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邵阳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3-21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邵阳市大祥区红旗路与中心路交汇路口。
邵阳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500MA4LG72024,企业法人吴峰,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邵阳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新能源开发;光伏系统设计、安装及相关技术服务;电池晶硅片、逆变器、自适应跟日系统及支架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邵阳振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但小米并未射出,而是选择了暂时放下。
雷锋网独家获悉,小米此前在“造车”一事上确实有过相关计划——由王川和黎万强这一“王炸组合”带队,成立小米控股,团队持股的新公司,这一造车的新公司起步估值金额高达 50 亿美金。
不过,有知情人士对雷锋网透露,出于多方面考虑,小米内部暂时搁置了上述造车计划。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的脚步还未走稳,造车会分散小米核心业务的注意力,同时合伙人里反对的声浪过大;这应该是雷军没有下定决心的重要原因”,该消息人士表示。
同时,有知情人士补充,“在针对造车计划的合伙人投票中,王川和黎万强作为当事人虽然坚持,但也有两个人投了反对票,而雷军选择了弃权,遂成僵局”。
小米在造车这件事情上,确实存在“过去进行时”。
王川主要负责执行层面,全面摸底智能 汽车 行业,和 汽车 行业的人才见面,对造车技术和工厂都进行了充分调研。
“黎万强也十分看好新能源 汽车 赛道”,该知情人士表示。黎万强在造车这件事上除了负责 “营销” 的老本行,即品牌营销的事情,同时以 CEO 的名义负责对外融资和政府关系,具体造车还是由担任总裁的王川牵头。
从过往经历来看,在小米的加持下,“王川+黎万强”这一组合,的确称得上是“王炸水平”。
在加入小米之前,王川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创业项目包括影音 娱乐 设备公司雷石 科技 、多看 科技 ;后来小米收购多看 科技 ,王川由此加入小米,成为第八位联合创始人。
此后数年,王川在小米负责了小米盒子、电视等业务,先后担任小米高级副总裁、小米集团参谋长、小米中国区总裁等要职。其中,在王川的带领下,小米电视业务表现得异常出色——2018 年 2 月,小米电视的出货量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有意思的是,关于王川产品工程能力,雷锋网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在刘德、苏峻等小米设计派看来,小米电视在产品设计上拉低了小米品牌的水准,但在诸多小米一线产品经理看来,王川是小米内唯二的能平衡产品定义、工程实现和渠道营销三位一体的超级大牛。
在上一轮小米结构调整后,王川也被安排去开疆小米的大家电业务,这是雷军对王川有大杀四方才能的肯定,但这很显然是牛刀杀鸡,王川不甘于此,在把大家电业务迅速带上正轨后,造车这个事情变成了王川的兴趣所在。
黎万强进入小米要比王川更早,在 2010 年小米 科技 成立之时,黎万强就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虽然他曾两进两出小米,但品牌营销上,黎万强可以称得上是小米的灵魂人物,有人说他也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两个人之一。
消息人士表示,在计划中,小米造车不是在小米体系内进行,而是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估值 50 亿美金,小米出 35 亿,占股 70%,王川和黎万强各出 5 亿美金,各占 10%,剩下的 10% 用来吸引小米员工团队入股”。
相比其他造车公司的巨额投入,50 亿美元似乎“难以上道”。但北极光合伙人吴峰告诉雷锋网,近年来,随着智能 汽车 代工产业链不断成熟,单车制造成本逐渐下降,这笔初始资金已足以让小米交出 “第一辆以及第二辆小米 汽车 ”。
按照北极光的调研,蔚来造第一部车花费超过 200 亿美金,小鹏是 100 亿美金,而理想则只有 10 亿美金。虽然蔚来的投资人 BAI 资本合伙人龙宇认为,理想造的只是增程式的电动车,智能驾驶比重不高,并非同一个品种,所以理想造智能车的成本应该在 30 亿美金这个量级——但是以当下富士康比亚迪吉利们的跃跃欲试,智能车的成本以指数级下降是必然的。
消息人士告诉雷锋网,听闻小米要造车,诸多主流 VC 都愿意以 100 亿美金的估值马上跟进;所以,拆分出新公司的一个很大目的就是为了很好的融资,而不必受限于小米的业绩。
资金具备, 汽车 代工产业链不断完善使得造车在品牌定义比例越来越大,加上 “王川+黎万强” 这一王炸组合,小米未尝不能在造车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这一计划走向落地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波折。
消息人士向雷锋网透露,这一看起来很有前景的造车计划,在一次小米内部高层投票中被否决。“有人投了反对票,雷军选择弃权,最终投票结果就是造车计划暂时放下了”。
关于“小米暂缓造车计划的原因”,多位消息人士给出了说法,背后有三个可能的因素:
1. 小米要集中精力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消息人士表示,小米接下来要重点发力手机业务,冲击高端市场,拿下华为国内空出来的手机份额。
2020 年 2 月,在小米 10 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手机全面冲击高端市场。在此后一年间,小米推出了多款售价在 4000 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其中在 2020 年 12 月,小米又赶在年底发布新一代高端机型小米 11,其冲击高端市场的节奏,不可谓不急迫。
