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西煤炭那么多?
在远古时代,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山西会有大量的煤炭产生。
在4.9亿年左右的奥陶纪,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汪洋大海。之后,海水慢慢地退去,沧海变成了桑田(但是,在华北的周缘,还是有少量的海)。
然后,到了3.2亿年的石炭纪,海水又入侵大陆,桑田又变成了沧海。当时,华北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水自东向西灌入。那个时候的海岸线大概就位于晋陕地区。
煤大都形成泥炭沼泽地区,滨海三角洲、河口等,或一些陆相的湖泊环境。第二个,就是要有茂盛的植物提供有机质。总之,就是要有泥和植物。植物死后,掩埋在泥中,隔绝空气,防止氧化。
当时的华北,比现在的位置要靠南,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且石炭纪地球的整体环境湿热,特别适合植物生长。当时的蕨类比现在的树木要高大许多,茂盛许多。而山西,就在海边,海水时进时退,形成了大量的沼泽地,生长着茂盛的植物,山西的位置得天独厚。
总结起来,山西满足了一下几个条件,才能形成如此多的煤
1、当时石炭纪全球整体湿热的环境。
2、华北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3、晋陕一带为海陆交互的环境,有大量的泥炭沼泽地,适于植物生长。
4、沉降环境,使得泥炭到达高温高压的地下,变质成煤。
扩展资料:
山西的地下百分之七十有有煤炭,可以说分布非常之广。早年间,煤炭的开采已经达到了八点多亿吨,比例已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这八亿还是非常保守的数字,至于为什么保守,相信大家心里都数。如果加上其他的,至少还要再加个几千亿吨。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只有几个地区的煤炭多一些,山西的煤炭几乎能运到全国各地,供应范围覆盖了整个国家。山西又地处中心,可以向四面发放辐射。除了向国内运送煤炭,还有大量的煤炭被运往海外。这两年国家也开始对这方面开始管控,不能过度开采。一是为了以后储存,二就是煤炭的污染确实太严重了。
当然了山西煤炭的储存量还是非常乐观的,其他地区加起来的估计还没有山西多,虽然限制开采,但大部分煤炭还是由陕西省供应。有些外国买山西的煤就是看重它的质量,然后储存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煤炭
山西省煤炭保有储量为2600多亿吨,2006年全省煤炭产量为5.8亿吨,按每年消耗煤炭储量12亿吨左右计算,不包括现在新发现的煤炭储量,可供应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200年以上。
拓展资料:
(1)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2)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煤炭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3)山西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煤炭资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国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优势矿产资源。山西煤炭资源分布从北至南有大同、宁武、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及浑源、五台等煤产地,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总资源储量2681.62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702.87万吨,占26.21%;基础储量为1167.63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43.54%;
(4)其余1513.99亿吨均属可研程度低的资源量(包括原表外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56.46%;山西另一优势矿种铝土矿,总资源储量为9.89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0.99亿吨;基础储量为1.07亿吨,资源量8.82亿吨,三者占铝土矿总资源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0.03%、10.84%、89.16%;铁矿总资源储量为38.97亿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为4.81亿吨,占总资源储量的12.35%;基础储量5.49亿吨,占14.08%;资源量为33.48亿吨,占铁矿总资源储量的85.92%。
其实如果你了解这个行业的话,就可以发现,像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之所以在今年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短缺问题,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因为国际的进口额度正在逐渐的下降,因为南美洲受到洪水的影响,大多数都煤矿都停工,减产甚至已经降低了一半的产量,而澳大利亚又不像我们进行出口,所以才导致我们的进口煤炭出现大量的下滑,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国际形势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现在在国际形势是极为紧张的,有很多国家都不愿意出口,因材料给我们。主要就是为了打击我们目前执行的碳中和目标,毕竟在整个联合国会议上,想要彻底贯彻碳中和这个目标的估计,也只有我们一旦我们完成的话,那么在国际上的声誉肯定会非常高。
第二,气候的影响。
今年可以说是一个多灾之年,国内不仅有存量水,在国外也是如此,因为天气灾害的影响,导致各个地区的煤炭产量都有所下降,这个时候,就算我们想要恢复国内的煤炭产量,在短时间内也是不容易完成的,因为我们首先要对很多的煤炭产业进行产业升级,降低他们的污染。
第三,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长时间?
