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伟的人物履历
历任郑州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河南省煤炭工业厅直属机关团委书记、人事处副处长;河南省煤炭工业局人事处处长。
2003年10月任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09年02月任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2011年09月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
2014年07月任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省政府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正厅级);
2016年01月任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
一、“论坛”特聘顾问
张以祥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大卫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钟力生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
张洪华 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张铁岗 中国工程院院士、平煤集团原总工程师
卫斌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委副主任
杨承训 著名经济学家、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
曾绍金 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郑泰森 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二、“论坛”组委会
名誉主任:张启生 河南省矿业协会名誉会长、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王泽众 河南省矿业协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吕均平 中共灵宝市委书记
主 任:张和儒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副主任:乔长青 灵宝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志民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丁宏俊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孙志顺 河南省矿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成 员:郭根法 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
任晓云 中共灵宝市委副书记
侯乐见 灵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方建民 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高明 灵宝市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建银 灵宝市黄金投资公司总经理
姜小凯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矿业分公司总经理
段玉贤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袁占国 郑州磴槽集团董事长
王文忠 开曼铝业(三门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家贤 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进城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冠山 灵宝市地质矿产局局长
李建新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崔建国 河南省黄金协会会长
刘守义 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
郑曙光 河南省煤炭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陈冬一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一)“论坛”会务组
组 长:任晓云 中共灵宝市委副书记(兼)
副 组 长:张德祯 河南省矿业协会副秘书长
侯乐见 灵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
杨 非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开发处副处长
张建军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副处长
王 博 中共灵宝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陈荣亮 灵宝市紫金宫国际大酒店总经理
强山峰 灵宝市地质矿产局副局长
成 员:张梅香(灵宝市紫金宫国际大酒店副总经理)、张赞生(灵宝市地质矿产局办公室主任)、马义鹏(河南省黄金协会)、李如西(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张剑中(郑州磴槽集团)、曾昭曙(河南省矿业协会)、郭 军(河南省经济学会)
(二)“论坛”秘书组
组 长:孙志顺 河南省矿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
副 组 长:孔大刚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
张建晓 灵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王建民 中共灵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冠山 灵宝市地质矿产局局长(兼)
张昌全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储量处处长
刘济宝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勘查处处长
张荣军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处长
宋 锋 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成 员:张 谦(河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夏晓毅(灵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科长)、李 艳(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主任科员)、李柳保(河南省煤炭协会)、任敏录(河南省黄金协会)、杨 琳(河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张绍捷(河南省矿业协会)、尉向东(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原振雷(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
(三)“论坛”安全保卫组
组 长:刘占强 灵宝市公安局副局长
副 组 长:解建增 灵宝市信访局局长
赵瑞平 灵宝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
成 员:刘树林(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国(灵宝市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银(灵宝市黄金投资公司总经理)
从省里来的!~~
男,1958年8月生,河南沈丘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政工师,1976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习简历
1979年09月—1982年07月,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学生。
1994年01月至1995年07月,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7月被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1996年03月至1996年07月,在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任职简历
1976年03月—1979年09月,沈丘县色织厂工人、秘书、共青团总支宣传委员。
1982年07月—1988年03月,郑州矿务局办公室秘书、行政科长、秘书科长。
1988年03月—1990年12月,郑州矿务局干部处副处长、组织部副部长。
1990年12月—1993年07月,郑州矿务局干部处处长、新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93年07月—1993年12月,郑州矿务局党委组织部部长、郑州市委矿区工委副书记、郑州市人民政府矿区管委会主任。
1993年12月—1995年05月,郑州矿务局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州市委矿区工委副书记、郑州市人民政府矿区管委主任
1995年05月—1998年03月,郑州矿务局、郑煤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厅级)、郑州市委矿区工委副书记、郑州市人民政府矿区管委主任
1998年03月—2000年05月,郑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正厅级)、郑州市委矿区工委书记。
2000年05月—2003年02月,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正厅级)、局直机关党委书记。
