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镍价暴跌,国储出手救下青山,国家为什么要出手呢

魁梧的萝莉
淡定的冷风
2023-01-01 06:40:44

镍价暴跌,国储出手救下青山,国家为什么要出手呢?

最佳答案
朴实的小天鹅
轻松的唇彩
2025-08-04 14:12:32

其实很简单,一个我国有名的能源企业遭到国际巨头狙击,必须要出手救助,因为涉及很多利益方面的情况。

一、嘉能可自己就是市占率4.5的超级大卖家,他为了狙击青山,他自己的仓库都堆满了现货,现在他又从青山手里收了20万吨现货,仓库都要爆了,你说这愁人不愁人?!

本来他跟青山是竞争关系,2万一吨,你卖你的我卖我的,虽然生意不景气,货不好卖,但是各凭本事,大家都有的赚,现在好了,他按市价把青山的20万吨全盘过来了,这里转运,调度,仓库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部分费用是赔定了!

二、你要说镍是稀有不可再生资源,那窝到手里慢慢卖也不至于赔钱。

但是问题是青山是世界第一镍供应商,手里有矿的,年产60万吨,源源不断的供货,如果选择窝到手里,那十有八九就把自己给窝死了好不,20万吨就是40亿美元啊,这利息都是天价,如果是拆借来的,那利息不敢想啊,分分钟破产的节奏啊!

那就得赶紧出货,可是镍的盘子小,需求量也少,现在需求不变,现货放量,那价格就只能跳水,别看期货到了10万,可是现货是看需求的,想要短时间出货就得低价跳水,2万收的,能卖个1.5万都谢天谢地了。这还没算为了狙击青山提前布局收的一堆现货,你算算他里外里得赔成啥样?

三、另外就是如果坐实是嘉能可的话(现在不确定),就这一笔赔本买卖,得给股票持有者的信心打击成啥样?

立马股票暴跌,市值一收缩,银行就抽贷,整个公司分分钟原地炸裂!这也是为什么嘉能可现在反复出声明,不是我不是我真的不是我的原因!

最后不管是谁,反正多方已经被逼上绝路了,现在只能是找中间人来调停青山,赔个几亿十几亿的,就这么算了吧,大家以后还是好朋友!

最新回答
曾经的路人
懵懂的帆布鞋
2025-08-04 14:12:32

3月15日,中央 财经 委员会召开第九次会议,透露出了重大信号,展现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 社会 系统性变革,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当前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把碳达峰和碳中和提高到民族发展的高度,这个战略定位是空前的。为什么碳中和这么重要?

关注@投行魔方

(一)能源结构转型的大势已来

国际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石油需求达峰基本已成定局,主要产油国未雨绸缪谋划转型,由于各方投资转向新能源领域,油气煤炭等化石燃料供应能力未来或将面临严重困难。

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2020年我们总计消费48亿吨标准煤;在能源结构上,85%是化石能源,其中60%是煤,绿色可再生能源只占15%左右,而要达到碳中和目标,就要把两者比例倒过来——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占85%,化石能源占15%以下。

目前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这个数字完全可以降下来,在源头上节省能耗,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减少碳的排放。在节能降耗上中国的潜力非常大,在未来5 10年,在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节能降耗上。这样既可以在过渡阶段将存量持续降下来,又可以避免运动式的、激进的关企业行为。

化石能源中的原油我国主要依靠进口,而原油主产区位于中东、西非等国际局势热点地区,原油运输回国要途径苏伊士运河、波斯湾、马六甲海峡,运输通道受制于人,能被轻易被掐断。

因此,不论是从降低对外能源依存度、还是对内倒逼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压降化石能源占比、鼓励清洁能源是大势所趋。

(二)“碳达峰、碳中和”语境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我们现在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8%,还没达峰,经济规模占比(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远远小于碳排放量的占比,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单位GDP的能耗比欧美高很多。

在碳排放达峰之前就承诺实现碳中和的时点,这既是对国际 社会 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占领一个政治正确的高点,抢占制定碳中和、碳交易标准的话语权,也是对内倒逼改革,把落后的发展方式逼出局, 探索 出一条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实践道路。

未来,乡村振兴的方式,可能不局限于生态 旅游 和绿色农业,而是整个绿色资产的价值重估。

这里继续引入两个概念:“碳足迹”和“碳汇”。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欧盟已经出台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超标的产品加收“碳税”。

