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150亿元发展新能源车上汽下狠心了!
日前,SAIC发布公告称,公司已获得证监会核准,核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56亿股新股。根据此前公布的固定收益计划,公司计划以每股不低于14.2元的价格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约15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等相关项目。496038_225950041352_2根据2015年12月的公告,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以其他资金进行投资,待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置换。募集资金不足以投资上述项目的,不足部分由公司自行解决。公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根据项目情况,调整并最终确定每项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优先级及具体投资金额。
力帆股份5月6日晚间披露了定增方案。公司拟向不超过10股的特定目标发行不超过2.61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4.8亿元,投资于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汽车16亿瓦时锂电池核心项目、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汽车平台开发、新能源SUV车型研发及贷款偿还。力帆股份将以的换电模式建成能源站一条完整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核心,技术研发制造核心零部件。
马云其掌管的云峰基金拟参与广东宝丽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而且,一掷14亿现金,认购其定向增发计1.5748亿股,占宝新能源此次定增3.4871亿股的45.16%。定向增发完成后,宝新能源总股本将由目前的17.2661亿股普变更为20.7532亿股。云峰投资基金约占宝新能源总总股本的7.588%,成为宝新能源第二大股东。
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公开的董事会公告,看一下这个定增的具体情况,如果公司的大股东纷纷参与定增,参与的机构投资者实力雄厚,定增项目未来前景远大,那么利好的空间可能会偏大。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定增所获资金,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并且既然是折价增发,必然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这对于市场也是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此外,定增的项目如果是眼下十分火热或者未来发展前景特别好的,那肯定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定增效果截然不同,比如一个现在新能源很火,一个公司要定增做新能源项目,但是仔细一看,这个公司本来是卖衣服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被市场认定为蹭热度,也很容易适得其反。也希望各位投资者面对定增时擦亮眼睛。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板块带动了整个市场的人气,已经变成了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板块之一。那浙江新能作为新能源板块的龙头股到底优不优秀呢?这就带着大家来看一看。
在对浙江新能进行更多分析以前,我专门将新能源行业龙头股名单整理好拿来给大家,快来点击链接领取吧: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浙江新能公司是从事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综合型能源企业。
在简单介绍浙江新能的公司情况之后,我们来看下浙江新能有限公司到底有什么优点,值不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区位资源优势
公司运营的水电站地理位置蛮不错的,辖区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是非常大的,能够开发常规水电资源非常多,基本上占了浙江省可开发量的40%,它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水电第一市。
此外,浙江省区域经济发达使得电力需求旺盛,电力消纳情况是属于良好的。甘肃和新疆这两个省份是公司运营的光伏电站的主要基地,它们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以发现,公司运营的电站有这很优越的地理位置。
亮点二:项目开发、运营及管理优势
公司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是因为水电站稳脚跟的,开发和投资经验即将满20年,因此,公司在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行业具备较强的电站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除了上述之外,发行人还就企业治理这方面建立了一套体系,也特别还是针对光伏项目小、远、散这样的特点,利用精简高效的区域事业部制进行管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由于篇幅受限,若是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浙江新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可以直接查看学姐整理的这篇研报:【深度研报】浙江新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发展来看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阶段。推进水电与新能源协调发展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中之重,水电、风电、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部曲,缺一个都不行。其中电力领域是能源革命的主战场,水电是目前能源革命的核心部分,在能源革命中风能是第二梯队,能源革命的决胜力量将是太阳能。
这样看来,未来还有更多发展机会在等待着新能源行业去探索发现。浙江新能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龙头股,在行业前景如此可观的情况下,有望迎来蓬勃发展。由于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假如说还想更准确地去知道浙江新能未来行情,大家请点击这个链接,链接当中有专业的投顾可以帮你诊股,看下浙江新能估值到底是高估还是低估了:【免费】测一测浙江新能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无法东山再起,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这个品牌的实力不如那些大品牌的厂商。就算是重整它的研发技术以及实力也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根本就没有东山再起的优势。
再加上现在新能源市场拥有着非常强大的竞争压力,所以对于它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中高低端都有实力强悍的品牌存在,这些企业的实力都非常的雄厚,研发能力很强大。它根本就没有什么优势,机会也非常的渺茫。
众泰汽车迎来复产,“山寨”神车还能东山再起吗?
