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2015-08-06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科创大厦B座16楼1612室。
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6213501323887,企业法人周汉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的研发及技术转让;光伏发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变流器、汽车充电、储能控制设备、能源智能管理控制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转让;销售、网上销售:光伏发电设备、配件和应急电源产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浙江蓝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河南蓝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2016-09-22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郑州市管城区石化路68号院内办公楼407。
河南蓝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0100MA3XE5J38T,企业法人李川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河南蓝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汽车、二手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汽车装饰用品、汽车配件、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农业机械、电动车、通讯设备、环保设备、环卫设备、安防设备、第二类医疗器械、第三类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的批发与零售;汽车租赁;汽车维修;汽车信息咨询服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保险兼业代理;停车场管理。
通过爱企查查看河南蓝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的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关于推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的通知》要求,表彰357家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北 京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
北一大隈(北京)机床有限公司
北京翠微大厦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德宝商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首钢总公司
首都空港贵宾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天 津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电装电机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
天津日商卫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泵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
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西门子电气传动有限公司
天津市电力公司
河 北
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张家口卷烟厂有限责任公司
邯郸供电公司
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
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建设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廊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衡水供电公司
华北商厦有限公司
河北冀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唐山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山 西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
宁武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阳泉天元家用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义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壶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神头电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大同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同世达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铁路局
内蒙古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巴彦淖尔西部铜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鑫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
锡林郭勒热电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销售分公司
内蒙古辽河工程局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电业局
辽 宁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
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
本溪钢铁(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包装分公司
丹东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烟草公司营口市公司
大商阜新地区集团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阳供电公司
辽宁清河电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
辽宁省邮政公司
吉 林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丰越公司
