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可单独申报奖励;在总项目报奖时,应写明其中某子项何时已获得何种奖励。对总项目评审时,应剔除单独获奖的子项后综合评审。单独获奖的子项,不再分享总项目的荣誉及奖金。第十五条 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其它部委、省(市)、自治区科技奖的项目,不得再申报煤炭部科技进步奖。
高。煤炭青年科技奖是为更好地贯彻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含金量极高,鼓励煤炭战线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奋发进取,促进科技人才健康成长,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中国煤炭学会从1994年开始设立“煤炭青年科技奖”,在1996年开始,煤炭工业部发文把该奖项正式定为煤炭工业部的青年奖,1998年部机构变动为局,局领导仍十分重视这一奖项,继续为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每次获奖名额为10名。
一、为发展煤炭工业生产、建设所进行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研究成果。
二、为改善煤矿安全、劳动保护、文明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与此具有类似作用的其它科技研究成果。
三、为提高煤炭科学技术水平所进行的基础理论研究,实验装置,分析、测试、计算方法及调研报告以及在科研、设计、生产中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参数、曲线、图表等科技研究成果。
四、已在生产建设上取得实际技术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推广成果。第三条 给予奖励的科技研究、革新和技术进步推广成果,必须按照“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鉴定办法”的规定,经过正式鉴定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煤炭行业内首创的或移植仿制国内外科技成果并对其性能、结构及技术工艺等有重大改进的成果;
二、技术上具有先进性;
三、经过实践证明,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或社会效益,可靠性高,适应性强,能够推广的。
四、新技术推广应为本企业首批采用,并在生产建设中取得稳定的技术经济效益的。第四条 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奖励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评定奖励等级时要同时考虑技术水平、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及其作用意义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对能直接体现经济效果的受奖成果,按其年增产节约价值的大小,划分为四等,发给荣誉证书和奖金:
───┰────────┰───────┰──────────────────
奖励 ┃ 年经济效益 ┃ 奖 金 额 ┃荣 誉 证 书
等级 ┃ (单位:万元) ┃ (单位:元) ┃
───╂────────╂───────╂──────────────────
一 ┃ 50(100) ┃ 2000 ┃ 部颁发
二 ┃ 36(60) ┃ 1000 ┃ 省(区)煤炭局(公司),部有关司、
┃┃ ┃ 局、院颁发
三 ┃ 20(40) ┃500┃ 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及院校颁发
四 ┃ 10(20) ┃300┃ 各基层企事业单位及院校颁发
───┸────────┸───────┸──────────────────
年经济效果应是连续12个月的净增产节约价值,核算结果必须由受益单位签认。
括号内数字为新技术推广成果必须达到的年经济效益,其计算方法应以一个企业为单位。
对不能直接体现或不易计算经济效果的成,主要按其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适用范围及其作用和意义的大小综合评定划分等级。第五条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的报批程序规定如下:
一、一等奖项目:按隶属关系报各省(区)煤炭局(公司),部有关司(局),煤炭科学研究院,规划设计总院审查后,送部技术发展司审核,经部科技进步评奖委员会评定后,报部长批准授奖。
二、二等奖项目:由基层单位审查后,报各省(区)煤炭局(公司),部有关司(局),煤炭科学研究院,规划设计总院审查批准授奖,报部技术发展司备案。
三、三、四等奖项目:由基层企事业单位(矿务局,基建局,研究分院,煤研所,设计院等)和院校审查批准授奖,并报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四、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请奖项目,由主持单位按隶属关系上报。如请奖项目中某一单项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革新推广成果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协作单位也可单独请奖,但主持单位不得重复受奖。
五、申请奖励的项目,必须填报《科技进步奖励申请表》,一式四份,经各级主管部门审查上报。第六条 作用意义特别重大的科技研究成果可作为特等奖,报各省(区)煤炭局(公司)、部各司(局)、煤炭科学研究院以及规划设计总院审查,提出申请,经部审查后,其中:符合国家奖励标准的报国家科委请奖;不符合国家奖励标准的,由部授奖,其奖金额不受本办法第四条的限制。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既不属于国家奖也不属于省部级奖,只是一种协会奖项。
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三个等级。
1、一等奖项目:应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需提供国家确认的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技术难度很大,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经实践验证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二等奖项目: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难度大,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有较大作用,经实践验证有很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三等奖项目: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一定技术难度,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或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作用,经实践验证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扩展资料
2019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出《关于公布表彰201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和个人的决定》,共评出获奖项目304项。其中,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特等奖。
据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煤炭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申报的科技成果700项。
经过专家组专业评审、综合评审,评审委员会审定及公示,共评出获奖项目30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116项,三等奖150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中国煤炭网-201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出
孟祥瑞,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吉林洮南人,民革成员,1990年1月参加工作,工学博士。
现任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淮南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孟祥瑞
出生日期
1965年10月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目录
1人物简介
2科研情况
3教学情况
4研究方向
5获奖情况
6出版论著
1 人物简介
2 科研情况
3 教学情况
4 研究方向
5 获奖情况
6 出版论著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人物简介折叠编辑本段
1983年09月--1987年07月,淮南矿业学院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学习
1987年07月--1990年01月,淮南矿业学院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
1990年01月--1992年12月,淮南工业学院采矿工程系助教
1992年12月--1996年12月,淮南工业学院采矿工程系讲师(其间:1993年2月-1995年12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采矿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为淮南工业学院定向培养,承担部分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6年12月--2000年07月,淮南工业学院资管系副教授(期间:1999年5月-2000年5月在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0年07月--2000年12月,淮南工业学院资管系教授
2000年12月--2003年12月,淮南工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教授
2003年12月--2005年11月,安徽理工大学资管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博导(其间:2004年4月兼任民革淮南市委主委)孟祥瑞
