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重庆永川一煤矿发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营救进展如何

酷酷的宝马
美满的店员
2023-01-01 07:37:39

重庆永川一煤矿发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营救进展如何?

最佳答案
结实的麦片
无语的万宝路
2025-08-05 08:15:25

重庆永川一煤矿发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造成了多达二十三人遇难。

根据相关消息,就在二零二零年十二月,重庆市永川区停产关闭两个多月的吊水洞煤矿,发生了一氧化碳超限事故,一共造成了二十四人被困。据调查,事故的原因是企业自行拆除井下设备,这才导致地事故。这起事故发生之后,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当时国家隧道应急救援重庆队和当地救援队伍在现场开展救援,除此之外,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周边专业救援队伍前往增援。

不过,由于当时井下的一氧化碳超标,救援人员根本就无法进入井下进行救援,救援的难度可以说是相当的大。尽管如此,救援人员还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下到了井下。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井下没有食物和水,除了其中一人获救之外,其余二十三名被困人员都不幸遇难。到十二月五日,重庆永川吊水洞煤矿事故搜救工作也宣告结束。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惨痛的,这也说明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那么,煤矿如何实现安全生产?事实上,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抓好系统设计和规程编制。煤矿的设计必须要合理,而且现场的生产设计必须要布局力求简化,巷道能直则直,能平则平。与此同时,通风系统一定要合理,保持内部通风稳定,避免出现瓦斯聚集。

第二点,一定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煤矿生产的各项制度,必须要严格实施,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执行,严禁违规反程序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煤矿企业也要注意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

最新回答
羞涩的发带
糊涂的皮带
2025-08-05 08:15:25

重庆永川发生煤矿事故,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企业自行拆除井下设备发生事故。

12月4日17时许,重庆市永川区停产关闭两个多月的吊水洞煤矿,因企业自行拆除井下设备发生事故,24人被困井下。重庆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市、区两级救援队伍紧急救援。在应急管理部工作组指导下,经30个小时全力搜救,1人获救,23人遇难。目前,善后工作有序开展,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应急管理部已派出由副部长、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事故查处进行挂牌督办。国家隧道应急救援重庆队和当地救援队伍在现场开展救援,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周边专业救援队伍前往增援。

在5日上午,救援人员成功救出幸存者1名,发现遇难者18名,仍有5人还未找到。现场参与救援的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南桐矿山救护大队大队长唐永胜介绍,救援队在井下一氧化碳浓度降低后下井,首先碰到一名遇险人员,这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人。当时,这名幸存者经救援队员简单施救后,生命体征正常,意识清晰,救援队第一时间将他送上井口。在外面守候的救护车将他送往医院。随后,18名遇难者在随后救援中被逐一发现。发现的地点距离幸存者较近。截至5日晚23时许,永川吊水洞煤矿事故被困人员经全力搜救,1人获救,23人遇难。

据新华社报道,此前,吊水洞煤矿曾于2013年3月25日发生井下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尊敬的火龙果
朴素的帽子
2025-08-05 08:15:25

据“重庆发布”12月5日消息,12月4日17时许,重庆市永川区停产关闭两个多月的吊水洞煤矿,因企业自行拆除井下设备,发生一氧化碳超限事故,24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市、区两级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开展被困人员的救援工作。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据当地应急部门介绍,吊水洞煤矿为高瓦斯矿井,始建于1975年,1998年转制为私营企业,目前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

扩展资料

该煤矿因安全隐患被多次点名:

根据重庆市永川区能源局2019年行政处罚信息公告显示,2019年5月9日,吊水洞煤矿-45mK13掘进工作面编号为024A027、024A029、024A002等三个传感器超限时长最长为3分47秒,追查结果为断电器断电造成,未载明造成瓦斯超限的具体原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罚款1.5万元。

此外,重庆市永川区环境保护局2016年对吊水洞煤矿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煤矿的部分含油矿井水,经沉淀池简单隔油、沉淀处理后,由总排口排放,总排口矿井水石油类排放浓度为17.3mg/L,超标0.73倍,因无证排污环境违法行为,被责令停止排污并罚款5万元。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网-重庆永川煤矿事故已致18人遇难,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

