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能源陷入“事不过三”魔咒,明年加仓的就看这两个大方向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年一度的重要会议,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经济工作定调尤为关键。
会议提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对于股市来说,影响最直接的是货币政策。市场的估值水位、溢价空间和货币政策直接相关。那就来看看具体政策情况。
今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今年以来,M2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如果明年实际GDP增速为8%,考虑通胀2%,名义GDP增速约为10%。也就是说明年社融增速至少在10-11%的区间。
之前市场一直担心货币政策收紧,高估值的小盘股、成长股估值一路下杀,特别是 科技 股跌得是一地鸡毛。现在来看,明天货币政策收缩的力度并不大,可以说稳定住了市场的人心。
会议还确定确定了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
1.强化国家战略 科技 力量
2.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3.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4.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5.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6.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7.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8.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 科技 , “强化国家战略 科技 力量”摆在首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摆在第二位 ,中央定调的大环境下, 科技 股的机会不容小觑。
今年的行情来看, 科技 股也就是在2月份的时候,又一波脉冲式的行情,之后一直进入调整,特别是7月份之后,已经深度调整了5个多月。
半导体、消费电子、5G、云计算等之前的高景气板块,虽然都出现了大幅回调,但是当下政策加码、行业景气持续、公司业绩向好, 跌下来的龙头公司值得明年重点布局。
另一方面,海外是流动性持续泛滥。
欧央行12月议息会议如期加码QE规模并推出未来购债指引,延长购买期限至2022年,同时加码TLTRO III,支持银行信贷扩张,释放持续宽松信号。
美国12月会议维持基准利率和QE购买量不变,并在前瞻指引上有所放松,同时美联储将扩大购债计划并调整购债期限,反映了美联储将QE视为更为长期的支持经济工具,未来将视通胀与就业的变化而调整。
预计明年美联储仍会维持 1200 亿美元 / 每月的 QE 购买节奏,并根据经济恢复情况灵活调整购买量。预计明年美联储扩表规模在 1-1.5 万亿美元,且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最早可能直到 2022 年初才会出现。
美联储开闸放水,美股大吹泡沫,美国疯狂制造泡沫,在流动性释放和美元周期下行情况下,铜铝价格进入强势周期,加上铜铝 历史 低位的库存, 铜铝等大宗商品迎来涨价潮。
当前疫苗进展超预期,市场对于顺周期板块情绪明显提升,在疫情中受影响的有色、化工、煤炭等板块随着经济复苏,制造业回暖,正在迎来量价齐升的景气周期,而且行业内龙头公司对应明年的估值都很低, 周期板块也是一个布局的方向。
白酒、医药和新能源已经连续大涨2年, 今年更是取得了爆发式的投资收益,那明天会如何呢?
“事不过三”,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在统计学层面,当抽取的样本数量越大(大于30),那么概率上就更接近于 正态分布 ——以样本平均值为中心,以代表的标准差分布。
概率上说,落入平均值周围一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为68%,两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是95%,三个标准差以内的可能性则高于99%。——偏离三个标准差以上的,是标准的小概率事件(1%),也就是”事不过三(个标准差)“的科学解释。
如果我们把数量足够的上市公司也考虑成一个样本池,那么除非宏观经济特别好或者特别差, 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仍会处于一个平庸的平均值状态 , 只有5%左右的公司,落到两个标准差以外的区间,实现三年的业绩爆发式增长。
也就是说也许这三个行业内的少数优秀的公司在明年依然能取得靓丽的业绩和涨幅,但是整个行业来看,这个可能性就很小了。
所以结合宏观政策和概率分析,我觉得除了抓住消费、医药和新能源板块里的龙头公司之外,明年的大机会应该在 科技 和周期两大板块,只有抓住市场的主线,才能取得更稳定的超额收益,就像今年的白酒和新能源一样。
我的公众号 【股透社】 专注于对 科技 和消费股的分析,以及对龙头企业分析估值,并及时把握市场的投资机会。
前面没有把缺口回补完,今天迎面重击,太狠了,前面有提示减仓,仓位低的没减的等下面调整再打筹码,继续等等。
新能源( 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潮能源本身价格意识都不是特别高,很多人都看好新能源股票以及新能源相关基金的发展,但是近些日子新能源的涨势不是那么好。因为之前迎来过一个很大的上涨,必然又逐渐下调的过程。
应该说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基本上起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能源都是逐步下调的趋势,你可以先建个底仓,然后慢慢加仓。但你不要指望这个时间之内新能源能够快速上涨,这不太可能了,80%的可能是下跌,可能说正常开盘的日子里面10天会有那么两三天是上涨的,这属于正常回调,但主流的节奏仍然是下降的,无论是新能源的基金还是新能源相关的股票都是这样的。