孟祥瑞
2005年11月--2007年08月,安徽理工大学资管系主任,教授,博导,民革市委主委
2007年08月--2008年01月,安徽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教授,博导,民革市委主委
2008年01月至今,淮南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安徽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教授,博导,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学校优先立项建设的一级学科博士点)。
2012年4月,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
科研情况折叠编辑本段
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中国小组成员。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大型企业委托开发的横向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煤炭学报》、《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 Engineering》、《Co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等教材12部。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5项、获第七届"煤炭青年科技奖"、第四届安徽省 "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淮南市优秀青年"、"安徽省高校优秀教师"和"煤炭教育先进工作者"。
承担的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及其他横向课题20余项。主要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IS的矿井巷道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项目批准号:50674002, 26万元。
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0047111),厚煤层全高开采系统集成优化技术,4.5万元,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3.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4kj107zd)《煤炭企业ERP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5万元,通过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鉴定。
4.淮北矿区采场及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支持系统与工程实践,35万元。
5.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的关键技术研究,36万元。
6.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煤矿大硐室软弱围岩锚索网注支护技术研究,30万元。
教学情况折叠编辑本段
讲授博士、硕士生课程 :《矿业系统工程》、《可靠性理论及工程实践》、《数值计算在采矿中应用》、《专业英语》、《高级算法》
讲授本科生课程:《数值计算》、《矿业工程概论》、《矿业系统工程》、《高级程序设计》等课程
承担本科生其它教学环节:多次承担了计算机应用技术、采矿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
指导研究生情况: 指导硕士生26名
研究方向折叠编辑本段
矿业系统工程
现代开采理论与技术
岩土工程计算力学矿山压力与控制。
特殊条件下采矿理论与技术
获奖情况折叠编辑本段
"HMI激化剂",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产高效水力采煤生产系统优化研究",煤炭科技进步三等奖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高产高效优化研究",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综放采场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巷道合理布置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淮南潘谢矿区缩小防水煤柱试验研究",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
2001年获"淮南市优秀青年"称号
2001年获"安徽省高校优秀教师"称号
2002年获第七届"煤炭科技青年奖"
2004年获第四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创新奖。
省高校"十五"优秀人才计划入选人员"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出版论著折叠编辑本段
出版各种专著、论文独撰或第一作者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有:
1、孟祥瑞等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2、孟祥瑞等编著,管理信息系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
3、孟祥瑞等编著,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4
4、 Meng Xiangrui, Technology of System-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Full-seam Mining in Thick Coal Seam,Proceedings of The 28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nference on Coal Utilization &Fuel Systems,March, 2003
5、Meng Xiangrui,The Optimum Model and It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Coal Quality Balance J.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March 2000
6、孟祥瑞等,矿井采掘计划辅助编制系统的开发,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1
7、孟祥瑞等,水力采煤生产管理专家模拟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1)
8、孟祥瑞,"采掘生产系统预测模型及其应用",山东科技大学学报,1999.9
9、孟祥瑞,"高产高效水采生产系统优化研究",中国煤炭,1999.6
10、孟祥瑞. 舒航,煤巷锚杆支护设计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煤矿自动化 1999年04期
11、孟祥瑞,煤水提运系统能力优化,煤炭科学技术,1999年03期
12、孟祥瑞. 王德润. 谢广祥. 水采矿井生产系统分析及改进,煤炭科学技术,2000年07期
13、孟祥瑞. 蓝航.,厚煤层全高开采系统集成优化技术,中国煤炭,2002年12期
14、孟祥瑞. 蓝航. 何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顶煤冒放性评价算法,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
是这个人吗
1988.9~1997.7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 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
1997.9~1999.9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 博士后
1997.8~2007.10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2005.12~2006.12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勘探与采矿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07.11~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矿山安全工程、矿井瓦斯及煤岩动力灾害防治、矿井通风等。
第十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第十届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任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会员。先后共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3国家
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等数十项课题。
出版专著3部;其中1部获第十届江苏省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编写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全国煤炭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主要学术论著:
非线性理论在煤与瓦斯突出研究中的应用
环绕射流脉冲通风治理上隅角瓦斯积聚的研究
脉冲通风条件下上隅角瓦斯运移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钻孔瓦斯动态涌出的数值模拟研究
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综放采场J型通风系统治理高瓦斯涌出的研究
孙继平 ,男,1958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16项(其中作为第1完成人14项);主持制(修)订《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章通风安全监控和第九章电气;出版著作及教材10部,其中《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已发行2万余册、《煤矿电气安全》已发行3.6万册;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检索40余篇);专利11项;作为第1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4项);培养毕业的博士和博士后40余名,硕士90余名。