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
吉林省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原市邮政局
吉林省农电有限公司白城城郊分公司
吉林省临江林业局
吉林省地方水电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
黑龙江
牡丹江热电有限公司
尚志市电业局
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牡丹江电业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本部)
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通用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美溪林业局
上 海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明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上海南站长途客运有限公司
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
上海欧尚超市有限公司
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富大胶带制品有限公司
飞利浦灯具(上海)有限公司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江 苏
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张集煤矿
江苏正昌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艾贝服饰有限公司
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
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金通灵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连云港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江苏韩泰轮胎有限公司
江苏射阳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中电科技扬州宝军电子有限公司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
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苏美达集团公司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浙 江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油漆有限公司
宁波兴光燃气集团公司
宁波志清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苍南仪表厂
步森集团有限公司
绍兴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
舟山海星轮船有限公司
浙江如意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
浙江艾莱依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义乌市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安 徽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合肥方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九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盈创石化检修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迎驾贡酒有限公司
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邮政公司
福 建
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水口发电有限公司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三明亿力森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电业局
福建省霞浦三沙华美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鸿星尔克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分行
江 西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赣州市永源稀土有限公司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电厂
上饶中材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科伦药业有限公司
江西九江长途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鹰潭供电公司
山 东
山东三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淄博供电公司
枣庄供电公司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济宁市公共汽车公司
山东泰安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威海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日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常林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有限公司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
菏泽交通集团总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东营供电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河 南
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
平煤集团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平顶山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电力公司鹤壁供电公司
焦作温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三门峡华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南阳宛运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财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驻马店卷烟厂