因为现在的新能源本身价格已经够高了,现在这个市场上面吸引的资本量已经够多了,多到那种短期内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程度。所以大家能理解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市场上有足够多的在新能源板块流动的钱,这钱已经能够满足正常新能源板块的需要,而不再需要更多新的资金,就算有新的资金注入也消化不了那么多资金消化不了自然价格就不会涨上去。因为钱只有真正利用起来的价格才有可能上涨,而现在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价格就不会上涨。
如果你是非常看好新能源股票的长期发展,现在建个底仓,根据价格的逐步下跌,然后适当的加仓,这是一个选择。你不能真的等到它价格快速上涨的时候你再想着去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买股票就是要做长线布局,你指望短期的低息高抛那叫投机主义者,本身赚钱的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这么做都是亏损的,因为你掌握不到市场的信息。但你作为一个长线的投资者,可能收益率没有理想的那么高,但风险会下降很多。
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成为近期市场的热门赛道,大量资金涌入,推动相关个股股价屡创新高。机构认为,在新能源 汽车 高景气度持续下,国内外政策的明确支持以及最近市场情绪导致大量资金转移到新能源板块。与此同时,在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包括新能源整车、上游锂电材料在内的上市公司则正在加速扩张产能。
行业快速发展
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
当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和渗透率均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中国市场新能源 汽车 销量131万辆,渗透率5.2%。2021年1-6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达到119万辆,同比增长225%,至6月底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提升至12.7%。此外,根据我国发布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划2021-2035》,至2025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目标为20%。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国内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东吴证券分析指出,按照当前的增速展望,2025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年销量将超过1200万辆。华泰证券认为,在全球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的大背景下,竞争优势明显的新能源 汽车 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
二级市场上,受益于新能源 汽车 的高速发展,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近日接连上扬。其中,比亚迪在上周收获两个涨停板,股价突破300元关口,并在8月6日盘中创下每股317.3元的 历史 新高。自今年5月以来,比亚迪区间涨幅已经累计超过90%。公司近日公布的7月份产销快报显示,当月新能源车销量为50057辆,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62.7%,占全系车型销量近87.95%。
另一方面,几家造车新势力近日陆续公布7月销量数据显示,小鹏、理想、蔚来 汽车 交付量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机构表示,新能源 汽车 已从补贴驱动跨越至市场驱动,步入了高速成长阶段,全球景气度持续共振向上。
在新能源 汽车 炙手可热的背景下,基金公司也在加紧对新能源赛道的布局。基金二季报显示,公募基金二季度明显加仓新能源产业链,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股票成为基金加仓的重要对象。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宁德时代已成为公募基金第二大重仓股,被多只明星基金重仓或者增持。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在产销超预期增长和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景气度与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性不断提升。国盛证券认为,新能源 汽车 销量高增,产业步入加速渗透期。按照目前趋势,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加快。
市场供不应求
车企和锂电巨头纷纷扩产
在交付量持续增长的同时,造车新势力也在不断扩产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7月31日,小鹏 汽车 宣布武汉一处规划产能10万辆的项目正式启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今年5月,蔚来 汽车 与江淮 汽车 也达成合作协议。8月7日,中概股开心 汽车 大涨近90%。公司此前宣布,在中国电动 汽车 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决定成立新能源 汽车 部门,组建新能源 汽车 研发、生产和营销等团队。
