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昂再生能源电力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南理昂再生能源电力有限公司是一家利用农林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焚烧发电、售电的科技型企业。该公司选址松木工业园区成立衡阳理昂生物质发电厂,建设装机容量1×20MW生物质发电项目,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用地130亩,建设期限为13个月,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2.2亿度;每年需购入大量稻杆等生物质原料,可为当地农民增收9600万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00吨,减少碳排放量18万吨;同时还可为园区企业集中供热、供蒸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法定代表人:郭克元
成立时间:2008-06-16
注册资本:585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3072300000447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湖南省澧县梦溪镇八根松村三组
一个在西北塞外,一个在江南水乡,他们正是相隔1600公里的宁夏和湖南。
一项“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将宁湘两省紧密联系起来,用塞上的风和光点亮三湘大地的灯和景。
“宁电入湘”线路的湖南受端落点为衡阳市,也是最受益的城市之一。建成后,将大大优化湖南电网网架结构,显著缓解湘南地区供电压力,提高衡阳中心输电能力,促进衡阳“中心化”进程。
整个宁电入湘线路长约1467千米,湖南境内工程线路全长421千米,衡阳段直流线路49.4千米,配套500千伏交流线路出线8回,线路总长度约450千米。
线路的湖南受端落点为位于湖南省域副中心、全省第二大用电负荷的衡阳市,换流站地址主选衡南县泉湖镇小江村。
9月9日,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漠光伏基地——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开工仪式在宁夏中卫市举行。
据宁夏日报,该项目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是国家第一条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该项目装机总容量300万千瓦,总投资152.5亿元,首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总投资约51.14亿元。
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电量将达到约57.8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每年可节约192万吨标准煤。
图片
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开工。图源于宁夏日报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地势海拔高,日照时间长,风能、太阳能(8.060, -0.01, -0.12%)资源丰富,风电技术可开发量约5200万千瓦,光伏发电近期发展潜力约5400万千瓦,是全国最适宜发展新能源的5个省区之一。
地处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中卫市,属于国家I类太阳能资源地区。近年来,中卫市近年来先后实施111个新能源项目,全市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827万千瓦时、占宁夏的近三分之一。
“宁电入湘”工程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其中外送通道项目约300亿元、新能源项目约520亿元、煤电项目约70亿元、储能项目约130亿元。
据初步研究结论,“宁电入湘”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将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五省(区)一市,线路全长1467千米。
按年送电量400亿千瓦时至440亿千瓦时设计,“宁电入湘”工程在“十四五”末投产后,可为湖南增加1/6的电量。
图片
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漠光伏基地开工 图源于宁夏日报
据湖南日报此前报道,该特高压工程送端配套建设400万千瓦煤电之外,主要配套建设新能源1300万千瓦,其中中卫沙漠光伏600万千瓦、红寺堡戈壁光伏300万千瓦与中卫海原等风电400万千瓦。
作为“十四五”清洁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包括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内的多个大基地规划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澎湃新闻注意到,9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8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会。
会议指出,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部分已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第一批基地项目尽快完成所有项目核准(备案),尽快提交接网申请,加快项目主体建设,按期完成2022年承诺并网目标,加快配套储能调峰设施建设,确保同步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尽快完成业主遴选,尽快开工建设。
图片
相关阅读:
“ 宁电入湘”配套工程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建
近日,衡阳西500千伏变电站工程交地仪式暨工程建设动员会在衡阳市衡南县召开,标志着“宁电入湘”衡阳段配套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据了解,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宁电入湘”配套工程之一,已列入国家电网“十四五”和湖南省“十四五”电网规划,是2022年国家能源保供重点项目和衡阳特急能源保供项目计划。
该工程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优化湖南地区电网结构,提高湖南电网的受电能力、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也将为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落点提供降压支撑。
作为继雅江特高压工程的又一项能源保供重点工程,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占地101.3亩,计划2023年6月投运。首期计划新建1000兆伏安主变2组和500千伏出线2回、220千伏出线9回。
该工程于今年4月份启动用地前期工作,国网湖南电力积极对接各级政府、各部门,仅用4个月便完成电网路径、土地用地协调问题,并协助衡南县政府成立衡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协调服务部,高效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力做好各项保障,为该工程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引言:其实能源的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在以前的时候人们都是使用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呢,就会发现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于是就开始使用可再生能源。那么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应该怎么去寻找可再生能源呢?
