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左然像哪个名人

神勇的音响
紧张的路人
2023-01-01 06:15:23

左然像哪个名人

最佳答案
激动的果汁
踏实的野狼
2025-08-04 06:33:50

左然像白敬亭。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左然,1955年出生,系左宗棠第五代孙,左宗棠第四代孙左景伊之次子。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甘肃农村插过队,也当过工人。1982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同年人浙江大学同专业读研,主修电液控制系统与机械。1984年8月硕士毕业后,赴美自费留学。在美国东北大学改读热流体科学,先后获该专业机械工程师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试验和硅烷化学气相沉积薄膜制备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最新回答
愉快的纸鹤
腼腆的黑猫
2025-08-04 06:33:50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一所建校60周年的高等学府,一所“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培养的的名人也是足够出色。

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李小鹏,前总理的儿子,于1978年——1982年在华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前身)完成了电力工程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学习。毕业以后进入电力研究院进行研究。经过了中国华能集团和国家电力公司的洗礼后,成为了山西省常委。

现在,他任职交通运输部部长。三月的两会,他英姿飒爽地站在人民大会堂大厅,回答了来自全国各地人大代表和记者的提问,并且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取消省界收费站的目标。相信每一个华电学子看到这个场面,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

另一位校友大家应该也不陌生,他的名字叫做姚雪松,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过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中华情》、《经济半小时》等多个节目,曾经担任过“315”晚会的主持人。

这名在镜头前落落大方的主持人,正是华北电力学院的机械系培养的学生。凭借着对电视行业的满腔热爱,这名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完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跨界。

在这儿,还想向大家介绍一位我特别喜欢的歌手学姐,叫做申原旗。她有着非常撩人的嗓音,是很多华电男生心目中的女神,江湖人称“华电邓紫棋”,她曾经在校园好声音大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2016年夏天,她成功登上了央视的《越战越勇》综艺节目,向着全国观众展示了自己的歌喉。

华电虽然是一所理工科为主学校,但华电走出的名人,却不单单是大家所认为的理工男。由此可见,我们华电的学生,也是多才多艺的哟~

危机的美女
隐形的书包
2025-08-04 06:33:50

东南大学知名校友有很多,但提起东南大学知名校友,不得不说的有吴健雄、林鸣、陆勇等人。

吴健雄,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物理学第一夫人”,是美国物理学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长,也曾参与过曼哈顿计划。我之所以对吴健雄前辈了解较多,是因为东南大学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院,叫作“吴健雄学院”,里面的人,全是大佬!除此之外,每一年,东南大学都会举办吴健雄话剧演出,请全校新生观看。了解了吴健雄女士的经历,我们更加钦佩这位了不起的人物!(附图片)

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总经理、中国交建总工程师。他是我们交通学院的骄傲和自豪,更是东南大学的骄傲和自豪!面对老外的狮子大开口,他成就了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因为林鸣前辈是总工程师,所以大家对林鸣前辈的报道更多,突显了林鸣前辈的重要贡献。我们都知道,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是无数工程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没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我们都认同他们的努力与奉献!(附图片)

陆勇,东南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生。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徐峥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陆勇便是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原型,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陆勇前辈、关注到东南大学、关注到社会中被病痛和昂贵药价折磨的人。(附图片)

东南大学欢迎你!希望你能成为下一个让东大学子记忆深刻的人!

狂野的世界
诚心的钢笔
2025-08-04 06:33:50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陈学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7月4日2时26分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99岁。

从校友群传来大师去世的消息时,让我悲痛万分。五十二年前我报考西安交大时,就知道交大最出名的两个教授,动力系的陈学俊,电机系的钟兆琳。我慕名而考上交大,就读于钟教授名下的电机系,与陈教授名下的动力系失之交臂。二十多年前,我儿子从成都七中保送西安交大时,被能动学院录取,成了陈教授晚年的学生。我们父子二人,学的是理工,唯有以所学专业报国,也都事业有成,感恩母校,感恩师长。听到陈教授去世的噩耗,我们都在校友群里表示沉痛悼念。