2003年02月-2003年11月,任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3年11月-2008年03月,任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河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
2008年03月-2008年04月,任平顶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8年04月,任平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市委书记是 赵顷霖
中共河南省平顶山市委书记
男,195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河南省获嘉县人。1971年3月参加工作。
历任
获嘉县团县委干事、副书记、书记;
1982年-1984年,任获嘉县大呈公社党委书记、获嘉县亢村公社党委书记;
1984年-1987年,任获嘉县县委副书记兼县长;
1987年-1997年,任新乡市计委副主任、党组书记、主任;
1997年-2002年,任新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新乡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2002年07月-2003年02月,任河南省林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
2003年02月-2005年05月,任河南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5年05月-2008年03月,任平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8年03月,任中共平顶山市委书记 。
厅党组书记、厅长:朱长青
副厅长:杨士海
厅党组成员、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总队长:王锋
厅党组成员、省土地总督察:余纪云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苗玉林
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组组长:朱俊峰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兴辽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机关行政编制为131名。其中:厅长1名、副厅长3名;正处级领导职数20名(含总规划师1名、总工程师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副处级领导职数27名。
扩展资料:
纪检组、监察室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厅贯彻落实中央、省、部关于反腐 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重大部署,监督检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等在我厅贯彻执行情况,负责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监督管理,负责行业 纠风工作。
设立河南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其主要职责是:查处全省重大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指导省级以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的业务工作。机构规格为正处级。行政编制14名,其中:总队长1名(副厅级),副总队长2名(正处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简介
陈建生,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河南内黄人,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工作经历
1974.04—1976.10,鹤壁石林公社下乡知青
1976.10—1978.02,鹤壁矿务局三矿干部
1978.02—1982.01,焦作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学习
1982.01—1995.06,任鹤壁矿务局三矿工程师、计划科科长、副矿
河南省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长,二矿矿长(其间:1985.09—1987.06 在焦作矿业学院瓦斯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学习)
1995.06—1997.11,任鹤壁矿务局副局长
1997.11—1999.12,任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1999.12—2004.01,任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2004.01—2008.11.30,任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其间:2001.09—2004.12 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班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8.11.30—2010.09.30,任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3]
2010年9月30日——,任中共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副书记、代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4月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4年6月17日,在河南国际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河南国际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8年2月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河南省煤炭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矿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事迹
在从事煤炭工业工作中,1992年12月,参与完成《新高普采在鹤壁矿区的推广应用》,获河南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4月主持完成的《鹤壁矿区煤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获河南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或参与完善的《煤炭生产矿井质量经营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煤炭价格宏观策略研究》等多项成果,分别被评为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主编出版有《证券投资》专著,发表有《郑州矿区谁还与防治技术》、《返流注浆隐伏陷落柱突水技术》等学术论文。1993年12月,被评为鹤壁市“十大杰出青年”;1996年3月在国家实施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中被列为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被煤炭工业部授予“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家”称号;2000年12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科技厅等5个单位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新闻人物;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专家”。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曾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AAA”级最佳企业形象、煤炭行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和称号。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居第222位,在中国煤炭行业中位居第8位,在河南省工业企业百强中位居第4位;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681亿元,利税78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80位;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75位。
矿产资源,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可谓举足轻重
河南,是全国名副其实的矿业大省。有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我省矿业及后续加工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一直占据着全省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以2008年为例,在我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中,资源型企业有37家,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占到了57%以上在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的5家企业中,前4家都是资源型企业。
在河南,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勘查,催生了一批现代化城市在经历几次中原大会战后,铝土矿、铁矿、金矿、钼矿等矿产勘查催生了一批现代化企业。每一座矿城、每一座矿山的兴起,都留下了河南地质队员的身影和足迹,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闪烁着他们的智慧和创造,铭刻着他们的艰辛和努力!