济源市丰田肥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电力公司
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济源分行
河南省邮政公司
湖 北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卷烟厂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蓝特集团有限公司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鄂州市光大船业有限公司
武穴市楚威日用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
湖北神马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
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电力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
湖 南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
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常德移动通信分公司
娄底湘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
湖南西部民爆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卷烟厂
广 东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赐昱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珠海市斗门区旭日陶瓷有限公司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河源市大地集团公司
梅州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
东莞华强三洋马达有限公司
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
湛江市邮政局
万邦(清新)鞋业有限公司
潮州市创佳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外贸开发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沙角A电厂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卷烟二厂
广 西
桂林市自来水公司
广西百色银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新分公司
广西河池大金城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贵港分公司
北海双赢洋弓制造有限公司
海 南
海南省水利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现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龙泉集团有限公司
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重 庆
重庆顺安爆破器材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川东钻探公司
重庆市排水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重庆合川盐化工业有限公司
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
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四 川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路航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银鑫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自贡市公交集团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攀枝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泸州市物资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绵阳市丰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贵 州
贵州利美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永贵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供电局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云 南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龙润药业有限公司
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洁环卫服务有限公司
蒙自矿冶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腾冲制药厂
西 藏
西藏天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藏自治区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
陕 西
西安北方庆华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建工集团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西安印钞有限公司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炼油厂
西安铁路局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甘 肃
中核四○四有限公司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青 海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宁食(集团)有限公司
青海物通(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青藏铁路公司
宁 夏
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汝箕沟煤矿
宁夏正丰建设集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宁夏赛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 疆
