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忻州煤改电什么时候开始
5月11日开始。
忻州煤改电项目将于5月11日至10月15日期间组织实施,煤改电煤改气设备统一招标,各县市、区分别签订设备采购合同,并根据中标设备清单确定本行政区清洁取暖煤改电煤改气居民和单位数量及对应的各类设备型号、数量:其它路径清洁取暖设备招标工作由项目所在县市、区自行组织开展。10月15日前完成项目施工工程,确保采暖季来临前全面完成年度清洁取暖改造工作。
新实施的清洁取暖煤改气煤改电等项目,坚持以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超低排放基础性热源为主,以煤改电、煤改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辅助热源为辅,优先以乡镇为单元,采取连片改造方式,按照一村、一户、一工程的工作理念,将每个居民用户作为一项工程实施改造。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规范滹沱河流域开发、利用、治理等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滹沱河流域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滹沱河流域(以下简称流域),是指位于忻州市境内的滹沱河河流源头、干流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内的水域和陆域,以及出露带在流域范围内的岩溶泉域。
本条例适用于流域内生产生活、开发建设、生态修复与保护、投融资保障、监督管理等活动。第三条 流域内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保护优先、科学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和河流源头综合治理,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统筹协调和研究解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重大事项。
市人民政府在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中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规划的编制;
(二)审查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制定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各项经济和行政措施;
(四)制定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
(五)制定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源头治理方案;
(六)协调流域干流、支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七)根据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际情况,需要依法履行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流域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第七条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河长负责制,落实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责任。第八条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义务,有权依法检举和制止破坏流域生态环境的行为。第二章 流域规划与产业发展第十条 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应当统一规划。规划分为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滹沱河流域山西段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是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综合规划。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综合规划,编制滹沱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一条 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矿产资源规划等相协调。第十二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分解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责任分工与项目工程责任主体,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发展改革行政主管等有关部门,根据滹沱河流域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产能和产品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态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城乡建设和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第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流域规划,将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等项目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开展废弃物处理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第三章 生态修复第十五条 流域生态修复应当坚持节水优先、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提高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第十六条 水资源配置应当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推进流域内河湖连通,实现多源互补,恢复流域生态功能。
