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及分布特点
中国
煤炭资源
情况
中国
煤炭资源
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
个,查明
煤炭资源储量
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
亿吨(
煤炭储量
为1886
亿吨),
煤炭资源
量为6872
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
煤炭储量
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
我国
煤炭储量
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
北方地区
,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
煤炭资源
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
于川
、云、贵、渝地区。
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
变质作用
并存,致使中国
煤炭品种
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
褐煤
到高变质程度的
无烟煤
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
煤种
分类,其中炼
焦煤
类占27.65%,非
炼焦煤
类占72.35%。中国虽然
煤炭资源
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
煤炭储量
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
褐煤
,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2、中国
煤炭资源
的特点
(1)
煤炭资源
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
回采
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
煤炭资源
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
地理分布
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
南少
,
西多
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
大行政区
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
煤炭资源储量
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
;
中南地区
煤炭资源
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
珠江三角洲地区
;西南
煤炭资源
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3)各地区
煤炭品种
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
焦煤
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
煤种
中,
瘦煤
、焦煤、
肥煤
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
钢铁企业
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
焦煤
很少。在东北地区,
钢铁工业
在辽宁,
炼焦煤
大多在黑龙江;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
建设周期
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
煤炭储量
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
褐煤
,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山西省将要加速建设晋中晋北晋东三大煤炭基地
记者7月10日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获悉,我国年内将加速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国家将从中央预算内安排部分资金,重点支持这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其中包括将由山西省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沁水六大煤田和十大矿区整合而成的晋中、晋北和晋东三大基地。
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今年的建设目标是,煤炭产量达到11亿吨,占全国的57%,形成2—3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6—7个5000万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
1.洗选处理除去或减少原煤中所含的灰分、矸石、硫等杂质。1991年我国原煤洗选仅18.1%,洗选效率为85%;而发达国家原煤已全部洗选,洗选效率95%以上。
煤炭洗选是利用煤和杂质(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物理、化学或微生物分选的方法使煤和杂质有效分离,并加工成质量均匀、用途不同的煤炭产品的一种加工技术。按选煤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选煤、物理化学选煤、化学选煤及微生物选煤等。
物理选煤是根据煤炭和杂质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硬度、磁性及电性等)上的差异进行分选,主要的物理分选方法有:(1)重力选煤,包括淘汰选煤、重介质选煤、斜槽选煤、摇床选煤、风力选煤等。(2)电磁选,利用煤和杂质的电磁性能差异进行分选,这种方法在选煤实际生产中没有应用。
物理化学选煤—浮游选煤(简称浮选),是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分选。目前使用的浮选设备很多,主要包括机械搅拌式浮选和无机械搅拌式浮选两种。
煤炭自动洗选系统化学选煤是借助化学反应使煤中有用成分富集,除去杂质和有害成分的工艺过程。目前在实验室常用化学的方法脱硫。根据常用的化学药剂种类和反应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碱处理、氧化法和溶剂萃取等。
微生物选煤是用某些自养性和异养性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其代谢产物从煤中溶浸硫,达到脱硫的目的。
物理选煤和物理化学选煤技术是实际选煤生产中常用的技术,一般可有效脱除煤中无机硫(黄铁矿硫),化学选煤和微生物选煤还可脱除煤中的有机硫。目前工业化生产中常用的选煤方法为淘汰、重介、浮选等选煤方法,此外干法选煤近几年发展也很快。