不过,尽管小米罕见地在一年里发布两代高端旗舰,但其冲击高端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其中,在 2020 年上半年,中国 600 美元以上价位段智能机市场上,华为以 44.1% 的市场份额占据首位,排名第三的小米市场份额仅有 4%(IDC 数据);而在下半年,华为手机虽然失势,但在高端市场,小米并未能趁机拿下多少份额。
相关智能手机行业人士向雷锋网透露,虽然小米在 2020 年发力很猛,但在国产手机高端市场,华为的统治力依然非常强大,在高端品牌层面,小米受到的认可度依然很低,尤其在政企高端客户市场。
“在现阶段,冲击高端市场对小米来说是更为核心的事情”。
2. 造车项目会导致公司内部人员失衡
基于上一个原因,小米内部更愿意将更多重要人员留在核心业务部门。“造车项目本来就比较热门,比手机的吸引力大,再加上有王川和黎万强在,很多人都愿意过去一起干。”消息人士向雷锋网透露。
该消息人士补充称,如果太多人员涌向造车项目,原本想要重点发力高端市场的手机业务就容易使不上力。“如果造车项目真的开始施行,内部也会担心基本盘不够稳固”,消息人士表示。
同时小米高层特别是创始人层面对于造车这个事情分歧也很明显。
3. 造芯想法尚在,造车容易分散注意力
有接近小米的内部人士向雷锋网透露,在手机业务之外,小米对造芯还是有很大的想法,多线并行容易分散注意力,有部分合伙人认为,造芯的优先级是高于造车的。
雷锋网了解到,小米造芯开始于 2014 年,经过 3 年研发,于 2017 年 2 月发布 “澎湃 S1” 芯片,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小米并没有将造芯项目继续下去。
消息人士告诉雷锋网,虽然目前成立子公司由王川、黎万强造车的计划暂时搁置,但并不代表在未来小米不会去造车。
从小米过往在造车项目上的频频举措来看,小米对智能 汽车 是超级有兴趣的,暂停黎万强+王川子公司造车计划也是出于业务层面优先层级的考量。
雷锋网了解到,包括雷军个人、小米 科技 、顺为资本三方已经投资了 40 家左右有关造车、 汽车 后市场以及出行的企业。
另外,智能 汽车 的这一风口依然盛行,且市场存量空间很大,其它互联网公司都在争相进入这一领域并快速布局。
HIS Market 的报告显示,到 2025 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 60%;其中,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 75%。
此外,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新能源 汽车 销量在 2025 年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不难看出,近几年正是智能 汽车 的黄金年代。
“手机厂商去造车,从逻辑上来说,也是非常合理的”,包括来自 OPPO、华为等公司的多名行业人士告诉雷锋网。
朝景投资的创始合伙人李石也认为,小米造车是小米更上层楼的关键举动。
实际上,华为虽然多次否决造车传闻,但外界依然有不少声音认为,华为必然会走上造车的道路,不少铁杆华为经销商也表示,华为吸引他们继续坚守的一个重要暗示是马上会有车出来让他们帮着卖。有供应链人士甚至打赌称,7 月前后,华为将推出自己的智能车。
吴峰也认为,今天造车就是十年前的造手机,他经历过十余年前移动互联网兴起,笃定今天智能 汽车 就是当年的手机,成为行业的制高点。
他的观点是,今天的手机战场虽然还没有最后定局,但其实已经进入残局,手机战争的诸多生死题,其实会在智能 汽车 赛道中迎刃而解,一如 PC 互联网战争的诸多命运沉浮都在移动互联网江湖里得到了结一样。
吴峰甚至认为,如果错过造车,将是雷军的终身遗憾。
“保不准哪一天,雷军也会改变主意,自己领衔造车”,消息人士说道。
雷锋网注:本文由肖漫、李帅飞共同完成。
每次经过西安高新区街头,72岁的章东凡总喜欢摇下车窗,看道路两侧的大楼向车后掠去。“就像当初襁褓里的婴孩,转眼长成20多岁的小伙子,看在眼里,怎不欢喜!”
已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退休12年的章东凡,亲眼见证这个“小伙子”呱呱坠地——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此,“高新区”这一新名词,悄声潜入古城人心里。
二十七载砥砺前行,西安高新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成长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传承创业激情
夏日傍晚,走进高新区唐城墙遗址公园,绿林蓊郁,草木茁发。透过树林望去,华灯初上的写字楼美轮美奂,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篱笆外是现代世界,日新月异。公园里有人文内涵,动静相宜。”刚打完太极拳的刘师傅,擦去脸上的微汗,沉醉在夏日晚风里。
27年前,这里全然是另一番模样。1991年6月14日,西安西南城外,机器轰鸣,高新区破土动工。在管委会工作的章东凡,约上同事一道来到工地,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四周是破落的村庄、荒芜的土地,一条废弃的灌溉渠横穿东西。那时候,无人知晓也难以想象高新区未来的模样。”
创业的日子里,既艰苦又兴奋。管委会成立之初,只有10万元经费和一辆借来的旧轿车,近20名工作人员在租用的几间房里办公。去西安城内招商,大伙就骑自行车穿城而过;到外地招商,坐长途汽车、火车一路颠簸。“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充满激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章东凡说,“27年来,火一般的创业激情接力传承。”
那一年,西安高新区超额完成国家基建计划,在全国50多个高新区中名列前茅。“当年建区,当年开工,当年见效。”回忆起“高新速度”,章东凡难掩兴奋,“初战告捷,提振了高新人的精气神!”
