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煤炭 > 正文

什么是煤炭绿色开采

天真的树叶
冷艳的小丸子
2023-01-01 04:36:27

什么是煤炭绿色开采?

最佳答案
朴素的小甜瓜
孝顺的衬衫
2025-07-28 07:18:49

煤炭绿色开采,是针对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的。煤炭开采可能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煤矿瓦斯事故、井下突水事故、地表沉陷、滑坡、农田及建筑设施的损坏、煤矸石占用良田且造成环境污染等等。煤炭绿色开采,就是使煤炭开采对矿区环境的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简单地讲,就是合理利用资源,优化技术,高效、持续、协调的发展煤炭工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新回答
端庄的萝莉
机智的洋葱
2025-07-28 07:18:49

1、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煤炭”的实施,对于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也是一个趋势。所谓的绿色煤炭工业,就是针对“高投入低产出、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煤炭工业而言的,它以煤炭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实现煤炭工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绿色煤炭工业是以煤炭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以实现煤炭工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煤炭工业,其关键是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清洁生产和无污染使用。

2、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构建绿色煤炭工业体系的必然选择。关键是实现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清洁生产和无污染使用。绿色煤炭工业是这样的,煤炭的开采应实现“低开采度、高回采率”,从源头上做到煤炭资源的节约,减轻煤炭开采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煤炭的加工应实现高利用率和清洁生产。煤炭的洗选率和煤炭转化率达到一定指标,洁净煤技术实现产业化。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开发出一批以伴生矿产资源为主要原料的档次高、质量优、污染少的产品,形成煤炭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全社会参与的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煤炭工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其中,政府作为执法者和社会、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捍卫者,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煤炭企业作为实践循环经济的主体,则起着关键的作用。府应通过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煤炭工业给予扶持,包括投资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财税政策等。具体来说,要加大投资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煤炭企业引入先进的设备,为煤炭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等,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引导煤炭企业自愿地走循环经济之路。

隐形的吐司
狂野的蜗牛
2025-07-28 07:18:49

“绿色”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个生态环境新概念,最早应用于食品,即指无毒、无害的营养食品,包括食品本身和其生产过程。把“绿色”概念引入矿业,就产生了“绿色矿业”这一思想。绿色矿业是指在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其本质是矿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场所。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了社会发展,但同时也打破了矿区的地质环境平衡,经济发展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与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可见,资源、环境与经济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既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正向关系,又有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负向关系。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矿山地质灾害,严重危及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一些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调节。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果只考虑当前经济的发展而过度地开发矿产资源,忽视环境保护,会使三者之间的矛盾激化,最后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和经济停滞的严重后果。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正确处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绿色矿业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和高新技术支撑下,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获得经济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在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实施绿色矿业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寿嘉华(2000)在“走绿色矿业之路”一文中指出:

(1)通过开发前的区域环境容量或承载力评价及矿业开发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标准,开展环境区划,制定绿色矿业规划;

(2)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艺流程,实现采、选、冶过程的小扰动、无毒害和少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

(3)通过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实现开发前后环境扰动的最小化和生态再造的最优化。

绿色矿业的核心是绿色开采,绿色开采包括了两个主要方面:①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最大程度减轻矿山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现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例,阐述实现绿色开采的重要性和艰难性,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5.3.2.1 确定合理的回采率

我国探明可采煤炭资源储量按国际对比口径计算,2001年为1145×108t,占世界总量的11.6%,居美国(2499.94×108t)和俄罗斯(1570.0×108t)之后列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煤炭资源仅89.71t,为世界人均数值(9944.53/61.3010)160.59t的55.86%(《中国矿业年鉴》,2004)。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探明的资源量主要分布于北方,内蒙古、河北、山西、黑龙江、陕西、新疆6 省区拥有探明储量7903.01×108t,占全国探明资源总量的77.55%。至2002年底,我国共有煤炭企业2804家,从业人员408.61万人,年产原煤11.84×108t。与2001年相比,煤炭企业减少2953家,原煤产量增加1.33×108t,工业总产值增加293.01亿元,销售收入增加336.14亿元。山西、山东、内蒙古、河南、陕西、安徽、河北、黑龙江和辽宁等9个省区原煤产量合计占总产量的72.02%。综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地理分布不均,东部和南方是消耗煤炭的大户,但煤炭资源和产量较少。