水资源利用应当优先使用地表水,合理调配外调水,充分利用矿坑水和再生水,有效涵养和保护地下水。
黄卫星1裴捍华1崔海英2
(1.山西省地勘局地质处;2.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目前地热水主要用作浴疗和农灌,个别用作热带种鱼养殖、温室栽培。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地下热水的利用将被提到议事日程,地热能将在采暖、纺织洗染、烘干、种植和养殖等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探讨全省地热资源对开发利用地热能具有一定意义。山西地热资源评价前人曾做过一些工作,据王连成等估算,山西地热储聚的热能达68806.6×1011kJ,折合标准煤2.34835×108t。据王龙等统计,截至1992年山西地下热水点的总流量47×103m3/d,总热流量33.9×106W,相当于燃烧1000 t/d的标准煤所放出的热量。作者根据山西热矿水出露分散,热田面积小的特点,地热资源评价中采用单个热田评价,资源叠加的办法,算得全省地热资源总量:1.411969×1016kcal,折合标准煤:1.41065×109t。
1 山西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山西已查明的地热田28个,热水水温25~81℃。主要分布在汾渭地堑及忻州断陷盆地,在部分边山断裂带及山前倾斜平原部位也有分布。从全省已经勘查过的地热田分布规律分析,热储层主要有碳酸盐岩热储和第四系孔隙热储,地下热水分布与活动性断裂关系密切。据邢集善等人对晋南盆地居里面和莫霍面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成果的研究,居里等温面和莫霍面在汾渭地堑都具有上拱现象,汾渭地堑地壳厚度38~39km,地堑外围(山区)地壳厚40~41km,因此,深部热传导是山西地热的主要热源。控制各断陷盆地周边形状的深大断裂落差可达4~5km,使大气降水循环能达到4~5km深度,加之新构造运动使断陷盆地基底更加破碎,为地下热水上涌提供了通道,断陷盆地中巨厚的沉积物形成导热屏障,使热量不易散发而形成地热田。
山西热矿水分布的盆地按基底岩性结构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基底岩性为碎屑岩加碳酸盐岩结构的太原、临汾、侯马、运城盆地,在边山大断裂及凹陷盆地中基底隆起部位均是热矿水富集的有利部位,且热田规模较大。如①九原山—塔儿山隆起上的汾阳岭,出露德西毛、安咸平等地热田,地垒是地热显示的有利部位。位于河津—曲沃浅凹陷(基底埋深小于600m)的西马、北池—清河一带西海、高显等地的地热田都处在构造隆起部位,太原断陷盆地的热水主要受亲贤地垒控制。而在一些深凹陷区,如运城凹陷,钻井深度达2115~3000m,打成水温70~72℃、单井出水量100~160m3/h的地热井。②沿断陷隆起和凹陷带之间交界的深大断裂带,地下热水点呈线状分布,如临汾—侯马盆地地下热水点主要沿两个方向呈带状展布,一是沿NE—SW向展布,如襄汾德西毛—侯马北庄,主要受洪洞—临汾凹陷和塔儿山—九原山陷隆所控制。二是沿NEE—SWW 向展布,东自翼城南梁、曲沃海头、侯马驿桥、新绛北池、古堆泉至稷山的清河、万荣等地,主要受河津—曲沃凹陷和塔儿山—九原山陷隆、稷王山陷隆所控制。晋中新裂陷中的祁县热水区,主要受西谷—南庄凹陷和侯城、平遥陷隆的控制。③地下热水沿山前活动断裂带呈线状分布。如太原神堂沟、清徐平泉,夏县的南山底等热水点都在断裂带上。这是由于山前深大断裂新生代以来一直在活动,长期活动断裂为地下水畅通及深循环提供良好的条件。
另一类是基底为古老变质岩结构的大同、忻州盆地,热矿水只分布在基底凹中隆的断裂深切部位,高温中心在断裂带上,且热田规模较小。如忻州、原平、定襄地下热水,主要受代县、原平、忻定凹陷所控制。
2 山西热矿水的水化学特征
2.1 水化学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热矿水中阳离子以Na+、Ca2+为主,阴离子以 、Cl-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l·SO4-Na型、SO4Ca ·Na型、Cl ·SO4·HCO3Na ·Ca型为主,HCO3·SO4Na型、HCO3·Cl Na型也有少量分布,分布规律是:①受基岩断裂控制的热矿水直接以泉的形式在基岩中出露,在沉积盆地中受断裂控制的热矿水未同浅层冷水混合情况下,热矿水为SO4·Cl Na型水,如忻定盆地的大营、奇村、汤头及盂县寺坪安均属此类。②热矿水与浅层冷水混合且地下冷水混入比例较大时,热矿水即变为HCO3·Cl-Na型水,如天镇马圈庠、阳高孤山庙热矿水均属此类。侯马、临汾、运城盆地热矿水点分布较多,水化学类型复杂,总的规律是岩溶热矿水中Ca2+、 的含量增加,由于晋南盆地水交替强烈,成井混层采水,热矿水的水化学特征大部分受浅层冷水影响,夏县南山底为典型的ClNa型,西马、高显、德西毛为SO4-Ca ·Na型和Cl ·SO4Ca ·Na型,其他热矿水为HCO3·SO4Na型、HCO3Na型和HCO3·Cl Na型等。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从基岩中直接吸取的热矿水一般为Cl·SO4-Na型、与浅层冷水混合后水质类型发生变化,HCO3、Ca成分增加,水化学类型变得复杂。
2.2 热矿水中微量元素组分
热矿水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组分,如锶、锂、硅、溴、碘、硼、铁、锰、硒、氟等,其含量明显高于周围地下水,较珍贵的锂在热矿水中含量在0.01~1.10mg/L,只在西马、南山底、马圈庠热矿水中锂含量较高,分别为:0.94、1.08、1.10mg/L。锶的含量普遍高,其值介于0.26~4.92mg/L间,锶含量大于1mg/L的热矿泉12处,大于2mg/L热矿泉6处,锶含量最高的为新绛西马热矿泉。热矿水中二氧化硅含量介于15.16~83.20mg/L间,二氧化硅的含量与水温成正比,含量大于40mg/L的有8 处,含量最高为夏县南山底。氟在热矿水中含量较高,其值介于0.6~12.0mg/L间,最高含量为忻州奇村热矿水,闻喜北关热矿水含量最低,氟含量大于5mg/L的热矿泉有7处。
