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新能源汽车界又添“新丁”百亿投资落户
昨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新势力。总投资100亿元的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新站区。该项目将在合肥建设集采购、RD、销售为一体的国家总部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50亿元,建设涵盖电池组、电控系统、变速箱、轮电机/高速电机生产及整车装配的生产基地,建设德电新能源汽车开发研究院。预计项目一期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二期将建设轻量化底盘和开放式零部件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链。年前,项目公司“合肥德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由北斗德电电动车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恒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共同发起。预计该项目将于2015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建成投产。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 汽车 工业百废待兴。一汽长春,二汽十堰等 汽车 制造基地崛起。那个时候的 汽车 制造基地的选址,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工业基础,像是长春,就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之一,也得到过苏联的工业援助。二是要考虑国家安全,毕竟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要保护还比较脆弱的,刚刚开始崛起的重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之后,情形又发生了变化。东南沿海的上海,广州,等地区率先开放,吸引外资。于是沿海开放城市成为了 汽车 制造业中心,比如上海大众,广州本田,丰田等等。
最近20年,随着自主品牌崛起, 汽车 制造业也开始从东南沿海,向内陆逐渐转移。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一个是广西柳州,虽然城市不大,却依靠五菱 汽车 的大卖,成为全国闻名的 汽车 城市。另一个是河北保定,依靠长城 汽车 ,迅速发展了起来。
未来,新能源 汽车 时代到来之后,中国很多的城市开始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成为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最近我就看到很多城市在争相成为新能源 汽车 之都,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是合肥。一个是西安。
合肥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方面,有哪些领先的地方?
为什么合肥号称自己是新能源 汽车 之都呢?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中国造车新势力公司最大的是蔚来 汽车 ,蔚来 汽车 已经与合肥市签署了关于蔚来中国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蔚来 汽车 的总部落户合肥。
其次,江淮 汽车 的总部也是在合肥,而江淮 汽车 也已经与大众 汽车 合资,今后大众新能源 汽车 将会在合肥落地。
第三,是新能源 汽车 中最重要的动力电池,在电池方面,国轩高科是合肥企业,是中国实力仅次于宁德时代的新能源 汽车 电池供应商。而国轩高科也已经与大众 汽车 展开了合作。今后增长的潜力不小。
此外,长安 汽车 二期等50多个新能源 汽车 重大项目,也都在合肥。而合肥重点聚焦蔚来、江淮、国轩高科等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还有一个与新能源 汽车 不太沾边,但是又有点儿联系的是科大讯飞,中国最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目前不管是新能源 汽车 还是燃油车,都开始支持语音识别了。科大讯飞,也是合肥的企业。
西安与合肥争抢新能源 汽车 一哥?
另一个号称要打造中国新能源 汽车 之都的城市是西安,其实说到西安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是想不到有什么重要的 汽车 厂商的,陕汽算一个,但主要是生产商用车,而不是乘用车。
其实最近几年西安在 汽车 产业的布局也有不少。还是先说整车企业。2018年,宝能新能源 汽车 落户西安,总投资达到400亿元。这是宝能在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重大布局。
而传统 汽车 厂商方面,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制造基地已经建成,吉利 汽车 西安基地,今后也会主要生产新能源 汽车 ,具备30万辆的产能。由于陕汽是西安当地企业,因此可以通过新能源,实现产品在重卡、轻卡、客车及新能源商用车等领域的覆盖。
说完了传统厂商,再说说供应商。最重要的还是在电池方面,三星SDI的电池是全球最知名的电池供应商,也已经落户西安。此外,包括国能、德飞等动力电池,以及捷普电机等电机、电控企业也已经落户西安,可以说在新能源 汽车 的产业链上,也已经是具备了相当不错的基础。
所以合肥,西安,这两个城市都已经把打造新能源 汽车 产业,当时是重中之重。做法也都差不多,就是吸引重量级的企业落户,然后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那么这两个城市,大家更看好谁今后的发展呢?