洗选精煤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时代的发展,处于攻关或业已投入生产的某些特殊洗选工艺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替代传统工艺。
2.型煤加工
用机械方法将粉煤和低品位煤制成有一定形状和粒度的煤制品。高硫煤成型时可加入适量的固硫剂,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型煤是以粉煤为主要原料,按具体用途所要求的配比、机械强度和形状大小,经机械加工压制成型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尺寸及形状各异的煤成品。常见的有煤球、煤砖、煤棒、蜂窝煤等。型煤分工业用和民用两大类。工业型煤有化工用型煤,用于化肥造气、蒸汽机车用型煤、冶金用型煤(又称为型焦)。
民用型煤,又称为生活用煤,用于炊事和取暖,以蜂窝煤为主。
型煤生产工艺有无黏结剂成型、有黏结剂成型、热压成型3种。成型机械有冲压式成型机、对辊成型机、螺旋挤压机和蜂窝煤机等。型煤包括很多的种类,型煤可以把煤粉、煤面、煤泥,分别压成球形或者其他形状,也可以把煤粉和煤泥混合压成球形和其他形状,用于锅炉的燃烧和造气。
3.水煤浆
水煤浆热值相当于燃料油的1/2,可代替燃料油用于锅炉、电站、工业炉和窑炉,用于代替煤炭燃用,具有燃烧效益高、负荷调整便利、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劳动条件和节省用煤等优点。桂林钢厂以水煤浆代煤粉燃烧,折合标准煤约为90千克/吨材,节煤33%,烟尘排放由732降至240毫克/立方米致癌的氮氧化物含量由280.8毫克/立方米降至44毫克/立方米,使环境和劳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此外,由于燃烧水煤浆工艺性能好,使钢材的烧损率由1.8%下降至1.5%,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水煤浆技术不仅可用于代油,用于代煤也有节能和环保效益。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集中在“三西”,即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西部。目前有63%的煤炭要从“三西”调出,我国长期存在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煤炭的管道运输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营运费低、为全密闭输送,不污染环境。水煤浆经管道输送到终端即可供用户燃用,而且可长期密闭储存,避免了传统煤炭存储造成的污染。
煤气化作为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龙头地位。它将廉价的煤炭转化成为清洁煤气,既可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如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还可用于煤的直接与间接液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和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等领域。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商业化的IGCC大型电站,均采用气流床技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干煤粉为原料的Shell气化技术和以水煤浆为原料的Texaco气化技术。Shell气化技术即将被引进中国建于洞庭,显现其碳转化率高、冷煤气效率高的优势。相比之下,水煤浆气化技术在中国引进得早,实践时间长,研究开发工作也做得更深入。
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在水煤浆气化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操作、运行、管理与制造经验,气化技术日趋成熟与完善。经过长期科技攻关,在水煤浆气化领域,形成完整的气化理论体系,研究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水煤浆气化技术。
股市指数的含义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通过指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当前各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是比较复杂的,学姐在这儿就说这么多吧,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进行分类,股票指数基本上被分成这五个类别: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在这当中,规模指数是最经常见到的,举例说明,好比我们都懂的“沪深300”指数,它说明的是在沪深市场中交易活跃,且代表性和流动性都很好的300家大型企业股票的整体情况。
再比如,“上证50 ”指数从本质来说也是规模指数,也就是说其意味着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代表则是某个行业的整体情况。好比“沪深300医药”就是一个行业指数,由沪深300中的几只医药行业股票组成,这也是反映了该行业公司股票的一个整体的表现究竟如何。
某一主题的整体情况是用主题指数作为代表的,就好比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些方面,那么相关指数有“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看完前文,不难知道,指数一般是选起了市场中可以起明显作用的股票,因此,指数能够帮助我们比较快速的了解到市场的整体涨跌情况,那么市场热度如何我们也能有大概的了解,甚至能够了解到未来的走势。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在中国宏伟的高速铁路网中,南北和东西方向都有八条主要通道,即就是“八横八纵”,八横八纵是中国高速铁路线的主要干线。
一 沿海通道纵线
这条线路位于我国东北沿海,由多段铁路共同组成将中国海岸线上的城市串联起来走入了高速时代。
沿海纵线
二 京沪通道纵线
这条线路主要由京沪高铁,京沪高铁二线组成,并涵盖了南京到杭州,蚌埠到合肥再到杭州的两条线路,京沪高铁目前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铁线路。
三 京港通道纵线
此线路主要由京九高铁组成,涵盖了合肥到福州,南昌到福州的两条线路,京九高铁的起点为丰台站,线路经过雄安站,终点为香港的九龙站。
四 京哈-京港澳通道纵线
这条线路主要由京广高铁,京沈高铁,哈达高铁 组成,这也是八条纵线通道中南北跨度最长的通道,从松花江畔一直延伸到了南海之滨,也是所有通道中途径省会城市最多的一条通道。
五 呼南通道纵线