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河南的地质找矿工作,又将迎来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
资源大省的隐忧
河南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截至2009年,全省已发现矿产129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9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15种、居全国前5位的47种,形成大中小型矿产地1783处。
但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约束瓶颈日趋严峻。一组来自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数据表明,我省作为资源大省的隐忧已悄然到来。
数据显示,由于长时期强力开发和过度开采,我省支柱性矿产资源查明储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开采消耗速度,石油、天然气、煤炭、铝土矿、铁矿、铅锌矿、金矿等重要矿产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其中,石油、铜、铅锌、萤石等资源保障不足5年,属严重危机矿产金、银、天然气、铝土矿、铁等资源保障不足10年,属中度危机矿产而富铁矿、磷矿、钾盐、锰矿、铬矿及铂族元素等矿产则纯需进口解决。
目前,我省煤炭储采比仅为130:1,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全省原油产量从1989年起逐年下降,中原、河南两油田已进入开发中晚期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保证稳产难度很大已查明的铝土矿资源满足不了我省铝工业发展需要黄金保有资源储量仅能维持现有矿山生产5年我省的铜、铅、锌和铁矿石产量仅占实际需求量的1.33%、1.98%、25%和10%,大批矿石或精粉需要从省外、国外购进。我省以往确定的部分优势非金属矿产如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在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高需求面前已失去优势。
该数据还显示,目前我省国有大中型矿山中,保有可采储量不足5年的资源严重危机矿山占41.6%,保有可采储量不足10年的中度危机矿山占28.6%,保有可采储量不足15年的轻度危机矿山占13.0%。在全省现有200多家国有大中型矿山中,有80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危机,其中45家矿山资源严重危机。在45家严重危机矿山中,煤矿20家,金矿18家,铝土矿5家,出现资源危机的正是我省的支柱性矿种:煤炭、黄金和铝矾土。
不但如此,在我省查明的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中,可供近期利用的比例偏低。
“我省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2%,居第九位,而开采量连续20多年居全国第二位,原煤产量占全国的近1/10,储采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若不及早采取措施,加大勘查投入,煤炭工业将受到可采储量不足的严重影响,难以持续发展。”我省一位煤炭企业的人士说。
而支撑我省铝产业的铝土矿形势也很严峻。
据介绍,我省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6.96亿吨,但由于铝土矿资源赋存条件不好,中低品位的矿石居多,不尽合理的开采方式等使得铝土矿资源的保有储量大打折扣,至2020年,我省的铝土矿资源优势将不复存在。
铁矿资源问题也很突出,在10亿多吨铁矿保有储量中,95%以上为贫矿,铁矿石绝大部分需从省外购进。
探求地质找矿新突破
谁都知道,资源对于河南意味着什么。
面对重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后备矿产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我省积极应对,打出了一组破解资源瓶颈的漂亮“组合拳”,在地质找矿方面实现了重大跨越。
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介绍,河南省在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很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第一,以部省合作为平台,科学编制找矿行动计划,统筹部署地质找矿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2009年7月,河南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签署了《共同开展豫西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合作备忘录》,并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地质找矿总体部署方案(2010~2015年)》、《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2010~2015年)》,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地质找矿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按照《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2010~2015年)》,以创新地质找矿机制为统领,以铁、铝、煤、铅锌、金等优势矿种为重点,以整合矿业权、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和深化地勘单位改革为驱动力,按照“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区域展开、梯次跟进、深浅结合”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快速突破”的原则,拟定在未来6年内,国家、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并引导带动社会各界投入全省矿产勘查资金100亿元,快速提交一批重要矿产开发基地和资源储量,累计查明矿产资源价值不低于3万亿元,发现矿产资源价值不低于9万亿元,因此也简称为“6139”找矿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自实施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整合以往部分煤炭勘查项目,实施整装勘查后,有望快速查明一处储量近百亿吨的新煤田和数处大于10亿吨的煤炭新产地在小秦岭、熊耳山、桐柏山老矿区深部新发现累计超过百吨、远景在数百吨的黄金资源储量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增加6亿吨铁矿勘查已有重大发现,大别山地区钼矿勘查也接连实现了新突破。
第二,以整装勘查为目标,持续深化矿产资源整合,维护良好的勘查开发秩序。
为加快推进整装勘查,我省将省部合作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确定的22个区、88个重点勘查区块整装勘查区,列为2010~2011年度矿产资源整合重点区块。在此基础上,逐区设定整合矿权和整装勘查的方式方法,引导探矿权人按照整装勘查的要求组织施工,或主动联合或主动退出。勘查成果形成后,再根据矿区规划,进一步实施探矿权、采矿权整合。对圈而不探、以采代探的矿业权人,依法依规处罚并责令其退出或与其他主体联合。