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数据来看的话,这样的状况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青梅产业能力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恢复的。如果单纯的依靠国外的煤炭出口额度来进行调度的话,对于我们国内的电力以及煤炭工业,都会造成非常大的打击。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现在国际本身的价格水涨船高,已经达到了1200左右,在此前也只不过才6~700。相当于翻了一倍,成本的上升,对于电力行业也会造成一番冲击。
山西因暴雨致27座煤矿停产有何影响
山西因暴雨致27座煤矿停产有何影响,山西和内蒙古是煤炭保供大省。自9月以来,全国多地限产限电,电力形势紧张。煤价高涨是重要原因之一,山西因暴雨致27座煤矿停产有何影响。
山西因暴雨致27座煤矿停产有何影响1山西多地连日大雨,致使20多座煤矿停产,给本就紧张的煤电形势增添了隐忧。
10月2日20时至6日20时,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强降雨导致多地出现内涝、地质灾害、洪水等灾情。
新华社消息称,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自10月4日12时启动省级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截至10月4日8时,山西省共转移人员10704人,停产煤矿27座、非煤矿山99座、危化企业7家等。
北京能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焦敬平对界面新闻表示,从此次山西大雨涉及区域来看看,以焦煤、无烟煤生产为主,对炼焦煤和喷吹煤的短期影响比较大,对动力煤市场影响有限。
其中,阳泉有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最大的冶金喷吹煤基地;吕梁、临汾等是国内重要的焦煤产地。
山西是煤炭大省。截至2021年1月底,该省共有煤矿670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山西原煤产量为10.63亿,同比增加8.2%,超过内蒙古重回产煤第一大省。
同年,内蒙古原煤产量为10.01亿吨,同比减少7.8%。山西和内蒙两省原煤产量占全国的53.7%。
自9月以来,全国多地限产限电,电力形势紧张。煤炭供应紧张、煤价高涨,是重要原因之一。
山西和内蒙古是煤炭保供大省。9月29日,山西省保供14省区市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对接签订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按照相关要求,中央驻晋煤炭企业将保供天津、福建、河北、广东、辽宁五个省市,晋能控股集团对接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浙江等六个省区市等。
据财联社等媒体报道,10月7日,内蒙古能源局下发《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加快释放部分煤矿产能的.紧急通知》,根据要求相关部门通知列入国家具备核增潜力名单的72处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临时按照拟核增后的产能组织生产,共计核增产能9835万吨。
10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 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要保障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该通知要求,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全力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金融服务工作,满足能源电力供应合理资金需求,积极支持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增加电煤供应等。
在多项政策措施的保障下,今日煤炭板块出现“降温”。
10月8日上午收盘,煤炭指数(886003)下跌5.25%至6912.71,27只股票大跌。
其中,平煤股份(601666.SH)跌10.03%,报11.48元;冀中能源(000937.SZ)跌9.98%,报8.12元;兰花科创(600123.SH)跌9.97%,报11.56元;山西焦煤(000983.SZ)跌9.87%,报10.69元。
仅4只股票实现上涨。其中,靖远煤电(000552.SZ)涨幅8.53%,报4.2元;云维股份(600725.SH)涨幅3.21%,报4.18元;ST大有(600403.SH)上涨1.19%,报4.26元;宝泰隆(601011.SH)微涨0.59%,报5.1元。
但煤电供需矛盾并未解决,煤价仍然难跌。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当前市场的担忧在于未来供给的逐步释放,结合弱需求,煤炭价格未来或出现大幅回落,但核心的矛盾依然在于供给。
该机构表示,短期保供产能投放节奏持续低于预期,而未来考虑到新增产能极其有限,碳达峰前煤炭供给或将均处于紧张状态,煤炭价格将长期维持高位。