这条线路横穿中国中部地区,起于呼和浩特止于广西南宁,此路段由多段铁路共同组成,将山西东南部山区,河南西南部山区,两湖的西部山区,广西东北部山区一起串联带入了高铁时代。
六 京昆通道纵线
此线路从北京出发分成南北两路,北路翻过燕山走张家口,大同, 南路越过太行,走雄安,忻州,两条线路在太原汇合后,过西安,汉中,成都,到达昆明。
七 包(银)海通道纵线
线路从包头出发,过延安沿黄土高原一路南下到西安,而后再南下翻越秦巴山区到重庆,过贵州贵阳,广西南宁,最后过琼州海峡到达终点海口,这条线路还包括了银川到西安,环海南岛高铁两条线路。
八 兰(西)广通道纵线
此线路主要由贵广高铁,成贵高铁,成兰铁路组成,其中贵广高铁与成贵高铁已经开通运营,沿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成兰铁路中在建设中,以上八条线路就是从南到北八纵线路。
下面说中国的八横线路
一 绥满通道横线
此线路起于蒙东边境口岸满洲里,止于黑龙江边境口岸绥芬河,这也是八条横线中纬度最高的一条,是一条“高寒高铁”,此线路的建造要克服高寒难题,施工难度较大。
二 京兰通道横线
线路起于北京止于兰州,线路的西部走向基本上与黄河的走向一致,这条线路拉近了黄河上游城市和京津冀的距离。
三 青银通道横线
线路起于青岛一路向西分别经过济南,石家庄,太原,直抵银川,线路由青济高铁,石济高铁,石太高铁,太中银铁路组成。
四 路桥通道横线
线路由连徐高铁,郑徐高铁,郑西高铁,西宝高铁,宝兰高铁,兰新高铁,六条线路组成, 是中国横向通道的最长的一条通道,兰信高铁是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穿越新疆有名的大风口“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
五 沿江通道横线
线路大致上沿长江行进,将沪汉蓉三地以及沿着长江的周边城市串联起来。
六 沪昆通道横线
线路起于上海虹桥站止于昆明南站,有上海出发,经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五座省会城市。
七 厦渝通道横线
线路起于厦门止于重庆,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通道。
八 广昆通道横线
线路起于 广州南站止于昆明南站,连接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线路走向与西江的走向大致相当,这也是八横线路中最南边的一条。
这就是中国规划经纬交织的八横八纵高铁骨干网络。
因为内蒙古的风能,四川的水电,西藏的地热能,山西的火能,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能源资源分布的重心在西。西北和西南地区的能源资源占全国的53.7%,煤炭占33.5%,水电占77.7%,油气占15.8%。能源资源将是西部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西部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虽然有了明显增长,但仍未摆脱旧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能源资源极大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只供应低价一次能源的观念使得能源产区的人们收入微薄,长期无法摆脱贫困。在西部大开发中,迫切需要发挥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的发展战略,使西部经济在短时间内腾飞。第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部,能源资源分布的重心在西部。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发挥西部优势,是西部开发的重点。我国幅员辽阔,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较好,经济发展重心由东向南,能源资源分布重心由北向西,造成了长期的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局面。煤炭储量,晋陕蒙“三西”地区占全国64.1%,经济发达的华东仅占5.2%,中南仅占3.0%。70%的水电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13.86%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新发现油气资源,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新疆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突飞猛进。西部六大沉积盆地预测天然气资源量达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的75%。这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全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40.16%分布在西部地区。该地区还有丰富的地热、风能和其他新能源资源。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前提。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应有新的战略思维。计划经济时代,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供应一次能源产品,大量煤炭经过3000公里的运输到达东南沿海地区。大量直接燃煤,使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环境污染不堪。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不能再走老路,而应该有全新的发展模式。第二,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西部地区能源基地,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产品。根据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西部油气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新能源基地。(一)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变单纯的煤炭输出为煤电能源载体输出的良性循环。“三西”地区是指陕西、陕西和孟茜地区,相对于东南沿海,也属于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该区煤炭地质储量占全国的64.1%,具有煤种齐全、煤质优良、采煤条件优越、产量高的优势。多年来,该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预计未来20年这一份额将上升至2/5以上。