可再生能源的寻找其实可再生能源就是指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循环利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这样的能源通常都被称为可再生能源。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就是太阳能,风能,水能,这些能源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会出现的,而且不用担心会用完。因为阳光的照射,风力的运动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这些自然现象还是经常发生的,所以说可再生能源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够经常被食用的。而像石油天然气这样的能源就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这些东西用完了就是用完了,而且人类是没有办法通过人工合成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所以说可再生能源的寻找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重要的是怎么把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日常中可以使用的电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控制成本,这才是很多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风能太阳能其实在转化的过程中效率算比较高。
要践行低碳生活实际上就算说有再多的能源被开发出来,如果人们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只是浪费的话,那么也没有办法让人们的环境变得更好。所以说在可再生能源还没有完全被开发的前景之下,人们一定要注意营造一种低碳生活的行为和习惯,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呢,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量,让地球的环境变得更好。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说,主要是通过合理调控资源使用率,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主要有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光能、生物质能等。其中,来自自然界动植物的生物质能,如农作物、林木等,是永不枯竭的资源。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军事资源潜力也很大。
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1、再生性
可再生自然资源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间条件下,能持续再生,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就是人类可以重复使用的,并且不间断能再生的资源。其特点是再生周期短,而且环保。
科学界已认定利用自然界中萜烯、植物油、碳水化合物和聚多糖为原料生产环境友好的生物塑料、水凝胶、复合材料等均属于可持续聚合物材料。天然高分子作为可持续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丰富、安全、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利用生物质生产的高分子材料,使用后埋在土壤或丢弃在江河湖海中可被微生物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即使动物误食也不会窒息死亡,属于环境友好材料。
2、有限性
可再生能源泛指在一段时间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严格地说,不是永久的资源。但是也要有限度的使用,不要以为它是可再生能源而无限度的使用。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的其它储存形式。人们开始发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可更新资源的破坏日益加剧。因此,对可更新资源的合理保护、利用和管理,使之保持不断更新能力,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清洁燃料的供给能力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全球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德国,菲律宾、萨尔瓦多、肯尼亚、尼加拉瓜和冰岛等国地热能利用率很高,英国积极开发和利用海洋能,德国的生物能利用技术世界领先。
风能
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发电、提水、助航、制冷和致热等。风力发电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中国的风能总储量估计为1.6×109千瓦,列世界第三位,由广阔的开发前景。风能是一种自然能源,由于风的方向及大小都变幻不定,因此其经济性和实用性由风车的安装地点、方向、风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
全球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德国(1697.6万千瓦)、西班牙(826.3万千瓦)、美国(674万千瓦)、丹麦(311.7万千瓦)以及印度(300万千瓦)。德国应用先进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得2002年全国6.8%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德国将有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由于风电属于新能源范畴,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同传统的火电、水电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而风电的快速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对风电的政策支持由来已久,力度也越来越大,政策支持的对象也由过去的注重发电转向了注重扶持国内风电设备制造。
地热
地热是指来自地下的热能资源。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热库,仅地下10千米厚的一层,储热量就达1.05×1026焦耳,相当于9.95×1015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
地热能(资源)可以被用来取暖,也可以用于发电。做何种应用取决于资源的温度范围,资源的经济开发取决于地热田的资源特性和地理位置。地源热泵是低温地热资源的一种利用形式,被广泛用于建筑物的取暖和制冷。地热发电在世界范围内也取得广泛应用,在过去的50内年增长率为7%。目前,利用先进技术,用于发电的地热资源可以低于100℃。2004年,全球25个国家的地热发电装机总计达到873.5万千瓦,每年发电546亿千瓦时。地热发电厂的功率因素在70%-95%之间,适合于带基荷。在有些国家,地热发电开发利用率很高,可达到全部电力供应的13%-16%。这些国家是菲律宾、萨尔瓦多、肯尼亚、尼加拉瓜和冰岛。地热发电成本在可再生能源应用中是最低的,可以低至4-5美分/千瓦时。
目前,我国除青海、云南、贵州等少数省区外,其他省区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广地源热泵技术。目前,全国已安装地源热泵系统的建筑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地源热泵市场年销售额已超过50亿元,并以20%的速度在增长。
海洋能
海洋能通常指蕴藏于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等。海洋能蕴藏丰富,分布广,清洁无污染,但能量密度低,地域性强,因而开发困难并有一定的局限。开发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发电,其中潮汐发电和小型波浪发电技术已经实用化。波浪能发电利用的是海面波浪上下运动的动能。
英国在海洋能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从70年代以来,制定了强调能源多元化的能源政策,鼓励发展包括海洋能在内的多种可再生能源。1992年为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曾因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潮汐发电是潮汐能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其原理是利用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来发电。SeaGen潮汐能源系统长约37米,好似一个“水下风车”,旋翼由潮汐流带动工作。潮汐发电机的原理与风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把风力推动改为潮汐和水流推动,由此而产生更为环保的电力。该系统自2008年5月开始试运行,于2008年7月联入英国国家电网,现发电能力12兆瓦,可满足大约1000户家庭的平均用电需求,位居世界潮汐能系统发电量首位。
我国海洋能开发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迄今建成的潮汐电站8座,80年代以来浙江、福建等地对若干个大中型潮汐电站。我国的海洋发电技术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小型潮汐发电技术基本成熟,已具备开发中型潮汐电站的技术条件。但是现有潮汐电站整体规模和单位容量还很小,单位千瓦造价高于常规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的施工还比较落后,水轮发电机组尚未定型标准化。
生物能
生物质是一种多样性的能源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作物的残余物,例如谷类的秸秆、稻壳、棕榈油、甘蔗渣、城市固体废弃物、森林废弃物,以及来自畜禽养殖场和工业处理过程中的有机废水。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大型火电系统,例如直接燃烧生物质或与煤混燃产生蒸汽发电和供热;大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10MW以上);每年集中处理农场和工业有机废水1万吨以上的厌氧发酵供热发电系统;垃圾填埋气回收供热和发电系统;还有生物油的生产(乙醇、生物柴油等等)。
欧盟15国,2000年全部电力的1.5%来自于生物质能,并计划将生物质能的开发作为其实现2010年22%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的主要内容。德国在利用厌氧发酵处理废弃物发电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已有1900个厌氧发酵厂,2004年装机27万千瓦。
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包括生物质资源不足、品质不佳、收集困难、难于转化;生物质催化与转化效率低下,过程能耗和水耗高;生物转化工艺难以低成本规模化放大以及生物能源终端产品品质不佳、产品标准欠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