开源证券也表示,今年四季度,供需错配矛盾有边际缓解趋势,但供给紧缺底色不变。在海外能源价格大涨背景下,国内抑价很难有理想成效。中长期紧供给常态化背景下,煤企价值重估的主线逻辑不变,待市场逐步验证并认可后,有望开启新一轮估值提升行情,持续看好煤炭板块表现。
山西因暴雨致27座煤矿停产有何影响2国庆节前夕集体井喷的煤炭股行情,节后依旧利好连连。
公开消息显示,因国庆假期遭遇强降雨侵袭,山西停产煤矿27座。
美尔雅期货由此认为,此举恐在节后造成更大的缺口预期,而煤炭行业产能收缩叠加能耗双控及需求增加等因素带动的缺煤现象,一时间似乎难以看到改观的迹象。
国泰君安最新研报亦称,全球能源短缺已成定局,煤炭价格在10月份仍有望超预期上涨,其中动力煤在动态旺季的缺口将会进一步放大。
电煤供应持续紧张
近期,受强化能耗双控制度和电煤供需矛盾加剧影响,保电保煤保暖成为了相关方面的关键词。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消息,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9月27日晚主持召开能源保供工作专题会议后,又于10月1日赴有关企业实地调研,督促指导企业进一步做好能源保供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消息指出,今年1-8月,中央煤炭企业产煤4.87亿吨,同比增长5.68%,提供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煤炭产量。
郝鹏强调,要把落实煤炭增产增供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增加电煤产量,加大进口煤炭采购力度,全力落实煤炭增产增供。
尽管中央企业为全国电煤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和电煤供应紧张依旧国庆长假牵动市场神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9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3.5%和56.4%,高于上月2.2和3.0个百分点,均升至近4个月高点。
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均位于69%及以上高位区间,表明原材料采购价格涨幅较大。从出厂价格指数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升至70%以上高位区间,反映相关产品销售价格上涨较快。
但与此相对应,同期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5%和49.3%,比上月下降1.4和0.3个百分点,均为年内低点,反映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总体放缓。
从行业情况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两个指数均低于45%,显示供需明显回落。
而能源价格走高,导致了煤电企业深度亏损。对此,国家发改委提出:严格落实煤电“基准价+上下浮动”价格机制。
申港证券研报表示,原材料端动力煤继续创新高,目前火电厂以现货动力煤发电将承担接近0.2元每度电亏损。因此预计工业电价的边际抬升将会在一些省份试点后大规模推广,这是缓解供电亏损的有力途径。
落实煤炭增产增供
能耗双控政策限电限产,相关上市公司持续被波及。
按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中旬以来,已经有4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受能耗双控限电限产影响,涉及行业数量前三的依次是化工、有色和轻工。
但多家券商研报均预测,由于目前限电政策波及25个省份,预计国庆节后将有大量上市公司披露相关限电限产公告,并且涉及的行业产能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然而,一边是海水,另一边却是火焰。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就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答记者问时指出,我国煤炭消费超预期增长,供需偏紧。
由于动力煤价格进入9月以来持续刷新历史新高,A股煤企在国庆节前夕出现了普涨行情,其中云维股份(600725.SH)、平煤股份(601666.SH)、冀中能源(000937.SZ)等个股涨停。
川财证券最新策略跟踪称,受北半球寒冬将至影响,近期全球油气需求、煤炭需求较为旺盛,同时国内煤炭方面受“碳中和”产能受限影响,整体供给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因此供需紧张的作用下,煤炭价格始终保持相对高位,而煤炭企业在煤炭保持高价的情况下,整体利润情况预计良好。
不过,煤炭增产增供已经在有序安排之中。
除了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把落实煤炭增产增供作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相关产煤大省也在紧急落实。
网上流传的一份落款时间为10月7日的“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加快释放部分煤矿产能的紧急通知”显示,列入国家具备核增潜力名单的72处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即日起,可临时按照拟核增后的产能组织生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这份文件中发现,上述72处核增煤矿中有7处属于央企,这72处核增煤矿建议新增产能合计9925万吨/年。