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屯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欣棉业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苏啤酒(阿克苏)有限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农二师库尔勒金川矿业有限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一团
国金证券研究所
创新技术与企业服务研究中心
樊志远团队
投资建议
预测2021年疫情影响因素减弱,叠加5G手机渗透率加快,全球智能手机有望增长10.4%至13.58亿台,其中5G手机5.44亿台,渗透率40%,5G射频前端迎来快速增长期。被动元件有望在手机、智能 汽车 及IOT拉动下迎来量价齐升。摄像头光学创新将持续升级,三摄、四摄快速渗透,后置激光雷达摄像头有望迎来新应用,多品牌机型搭载潜望式摄像头。除智能手机外,以TWS耳机、智能手表、AR/VR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持续技术创新,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动 汽车 快速发展,功率IGBT迎来发展良机。5G+AI,迎来智能安防大时代。
2021年投资方向
5G智能手机产业链: 2021年全球有望迎来5G换机大年,5G射频前端迎来快速增长期,预测2025年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达到254亿美元,2020-2025复合年均增长率11%,其中5G开关、Tuner、LNA及射频模组大幅增长。被动元件经历了2018年涨价周期、2019年去库存周期,2020年疫情影响,2021年有望迎来量价齐升。苹果iPhone有望迎来全球超10亿存量用户的换机热潮,预测2021年销量将达2.35亿台。
智能可穿戴产业链: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家庭 娱乐 等激发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耳戴式的需求,预计2020年出货量将以32%的速度大幅增长,2021年智能手机配件即可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出货量将分别超过2亿台和3.5亿台。苹果Airpods Pro带动了TWS耳机向降噪方向发展,产业链价值量积极提升。苹果推出AirPods MAX,有望激发头戴式耳机的需求, 预计2020-2022年苹果AirPods出货量将达到0.9、1.15、1.4亿套。预测2020年AR/VR市场全球出货量将超过400万台,规模将达到120.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全球市场规模在2020-2024的5年预测期内将达到54.0%的复合年增长率。
功率半导体-需求增长+涨价+国产替代: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功率半导体需求不佳,但是三季度之后,受到5G电源、智能手机、快充、工业、电动 汽车 及IOT设备等拉动,需求上升明显,部分产品出现了缺货涨价的情况。我们研判功率半导体 需求向好,预计2021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为396亿美元,同比增长8.1%。新能源 汽车 快速发展,IGBT行业迎来发展良机,2020年,48V轻混 汽车 需要增加90美元功率半导体,电动 汽车 或者混动需要增加330美元功率半导体,预计 汽车 电动化用IGBT模块2018年至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3.5%。
摄像头光学持续创新: 苹果推出了后置激光雷达摄像头,未来有望搭载潜望式摄像头,三星、小米、OV也在积极推进潜望式,像素不断提升,7P镜头放量。三摄、四摄渗透率加快,虽有疫情影响,2020年1-10月中国新增激活智能手机中三摄、四摄的渗透率分别为38.9%(2019年为25.5%)、36.9%(2019年为9.8%),提升明显。预计2020~2022年智能手机摄像头数量为48、56、63亿颗,需求量同比增速分别为8%、16%、13%。
推荐组合: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欣旺达、卓胜微、斯达半导
风险提示
手机及可穿戴等电子产品销量低于预期,5G手机渗透不达预期,新冠疫情影响。
一、智能手机:2021年销量增长,5G快速渗透
1.1 预测2021年智能手机增长10.4%,iPhone有望增长17.5%
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下滑10.2%。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抑制了智能手机需求,上半年出货量大幅下滑,一季度出货量2.95亿台,同比下滑13.49%,二季度出货量2.84亿台,同比下滑14.2%,三季度出货量3.66亿台,下滑5.7%,下滑幅度有所收窄,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12.3亿台,同比下滑10.2%。
预测2021年智能手机增长10.4%。2021年全球疫情趋缓后,全球智能手机有望在5G换机拉动下需求恢复,预测2021年出货量13.58亿台,同比增长10.4%。
预测2021年iPhone销量增长17.5%。 2020年,苹果通过降价促销,推出iPhone SE2机型及iPhone12全系列支持5G等措施,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iPhone仍取得了不错的销量,预测今年iPhone销量2.0亿台,我们认为,苹果iPhone全球有超过10亿的存量用户,2021年有望迎来换机大年,销量有望达到2.35亿台,同比增长17.5%。
1.2 全球5G手机2021年有望达到5.44亿台,渗透率40%
预测2020、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将分别达到2.78、5.44亿台。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影响了智能手机的销量,也影响了5G的进程,但是5G智能手机仍然呈现了快速渗透的势头,Canalys预测2020年全球5G智能手机将达到2.78亿台,其中大中华区占比62%,达到1.72亿台,中国5G手机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北美和欧洲中东非洲两大地区紧随其后。预测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机将达到5.44亿台,渗透率达到40%。
2020年大中华区5G手机出货量全球占比62%。 5G智能手机快速渗透,Canalys预测2020年全球5G智能手机将达到2.78亿台,其中大中华区占比62%,达到1.72亿台,中国5G手机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北美和欧洲中东非洲两大地区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5%及11%。
400美元以下机型占大中华区出货量的近60%。 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和快速制造的反应能力,迅速将5G智能手机的成本下降,其他国家或地区可以享受到更实惠的5G智能手机。预计到2021年,中国市场的5G智能手机出货量中近60%的价格不到400美元,未来12个月中国的5G手机出货占整体市场出货的渗透率将达到83%。