无法在东山再起,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优势。虽然已经重整了,但是现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并且不管是中端高端还是低端的市场,都有着实力强劲的品牌,这些企业不仅实力雄厚,还拥有非常强大的研发力。
所以对于它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再加上这个品牌没有什么资历,而且技术研发又非常的落后,所以没有机会东山再起。
60亿元定增计划通过,“山寨”神车还能东山再起吗?
它没有办法重新再去,因为它的发展没有任何的优势。虽然说计划已经通过了,但是实力却不如那些大品牌,技术研发也非常的落后,所以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并且现在新能源的市场拥有着很强大的竞争力,中端高端低端都有着很强劲的品牌。
这些品牌的实力雄厚,研发能力强大,没有给它留下任何发展的空间。
温馨小提示
它没有办法东山再起了,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机会。现在不管是终端低端还是高端的领域,全部都有实力强劲的品牌战略。这些企业实力雄厚,研发能力强,而且有很强的能力。这个品牌资历不行,实力不行,技术不行,研发力也不行,所以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条件。
低位定增和高位定增的区别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肯定是希望高价定增,这样可以付出较少的股权。而对方肯定是希望较低的股价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持股比例。
在谈判时肯定会出现谈不拢的现象,我们看到定增成功的只是已经成功的。定增的数量是无限的,甚至可以将公司全部卖出去,这样就成借壳了,这里就看大股东的意愿了。
关于股价,定增不是大概念,不如重组那么容易遭到暴炒。定增被炒有这么几种可能:
1、定增用于发展新业务,例如当下比较火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但其实如果公司本来是养鸡的,后来定增这个,来发展自己根本不熟悉的产业,应该是利空,但是没办法,市场认可就行。
2、行情好,当大势好的时候市场处于找题材的状态,定增当然也会被炒作。
3、定增的数量,如果定增了很少,对业绩的贡献率非常少,那就根本不属于消息了。如果定增得太大,那就属于借壳上市,就属于大概念了,如果借壳又发展当下被炒作的业务,那就更会被炒爆了。
就在8月12号的时候,宁德时代宣布了一个惊人的计划,那就是准备融资582亿用于扩产,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这582亿是个什么概念,最近上市的中国电信IPO融资540亿,就已经被市场上的股民们骂的狗血淋头,说中国电信是股市的吸血鬼,现在看看宁德时代582亿的融资,比中国电信还要多几十亿,这充分说明了,这一次融资的份量。这一次宁德时代的融资中,582亿里面是有400多亿是用来做动力电池,还要储能电池这一些项目的,另外的钱一部分是拿来做技术研发,以确保自己在电池行业的领头羊地位,最后剩下的钱,就拿来做公司自己的流动资金。
这消息一出,整个市场都开始炸锅了,很多投资者都在表示质疑,为什么宁德时代要融资这么多钱搞大扩产,是不是有点大跃进的嫌疑了,其实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对于当下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格局有了解的话那就不会这样说了,现如今全球的电动车销量,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的话,就已经超过了250万台,想想看去年全年,也就卖了300多万台,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已经快赶上去年一年了。全球的数据是如此,再说说国内,国内的数据更加疯狂,从今年的上半年的数据看,上半年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整年的销量。所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纵观现在的局势,各个国家都在为了碳达峰以及碳中和而努力,新能源的发展肯定是会更加迅猛,发展迅猛了,问题也就来了,那就是没有电池啊,现在电池稀缺到什么程度了,去看看小鹏汽车的CEO吧,他为了要买到电池,亲自跑到宁德时代来蹲点。一个CEO放这其他事情不做,跑来买电池,这足以说明了电池的重要性。
所以宁德时代定增这582亿元,用来扩产并不是大跃进行为,而是实实在在的因为有需求才会扩产。
捷佳伟创为何要在业绩发展向好时,切入到另一细分领域呢?问询函及时发现了疑问。过去几年,公司毛利率不断下滑,存货尤其是发出商品增长较快。
《投资者网》谢莹洁
作为晶体硅光伏设备的制造商,深圳市捷佳伟创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捷佳伟创”,300724.SZ)看到HJT电池概念大热,突然决定转入该细分领域。
10月末,捷佳伟创终止了部分IPO募资项目,并将剩余2.87亿元募资调整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11月末,公司宣布定增募资不超过25.03亿元,其中五成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一系列动作之后,公司终于如愿以偿站上风口,而此时问询函也如期而至。
HJT电池快速爆发
时至年末,HJT电池概念股仍在飙涨。阳光电源、上级数控等相关企业的股价年内涨幅达到500%左右。
以HJT电池为重要业务之一的通威股份传来消息,已完成60亿元定增,头部私募高瓴资本、易方达基金、睿远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都赫然在列。
捷佳伟创终于按捺不住了,其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多次强调在该领域的目标:“公司追求的是高效和超高效的HJT整线设备技术,这确定了公司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根据2018年上市时披露的招股书,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主要有:自动化设备、制绒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艺流程中的设备。全文并未提及HJT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HJT电池也被称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于光伏发电设备。具有工艺流程短、工序少、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特点。其制造工艺区别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其中一道重要工序为非晶硅薄膜沉积。