第三,以地质找矿机制创新为主线,探索地质勘查新形式,努力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
近年来,我省在不同区域,针对不同矿种和矿权现状,初步形成或正在探索整合勘查、整装勘查、勘查开发一体化、整合+整装勘查、引资风险勘查、空白区合作勘查等多种不同的地质找矿形式。
针对一些矿权高度分散的地区,我省采取整合勘查的形式,将同一矿集区内若干个相邻的矿权整合为一个可能形成宏观影响成果的大勘查区,开展了“股份找矿,整合勘查”的实践探索。针对矿业权集中的老矿区,我省以政府引导与带动、现有矿山企业主导、勘查单位技术支撑的统一设计、统一部署、集中会战、快速查明的整装勘查推进形式。针对地质勘查单位有技术实力、有矿权但缺乏勘查资金的情况,及早引进了大型矿业企业注入资金开展“订单找矿”,快速查明了几处大型特大型矿产地。针对风险较大的空白区,则采用了合作拼盘勘查的形式以实现找矿突破。在投资主体和勘查主体方面,大力推动资源、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搭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入大平台,构建新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地质找矿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我省各地勘主管局和许多省属地勘单位以不同方式,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有关市、县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了多个找矿联盟,促成了多家国有地勘单位联合会战、多类专业人员协同攻关、多种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多种投资主体同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新格局,实现了一些老勘查区的找矿新突破。
通过多方合作,政府增强了对矿产勘查开发的调控能力,地勘单位发挥了地质找矿的技术优势,矿业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地勘单位的技术支撑,解决了后备资源不足的难题,实现了互利共赢。
“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巨额勘查资金来源与找矿风险问题。”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说。
我省积极探索的地质找矿机制创新成果,在全国影响深远。“嵩县模式”作为制度性成果写入《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中整装勘查、订单找矿被誉为全国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有益探索。
第四,以增强实力为核心,加快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为开展地质找矿提供有力保障。
张启生认为,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对成功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快速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批准了各地勘主管局所属驻郑以外单位整体迁入郑州,并大幅度提高了事业费额度。省厅结合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拟定了国有地勘单位职工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国有地勘单位划拨土地处置,以及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参与省“两权”价款项目的拼盘勘查、探矿权整合、国土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并明确落实中央、省、部支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的方法、步骤,这一切,都进一步激发了地勘队伍的活力,加快了地质找矿的进度。
这些措施的推出,使我省地质找矿接连实现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省新发现并部分查明煤炭资源160亿吨新增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相当于全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查明储量的总和铁、金、银、钼、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度增长。
根据最近公布的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我省地质找矿有望再次实现重大突破。
未来6年(2010~2015年)内,通过我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预期提交大型—超大型矿产地8~12处,预计新增煤炭247亿吨,铁矿石18.96亿吨,铝土矿6.6亿吨,金301吨,银4900吨,铅锌矿415万吨,钼276万吨,锑5万吨,钒(V2O5)200万吨,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氧化物25万吨,天然碱矿5000万吨,芒硝3000万吨,岩盐矿1400亿吨,冶镁白云岩5亿吨,石灰岩19亿吨,萤石(CaF2)230万吨,蓝晶石8500万吨,耐火粘土矿6000万吨,铀2000吨。至2020年,在对2015年发现的资源量勘查升级的同时,还将新发现和查明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走出去”境外找矿
在国内找矿凯歌高奏的同时,我省迈出了外出找矿的步伐。
我省“走出去”到海外找矿、采矿开始于2003年、2004年,而真正渐见成效则是近几年,一批有较大开采价值的矿权开始步入人们视线。
2007年8月6日,我省正式建立“河南省政府部门促进境外矿产资源开发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这标志着政府层面正式确立了走出去的战略。
2007年8月23日,省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境外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缓解我省资源瓶颈制约。
该文件指出,对我省急需的铁、铜、铝、铅、锌等矿种,要采取“边勘测、边开采”滚动发展的战略,实行“政府推进、开行(国家开发银行)融资、企业承贷、信保担保”的模式,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文件还鼓励我省有条件的矿产开发企业在境内外利用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融资,支持我省有实力的矿产企业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获取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加工权,实现生产规模和国际市场方面的有效扩张。