中国5G手机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国金证券研究创新中心监测数据,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激活量5G渗透率逐步提升,2020年11月,单月激活量5G手机渗透率高达67%。
1.3 ASP提升带动毛利率回升,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1.3.1 5G射频前端芯片量价大幅提升。
射频前端芯片是智能手机的核心,承载最主要的通信功能,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射频功能不断增加,射频前端芯片呈现了量价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根据 Yole统计,2G 制式智能手机中射频前端芯片的价值为 0.9 美元,而其在 3G 制式智能手机中的价值大幅上升到 3.4 美元;4G 技术普及后,射频前端芯片在支持区域性 4G 制式的智能手机中的价值已经达到 6.15 美元,在高端 4G 智能手机中价值达到 15.30 美元,是 2G 制式智能手机中射频前端芯片价值的 17 倍;目前 5G手机射频前端芯片的价值量是 4G 制式下的2~3倍。同时,随着 5G 支持频段数量的增加,所需的射频前端芯片数量将大幅增长。因此,为了满足 5G 应用下的需求,单部智能手机的射频前端芯片的数量与价值将继续上升。
1.3.2 5G时代射频前端迎来快速增长。
5G渗透率提升增加射频封测和SiP需求。5G手机相比4G手机支持频段数量增加,同时考虑到5G手机将继续兼容4G、3G 、2G标准,因此5G手机的射频前端相比4G复杂程度将大大提高。yole预测,全球射频前端市场将由2019年的15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53.98亿美元,2020-2025复合年均增长率11%。
分立射频开关2020-2025复合年均增长率11%。 5G手机需要新增大量的射频开关,从4G手机的10个增加到5G的20-30个,2019年射频开关市场规模约4.46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28亿美元。
天线Tuners 2020-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0%。天线设计挑战增多,天线调谐用量增加。 ①4G时代由于全面屏的推广,摄像头增多等,使得天线净空变小,天线设计难度增长效率变低,需要越来越多的调谐开关提升天线性能。②5G给天线设计带来更多的挑战,从4G开始到现在的5G,MIMO逐渐增加,频段也越来越多,这就带来天线的增加,在Sub-6Ghz的时候,需要8到10个天线,但到了毫米波时代,手机天线会增加到10到12根甚至更多,在天线数量增加的同时,留给天线的空间却越来越小,需要类似孔径调谐(Aperture Tuning)、阻抗调谐(Impedance Matching)和更小的天线解决方案和低损耗的调谐来解决。2019年天线Tuners 市场规模约5.69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11亿美元。
分立低噪声放大器2020-2025复合年均增长率11%。 LNA主要是用于接收信号时进行小信号放大,以便降低到收发器的线路上的SNR。3G/4G时,有部分LNA是集成在射频收发里面的,没有单独的LNA,因此LNA市场空间较小,由于5G Sub-6 GHz更严高的要求,主频段通信被要求具有LNA,新增接收通路需要更多的LNA。2019年低噪声放大器市场规模约3.98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7.84亿美元。
5G模组化趋势明显,FEM模组及PA模组增长快速。 随着射频前端模块技术的成熟以及市场的需求,场中主要的射频前端都开始向模块化方向发展,双工器、天线开关等几大模块开始被集成到射频前端中。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即便是模组化程度最高的PAMiD也正在持续进行着整合。Qorvo认为,下一步有望将低噪声放大器(LNA)集成到PAMiD中,是推动射频前端模块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主要原因在于随着5G 商业化落地,智能手机中天线和射频通路的数量将显著增多,对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的数量需求会迅速增加,而手机PCB却没有更多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从PAMiD到L-PAMiD,射频前端模块可以实现更小尺寸(节省面积达35-40mm2),支持更多功能。 FEM模组202-0-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3%。 2019年FEM市场规模约25.77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5.72亿美元。 PA模组2020-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1.0%。 2019年PA模组市场规模约53.76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9.31亿美元。
毫米波AiP模组迎来发展机遇,2020-2025复合年均增长率53%。 2019年三星毫米波机型采用AiP模组,2020年苹果毫米波版本也采用了AiP模组,未来随着毫米波机型的增多,AiP将从2019年的0.6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4.3亿美元。
1.3.3 射频前端美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卓胜微大有可为
在射频前端领域,美国及日本企业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2019年,Broadcom位居第一,全球市占率20%,其次是日本Murata,市占率19%,前五家公司合计占比87%。
中国在射频前端领域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薄弱,但是以卓胜微、唯捷创芯、无锡好达、慧智微、国民飞骧为代表的中国射频前端企业正在快速发展。
卓胜微在开关、LNA、Tuner产品在三星、小米、OPPO、vivo份额迅速提升,同时5G产品也取得了突破,5G产品占比逐渐提升,销售收入及利润大幅增长,2020年1-9月,公司实现营收19.7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利润7.18亿元,同比增长122%。目前公司重点向模组市场进军,重点推进DiFEM(分集接收模组,集成射频开关和滤波器)、LFEM(分集接收模组,集成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和滤波器)、LNA Bank(分集接收模组,集成多个射频低噪声放大器)、WiFiFEM(WiFi 前端模组,集成 WiFi PA、射频开关、低噪声放大器)等模组产品,目前进展情况较好,已在三星、小米、OPPO等客户推广应用,未来公司还将推出更多的模组化产品,具有较好的国产替代机会。
智能手机产业链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将迎来5G换机大年,看好核心受益公司: 立讯精密、领益智造、欣旺达、鹏鼎控股、蓝思 科技 、卓胜微。
二、智能手机拍摄技术持续升级,2021年产业链有望快速增长
2.1 数量:摄像头升级加速,三摄/四摄快速渗透