繁荣的帅哥
爱听歌的纸鹤
2025-08-05 08:15:25

重庆永川发生了一起特别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24名人员下井拆除设备,首先这个煤矿的行为是自行,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安全部门的允许,就自行下井,结果造成了一氧化碳超限,也就是井下没有了氧气,直接导致了救援的时候,其中23人已经就这样的离去了,所以任何事情,没有了氧气真的是特别可怕的一件事情。

这起事故最终以23人死亡,1人获救结束,可以说这起事故是近年来最大是煤矿事故。

而且这个矿井是一个不准备生产的矿井,前几年就因为瓦斯事故,这个矿井就受到了处罚,这个矿井是一个私人的矿井,现在全国的煤矿格局来说,是小煤矿不允许再开,全部都归入到大煤矿 大集团的格局之下,可以说这样一种合并对于安全生产事故的规避来说,起到了相当好的作用,拿煤炭大省山西来说,前些年的合并煤矿,就是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可以说也是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要知道煤矿的安全事故可以说是非常多的,有氧气的缺少,还有透水事故,最为重要的是还有瓦斯事故,所以煤矿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复杂的。

可以说煤矿安全经过这么些年的治理,以及更有科技的投入,这些年来煤矿安全已经大为好转了,但是依然有偶发事件发生,

这样一次事件的发生正是由于麻痹大意而发生的,可以说是一件非常不必要发生的事情,白白的就这样让23人献出了生命,真是令人无比痛心,令人无比难过,23人的离去同样也代表着一个接一个家庭的破碎,一个接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就此诞生。

所以做任何事情,不得不说安全都是最为重要的。

瘦瘦的花卷
复杂的人生
2025-08-05 08:15:25

重庆国有煤矿整体退出

重庆能源集团14个煤矿关闭,退出产能1150万吨

即将废弃的逢春煤矿煤炭储存转运系统

这是重庆能源集团下属14对煤矿中完成井筒和出口封堵工作的第一个煤矿。

安全是个要害问题

1月20日,一份盖有“重庆市人民政府”大红印章的电子红头文件,在重庆能源集团各煤矿微信群及退休人员微信群中传开。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能源集团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关闭退出煤矿总体实施方案的批复》正式下发, 宣布了重庆国有煤矿煤炭开采的 历史 终结。

重庆能源集团渝新能源公司打通一矿一位中层管理者表示,从去年12月初就开始着手关闭14对煤矿的准备工作了。

事实上,从更早时间,重庆就开始淘汰煤矿落后产能工作。

2004年起,重庆煤炭由净调出转为净调入。2005年,重庆开始对小煤矿进行整顿关闭,累计关闭煤矿1283个,淘汰落后产能4463万吨。

重庆市煤炭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2014年有528个煤矿,至2020年底减至42个;2014年全市煤炭年产量4913万吨,至2020年底降至1748万吨。

重庆煤炭对外依存度提高,重庆成为全国结构性缺煤的主要地区之一。这1748万吨煤,虽然数量不多,却承担起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一是平抑煤炭市场价格,二是在外省煤断供时满足电厂发电需求,三是保障边远区县居民及烤烟、陶瓷等小工业用能。尽管起到诸多作用,但安全问题却一直是重庆市有关领导最担心的要害问题。

2000年1月,重庆市召开全市煤炭工作会,当时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吴家农就在讲话中提醒煤矿单位:“煤炭毕竟现在已不是紧缺产品,犯不着为多挖几吨煤而消耗人命……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把安全放在首位。”

2016年10月31日,重庆市永川区金山沟煤业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3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82万元。该矿直接被依法关闭。

2020年9月27日,重庆能投渝新能源公司松藻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6人死亡、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501万元。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所有煤矿停产整顿。

2020年12月4日,重庆市永川区吊水洞煤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3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632万元。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所有煤矿再次停产整顿。

2020年12月7日,重庆市委常委会打破常例,直接召开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主持会议,就煤矿安全生产作了讲话,其中指出“,要下更大决心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2020年12月22日,重庆市政府召开淘汰煤炭落后产能的专题会议。关闭煤矿工作走上台面,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能源集团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关闭退出煤矿总体实施方案的批复》下发当天,重庆能源集团连夜召开14个煤矿主要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进行关闭煤矿的部署。

同一天,重庆能源集团下发了早就起草并经市里审核过的文件,正式通知“从即日起,渝新公司和资产公司立即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14个煤矿《安全技术方案》《闭坑报告》和《闭坑地质报告》”。