2.3 热矿水中气体成分
本文使用山西仅有的四组样品资料(其中2组自采,2组引用前人)。热矿水中气体含量主要的N2、O2、CO2等,其次还有少量Ar、He、H2等,N2占气体总量69.84%~88.90%,热矿水中N2/O2为4.12~12.43,Ar/N2为0.0061~0.03,与空气中N2/O2比、Ar/N2比对照,说明热矿水是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大营热矿水中Ar/N2比为0.61%,有生物成因的氮混入。热矿水中CO2气体含量较低,在1.6%~2.37%,Ar含量较富,为0.48%~3.33%,由此可命名为氩热矿水。
2.4 热矿水同位素特征
本文采集同位素8 组(分析氚、δD、δ18O),引用前人资料2 组,δD在-7.05‰~86.6‰之间,δ18O在-10.20‰~12.05‰之间。把δD、δ18O值点在相关图上,均落在国际雨水线附近。氚值含量:大部分地热水接近本底值,只有浑源汤头、新绛北池在8~20 TU之间。
3 山西地热资源评价
3.1 地热资源评价原则
本次评价以原省地矿局开展过的普查、详查、物探资料为主,收集其他部门资料作为补充,评价的地热储量,达到A+B 级资源的地热田有原平大营、忻州奇村、盂县寺坪安、夏县南山底。大部分地热田为C+D级储量。评价中揭露热矿水按25℃划出热田边界。松散层孔隙热储根据钻探、物探等手段取得的参数可下推至基岩面,推测的热储层厚度按钻探揭露热储层厚度比例计算。孔隙热储底部的变质岩热储只取风化壳30m厚。岩溶裂隙热储按钻探资料揭露地层厚度,选取岩溶裂隙发育厚度计算。太原市亲贤地垒地热田根据3个勘孔结合物探查明的基底构造,估算地热田面积70km2,侯马盆地依据2个勘探孔结合物探资料估算地热田面积100km2。运城盆地依据2个勘探孔及基底构造特征估算地热田面积392km2。有单泉(井)出露的地区,无其他资料,热田面积按1km2计算。考虑到浑源汤头、盂县寺坪安、清徐平泉、祁县王村地热田条件比较特殊,采用孔口(泉口)放热量的方法进行地热资源估算。
3.2 地热资源计算
3.2.1 选用热储法计算
浅层地热能: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式中:QR为地热资源量(kcal);A为热储面积(m2);d为热储厚度(m);tr为热储温度(℃);tj为基准温度(即当地地下恒温层温度或年平均气温)(℃);.c为热储岩石和水的平均热容量(kcal/m3·℃)。
浅层地热能:全国地热(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式中:ρc、ρw分别为岩石和水的密度(kg/m3);Cc、Cw分别为岩石和水的比热容(kcal/kg·℃)
用热储法计算的资源量不可能全部被开采出来,只能开采出一部分,二者的比值称为回收率。
用体积法计算时,对新生代砂岩,当孔隙度大于20%时,热储回收率定为0.25;孔隙率等于和小于20%时,回收率选取0.15。本次评价的孔隙热储只有大营地热田利用实测资料,回收率选取为0.25;其他地热田无实测资料,均选取了0.15。碳酸盐岩裂隙热储回收率定为0.30,中生代砂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类热储回收率则根据裂隙发育情况定为0.08。按1720 kcal=1kg标准煤折算。
3.2.2 选用放热量法计算
QH=Q开·Cw(tw-tj)
式中:QH为热矿水放热量(kcal/s);Q开为热矿水开采量(L/s);Cw为热水的比热(kcal/m3·℃);tw为热矿水水温(℃);tj为恒温层温度(℃)。
3.2.3 评价方法及参数选取
天镇马圈庠、阳高孤山庙、原平大营、定襄汤头、忻州奇村、顿村地热田评价中,基本应用了原报告中取得的系列参数,作者认为原报告中参数比较合理,钻探、物探、化探、抽水试验等方法均应用,大营还实测了热物性参数。
浑源汤头、盂县寺坪安、清徐平泉、祁县王村地热田采用放热量法进行评价,因为浑源汤头、盂县寺坪安热田面积小,热水直接从变质岩裂隙中涌出,利用热储法计算资源量偏小。清徐平泉流量大、温度低,用热储法计算资源量偏大,祁县王村只有极少数井抽取地热水,且温度较低,用热储法计算资源量也偏大。
山西南部地热田分布最多,但目前开采层大多为100~200m的孔隙热储层,收集到现有资料,岩溶开采井较少,深度不超过800m,多分布在汾阳岭、海头、高显、仁和和九原山地热田,热田面积选取了《山西南部地热资源普查报告》中用物探结合热水点出露圈定的面积,热储厚度用已有岩溶热水井揭露的热储厚度按岩溶地层富水岩组估算厚度。热储温度有测井曲线的按实测热储层温度选取,没测井温度曲线的用井口水温按当地地温梯度推算。太原、侯马、运城盆地地热田按勘探孔揭露的热储层厚度计算,热田面积根据物探资料查明的基底构造估算。
3.2.4 计算结果
资源计算中有实测参数的地热田用实测参数,无实测参数的地热田选经验值。计算结果得知,山西已查明的地热资源总量:1.411969×1016kcal,可回收地热资源:2.426314×1015kcal,可回收地热资源折合标准煤:1.41065×109t。各地热田资源量见表1。
表1 山西省地热资源统计表
续表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太原神堂沟地热田勘察报告,山西地矿局第一水文队
[2]山西省南部地热资源普查报告,山西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
[3]山西省地下热水志,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环境地质总站
1. 分布式光伏扶贫:通过增加片区县和贫困县内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
2. 光伏农业扶贫:利用贫困地区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建设光伏电站;
贫困县名单如下
太原市:娄烦县
大同市:天镇县、灵丘县、阳高县、广灵县、浑源县
朔州市:右玉县
长治市:平顺县、武乡县、壶关县
忻州市:神池县、五寨县、五台县、偏关县、静乐县、繁峙县、河曲县、保德县、岢岚县、代县、宁武县
晋中市:和顺县、左权县
临汾市: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吉县
运城市:平陆县
吕梁市:交口县、临县、方山县、岚县、石楼县、兴县