摄像头是智能手机创新最大的细分模块。 近几年,终端厂商的创新方向主要是5G、摄像头、屏幕三大领域。摄像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数量上从单摄、双摄、三摄、四摄再到五摄,功能上从单一的像素提升发展成大光圈、超广角、潜望式长焦、电影摄像头、TOF等特色镜头的引入,摄像头是智能手机行业最具投资前景的环节。
2020年三摄、四摄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国金证券研究创新中心的数据,2019年国内新增激活的智能手机中,单摄、双摄、三摄、四摄的渗透率分别为8.2%、56.5%、25.5%、9.8%;2020年1-10月国内新增激活的智能手机中,单摄、双摄、三摄、四摄的渗透率分别为4.4%、19.8%、38.9%、36.9%。我们预计,全球多摄渗透率较国内会低,但是整体趋势非常确定,三摄正在快速往中低端机型渗透,而四摄则正在成为高端机型的标配。
2019年中国启动5G商用,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20年5G换机潮将推动全球智能手机恢复增长,但由于疫情影响、预计2020年换机需求将推迟至2021年。得益于“迟到的”5G换机需求,预计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需求将恢复增长。我们预计2020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10.2%,2021年、2022年智能手机同增10.4%、3.8%。叠加三摄、四摄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2020~2022年智能手机摄像头数量为48、56、63亿颗,需求量同比增速分别为8%、16%、13%。
摄像头数量多少是极限? 从目前时间点来看,三摄+TOF是未来智能手机后置摄像头的主流方案;而四摄+TOF是旗舰机型后置摄像头的标配方案,双摄+TOF是前置摄像头的标配方案。因此,未来单部手机的摄像头平均数量会达到6-7颗。
2.2 规格升级一:2020年48/64M成为标配,推动7P镜头放量
像素升级仍是终端厂的主流卖点。像素对于普通消费者仍然是摄像头最为直观的性能。2019年11月,小米发布新机CC9系列,采用后置五摄(108M超高清镜头+20M像素超广角摄像头+12M像素人像镜头+5M像素超长焦镜头+微距镜头)以及前置单摄,手机摄像头像素首次达到1亿像素,同时配备8P镜头(尊享版)。
2020年,随着64M像素在旗舰主摄的渗透,7P镜头的出货量将会快速放量。苹果今年发布的新机型iPhone 12 Pro Max首次使用了7P镜头,全景模式下像素最高能够达到63M。
2020年40M以上像素占比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国金证券数据创新中心的数据,2020年1月国内智能手机主摄40M以上的机型激活量占比为60.4%,2020年10月这一数据已经达到74.8%,增长快速。
2.3 规格升级二:潜望式摄像头加速渗透
潜望式摄像头是智能手机高倍“光学变焦”必经之路。 现在智能手机“光学变焦”主要还是依靠2-3个定焦镜头的配合,其中最为重要的长焦镜头。变焦倍数越高,长焦摄像头的高度越高,智能手机的厚度不足以支持高倍长焦摄像头的高度,而潜望式摄像头是解决这个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组成上,潜望式摄像头模组与常规摄像头模组差异不多,均含有感光芯片、镜头组、红外滤光片、音圈马达, 潜望式摄像头较常规摄像头多一到两个光线转向元件。 光线转向单元包括棱镜外壳、棱镜、棱镜座、支承轴套、支承轴、支承卡座。
结构上,潜望式摄像头则与常规摄像头模组由比较明显的差异,潜望式镜头镜片与智能手机平面垂直放置,而常规摄像头镜头镜片则是与平面平行放置,因此潜望式摄像头为镜头组提供更长的空间选择。潜望式摄像头在智能手机中结构的差异实现了更高的摄像头模组高度。
潜望式还有两大升级方向。 1)十倍以上光学变焦,此处需要用到玻塑混合镜头;2)大尺寸CMOS推动两次转向潜望式,此处需要用到两颗玻璃转向棱镜。
多家手机厂今年旗舰机均有配备潜望式摄像头。考虑目前潜望式摄像头模组价格较高,仅高端机配备潜望式摄像头,预计伴随未来产品良率提升、成本降低,有望往中端机渗透。
2.4 规格升级三:TOF摄像头爆发可期
3D摄像头作为三维信息的采集入口,必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相对于3D结构光,TOF具有结构简单,理论成本低,远距离精度高等优势,且3D结构光的专利苹果公司布局非常完善安卓手机厂商方案落后iPhone大约1-2年,因此安卓手机更加倾向于采用TOF方案,目前华为,OV都已经推出TOF机型。市场通常认为前置摄像头宜采用短距离精度更高的结构光方案,而后置适合远距离精度更高的TOF方案,但是综合考虑成本、专利、以及TOF传感器精度的提升,TOF有希望在安卓市场往前置摄像头渗透。
AR内容将成为TOF的有力推手,TOF市场爆发可期。 随着5G的到来,AR/VR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推出爆款内容的一大方向。作为三维信息的入口,在眼镜硬件推出之前,我们认为手机+TOF将是实现AR内容的硬件端,相对成本低且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2020年苹果iPad Pro、iPhone 12 Pro Max均已搭载TOF摄像头。
CIS芯片: 韦尔股份、格科微;
光学镜头: 舜宇光学 科技 、 瑞声 科技 、联创电子; 棱镜、滤光片: 蓝特光学、水晶光电;
摄像头模组: 舜宇光学 科技 、 丘钛 科技 。
三、5G时代,可穿戴设备迎来发展新机遇
5G时代,电子设备承载的数据量成倍增加,智能手机一个数据入口已经无法满足铺天盖地的信息量,因此近两年来可穿戴设备逐渐成为智能手机分流信息的重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无线耳机、智能手表、手环和智能眼镜等。
疫情激发可穿戴设备需求增长。 Canalys预测,2021年可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出货量将分别超过2亿台和3.5亿台。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剧,远程办公、电话会议、在线教育、家庭 娱乐 等激发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耳戴式设备的需求,Canalys预计2020年出货量将以32%的速度大幅增长。
3.1 TWS继续保持高增长,产业链积极受益
预测2020年全球TWS耳机2.3亿副。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统计数据,2016 年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仅为 918万副,2018 年则达到 4,600 万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24%。预计 2020 年 TWS耳机出货量将跃升至 2.3 亿副,全球 TWS 耳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270 亿美金,预测2021年全球TWS耳机出货量将达到3.5亿副,同比增长52%。
2019年Airpods占据TWS半壁江山。 2019年TWS蓝牙耳机出货量排名中,苹果占据了绝对的主力,小米、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悉数上榜,从索尼、亚马逊等智能硬件老牌强者手中夺走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主动降噪成热门,TWS向智能化、多功能化演进