例如,中国和乌克兰的钢铁企业主要采用高炉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碳排放强度很高,生产每吨钢材约排放2吨二氧化碳当量。加拿大和韩国的钢铁行业里小型电弧炉炼钢厂比例更高,总体碳效率更高。中国的 汽车 钢板生产企业向欧洲出口就可能被征收额外的“碳税”,如果要达标则要增加设备投资、提高成本。

碳汇(carbon sink),是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所能吸收固化的二氧化碳,就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碳汇,我认为未来是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最重要一环,没有其他。中央 财经 委会议提到: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光是列举这几条,想象空间就足够巨大了。

根据国家林业局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04%,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

按1公顷森林每天吸收1吨二氧化碳计算,全国森林每天吸收2.2亿吨二氧化碳,每年吸收800亿吨,目前全国碳排放配额的价格50 60元/吨,这就是4万亿价值的市场。

全国草原面积4亿公顷、湿地面积5300万公顷、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冻土面积占土地面积的25%......如果全部的国土和海洋资源全部用来发挥“碳汇”作用,产生的碳排放交易权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我们贫困地区的群众真是坐在了“金山银山”上,真可谓是“要想富、多种树”。

当然,这条致富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碳汇资源,能否为我所用,关键在于以我为主,制定国际公认的“碳汇”和“碳排放权交易”标准。

话语权之争已经是决定一国发展前途的关键之争,背后体现的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政治的角力。在这个领域,中美之争已有苗头。

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各国纷纷进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快车道,但国际 社会 对新兴绿色低碳产业的行业认定、标准制定、规则约定、市场准入门槛等都缺乏共识,有的分歧还相当大。

比如,中美在绿色项目与企业的信息披露机制上就难以统一;中国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只有约10%符合国际CBI标准,等等。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各类低碳标准,将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国际谈判。

我们也率先开展了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的标准制定,以期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占领先机。谁能占据先机,谁就有可能掌握全球低碳发展领导权。

不安的水蜜桃
激昂的爆米花
2025-08-04 14:12:32
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创新研发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也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粗心的盼望
寒冷的向日葵
2025-08-04 14:12:32

乡村振兴要坚持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要探索“资源消耗不超载、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排放降解不污染”的绿色农村发展道路。只有这样,该模式才能从点到面进一步推动乡村综合振兴。

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和储存能力。比如我们的沼气池要建好用好,光伏发电也是很好的技术,可以安装温室和鱼塘。大力发展农村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模式,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给。例如,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建设沼气项目,不仅可以利用废物,还可以发电生产沼气,这是清洁和对环境友好的。

在生活方式上,要倡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尽量使生活的废弃物能够就地降解成为肥料,或者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采暖、炊事和农业设施置换,提高能效,抵消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中化石能源排放。也就是说,柴火处理好了,做饭做饭也能实现减排,而且有专业配套的炉灶。

在农村建设方面,要统筹规划,建设绿水青山绿水的绿色村庄。乡村配套设施要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注重实用耐用,节能环保,避免华而不实的项目。建筑材料尽量就地取材,选用环保建材,可就地回收。建设规模宜居适度,节约空间,减少占用土地。

这样,内部和外部资源就可以共同发挥作用,激活绿色农村发展。从一点到另一点,在青山绿水之间散布更多的绿色村庄,建设新时代的生态文明,让绿水青山永远存在。

高挑的白云
完美的草莓
2025-08-04 14:12:32
1、新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在当今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199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21.56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活的提高,预计未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将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95亿tce。截至1996年末,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可采储量为1.3万亿tce,尽管今后还可能有新的储量被发现,但按目前的世界能源探明储量和消费量计,这些能源资源仅可供全世界大约消费172年。根据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资源将在40年内枯竭,天然气资源将在60年内用光,煤炭资源也只能使用220年。

由此可见,在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长河中,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时期,仅是一个不太长的阶段,它们终将走向枯竭,而被新能源所取代。人类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寻求新的替代能源。研究和实践表明,新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可以再生、不污染环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理想替代能源。根据国际权威单位的预测,到21世纪60年代,即2060年,全球新能源的比例,将会发展到占世界能源构成的50%以上,成为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世界能源舞台的主角,目前大量燃用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2、新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它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 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因此,限制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约80%温室气体造成的附加气候强迫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其中CO2的作用约占60%,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能源活动中CO2的主要排放源。据估算,我国能源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约5.8亿吨碳,约占全球化石燃料CO2排放量的9.76%。