整合扶贫政策和分布式光伏政策,通过政府补贴、农户出资、银行优待、可再生能源基金、电网服务等多种形式支持光伏扶贫。后续除明确国家扶贫基金等政府补贴外,可能还会引入社会资金开展多种商业模式的合作开发。
1、政策上加以积极引导,这包括价格政策。政府鼓励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成本高出常规能源的部分在全国分摊,这就是费用分摊机制。
2、采取财政和税收的优惠政策,包括建立专项基金给予补助,也包括减免税收。
3、培育市场。市场是十分关键的,市场的培育也包括对市场份额的强制和对市场环境的改善。比如,建筑商、房地产开发商要逐步在房地产开发中,安装一些利用太阳能的构件等。4、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能力建设,主要是指对这个方面的科研的投入、教育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
5、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和利用方法、途径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的意识,提高全民参与的程度。
2、生物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失掉。通过燃烧和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来取得能量。
3、风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因冷热不均产生气压差异,导致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4、水能:由太阳辐射提供能量,产生水循环,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太阳能转化为势能,当在高山上形成降水后,水往低处流,势能转化为动能,就是水能。主要是通过水力发电机来获得能量。
5、海洋能:包括潮汐、波浪、洋流等海水运动蕴藏的能量,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潮汐能主要来自于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波浪、洋流的能量主要是受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潮汐的动能来发电。
6、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用于地热发电和供暖。
7、氢能:通过燃烧或者是燃料电池来获得能量。
8、核能:通过核能发电站来取得能量。
上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而且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一次能源。
希望我们能珍惜我们共同的财富,
望采纳、
法律分析:回收再生资源经营范围:回收废塑料、废纸、废旧金属保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发机械设备能环保技术开发与服务上述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手续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装、维修、租赁机械设备售塑料制品、纸制品、金属制品、电子产品、手机、服装鞋帽、计算机硬件洁服务业管理通货运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通货运、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废旧金属回收与销售,废金属薄料、铁屑压块来料加工,金属件铸造加工,销售建筑材料、钢材,货运代理,仓储服务,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技术的研发。再生资源公司经营范围是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废轻化工原料、废玻璃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资源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水力发电对本法的适用,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通过低效率炉灶直接燃烧方式利用秸秆、薪柴、粪便等,不适用本法。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或回收利用的自然资源。它是一种经过使用、消耗、加工、燃烧、废弃等程序,在一定时期(可预见)内反复形成的,具有自我更新和恢复特性,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相对应的,是可持续发展中应该加强和推广的清洁能源。
1.太阳能:太阳内部氢原子核聚变释放的巨大辐射能。
2.水能:水资源是能源之一,属于水资源范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3.风能:风能资源是由于风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源。风的动能叫做风能。
4.地热能:是从地壳中提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以热的形式存在,这种能量就是导致火山爆发和地震的能量。
5.生物质能:指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各种生物,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不可再生资源一般指不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即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不可更新资源的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的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