在计划经济时代,“三西”地区承担了北煤南运的重任,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由于过度开采,产煤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原煤作为初级产品出口,产值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人均收入倒数第二第三,运输压力大,经济效益差。单纯供应原煤,不仅会让当地民众无法脱贫,还会让当地经济在环境、资源、交通等多重压力下,变得不可持续。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对使用原煤作为燃料不感兴趣,出现煤炭滞销现象,煤矿关闭导致产煤区经济效益下降。种种迹象表明,产煤区继续走单纯产煤供煤的道路是不可持续的。要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就要有新的发展战略。建设“三西”煤电综合开发基地的总体思路是:建设“三西”煤炭基地必须改变过去单纯建煤矿、靠增加煤炭产量供应全国的管理模式,而应着眼于全国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煤基坑口电站、煤气化和煤液化产业等。,将价格低廉的初级煤炭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电能等高耗能的能源载体,输送到其他省区。外运煤也必须是经过洗选的高热值、低硫含量的优质煤,以减轻运输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由于产出高附加值的二级或三级产品,煤炭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西”基地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在“三西”煤炭基地建设中,应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1 .提高煤改电的份额,变运煤为输电,减轻运输压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煤炭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发展耗电商品,提高经济效益。2.发展热电联产电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3.发展大容量、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向北京及全国负荷中心供电,开拓电力市场。4.解决水源问题,除了因地制宜寻找水源,统筹规划西南向西北调水,引黄河水进入“三西”基地外,还要发展空冷发电机组和废水利用技术。5.妥善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发展煤炭开发土地复垦技术,推广煤矸石利用技术,推广洁净煤技术。(二)加快西南西北水电综合开发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廉价水电开发高附加值的二级或三级产品,提高水电基地的经济效益。中国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3.78亿千瓦,每年可发电1.92万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水电资源70%集中在西南地区,12.5%集中在西北地区,80%以上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丰富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藏的黄河中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沅水、红水河、南盘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除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外,上述河流均已完成不同深度的河流规划或河段规划;许多梯级水电站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西部地区建水电站比东部地区建水电站更有优势,因为那里地广人稀,耕地少。1.西部水电基地总体规划:南路,建设红水河、南盘江水电基地,澜沧江水电基地送电华南;建设乌江水电基地,向华中、湖南送电。中路是建设长江上游干流和金沙江水电基地,主要是向华东和华中送电。北路将建设黄河中上游水电基地,向西北、甘肃、陕西、华北送电联网。在大渡河、雅砻江、湘西建设水电基地,满足附近地区电力发展需要。2.西部水电基地建设应采取的措施是采用先进技术建设水电项目,以降低成本,提高水电竞争力。国家应出台优先发展西部水电的经济政策,并在贷款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采取合理的移民政策和措施,将水电站的移民费用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开拓东部电力市场,应采取鼓励采用清洁水电的政策。政府应该出台强制性措施,让中国东部地区采用一定份额的水电。改革电力体制,推进全国联网,遏制地方保护落后和排斥外省水电。(3)加快西部油气基地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油气勘探,尽快实现西部对东部的接替。以新疆西部三大盆地(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为重点的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沙漠、戈壁腹地不断发现新的油气田。虽然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1.68亿吨,年产能1750万吨,但还不足以对全国石油产量的稳步上升起到战略作用,还需要发现和开发一批大型油田。西部地区六大沉积盆地(塔里木、四川、陕甘宁、准噶尔、柴达木、吐哈)预测天然气资源量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30万亿立方米的75%。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天然气的勘探力度。截至1998年底,西部地区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31万亿立方米,远期出口能力达150亿立方米。这为“西气东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建设西部油气基地的战略设想是,到2010年,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战略接替区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并给予优惠政策。(4)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基地,发挥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西藏有丰富的地热和太阳能资源,新疆有风能资源。这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过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西藏羊八井建成了2.5万千瓦的地热发电站,承担着拉萨50%的电力供应。