观测资料表明,在过去10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5cm。如对温室气体不采取减排措施,在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10年将可升高0.2摄氏度,到2100年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3.5摄氏度。近年来,由于城市汽车大幅度增加,燃用汽油产生的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而新能源污染物排放很少。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率, g碳(/kwh) :常规燃煤电为304,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为270,燃气联合循环发电为118,带烧天然气备用机组的太阳能热发电为47,地热发电为2.5,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则为0。由此可见,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清洁能源,采用新能源以逐渐减少和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措施。

3、新能源是世界不发达国家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问题的现实能源。

迄今,世界上不发达国家还有20多亿人口尚未用上电,其中我国约占6000多万人。由于无电,这些人大多仍然过着贫困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这些地方,缺乏常规能源资源,但自然能源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并且用电负荷不大,因而发展新能源是解决其供电问题的重要途径。

另外,有些领域,如海上航标、高山气象站、地震测报台、森林火警监视站、光缆通信中继站、微波通信中继站、边防哨所、输油输气管道阴极保护站等在无常规电源等特殊条件下,其供电电源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不消耗燃料,无人值守,最为先进、安全、可靠和经济。

爱笑的荷花
英俊的黄蜂
2025-08-04 14:12:32

1901-1939 扎根香港

1901 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于1月25日在香港注册成立,当年最高的用电需求量为1/10兆瓦

1903 首座发电厂正式投入服务,发电容量为75千瓦

1919 中电获得九龙区公共照明系统的电力供应权

1940-1969 稳步发展

1940 鹤园发电厂正式投产

位于亚皆老街的总办事处落成启用

1955 中电正式收购大澳合众电力公司,为大屿山居民供应电力

1964 由中电及埃索(现称埃克森美孚)合营的青山发电有限公司拓展鹤园发电厂

1969 发电容量达1,520兆瓦的青衣燃油发电厂正式启用

1970-1985 放眼中国

1979 中电开始与广东省连网,为广东省提供电力

1982 青山发电A厂正式投产,发电容量达1,400兆瓦,落实采用多元化燃料策略

1984 中电接管长洲电力公司

1985 中电与广东投资有限公司组成合营公司,于大亚湾兴建核电站,引入核电为新的燃料组合,进一步 加强燃料供应的可靠性

1986-1996 新生力量

1986 青山发电B厂正式投产,发电容量达2,708兆瓦

1992 位于大屿山的300兆瓦竹篙湾发电厂正式投入服务,是中电发电系统的重要后备设施

1994 广东核电站正式投产

位于从化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逐步分段投产

1996 香港首间天然气发电厂-龙谷滩发电厂正式分段投产,机组在2006年落成

中电与台湾水泥公司组成合营公司,在台湾花莲兴建燃煤发电厂厂,将业务拓展至亚太地区

1997-2002 光辉百年

1997 中电投资广东省怀集水力发电项目,为集团拓展可再生能源踏出重要一步

1998 中电控股于香港上市及重组

中电从泰国唯一独立运营的发电商Electricity Generating Public Company Limited (EGCO) 购入策略性股权,成功在泰国电力市场建立重要据点

2001 中电为香港供电达一个世纪

中电收购雅洛恩能源大部分权益,首度涉足澳洲电力市场

2002 中电收购位于印度的Gujarat Paguthan Energy Corporation Private Limited (GPEC),踏足印度电电市场

2003 至今 关注气候

2004 中电发表环保宣言《改善空气善用能源》,公布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争取于2010年底前,以可再生能源生产相当于集团总发 电容量﹝按净权益计算﹞5%的电力,并于2007年底达标,较原定时间提早3年

2005 中电收购TXU Merchant Energy,成为澳洲第五大能源零售公司,并改名为TRUenergy

2007 中电发表《气候愿景2050》,并宣布减排目标,争取于2050年底前把集团发电组合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减少约75%至每度电0.2 千克

2008 位于广西的防城港发电厂正式投产,创新采用先进的超临界技术

2009 中电跻身道琼斯全球指数及道琼斯可持须发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