我国煤炭业的另一特征是可采储量占探明储量比重不大。按世界能源委员会定义的可采储量只有1145×108t,约占已探明储量的11.45%,已探明储量与可采储量的比为8.73:1,即每增加约9×108t的探明储量,才能增加1×108t的可采储量。因此,煤矿回采率是我国煤炭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关系到这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提出了2005年不同井型煤矿回采率建议指标:大型矿、中型矿和小型矿相应为55%、45%和35%。实际上我国大、中型矿的回采率是40%~50%,集体、个体小矿只有10%~15%。国际上煤炭的总回采率为70%~80%,我国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集体、个体小矿回采率只有15%,与政府部门的建议指标35%也有很大差距。显然,小矿存在着回采率低、采掘方式不合理、不珍惜煤炭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现象,资源损失浪费严重,在空间上没有实现合理开采,在时间上无形损害了后代人对资源的需求。就国情而言,小矿的存在有利于边角煤炭资源的利用,缓解煤炭资源供需矛盾,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2002年年产原煤3×104t以下的小煤矿的产量与大、中型矿山产量基本持平(表5-1)。

表5-1 2002年煤炭企业规模、产量及产值

我国大、中型煤矿的回采率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小矿的实际回采率与政府部门推荐的指标值差距亦很大,因此,在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方面大、中、小型煤矿均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普遍存在的事实是:煤炭企业提高回采率潜力的动力明显不足,其根源在于,没有引入商品市场经济的法则。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绝大多数矿山企业系无偿或低价占有国家煤炭资源,采用相对落后的开采技术和设备能降低采煤成本,而这必然导致回采率低,但市场上无论大矿、小矿,煤炭售价都相同,为追求最大利润,企业就缺乏改进开采技术及设备、提高回采率的原动力。

为分析方便,设定以下符号所代表的含义:T为矿井服务年限(a),Z为矿井可采储量(104t),K为矿井回采率(%),A为矿井年产量(万元);S为吨煤利润(元),R为吨煤销售价(元),W为吨煤综合成本(元),Q为吨煤开采成本(元),P为吨煤资源成本(元),B为矿井资源总费用(元)。

矿井服务年限T、吨煤利润S和吨煤综合成本W的计算如下(↓表示下降,↑表示增加):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由式(5-1)可知,在矿井可采储量Z和矿井年产量A一定的情况下,回采率K下降,必然缩短矿井服务年限T,而T的缩短使矿井固定资产折旧及井巷工程等投资费用在吨煤成本中摊值增大,即开采成本Q稍有上升。由式(5-2)可见,在吨煤销售价R不变的情况下,这将引起吨煤利润下降。显然,回采率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采用了导致较大煤层厚度损失和面积损失的开采技术和设备,这又能降低开采费用Q,开采费用降低引起吨煤综合成本W下降,当开采成本降低幅度大于式(5-1)所示开采成本增大幅度时,在市场售价R不变的情况下,矿井利润S增大(图5-2中Q=f(K)曲线所示)。由式(5-3)可知,矿井资源总费用B一定时,吨煤资源费P是随回采率K增大而减小的。式(5-2)表明,吨煤资源费P减少即可使吨煤成本W下降,如图5-2中P=f(K)曲线所示。