松藻煤矿矿工在运泥土封堵井口

曾经有过高光时刻

重庆五大国有煤炭企业,南桐矿业公司、天府矿业公司、松藻煤电公司、永荣矿业公司、中梁山煤电气公司, 历史 上曾有过高光时刻。

据资料介绍, 重庆煤炭开采有上百年 历史 。

最早的天府矿区开采煤炭距今有200多年。而南桐矿区开采的最早记载是1842年。抗战时期,外地煤炭企业内迁,国民政府给予投资,纳入战时管理,民族实业家卢作孚和中国煤炭先驱孙越崎通力合作,使南桐矿区和天府矿区的煤炭产业实现大发展。2个矿区的煤炭年产量达到几十万吨,成为抗战大后方的能源保障,也为重庆煤炭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技术和管理基础。1949年,重庆市煤炭消费量达88.97万吨。煤炭在重庆市能源消费的比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达97%。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末,重庆市煤炭能源消费比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至今仍保持在50%以上。

1979年前,五大国有煤矿产量占重庆煤炭消费量比率的90%以上。后因小煤矿产量大幅攀升,国有煤矿产量占比下滑,但仍与小煤矿两分天下。

1990年初和2000年初,经两次较大规模的整顿关闭,重庆5个煤炭企业的煤矿数量和产能本该减少,但通过建新矿井和生产矿井的技改扩能,产能和产量不降反增。重庆能源集团成立前,五大国有煤炭企业的年产量有1143万吨,占全市煤炭年产量的40%左右。

重庆能源集团成立后,在重庆市煤炭消费量最高的2013年,该集团36对生产煤矿(另有11对在建煤矿)实现产量1464万吨,占全市煤炭产量的53%。

到2020年底,重庆能源集团保留了14对煤矿,年产能1150万吨,仍占重庆市煤炭产量的大头。

打通一矿井筒封堵现场

产业危机早已显现

重庆煤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重庆煤炭产业的危机,在2017年底的重庆国有煤矿整合中就已开始显现。

那一年,5个矿业公司在“集中好苹果、甩掉烂苹果”的改革下被拆散,整合成准备上市的渝新能源公司,总部设在远离煤矿的主城区。不少人认为这次改革“导致管理鞭长莫及,管理成本上升,破坏了企业的向心力”。

而此前10年的资源扩张,四面出击,也透支了重庆国有煤矿的精力。

盐井一矿建设,投入14亿元。

梨园坝煤矿建设,投入15亿元。

兴隆煤矿建设,贷款利息为1.2亿元。

重庆市外的木孔煤矿、庙新煤矿、柿花田煤矿、吉源煤矿、官仓煤矿、纳佐煤矿以及新疆的一个公司,总投入逾50亿元。

这些煤矿有的没建成,有的建成了还没生产就关闭了。因为搞扩张而背上巨额债务,全集团负债率超过警戒线,煤矿安全生产存在隐患。

曾经的煤炭运输铁路专线而今成为陶瓷厂的临时堆放场

“五个一批”安置人员

一次性关闭14个重庆相对规模较大的煤矿,涉及2万多名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职工。与此同时,重庆能源集团内部为煤矿服务的和业务与煤矿相关的单位仍有几千人需要安置。

1月12日,重庆市国资委出台安置办法,提出“把职工安置作为淘汰煤炭落后产能退出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企业主体、部门指导、属地帮扶、依法安置”的原则,通过“五个一批”的方式对涉及企业职工进行安置。

内部退养一批。 对需安置且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之内、再就业有困难的,职工本人自愿选择、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

转岗安置一批。 对有转岗意愿的职工,可通过重庆能源集团内部安置、市属国有企业安置、属地政府安置等方式转岗安置。需要职业技能培训的,可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转岗就业。

市场安置一批。 充分发挥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作用,收集储备合适就业岗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自主创业一批。 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职工,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并享受财政贴息。

兜底安置一批。 对劳动模范、先进职工原则上优先安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 社会 救助范围,保障基本生活。

重庆能源集团在具体实施安置时,采取了多渠道、分批次安置的策略,明确“先基层一线、再矿厂科室、最后职能部门”与“优先安置劳动模范、先进职工、困难职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工人自主选择安置方式。