主动降噪TWS耳机大幅增长。 2019年苹果推出带Airpods Pro,带动了TWS耳机主动降噪的热潮,IDC报告指出,上半年中国无线耳机市场出货量为4,256万台,同比增长 24%。其中真无线耳机占比64%,同比增长49%。其中,带主动降噪功能的真无线耳机占比为30%,同比增长122%。报告认为,随着各大厂在旗舰产品配备主动降噪功能,未来主动降噪占比功能将快速提升。随着技术发展和成本下降,越来越多中小厂商将开始用主动降噪方案。
TWS将兼具智能化与 健康 监测功能。 随着TWS技术和智能化的发展,TWS智能耳机将在无线连接、语音交互、智能降噪、 健康 监测和听力增强/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只是智能手机的标配,甚至未来成为人体器官中不可缺失的部分。而降噪、听力保护、智能翻译、 健康 监测、骨传导+骨声纹、防丢等将是TWS耳机关键技术趋势。
苹果推出Airpods MAX,有望激发头戴式耳机需求。 AirPods Max将AirPods的体验带到了具有高保真音效的包耳式设计中。该耳机结合了定制声学设计、H1芯片和软件以支持计算音频,通过自适应均衡、主动降噪、通透模式和空间音频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聆听体验。为了抵消外部声波,AirPods Max共用了6个外向式麦克风检测环境噪声,用两个内向麦克风感知用户正在聆听的内容,从而实现主动降噪。另外,在打电话时,波束成形的麦克风可以将用户的语音从背景噪声中分离,以确保通话质量。我们认为Airpods MAX在智能化、降噪及音质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有望引领头戴式耳机的发展,带动整个行业的需求。
我们预计2020年Airpods二代及Pro销量有望达到9000万副,未来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预测2021年销量1.15亿副,同比增长28%,2022年销量1.4亿副。预测AirPods MAX 2021年销量有望达到150万台,2024年有望达到500万台。
TWS耳机ODM/EMS厂主要有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TWS耳机芯片龙头 恒玄 科技 已成功登陆科创板,还有像 紫建电子 等TWS产业链优秀公司正在谋求上市。
3. 2 智能眼镜渐行渐近,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20亿美元
智能眼镜分为VR、AR和MR眼镜。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的区别。通俗来讲,VR是把真实物体放入虚拟环境,AR是把虚拟物体放入真实环境,MR一般理解和AR类似,但是有很大的区别就是MR需要把真实环境通过摄像头进行三维重建,再加入虚拟物体,进而可实现多人交互。从技术范畴来讲,VR是一种极端的AR情景,是AR的真子集;从应用层面来讲,VR更加偏向 娱乐 性,如VR 游戏 等,但是AR和MR可同时具备 娱乐 性和应用性, 因此AR和MR被认为在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预测2020年AR/VR同比增长43.8%。 全球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给增强与虚拟现实(AR/VR)带了机遇和挑战,IDC预测2020年AR/VR市场全球出货量将超过400万台,支出规模将达到120.7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全球总支出规模在2020-2024的5年预测期内将达到54.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中国AR/VR需求全球占比55%。 预测2020年中国市场在AR/VR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占据了全球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约为55%),较疫情前显著增加。而中国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于2020年底达到66亿美元左右,较2019年同比增长72.1%,在规模及涨幅方面均超越美国和日本,位列全球首位。预测中国市场的5年(2020-2024)CAGR也将保持在大约47.1%的水平。
消费者是第一大需求市场。 预测2020年消费者需求占比52%、分销与服务占比17.6%、金融占比15.1%、其他还有基础设施、制造与资源及公共部门等。预测消费者支出规模在2020-2024的五年预测期内均大于其他行业。从增速角度来看,金融行业展现出了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五年(2020-2024)CAGR有望达到74.5%。
VR/AR 游戏 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占比仍较低。 根据Steam 游戏 平台的数据,过去一年VR 游戏 玩家占比Steam总玩家的比例从2019年11月的1%提升至2020年10月的1.76%,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VR应用数量也从相应的3349款提升至4322款,无论是硬件还是应用端,VR 游戏 呈现稳步向上趋势,但是整体来看,渗透率仍然较低。
Oculus2020年10月在Steam 游戏 平台占比达到47.8%。 2020年10月份,在Stem平台,Oculus品牌市场占比达到47.80%,上升趋势明显,其次是HTC,占比25%,Valve占比17%,呈现了较好的提升态势。
Oculus发布Quest 2,获得市场青睐。 Oculus Quest是2020年第三季度最畅销的VR头戴设备,随着Quest 2的发布,销量还将激增。该设备在第三季度售出了16.1万台,但如果零售数字统计完,销量会更高。需求的增加,价格的降低和节日礼物,都将使Quest 2的销售量大大超过发布时的原始水平。此外,随着Facebook现在不再使用Rift S,预计许多潜在的Oculus PC头戴设备买家将转向Quest2。该设备2021年销量预计将达到300万台。
苹果积极布局AR/VR,未来有望推出爆款产品。 苹果在积极布局AR/VR,并陆续公布了多项AR/VR专利,iPhone12 Pro及iPhone12 Pro MAX搭载了LiDAR激光雷达技术。LiDAR将允许iPhone12 Pro更快启动AR应用,并迅速构建一个房间的映射以添加更多细节。苹果在iOS 14中的很多AR更新都涉及利用liDAR将虚拟对象隐藏在真实对象后面(遮挡),以及将虚拟对象放置在更复杂的房间映射中,如桌子或椅子之上。
智能手表也在快速发展,2019年全球销量约6263万台,拓璞产业预测至2022年将达到1.13亿台。Apple Watch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总出货量达到1180万台,比2019年第三季度的680万台增长了近75%。
5G时代,智能可穿戴设备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 看好TWS、VR/AR、智能手表产业链龙头公司: 歌尔股份、立讯精密、恒玄 科技 、舜宇光学、紫建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