自今年二季度起,由于新能源 汽车 产销数据持续超出市场预期,上游电池和电池材料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卓创资讯8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近10日内,工业级碳酸锂上涨50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上涨4500元/吨。该机构认为,终端消费市场对于锂电池及上游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下半年碳酸锂价格或将保持偏强运行。
基于此,新能源产业链上游锂电巨头扩产动作不断。8月6日,蔚蓝锂芯在互动平台表示,张家港锂电池二期项目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10月份投产。7月26日,国轩高科宣布在合肥庐江投建年产20万吨的动力电池高端正极材料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此外,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加码动力电池产能布局之后,赣锋锂业近日宣布拟84亿元投建年产15GWh新型锂电池项目。
此外,近日锂电上市公司接连登陆科创板。8月6日,芳源股份在科创板上市,截至收盘,该股报收于34.8元,相较于发行价格(4.58元)上涨659.83%,当日成交20亿元,换手率达80.17%。招股书显示,芳源股份主要从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和镍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和镍电池的制造,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电动工具、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8月5日,厦钨新能也于科创板上市交易。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回顾上周A股市场,板块轮动频繁。其中,新能源、锂电池板块涨幅靠前。银河证券认为,下游即将进入三季度新能源 汽车 产销旺季,正极材料新增产能释放在即。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新能源板块将整个市场的人气都带动了起来,它算是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板块之一。那么那浙江新能作为新能源板块的龙头股,到底厉不厉害呢?马上就跟大家说一下。
在深入认识浙江新能以前,我整理好的新能源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这个链接进行领取:宝藏资料!新能源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浙江新能公司是从事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综合型能源企业。
已经对浙江新能的公司情况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我们了解一下浙江新能有限公司有哪些优势之处,是否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区位资源优势
公司运营的水电站建地理位置超级厉害,辖区内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十分大,可开发的常规水电资源很多,大约占了浙江省可开发量的40%,这也就被水利部命名为中国水电第一市。
除此之外,由于浙江省区域经济发达也让电力需求很旺盛,电力消纳情况还是良好的。公司运营的光伏电站主要是在我国的甘肃和新疆,这两个省份的地理位置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总体来说,公司运营的电站区位优势明显。
亮点二:项目开发、运营及管理优势
公司是一个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发电企业,通过水电发展起来的,在开发和投资方面的经验近20年,因此,公司在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行业具备较强的电站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随后,发行人还创造了一份关于企业治理的体系,格外是对于光伏项目小、远、散的特点,采取了精简又高效的区域事业部制管理形式,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都可是圈可点的。
篇幅不可以太长,想了解更多关于浙江新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都被学姐写到研报当中了,大家浏览一下吧:【深度研报】浙江新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发展来看
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想要推进能源革命必须做好水电与新能源协调发展的推进工作,水电、风电、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部曲,无论缺少哪一个都不行。其中有关于能源革命的主战场还是电力领域,水电是目前能源革命的核心部分,在能源革命中风能是第二梯队,太阳能将是能源革命的决胜力量。
