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落地:大规模、高消纳、市场化

含蓄的花卷
甜甜的小兔子
2023-01-01 06:25:41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落地:大规模、高消纳、市场化

最佳答案
虚拟的山水
坦率的白羊
2025-08-04 08:57:22

全文 1940 字,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南方能源观察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omagazine@126.com 编辑 黄燕华 审核 冯洁 6月1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高水平消纳以及市场化发展。大规模开发 中国已经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截至2020年底,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达到5.3...全文

最新回答
超帅的冰淇淋
简单的香水
2025-08-04 08:57:22

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其中水力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kW,居世界首位;可开发利用的陆地风能资源约2.53亿kW,近海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地热资源的探明储量相当于31.6亿吨煤;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也都属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已制定出未来30~50年的能源战略规划,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但是不容乐观看再生能源,看能源储量应该触目惊心;

面对现实当人们天天被上涨的油价,电价困扰之际,能源这个严峻的问题已然无法轻视.据权威报告显示,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例如,煤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按中长期规划的开采速度及最大开采峰值25亿吨,现有剩余可开采储量到本世纪中叶将开采殆尽石油的剩余探明储量以储采比表示为14年,按规划的开采速度,可以开采13年(自2002年算起)我国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截止2002年底为2万亿立方米,储采比为61.按中长期规划的开采速度,开采年限约24年,即到2026年将开采殆尽.

懦弱的玫瑰
潇洒的泥猴桃
2025-08-04 08:57:22

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当,各领域复苏较快,二零二零年,我国碳排放量达到九十八点九四亿吨,同比增长百分之零点六,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也提升至百分之三十点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四条 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不确定性:

有研究机构此前估计中国将在2020至2050年间出现排放峰值。《卫报》的文章表示,万钢提出的2030至2040年这个预估将时间范围大大缩小。但他也指出,未来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说峰值将会在这一时间区间的前期、中期或是后期达到。

万钢说,“作为科技部长,我认为越快越好”,但精确的时间取决于如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科技发展等等不确定因素。他补充说,如果中国继续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将碳捕获技术商业化并改变消费行为。

冷酷的泥猴桃
矮小的草丛
2025-08-04 08:57:22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趋势

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国际能源展望2004》基准状态预测,全球能源消费总量将从2001年的102.4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25年162亿吨油当量,世界能源消费在2001-2025年将增加54%。日本、欧盟等能源机构预计,全球能源消费峰值将出现在2020-2030年。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将在本世纪内基本开采殆尽。《BP世界能源统计2006》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可供生产40多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可以供应65年和155年。国际能源署2005年分析认为,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60%,届时仍将有“足够”的资源可满足需求。预测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大多数将来自运输部门,运输部门占全球石油需求的份额将从现在的47%增加到2030年的54%。同时指出,C02排放也将增多,减排温室气体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国际能源署认为,中东将增加投资以扩增常规石油资源产能,非常规石油资源如油砂等将得到加快开发利用,氢能将有少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将有更大发展潜力。到2030年,替代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不仅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而且将成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球能源市场日趋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已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3.6%,世界能源消费将越来越向中国和亚太地区聚集。

据预测,目前中国主要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为约80、15和近50,大致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40%和70%左右,均早于全球化石能源枯竭速度。未来5-10年,中国煤炭国内生产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量,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则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原油的缺口最大。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中国来说既重要又迫切。

二、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各国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都对发展能源的战略决策给予极大的重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化石能源的利用会产生温室效应,污染环境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升温。

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从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快,产业前景最好,其开发利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

风力发电技术成本最接近于常规能源,因而也成为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风电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条件下,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总的比例将达30%,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要求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

三、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2004年,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1%、8%、4.3%和6.8%;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7.5%、20.5%、10%和22%;到2020年将都提高到20%以上;到2050年,德国和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达到50%。韩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04年的2.1%提高到2010年的5%。日本和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04年的3%和7.5%提高到2010年的10%左右,2020年分别达到20%和15%。

四、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展

美国正在加大可再生能源研发和利用力度,2005年美国能源部能源研发总投资7.66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研发投资占了42%。美国制定了庞大的太阳能发电计划,克林顿政府出台的“百万屋顶计划”将在1997年到2010年里,安装总容量达4.6亿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

德国新的《可再生能源法》,为投资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德国制定了《未来投资计划》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迄今投入研发经费17.4亿欧元。200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年销售额达100亿欧元。风力发电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54%,太阳能供热器总面积突破600万平方米。法国。法国推出了生物能源发展计划,2007年之前将生物燃料的产量提高3倍,使起成为欧洲生物燃料生产第一大国。具体内容是建设4个生物能源工厂,年均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生物燃料的总产量将从目前的45万吨上升到125万吨,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作物面积也将达到100万公顷。由于生物燃料目前成本比汽油和柴油贵2倍,法国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生物燃料的生产和消费。