云南腾冲高温地热田的发现是一种很好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发电资源。西部地区风能资源占全国50%以上。青海、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可开发风能储量分别为1143万千瓦、2421万千瓦、3433万千瓦和6178万千瓦。云南和西藏也有风能资源。西部地区的风能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进入示范推广阶段,90年代逐渐形成规模。新疆达坂城风电场装机容量7.23万千瓦,占全国的30%。西部风能开发应作为重点。西部地区的特点是地势高,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被称为阳光之城。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未来太阳能热利用和光电利用将会有很好的前景。3.西部地区能源开发的几个问题国家已经发出了开发西部地区的号召,并作出了部署。西部大开发的战场已经打开,各省区的积极性都很高,这是好事。但是,在进行战略选择之前,要分析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决策失误。为此,我提出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 .正视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这是做出明智选择的前提。西部地区的优势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但其劣势是长期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严重不足,技术人才缺乏,文化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应该引起重视。2.在制定发展方向时,要防止脱离实际,力求完美。要扬长避短,做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工作。3.凡事注意保护和改善已经脆弱的环境,在能源开发中特别注意环境治理。4.在解决贫困问题之前,我们应该重视西部地区教育的普及和提高。5.发挥东西部各自优势,协调东西部合作,通过经济纽带把东西部联系起来,走互利合作之路。
港口现有陆域9平方公里,港口水域61平方公里,锚地54平方公里,港口岸线6275米,其中生产用码头岸线总长5516米。 港口所属共6个装卸公司,分布在东西两港区。东港区:第一装卸公司,主要从事原油装卸业务;第二装卸公司、第六装卸公约经营煤炭装卸业务,拥有新煤码头一、二、三期泊位现代化的专用设备。西港区:第三装卸公司经营煤炭装卸业务。第四、五装卸公司,均为杂货装卸公司,四公司以进口为主,五公司以出口货物为主并经营集装箱运输业务。 据1990年统计,秦皇岛港拥有生产用泊位24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后位22个。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秦皇岛港新建深水泊位17个,其中2~10万吨级煤炭泊位10个,5万吨级石油泊位1个,1.5~3.5万吨级杂货泊位6个,形成以新开河为界的东西两大港区,东港区以能源输出为主,西港区以进出口杂货为主的新格局,新增设计年能力1亿多吨,其中煤炭9220万吨,石油500万吨,杂货350万吨。目前,港口生产泊位总数已达到28个,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1.2亿吨。 港口锚地分为东锚地、西锚地、油轮锚地3处。锚地与码头的距离为3到7海里。锚地底质为泥沙,水域广阔,水深条件可满足本港作业各吨级船舶锚泊要求。全港共有5条航道。西航道:方位130°~310°,水深11米,宽100米,进入甲、乙、丙、丁等码头作业的船舶,经由此进出港;老航道:方位172°~352°,水深9米,宽100米,是大小码头的通道;东航道:方位191°~101°,宽120米,使用水深13米,是煤一、二、三期各码头和油码头配套航道;煤三期码头航道:方位215°~035°,宽120米,水深13米,进出煤三期码头船舶经此航道与东航道相通;主航道:方位160°~340°,宽120米,水深13米,东港区5万吨级重载船舶进出港均经由东航道与主航道相连。港口码头航道设施具备3万吨级杂货船和5万吨级散货船(煤、油)的通航条件。 港口航道和港池内共设置浮标31个,岸上导航叠标5组。灯塔位置为39°54′24N″/119°36′26″E。 现全港仓库、场地面积143万平方米,堆存容量373万吨。 港口生产的主要机械设备34台,其中煤一期13台(含翻车机3台、堆料机3台、取料机4台、装船机3台)、煤二期11台(含翻车机2台、堆料机3台、取料机4台、装船机2台)、煤三期10台(含翻车机2台、堆料机2台、取料机3台、装船机3台)。煤三期的各种机构设备功能最大,其中翻车机每台时4800吨,堆料机每台时4800吨,取料机每台时6000吨,装船机每台时6000吨。 港区铁路线路总长167公里,共设置10个分区调车场。 港口辅助工作船舶17艘,功率3.01万千瓦,其中拖船12艘,2.67万千瓦。 秦皇岛港的年吞吐量,1978年为2218.6万吨。“六五”“七五”期间,每年平均以500万吨的速度递增,一年上一个台阶。“八五”期末的确995年达8382万吨,其中煤炭6488.1万吨,石油1208.4万吨,杂货688.5万吨。“九五”头三年,年吞吐量保持在8000万吨左右,约为1978年的3.6倍,在我国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 1990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945.1万吨。主要货种煤炭为5188万吨,占74.7%(其中外贸煤炭1187.4万吨,占总吞吐量的17%);石油1285.1万吨,占18.5%;杂货472万吨,占6.7%;化肥42.4万吨,占0.6%。 1991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236.3万吨 。主要货种煤炭为5429.4万吨 ,占75%(其中外贸煤炭1311吨,占总吞吐量的18%);石油1254.9万吨,占17.3%;杂货552.1万吨 ,占7.6%;化肥38.6万吨 ,占0.5%,2010年为2.5亿吨,其中煤炭2.1亿吨。 目前,西港区戊巳码头工程已被国家列为九八年重点建设项目,设计建设7个杂货通用泊位,年通过能力300万吨,到2001年底完成。东港区拓宽10万吨级航道工程,以及配套的原油码头改造,将于1999年底完成。该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发挥煤四期工程10万吨级泊位的能力,适应船泊大型化需要,适应我国进口原油的形势需要。同时,利用10万吨级航道施工泥沙,实施填海造陆工程,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建成石油、液体化工小区10万吨级矿石码头。最近,西港区正在进行杂货码头改造和航道、港池拓宽、浚深工程,到今年年底,将西港区3.5万吨杂货泊位改造成5万吨级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