这么一看,新能源行业在日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浙江新能实际上是新能源行业的龙头股,在行业发展空间这么大的情况下,有望迎接很好的发展。由于文章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浙江新能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这里面有专业的投顾能帮你诊股,看一看浙江新能估值是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浙江新能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前不久,给诸位预告过汇丰晋信的投资策略会,也说过我会写个观后感,焦点自然是我很喜欢的新能源投资基金经理陆彬。
这些天有读者追问何时写观后感,这不就来了么。其实不是拖拉,而是因为要更好的理解和验证陆彬的发言,得等到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发布。
如今,万事俱备,观后感也来也。
许多基民知道陆彬,自然是因为他是2020年的股基冠军。当年汇丰晋信低碳先锋以134.41%的收益技压群雄拔得头筹。
需知,目前陆彬在汇丰晋信已经担任助理研究总监,开始参与研究团队的管理了,这一步意味着能力圈的扩展,不能再将其简单看做是一个新能源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了;更何况,其实陆彬在基金管理上,其实也早就在拓展能力圈了。
如果说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和汇丰晋信智造先锋是陆彬在新能源领域的代表作品,那么2020年5月9日开始管理的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就是 陆彬对全市场基金的一次尝试,而且尝试的结果迄今来看也不赖 ,依靠较低的波动实现了更高的Sharpe值。
从2021年的表现来看,汇丰晋信动态策略这个十大持仓中频见万科、平安、太保等金融地产股的全市场风格基金。哪怕是从持有人角度,听听陆彬在新能源之外的观点,其实也至关重要。
当然,听陆彬,首先听的,还是其对于新能源的观点。
今次分享,陆彬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当属 新能源股估值中枢的上移 。陆彬是在谈及新能源车行业时如是说的:
在陆彬看来,过去数年新能源行业虽然涨幅很大,但并不离谱:
估值上升的核心逻辑,笔者从陆彬的发言中归纳下来是亮点:
一、 确定性的增长 。在谈及新能源车行业时,陆彬强调“行业是非常难得的,至少可以 看到2025年到2030年的一个复合增速非常快的 一个行业……明确的看到了未来5~10年的行业的一个确定性的增长”,而在谈及光伏行业时,陆彬也用了类似的表达“整个复合的一个增长会非常确定,同时产业链也会非常长,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 年复合百分之二三十的一个需求的增长 ……”
二、 波动性大幅下降 。在谈及光伏时,陆彬如是说“光伏行业,之前的政策的波动性会非常大,因为这个行业的成本还都比较高,政策依赖度会比较敏感。那么从这两年开始,因为整个光伏的发电成本大幅的下跌,那么未来5~10年整个行业的波动性会大幅的降低”。熟悉光伏行业发展的基民,应该对于光伏行业前两年因为补贴政策变化而形成的行业波峰波谷并不陌生,其实同样的情况也曾经出现在当时强依赖补贴的新能源车行业。
但这些年,波动性的内因正发生变化。对光伏而言,平价入网意味着不再对补贴政策敏感;而新能源车陆彬用了“产品驱动”来评价,强调的正是新能源车消费者当下真正是喜欢新能源车品牌,而不是为了获得廉价车牌等原因,如此的波动性同样也会减少。
确定性的增长,搭配波动性的大幅下降,这是什么?这正是这些年“核心资产”股票大受追捧的关键原因 。当市场对新能源行业波动性大幅下降的认知不断深入人心,“系统性的一个估值中枢上移”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说新能源行业,其实核心背景是“碳中和”。
第一条,自然是新能源行业本身。在这块,陆彬很强调微观结构性的机会,比如光伏领域:
第二条,则是 周期制造行业的龙头公司 。在陆彬看来:
这部分的机会,诸位如果结合经济工作会议如下表述来看,会发现更多的深意:
第三条,则是 环保 科技 。碳中和,说到底是 科技 驱动的领域,虽然眼下已经有了多个巨头,但是在许多微观环节,仍有大量 科技 创新驱动的机会,这种机会更有VC投资风格,对此陆彬者这么看:
在新能源之外,陆彬也给基民呈现了他对全市场投资的一个投资框架,包含了核心资产、价值回归、PEG成长股和周期股四大投资范式。
核心资产,在2021年,其实经历了一次分化。
如果说新能源股作为核心资产的一类依然大放异彩,那么消费和医药就是有点灰头土脸。
不过,核心资产的诱惑首先就在于其增长的稳定性。当消费和医药在2021年经历了利润增长和股价大跌之后,其吸引力正在回归。对此,陆彬持乐观的态度:
在2021年,以平安、新华为代表的整个保险板块,可谓都是灰头土脸,跌幅大多在20%以上。
但也正因此,陆彬反而认为“左侧”入场的机会来了:
从汇丰晋信动态策略的持仓来看,中国平安在一季报中首度出现在十大权重股中,二季度末又增加了中国太保。
至于地产行业,陆彬其实更为乐观:
以持仓而言,汇丰晋信动态平衡中地产股的比重,从一季度的0,上升至2季度的8.37%,三季度进一步上升至14.85%,加仓力度可见一斑。
虽然核心资产背后的稳健增长理念大行其道,但是永远无法阻挡市场对于高增长的渴求。而PEG(市盈增长比率)成长股,正是这一投资范式的代表。陆彬在这块,尤其看好计算机行业:
至于2021年一度大热的周期股,陆彬总体并不看好,唯一的例外或许是“猪周期”:
2022年,A股走向何方?陆彬用“价值回归 优质成长”八个字做了概括。
准不准,当然要等待2022年时间的检验。
如果准,该如何“坐享其成”。其实还是文首介绍的分类,看好碳中和领域机会的,汇丰晋信智造先锋和汇丰晋信低碳先锋是更具弹性的选择;
如果看好陆彬在四大范式下的总体布局,等不及要入市的,可以看汇丰晋信动态策略;如果有耐心并且对入市节奏把握不准的,可以考虑陆彬将于2022年1月6日开始发行的 汇丰晋信研究精选(014423) 。毕竟,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是一只2007年就上市的老基金,不能投资港股通对于将“价值回归”作为2022年重要策略的陆彬而言,还是会有一点缺憾。如今有汇丰晋信研究精选弥补这个缺憾,倒是有希望成为陆彬全市场基金的新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