据悉,为沉痛悼念陈学俊先生,2017年7月8日上午8时在西安市举行追悼会。李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陈学俊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并敬献花圈,向陈学俊先生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工程巨匠,国之栋梁。陈学俊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筹建了我国高校中第一个锅炉专业,开出了锅炉专业的全部课程;1979年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创建了我国唯一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能源动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为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工程强国梦,一世西部情,是陈学俊先生一生的写照,陈学俊先生一路从国难当道而来,与抗击侵略齐肩,博取国外先进科学,毅然荣归报效祖国,历开国盛典,经举家西迁,视学科发展为目标,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拳拳赤子之心,谆谆爱国之情。

50年孜孜不倦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我国多相流热物理学科奠基人,同时也是国际公认的'权威学者之一。陈学俊教授的名字先后多次被编入英、美出版的名人录。与此同时,他还获得过美国传记研究所颁发的教学与科研有突出贡献的国际著名学术领导人奖状。

岁月如歌,从清晨走到黄昏,从黑发走到白发,无论是在风云变幻的年代,还是在成功辉煌的岁月,陈学俊院士都坚持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工程强国的逐梦路上留下坚实足迹。

在交大校园里,奔走于教室、教研室的老师、同学,经常会发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互相牵挽着,行走在梧桐道上。他们步履缓慢,闲庭信步,不时小声交谈着,说些什么事情,偶尔先生会抬起拐杖,指着学校的建筑,似乎在诉说它的历史,偶尔,他们会默默无语,慈祥地看着来往的行人。来往的老师和学生,不是将目光引向他们,满脸充满了敬意。那位拄拐杖的老人便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学俊先生,陪伴他的是夫人、作家冰心的外甥女袁旦庆教授。

在同事、学生眼中,陈学俊先生永远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他90多岁高龄依然在实验室中和学生们一块学习交流。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每周都会去多相流实验室看看。陈学俊院士的卓越贡献、学术风骨和崇高风范深深影响和激励着交大师生,成为大家心中永远温暖的回忆。先生走了,但他为大家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将永垂千古,指引与激励着大家不断向前。

陈学俊先生还经常以自己历尽坎坷、刻苦求学的经历和“工程救国、科学救国”的信念,勉励学生珍惜宝贵年华和幸福生活,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为祖国争光。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陈学俊生于安徽滁县。那时的旧中国军阀混战,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虽然如此,陈学俊的父亲还是极力支持孩子多受教育,因此陈学俊5岁就开始读书,12岁考上著名的南京金陵中学。1939年在日本军国主义飞机的轰炸声中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年轻的陈学俊目睹了一幕幕山河破碎、家园离散的悲剧。多灾多难的中国给他的心里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44年8月,陈学俊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在学习期间,他以中国学子的聪颖和坚强,取得了优异成绩。心系祖国的陈学俊不贪图美国舒适的物质生活,不追求名利,毅然回到了祖国,到交通大学任教,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灌溉着这片让他魂萦梦牵的土地。

1949年,陈学俊的父母和兄弟已在台湾,亲人和老师都希望他能与家人团聚。而陈学俊做出的选择是留在大陆,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服务。他满怀着深情厚意,耕耘在祖国的教育科研战线上。1956年,党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陈学俊教授毅然捐赠了上海的私房,举家西迁。从此,这位可敬的老人在大西北倾注了50余年的心血,以他满腔的热情和聪明才智,谱写着“报国之志,爱国之歌”。

从青年到老年,陈学俊教授一直严守着“永远为中国工程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着自己的誓愿。抗战时期的1942年,全国工程师十届年会在贵阳召开,我父亲作为国民政府农业改进所的学员应邀列席了会议。他在我面前多次回忆了那次会议上传唱的那首《工程师进行曲》:“争名利,无意义,学工程,有志气,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求进取……”。我后来知道,这首歌曲就是陈学俊年轻时的作品,抒发了他的学工程为国为民的激情,唱出了爱国学子们求知救国、学以强国的热情。正是这为国为民奉献的远大志向,给了陈学俊教授以追求的勇气,使得他多年来在科学领域中一次次闯过艰难险阻,一次次跨越巅峰。

陈学俊教授将他一颗炙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奉献给了工程事业。由于这一系列卓越的学术成就,确定了陈学俊在国内外学术界的权威地位。他如同一条大河,不断进取,一路高歌,谱出了灿烂的生命光华,辉耀神州。

陈学俊院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