自2005年开始,省政府从两权价款地质勘查基金中,每年拿出数千万元大力支持我省地勘单位开展省外、国外地质找矿工作,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2.5亿元。同时,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还积极支持地勘单位申请国家海外矿产资源地质调查和风险勘查专项资金,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地勘单位境外找矿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我省企事业单位涉足国外矿业权约180个,涵盖了金、银、钼、铂、镍、铅、锌、锰、锑、铝、铁、锡等十几个矿种,涉足四大洲25个国家。其中,国有地勘单位拥有国外矿业权150个(省地矿局110个、有色地矿局40个)还拥有省外探矿权112个(省地矿局69个、有色地矿局43个)。
在这些矿权中,不乏具有战略意义的重量级项目,比较典型的是河南国际集团在几内亚的铝土矿项目。
据介绍,该矿区位于几内亚铝土矿区的核心地段,面积约有558平方公里,目前前期勘探已经完成,初步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在十几亿吨,而远景地质储量更高,是省内目前已探明铝土矿储量的2倍。
河南有色地矿局在智利安第斯铜矿成矿带的大型铜矿项目,也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目前已成为不少欲进军矿业的国内大企业的关注热点。
省地矿局拥有或参与合作的境外矿业权达到110个,这其中包括自有和合资拥有矿业权61个、与其他单位合作拥有矿业权49个,所拥有的矿权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
与我省对资源矿种的迫切需求相适应,我省涉足海外矿权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比如,所涉矿种主要为国内紧缺的铜矿、铁矿、铝土矿、铅锌矿等大宗矿产,以及金银等贵金属矿。从海外矿权的分布地域看,则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尤其是非洲,比如几内亚、利比里亚、刚果(金)等,而在拉美主要是智利、墨西哥等国,在亚洲则是蒙古、越南、菲律宾和中亚的塔吉克等国,并开始涉足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等。
作为矿业经济大省,矿产资源对河南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海外开矿,利用好“两种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秩序
对我省来说,“找到矿”意义重大,“管好矿”、“用好矿”则影响深远。
从2004年开始,我省开始了以“治乱、治散、治本”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整顿与规范和以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大洗牌”,不仅拉开了全国矿产资源整合的序幕,并以其卓著成效成为全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典范和引领者。2009年10月,我省张大卫副省长作为唯一一个省级代表在全国资源整合总结会议上发言。
通过治理整顿,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与组织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资源整合,全省小煤矿由1569个减少到533个,减少了66%小铝土矿从144个减少到52个,减少了64%在全省61家地方国有煤矿中,有47家并入了全省五大煤炭骨干企业。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整合使很多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原来已陷入破产边缘的天宏焦化公司被兼并后,当年成为平煤集团各企业的第一盈利大户。到2008年底,由永煤集团、焦煤集团、鹤煤集团等几大集团组建的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由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联合组建的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两大航母正式起航,使河南省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郭公民介绍,在这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行动中,我省以整顿促整合、以整合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新路子。
当这次大规模的资源整合余波未息之时,2010年,我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大戏再次鸣锣开鼓。2010年,我省将对年生产规模为15万3~0万吨共646座小煤矿进行兼并重组,目前正在顺利进行。
今年3月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0年年底,全省要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15万吨/年。
与此同时,我省的非煤矿产资源整合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总体方案》,至今年年底,我省将基本完成省定55个重点非煤矿区的整合任务,2011年底完成省辖市定非煤矿区整合任务。预期这些重点整合矿区内的采矿权数比2009年底减少40%以上,探矿权数减少30%以上,全省矿业权数比2009年底减少20%以上,优势骨干企业占有及控制的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不低于60%。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为推进整装勘查,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我省这次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包含了部省合作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所列的88个重点勘查区块的整合工作,涉及勘查区面积22263平方公里,涉及探矿权645个、采矿权1881个。而选择的整合方式则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既兼顾了已有矿业权人的利益,又显著加大了地质找矿特别是深部找矿的力度。其总目标是加大勘查投入、实现找矿突破、优化矿业布局、重建矿业开发新秩序。
有关专家评论,我省的矿产资源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必将对我省今后的资源利用产生深远影响。