5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一则重磅消息刷屏汽车圈:大众斥资20亿欧元完成在华电动化领域两大布局:购入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份。
一方面,大众吃下了外资入局国企混改的“第一口螃蟹”,并打出合资车企股比放开第二弹;另一方面,雄心勃勃转型“新四化”的大众,也在全球最大的、未来潜力最大的中国市场开启了全产业链布局。
更不能忽略的是背景,全球汽车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疫情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逆全球化和贸易摩擦阴云经久不散。在中国市场,一场以5G、AI、新能源为龙头的新基建运动在后疫情时代展开,各大跨国造车企业鏖战中国汽车“新四化”主场。
与此同时,大众也发起了一场由内而外、押宝汽车“新四化”的变革。全力转型电动化,大众计划投资800亿欧元研发电动汽车并开放MEB平台;拥抱自动驾驶未来,大众与福特在自动驾驶和电动车方面合作;开发数字化平台,大众付出巨大精力谈判下欧洲经销商,将“玻璃宫殿”模式打破并寻求与美国经销商的对话。
在中国市场,在2019年年末,大众集团宣布2020年在华针对电动出行领域的投资将占40亿欧元总投资金额的40%左右,并正式公布了“goTOzero”战略。依托于ID.家族车型的推出和国内两大MEB电动平台工厂,大众汽车将在国内展开更为全面的电动化布局。
按照大众的既定的规划,2025年将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约 150 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8年大众在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将达到1160万辆,这个数字占集团全球纯电动汽车目标产量2200万辆的一半以上。
有业内专家指出,大众选择此时有次动作,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时机的偶然性。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在微博中用了“好事成双”的成语,他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以全新的姿态扩大对外资的开放,向全世界释放了强大而积极的信号!”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则表示:“此次投资将进一步深化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及可持续移动出行的战略。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将给予大众汽车集团更多机遇。”
“大众的嗅觉很敏锐,就像当年进入毅然选择进入中国市场一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大众有充分的忧患意识,为了抓住中国的战略机遇下了很大决心。”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
2018年中德自动驾驶汽车展示活动上,中方领导人与江淮大众德方负责人的一段对话让人记忆犹新。
中方领导人问:“现在是德国企业控股吗?”
企业负责人答“我们和中国企业的股比是50:50。”
“你们想多控股也可以。中国正在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放开汽车等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中方领导人说,“而且你们的企业在中国注册,所有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我们都一视同仁。”
德方企业负责人笑着说:“我们对企业的发展前景非常期待。”
此时,左手江淮右手国轩高科,安徽合肥已经成为狼堡实现电动化雄心的福地。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博士
水滴汽车APP注意到,今年4月安徽方面出炉《2020年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要点》,“围绕汽车‘五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推进传统汽车改造升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布局,推动安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份工作要点的目标是,“2020年全省生产汽车90万辆以上,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此外,《安徽省“十三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机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质量效益和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汽车强省地位初步确立。”
显然,大众在电气化战略布局和技术优势与安徽按捺不住的新能源造车理想高度匹配。毫无疑问,大众与同为安徽重点企业的江汽控股和国轩高科深度绑定将得到有力支持。大众电动化战略持续推进,也将圆了安徽新能源汽车梦。
大众是在中国市场成立合资企业最早的跨国车企,1984年和1991年,分别成立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35年来大众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共同收获、共同经历风雨,建立了彼此互信、互敬的基础。
大众方面表示,“此次对电动汽车以及本土电池生产企业的投资是大众汽车在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将助力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次重大转型,向电动化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迈出坚实步伐。”
但迪斯也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特别指出:“江淮大众与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生产的车型能实现良好互补。”同时“大众汽车与其他电池供应商的合作有序开展,不会受到全新合作的影响。”
无论如何,“大众未来的重中之重是电动化,电动化的未来看中国”,大众的投资考验的是先复制人的魄力和深谙中国市场之道的底气,并不在一朝一夕的付出与回报,是坚定与中国市场共成长、共发展的眼界。
如冯思翰所言,大众汽车集团有幸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的一部分。从当年的市场开拓,到今天的深化合作,历史见证了中国市场环境更加开放,也见证了大众汽车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文/?祁佳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月22日,合肥市政府召开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多个议题。市长凌云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合肥市要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并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合肥造、合肥产、合肥用。
消息介绍,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近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我是一个汽车发烧友,一直都是开燃油车,2013年后新能源汽车开始流行,当时纯电动汽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省钱,主要考虑就是放家里,上下班、买菜、城里出行方便,多方对比后买了北汽EV160,刚开始可能是新鲜,确实觉得纯电动汽车很香,可是开了2年多却成了买菜车,原来想象都是美好的,但现实很残酷。买了电动汽车后悔死了?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后悔买新能源汽车?