此外,国家能源集团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能源保供工作,要求努力稳产稳供稳价,煤炭生产单位严格落实国家保供要求,四季度按照全年核定产能的1/4安排生产,努力做到全面达产、全力增供。
阻碍山西发展的原因:
1、产业结构单一问题
山西是一个资源大省,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去年原煤产量达到9.7亿吨,占全国产量的1/4以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省产业以传统产业和能源产业为主。如焦炭、铁矿石、水泥、生铁、钢铁、食醋等传统行业,都是一些耗能和污染行业。在产业升级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和外资企业仍然缺乏,民营经济不活跃,产业结构不具备竞争优势。
一个省有1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和11个地级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80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传统产业和资源产业。江西省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1000多家,是中部地区倒数第二大规模以上企业。
2、环境和人类社会问题
首先,由于工业问题,自然环境和空气都有问题,整个城市面貌灰头土脑乌烟瘴气。其次,山西很多人思想落后。他们似乎仍然停留在过去,从未想过如何发展和改变。由于行业性质,山西习惯于这种一次性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开拓精神。山西煤老板为什么出名?民营企业为何能在山西绝对主导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谁能当煤老板?显然,在经营环境和服务管理方面,山西更是不可言喻。
3、交通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由于地质问题,山西一直相对落后,交通运输不足。如今,大多数城市仍然没有高铁,因此其他省份的客流、物流和商机很难进入山西。到2019年底,山西高速铁路里程仅800多公里,其中大部分为时速200公里的子弹头列车。
山西交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政策和经济。一方面,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入不足,不符合建设高速铁路的政策要求,国家层面难以支持。另一方面,没有政策批准,就无法修建道路,交通继续落后,人口和人才继续不愿来,投资和产业也不愿来。
4、教育和人才问题
山西不仅是高考困难省份,也是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的省份。全省仅有太原理工一所211大学,学科建设中仅有五个B+学科,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当然,山西的发展也是中西部地区的一个缩影,不仅仅是山西。对于一个自然环境恶劣、缺乏配套政策支持、缺乏科教文卫、人才匮乏的传统能源大省来说,要实现快速发展确实不容易。
5、制约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在煤炭产业发展的后期,一个主导一个吸纳一个遮蔽,制约其他产业的健康发展。它影响到其他生产阶段的健康发展,导致山西经济的脆弱性。
因为大多数都煤矿都是处于山区,而且地势比较低,所以在暴雨来临的时候,很多煤矿都进水。在经过长达半个月左右的暴雨之后,截止到目前为止,山西省能源部门统计大概有六十多种煤矿在这一次的暴雨当中停产,同时还有剩余三百多座,其它矿产,在暴雨当中,他们的运营受到了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一次的暴雨对煤炭外运造成了哪些影响。
第一,对煤炭开采工作造成的影响。
在这一次的暴雨当中,有六十多个煤矿已经停产,不过从最新的消息来看的话,除了极少数的煤矿,现在依旧没有办法开工复产。绝大多数都没矿,在进行排水和日常的检修工作之后,已经开始再次运行,其中包括一些大型煤矿,太原附近的煤矿基本上都处于正常运行当中,不影响冬季的煤炭供应。
第二,对于煤炭外运所造成的影响。
在这次的洪水当中,交通线路受到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煤炭开采之后,需要从煤矿区运输到当地的火车站。然后在长途运输到全国的各个省份,但是因为洪水灾害的影响,有很多火车,轨道和道路都是需要进行重新检修的,毕竟雨水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地基受到损坏。同时也有一些泥石流,直接阻断了道路的运行,所以目前山西的煤炭还没有办法大量进行外运。
第三,这一次的洪水对煤炭造成的影响。
现在本来就已经是能源危机,所以这一次的洪水对山西造成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目前的市场报价,动力煤炭已经达到了1400元一吨。而且这个报价还正在逐渐的上涨当中,截止到目前为止,价格已经上涨了68%。所以山西需要尽快的恢复生产,保证我国的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