力求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与强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双管齐下,我省矿业经济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王守祯,1951年生,山西寿阳人,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中央党校)。1969年参加工作;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学习;1976年分配到山西省晋中机床厂工作,任技术员;1978年到山西省晋中地区经济委员会工作;1979年到山西省经济委员工作,任副总工程师;1994年任山西省经贸委副主任;1998年兼任山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正厅级);2001年任中共运城市委书记,市长;2004年任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汉族,山西省怀仁县人,1959年7月出生,1981年6月入党,1975年4月参加工作,2004年7月山西省党委校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现任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1976.05,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综采队工人、副队长;
吴永平
1981.09,大同煤校(今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学生;
1983.07,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通风区技术员、副区长、区长;
1991.10,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副总工程师;
1993.09,大同矿务局煤峪口矿副矿长;
1998.05,大同矿务局挖金湾矿矿长;
1998.08,大同矿务局同家粱矿矿长;
1999.12,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矿长;
2004.02,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
2004.10,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2005.12,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2006.02,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常委;
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全面负责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工作
2008.01,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2008.04,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1.09, 山西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原大同煤校)校友会会长。
2011年12月1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任命吴永平为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
1984年参与完成了“煤峪口矿矿井均压防火实验研究”并成功实施,该项目获原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主持完成了“均压灭火自动监视与调节”,并成功实施,该项目获大同矿务局科技进步特等奖:2001年主持完成的“大同两硬条件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研究,通过了山西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撰写的论文《两硬特厚煤层综采上分层放顶煤开采研究》、《晋化宫矿推行超前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试论矿长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综采技术的实践》、《从煤炭企业发展战略谈人力资源的开发》及《试论综采过大面积冲刷区的技术方法》相继发表在《山西煤炭》、《煤炭科学技术》和《中国煤炭》等杂志上。 从1989年至2003年,先后获得了山西省煤炭系统先进工作者、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和杰出青年企业家”、省“优秀企业经营者”和省市“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平煤集团历任董事长刘银志,王良,李毛等。
刘银志兼任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平煤国际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
李毛2018.10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扩展资料: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前身是平顶山矿务局,1952年被列为国家“一五”计划重大建设项目,1953年被列为全国十大矿区建设项目之一。
1955年9月8日建矿,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工业部撤销后,1998年7月改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管理,2002年11月经绩转股重组为多元持股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平顶山煤业(集团)注册资本116亿元,资产总值575.7亿元,2007年上缴税金40.5亿元。2008年,营业收入596.9亿元,利润33亿元。
一、刘银志
历任平顶山矿务局六矿综采队技术员、副队长、六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矿长、矿长,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副总经理,兼任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平煤国际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7年1月,任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9年5月,任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二、李毛,男,1967年2月出生,汉族,河南遂平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5月参加工作。
公司董事长
2011.09——2015.12,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副总经理
2015.12——2016.08,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副总经理、董事
2016.08——2017.04,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
2017.04——2018.10,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18.10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百度百科——李毛
百度百科——刘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