丈哥SEO
非专业知乎答主,爱好:专业回答!
最近很多朋友说,买了电动汽车后悔死了,那么作为一个多年纯电动汽车车主,我来和大家聊聊电动车的那些事。
我开了6年纯电动汽车,目前换了第二辆,有话想吐槽,纯电动汽车有4大优势5大缺点,缺点才是硬伤,个个戳心,只有弄明白纯电动、混动、燃油车它们之间的优势与不足,买了新能源汽车才不会后悔。
我是一个汽车发烧友,一直都是开燃油车,2013年后新能源汽车开始流行,当时纯电动汽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省钱,主要考虑就是放家里,上下班、买菜、城里出行方便,多方对比后买了北汽EV160,刚开始可能是新鲜,确实觉得纯电动汽车很香,可是开了2年多却成了买菜车,原来想象都是美好的,但现实很残酷。
硬伤一、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害怕跑高速
当时官方额定续航是160公里,但实际上平均续航只能达到120-140公里,开了2年多,续航一直呈下降趋势,后面只能达到100多公里。也就是说单边行驶里程不能超50公里,甚至是不能超40公里,从城北到城南四环,里程就超过40公里了,所以说,这款车后面就成了买菜车。
最近几年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也越来越高,去年看到入手的纯电动汽车,官方续航里程580公里,平均续航里程仍然要打8折,实际续航里程只能预计500公里左右。
跑了一趟高速,纯电动汽车的缺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过年期间,我第一次开纯电动汽车回老家,单程230多公里,按照续航总里程来看,来回都没问题了,老家那边没有充电设施,所以整个过年期间,有两个亲戚想体验一下纯电动车,我计算了路程,只让他们体验20公里,说起来心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抠门,不想给他们开。
整个春节期间我都没开一下,反而还借车出去玩,就是担心开了电不够用,过完年,出发前,我看看续航剩余265公里,230公里肯定没问题,大冬天的,零下四五度,太冷了,只能一路开着空调,当续航只剩80公里的时候,每隔几分钟,就要看看剩余续航,赶紧在APP上查看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最近的一个服务区还有40公里,这时候只敢跑到100码左右,空调也不敢一会开着,终于熬到了服务区,可刚到服务区,傻眼了,总共4个充电桩,有2个是坏的,另外两个充电桩还有四五个人等着充电。
没办法,离目的地还有近80公里,肯定开不到的,只有等着充电,等了近3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了,这电充得太不容易了,平日开燃油车只需要3个多小时的路程,这次开纯电动汽车花了7个多小时。
很多车主都说,纯电动汽车实际续航到底怎么样,冬天跑一趟高速就全都明白了,的确如此,对于纯电动汽车,官方额定续航是在60km/h匀速行驶状态下测出来的平均续航里程,但在高速上,起步都是60码,纯电动汽车速度越快其电能消耗越高,尤其是跑到120多码的时候,耗能几乎是90多码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