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异质结电池经历30年左右的发展 历史 ,产业化脚步已临近,2020-2021年有望成为HJT投资元年,2022年进入快速爆发阶段。
但直到HJT站上风口,捷佳伟创才有了实质性的布局动作。
10月28日开始,捷佳伟创宣布终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业化项目”及“国内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并将上述项目募资余额2.87亿元调整用于新项目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
募投必要性被问询
变更前次募投项目后,捷佳伟创又在摩拳擦掌。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背后紧盯。
11月27日,捷佳伟创发布募集说明书,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212万股,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25.03亿元。
其中13.3亿元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6.46亿元用于先进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和5.2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余下投入于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化项目(9.99亿元)、二合一透明导电膜设备产业化项目(3.34亿元),目的是新增HJT等高效晶硅电池工艺技术设备的产能,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1%、38.9%。
切入热门领域的捷佳伟创迅速引来资本爆炒。12月17日,该股以156.88元/股的收盘价创上市来新高,本月累计涨幅达到50%,年内涨幅超300%。
“新项目与现有产品及研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是否导致主营业务的变化或技术路线的变化;效益测算的谨慎性和合理性,说明新增资产未来折旧预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本次研发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12月11日,捷佳伟创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
“前次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延期、变更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对本次募投项目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变更后募投项目的区别。”
即便捷佳伟创执意要求开展新项目,公司也完全可以依赖自有资金。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有货币资金16.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500万元,其他流动资产4051万元,长期股权投资1.1亿元。
不仅如此,捷佳伟创今年还为客户提供担保,对外担保合计达到14.3亿元,部分担保对象与公司前五大客户重叠。
深交所要求就上述情况说明本次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担保事项形成的原因、新增大额担保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否涉及营销策略或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担保对象是否有具有足够支付能力等。
光鲜业绩背后的问题
如果不是深交所的一纸问询函,捷佳伟创漂亮业绩背后的引忧,或许也难浮出水面。
2017年至2019年,捷佳伟创营收从12.43亿元增加到25.2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54亿元增加到3.82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0.84亿元,同比增长71%;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32.18%;基本每股收益为1.4元。
但事实上,其盈利能力已现下滑趋势。三季报显示,其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7%、14.4%,而在2018年及2019年同期毛利率为41%、33.7%,净利率为23.8%、18.7%。
“近年来,半导体掺杂沉积光伏设备、自动化配套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60%和12%左右,近三年一期毛利率分别为38.8%、38.4%、28.3%、22.4%和39%、42.29%、36.24%、26.55%,持续大幅下降。”深交所要求就此说明,上述设备毛利率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持续下滑风险。
毛利率下滑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季报显示,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只剩16.23%,相比2018年同期减少6.7个百分点;公司应收账款达到16.51亿元,短短一年就增加了13亿元,而公司财报称这是由于会计规则变更。
上述情况是否是议价权下滑的征兆?与公司布局新业务有无关联?《投资者网》近期就相关问题联系到公司方面,但仅得到“董秘已收到邮件”的回复,再无下文。
如果捷佳伟创正面临市场环境的降温,那么这次定增扩产,未来也或许存在市场无法及时消化产能的问题。
公司也在定增方案中坦陈,“公司存货达到32.56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发出商品占比达到70%。若下游客户取消订单或延迟验收,公司可能产生存货滞压和跌价的风险。”
深交所因此问询,存货持续增长、存货周转率持续较低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收入规模相匹配,发出商品占比较高、发出商品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和合理性。
而另一面,股东们正忙于减持套现。
Wind数据统计,公司今年以来4名股东(伍波、张勇、富海银涛、2019年员工持股计划)合计减持1297.6万股,约合市值10亿元。
上述两名高管减持理由是“出于个人资金需求”,不过其似乎并怎么不缺钱。截至目前,二人没有过质押动作;2019年年薪均达到92万元。(思维 财经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