自此,厚重的黄土地上,频频发出突破藩篱、拔节而起的“成长之声”:体制上,招商引资等领域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机制上,“一站式办公”,开创公共服务转变先河;服务上,凝聚了“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高新共识”……
靠着这股子闯劲儿,高新区昂首阔步、且行且歌,当年的那张“白纸”,如今已是色彩缤纷。7万余家企业在此注册,120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177个公司和机构,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时空流转,一座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
立足创新驱动
27岁的高新区,如今有了新目标——建成大西安都市圈的“首善区”。不沿海、不靠边,肩负重任的西安高新区,如何打开新局面?
“科技创新”,这是西安高新区给出的答案,也是其发展的立身之本。
几年前,中科创星孵化器创始合伙人米磊的女儿生病打点滴,护士一时找不到血管,连扎4针失败,让这位光学博士很是心疼。“能否发明一台设备,解决扎针难题?”仔细调研后,米磊与合伙人成功研发血管成像仪——通过红外光识别血管位置和深度,俗称“扎针神器”。
近些年,像血管成像仪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在西安不断涌现。
“春笋”遍地,难离“沃土良田”。2017年11月,西安高新区出台发展“硬科技”产业的8条措施,设立每年5亿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总规模500亿元的产业基金,支持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如今,我们已有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谈及发展之道,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吴峰言简意赅,“搭建创新平台,吸引人才落地,营造良好氛围。”
与本土培育相伴的,是筑巢引凤。这其中,韩国三星公司投资100亿美元的半导体闪存芯片项目最为亮眼。
2012年,三星带着闪存芯片制造工艺落户西安高新区,15个月后,月产10万片的半导体工厂建成。今年3月,三星项目继续“扩容”,二期投资70亿美元。
“现在,100多家配套企业已成功落户高新区,形成了一个近千亿元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西安由此成为全球半导体存储芯片领域的重要一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西安高新区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64家,累计认定1070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30亿元;累计转化科技成果逾10万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放眼合作共赢
坐落在高新区科技二路的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10年,却已在全球LED显示屏领域占有重要一席。
“刚成立那年,我们主营业务收入仅11万元。”回忆起创业初期,公司董事长袁胜春十分感慨,“经过努力,我们在校正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自此,诺瓦公司快速发展,如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831项,全球拓展服务网点33个,产品出口至59个国家。
“西安拥有先进的制造业,一些‘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相对较弱,双方产业互补、合作共赢。”在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看来,西安高新区承担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更大使命。
站在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高新区有着自己的梦想:打造“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这其中,形成一流的开放发展水平,聚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就是重要的奋斗方向。
当地时间7月10日,西安高新区北美(硅谷)离岸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美国硅谷是举世闻名的科技创新高地。我们在此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旨在促进两地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领域的资源互通与全方位合作。”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国际科技资源,是西安高新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重要路径,希望借此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离岸创新模式。”
来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9日 01 版)
上海汽车车牌字母缩写不代表上海的行政区域。车牌字母是按26个英文字母顺序往下延伸的,从沪A开始,用完当前字母里的所有数字序号之后就起用一个新的英文字母。具体代表如下:
1、沪C为上海郊区牌照;
2、沪AX、沪BX、沪DX为私营出租车牌照;
3、沪FM、沪FN、沪EN、沪GU为出租车牌照;
4、沪A、沪B、沪D、沪E、沪F、沪G、沪H、沪J、沪K、沪L、沪M、沪N 为上海市区牌照;
5、沪AX、沪BX、沪DX、沪AY、沪BY、沪DY、沪EY、沪FY、沪GY、沪HY为租赁公司车辆牌照;
6、沪BZ、沪DZ、沪EZ、沪FZ、沪GZ、沪HZ、沪JZ、沪KZ、沪LZ、沪MZ、沪NZ为 新能源车牌照。
扩展资料:
车牌第二位是英文字母代表该车户口所在的地级行政区,为各(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字母代码,一般按省级车管所以各地级行政区状况分划排名:(字母“A”为省会、首府或直辖市中心城区的代码,其后字母排名不分先后);
号牌编号字符位数为5位,由阿拉伯数字或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阿拉伯数字从0到9共10个,英文字母从A到Z共26个。汽车类号牌编号字符为三位加三位结构,横向单行排列,中间用“●”和“━”标记分断。“●”表示前号牌,“━”表示后号牌。摩托车类号牌编号字符为横向单行排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汽车牌照号详解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