作为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参加了河北省唐山市刘官屯煤矿“12.7”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矿“11.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山西省临汾市洪洞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12.5”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安信煤业有限公司“6.13”特别重大炸药爆炸事故、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李家洼煤矿新井“7.14”特别重大炸药燃烧事故、河南省登封市新丰二矿“9.21”特别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山西省焦煤集团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和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四矿“9.8”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工作。
获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煤炭学会青年科技奖,被评为原煤炭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煤炭系统科技拔尖人才,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原煤炭部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原煤炭部直属机关杰出共产党员,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信息体系专家组组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生产专家机电组组长,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信息与自动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煤矿安全监控委员会主任,国家“653”工程煤矿机电领域首席专家和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与信息化方向首席专家、全国黄金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矿专用设备通信与监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黄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理事,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矿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科学技术奖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主要获奖人员 获奖情况 1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区找煤成煤规律研究与勘探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劳炎明,林文英,王觉艺,白宗镛,王绪住 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1)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一八五队主要完成人员 获奖情况 1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锦界,榆树湾井田综合勘探技术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苏时才,雷少毅,高立强,牛建国,关汝青,蒋泽泉,侯飞龙 200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 煤田综合勘探技术及陕北榆神矿区详查与勘探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 范立民,姚建明,刘清泉,王永岩,蒋泽泉,雷少毅 200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3陕北煤炭基地采煤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漏及对策研究(系列论文)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蒋泽泉 2006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 4神南大型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动态及保水开采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中国矿业大学 姚建明、蒋泽泉201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5 榆林地方煤矿安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及应用 榆林市杨伙盘煤矿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西安科技大学 蒋泽泉201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6生态脆弱矿区矿井水资源及利用研究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201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7矿产资源高强度开采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关键技术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煤田地质有限公司、山东大学、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范立民、宁建民、蒋泽泉、李成、陈建平、刘辉(山东大学)、张廷会、杜江丽、郝业、郑苗苗、滕宏泉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一八五队主要完成人员 获奖情况 1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区找煤成煤规律研究与勘探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劳炎明,林文英,王觉艺,白宗镛,王绪柱,陈全福,李宝珠 1989年能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 TSP-185型配电柜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季成豹,夏高柱,王玉森 1990年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中国西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与地质环境综合研究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煤水文地质局,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中国矿业大学 段中会,杨宏科,范立民,赵洪林,夏 婓 2000年国家煤炭工业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神南大型矿区煤炭开采水资源动态及保水技术研究 神南矿业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中国矿业大学 姚建明,蒋泽泉 2011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3)矿产勘探报告质量奖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员 获奖情况 1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林)神(木)府(谷)区找煤地质报告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白宗镛,王觉艺,劳炎明,王绪住,林文英,刘子勋,陈全福,赵洪林,王汝墀,潘继光,韩树青,延 伟,陈其祥,李 季,赵文勤,周宗余,赵云祥,田西平,王建华,华春生 1983年煤炭工业部优秀地质报告奖 2 神木北部矿区详查地质报告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林文英,刘子勋,陈全福,劳炎明,王觉艺,王绪住,赵洪林,韩树青,刘世昉,赵文沛,高世贤,等 1988年能源部优秀地质报告奖 3 神木北部矿区拧条塔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葛管社,鲁文宇,赵洪林,劳炎明,王觉艺,郭守营,梁佩君,等 1991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矿产勘探报告质量一等奖 4 神木北部矿区柠条塔露天区勘探地质报告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陈全福,段中会,牛建国,劳炎明,王绪住,刘子勋,韩树青,王觉艺,侯飞龙,赵文沛 1992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矿产勘探报告质量二等奖 5 神木北部矿区前石畔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段中会,姚建明,范立民,侯飞龙,时亚民,王彦利,蒋泽泉,许开仓,等 1995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矿产勘探报告质量一等奖,1995年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第八届优秀地质报告一等奖 6 神木北部矿区大柳塔井田(扩大)勘探地质报告 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 姚建明,田晓营,魏秉亮,侯飞龙,邓 巍,段中会,范立民,等 1998年国土资源部优秀地质报告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