根据文件要求,到2月10日,基层一线工人安置选择将结束。据了解,截至1月底,重庆市国资委请管辖范围国有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安置岗位,但选择的职工目前很少。据笔者了解,主要原因是安置岗位大部分薪酬水平在月薪3000元以下,而且有不少是临时工、劳务派遣工。除少数职工选择“内退”外,大部分职工更倾向于选择拿经济补偿后自己去市场找工作。

本次一线工人的安置选择完成后,将进行后两批次职工安置的选择。采访中,不少职工对提供的安置岗位不抱太大希望,但又无其他办法可想。

渝新能源公司董事长张邦安表示,该公司谋划的7个项目正在积极、稳妥、快速推进,希望能够赶上安置一些职工。

“这些项目虽然目前还在纸上,但有一线希望总是好的。”一位煤矿中层管理人员说。

已经关闭煤矿的工业广场

应对措施亟须跟进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能源集团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关闭退出煤矿总体实施方案的批复》提出,关闭煤矿要依法推进、标准约束、政府引导、稳妥处置、责任导向,同时严禁违规设置煤矿关闭退出“过渡期”和“回撤期”。

在全国煤炭供应趋紧时期、重庆用煤用电高峰时段,关闭全部煤矿,人们不免担忧重庆的能源保障问题。

重庆市煤炭学会专家表示,重庆缺少能源资源,每年4500万吨至5000万吨煤炭,是刚性需求,无可替代。14个国有大矿关闭,年产能虽然只有1150万吨,但对重庆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却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是可以减少对外省煤依赖,防范煤贩子炒作,有效平抑煤炭市场价格;

二是这1150万吨煤,刚好可以在外省份煤炭供应出现突发情况时,保证全市主力电厂运转;

三是可以满足边远地区居民和小工业能源需求,避免砍伐林木,区县经济下滑。

14个煤矿关闭后,1150万吨煤炭供应缺口该如何弥补?陕西省承诺,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入渝煤炭100万吨。其余的煤炭缺口,还需寻找新途径。

目前,重庆地区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价格上涨,电厂进煤价格比2020年9月底上涨30%至70%。

煤矿上游企业面临困境。据透露,本次关闭的国有煤矿欠外部200多个供货商货款2亿多元,欠内部企业7亿多元。

国有煤矿关闭让地方小煤矿同样紧张起来。“关了大矿,小矿也得关。”一位小煤矿矿主表示,“前几年为迈过不断提高的煤矿准入门槛,我们已经赔了不少钱,未来的路不知道怎么走。”

“煤矿多在偏远山区,周边农村长期依赖煤矿生存发展。突然失去依靠,住在矿区的人们工作、生活都面临新挑战。”一位镇政府官员表示担忧。

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巩固和拓展重庆市外煤炭、电力和成品油等供应渠道,提升安全的多元化能源供给能力,应是当前重庆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注:作者系重庆市煤炭学会专家库政策研究组副组长,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李淼提供

拉长的柠檬
冷酷的大神
2025-08-05 08:15:25

主要有事故发生的原因、遇难人员的安置处理、事故总结后的预防措施升级等方面值得关注。

一旦出现了这样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给网友带来的是巨大的心理震惊和遗憾。现在大家关心的主要就是三个维度,一是这样的重大事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二是这些遇难的人员是如何善后处理的,三是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

首先:事故发生的真实原因。

现在的情况,事故具体是怎么发生的,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整个事故还在调查的过程中,那么事故的发生到底是自然不可避免的因素,还是存在人为的管理或者操作等问题,大家都不清楚,所以大家现在非常迫切的想知道事故的真相。

其次:遇难人员的安置处理。

从23人遇难的数字来看,事故是非常严重的,这些人的家人肯定是非常伤心的,并且这些遇难人员里面有多少是担负着家庭经济收入重担的,在他们遇难的事实面前,这些人的家庭又该怎么办?所以大家也是非常关心相关部门关于这些遇难人员的善后处理。

最后:事故总结后的预防措施升级。

不管怎么说,这样重大的事故背后一定是有着发生的客观原因,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挽回,但是大家希望的是从事故中总结教训从而吸取经验,找到原因并且解决问题。大家认为预防事故的发生远远好于事后的处置,所以大家不希望看到同样的事故发生,而希望能够看到是这些作业人员在有着安全保障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

事故的发生让人伤感,大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关注和言行来表达对此次事故的重视,以此让事故的真相和结果更早的浮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结束语:以上是我个人的建议,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补充,欢迎评论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