英国把研究海洋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作为开发新能源的突破口,设立了5000万英镑的专项资金,重点开发海洋能源。不久前,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的世界首座海洋能量试验场正式启动。英国第一座大型风电场一直在不断发展,目前风电装机总量已达650兆瓦,可满足44万多个家庭的电力需求,近期还将建设10座类似规模的风电场。

日本官方报告,将从2010年正式启动生物能源计划,并与美国和欧盟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建设500个示范区。预计将投资2600亿日元,而与之有关的产品和技术将成为日本新工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国家,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重要性。中国制定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编制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确定了明确目标。印度成立了可再生能源部,政府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印度在风电和太阳能利用规模方面已居于世界前列。东盟国家也开始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工作。10个成员国各自都有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包括地热、水电、风能、太阳能和来自棕榈或椰子油的植物燃料等。按东盟计划,到2010年各成员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将达到2.75万兆瓦,其中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将成为领先者。

彩色的万宝路
玩命的山水
2025-08-04 08:57:22

碳排放峰值就是预测出的将来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本质上说就是反映出将来能源的最大消耗量。碳中和是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绿色发展第一次有了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绿色经济有了新动能和新增长点。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碳中和就是环境危机带给我们的机遇,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先机,变不利为有利,将负外部性内生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形成巨大的碳中和产业。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节能减排是最经济、最直接的路径,包括提高能效和减少能源需求。例如我国钢铁、建材、化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如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亿吨。

发展低碳和非碳能源,降低高碳能源比重,可有效减少碳排放。低碳能源主要是天然气,非碳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降低高碳能源和碳排放的主力。我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中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碳排放峰值

香蕉柠檬
要减肥的夕阳
2025-08-04 08:57:22

2021年全球co2排放量达363亿吨。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数据称,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创历史新高。

报告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减少19亿吨,降幅5.2%。在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以及疫苗接种的推动下,世界经历了极其迅速的经济复苏。2021年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年度增长,但恶劣的天气和能源市场条件加剧了能源需求的复苏,导致燃煤量增加。

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6%,与全球经济增长5.9%相同步。这标志着自2010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的最强耦合。2010年,全球经济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反弹6.1%,而经济增长5.1%。

用煤产生的二氧化碳

2021年,煤炭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量的40%以上,使用煤炭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153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比2014年的峰值高近2亿吨;使用天然气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弹至75亿吨,远高于2019年的水平,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行业对天然气的需求都在增加。

使用石油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7亿吨,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主要是因为全球运输活动复苏有限。受疫情影响,运输业每日对石油的需求量比2019年低600多万桶,排放量减少6亿吨。2021年,与国际航空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疫情前水平的60%(3.7亿吨)。

失眠的绿茶
花痴的黄蜂
2025-08-04 08:57:22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就我国而言,当前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利用过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显示,能源活动是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约占我国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6.8%。

能源活动中,化石能源又占重要地位。虽然发展可再生能源取得一定成绩,但要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还需要时间。目前,可再生能源存在能量密度低、时空分布不均衡、不稳定、成本较高等特点,成为其规模化应用的瓶颈。未来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将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是我国现阶段使用最多的五大能源。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的能源革命,意味着要将传统的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进而促进我国能源及相关工业升级。

破除能源之间的壁垒,促进多能互补、取长补短,提高能源整体利用率,这是能源变革势在必行之举。以石油和煤炭为例,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且存在基础石化产品不足,制约下游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的问题;而我国煤炭资源约占化石资源总量95%,如果能以其为原料制取清洁燃料及基础化学品,将成为缓解石油供应压力和弥补石油化工缺陷的补充途径。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布局碳中和,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你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慈祥的大树
腼腆的饼干
2025-08-04 08:57:22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生物质能、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 ~ 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 的研究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增长得都要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 ~ 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

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在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以及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更贴切)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

疯狂的小丸子
满意的香水
2025-08-04 08:57:22

碳达峰是国家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

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达峰并不单指在某一年达到最大排放量,而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能在一定范围波动,然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碳达峰的措施:

从清洁、安全、经济等方面谋划好“十四五”能源发展,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推动各地清洁能源岛建设,提高能源安全发展水平,降低发电用电成本。要把握好能源总量,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电气化比例,推进能源技术创新。

强健的西牛
羞涩的猫咪
2025-08-04 08:57:22
综述:2030年。

明确提出了INDC(自主贡献目标),到2030年左右,会出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而且我们要争取早一点实现。为此采取的具体措施也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第一是节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二,发展可再生能源,也就是零碳的能源;第三,增加森林碳汇;第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简介:

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本身也向外层空间辐射热量,其热辐射以3~30μm的长波红外线为主。当这样的长波辐射进入大气层时,易被某些分子量较大、极性较强的气体分子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