图5-2 吨煤成本与回采率的关系

吨煤成本曲线即 Q=f(K)和P=f(K)的合成曲线W=Q+P也是回采率K的函数,有一个最低点,即吨煤成本最小的点。本例中该点对应的回采率为60%,当考虑了开采成本和资源成本时,即该矿井回采率为60%时,能获得最大利润。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在给定某煤矿规定的回采率时,也要考虑井型和煤层地质条件,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之下,就能确定Q=f(K)和P=f(K)的两条曲线形态,由这两条曲线也就可以确定其合成曲线。合成曲线的最低点所对应的回采率K即为获得最大利润的点(吨煤成本最小)。这应该是国家和企业共同追求的有利于体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价值的回采率,只有达到这一回采率才有利于企业获得较大利润。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煤矿的回采率平均只有35%,一些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5%。其他资源在开采和使用中的浪费现象也触目惊心。资源开采和使用价格低廉是其“罪魁祸首”。

我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国家实际上并不直接占有资源,一方面是国有企业代表国家占有资源,通过向国家缴纳税收和利润的方式体现矿产所有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占有资源,地方政府通过允许集体或者其他性质的小企业采矿的形式,收取税收和管理费来获得利益。

赋税水平方面,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费率为1.18%,而国外与我国矿产资源性质基本相似的费率一般为2%到8%(我国煤炭行业资源税额为0.3~0.5元/t)。廉价的资源除了导致滥挖严重、开采使用浪费、破坏环境恶果外,还直接导致了国家利益受损。显然,重新制定煤炭资源费标准,有助于煤矿回采率的提高,有助于减轻煤矿开采活动中滥挖严重、开采使用浪费和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从而促进煤炭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5.3.2.2 地质环境保护投入的最佳经济方法

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直接排放会造成地表水污染,煤矸石长久堆存会占压土地资源,矸石自燃及大风扬尘、大气降雨淋溶等会污染矿区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目前,国内外都是用支付补偿费的形式来平衡矿山开采对环境的损害。在俄罗斯,达标排污量的补偿费摊入吨煤成本,而超标排污量的补偿则直接影响纯煤利润。法国学者提出,环保投入应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用图5-3来说明排污损失费及防治排污费与损失程度间的关系,排放某污染物的损失费以D表示,防治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和设备费以P表示,这两种值都是该污染程度N的函数。损失费D与污染程度N的关系曲线D(N)和防治费P与污染程度N的关系曲线P(N)是典型的曲线函数,这两个函数曲线增长和减小的方向相反。显然,当污染程度最大时,P(N)=0,即未采取措施时,环境污染程度最大,相当于横坐标所示污染程度100%,最大防治污染费应该是实际污染程度为零时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P(N)值将等于最大损失值D(N)(无预防污染措施时)。因而,函数P(N)和D(N)图示曲线,实际上从纵坐标轴上同一水平开始,即防治污染费和污染损失费均从“零”处开始。以此为假设,可进行直观合理的分析,这两条曲线P(N)和D(N)相对于过交点K,与平行于纵坐标轴的直线对称,该直线与横坐标轴交点N0所示的污染程度,在数学上看最为有利,也就是说达到这一污染所用的防污染费P(N)和污染带来的损失费D(N)之和P(N)+D(N)值为最小。这一直观的关系是合理解决这类环保经济问题的基础。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能使防治污染费和污染带来的损失费之和最小,这对企业是有吸引力的。

图5-3 合理防治费用及污染程度关系图

煤炭开采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决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加工技术工艺。工艺合理,能够保护资源,提高煤矸石、废水、热能循环利用程度,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而避免或减少煤矿开采加工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有效地减小开采对矿山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要在采煤主要技术工艺、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建立相互关联的生态技术系统,如采用不排矸、少排矸采煤工艺或煤矸石直接充填塌陷区,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工艺。通过组建煤业热电集团公司,电厂利用煤矸石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矿利用井口电站粉煤灰浆充填井下采空区、塌陷区,减少废渣堆放压占土地、节省塌陷区复垦工程费等。

喜悦的音响
朴实的大门
2025-07-28 07:18:49
煤炭产业实现低碳化发展,应当树立全过程着眼、全方位实施的理念,从煤炭开采源头、转化过程直至终端利用的各个环节入手,每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低碳化”,即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最少、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最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果最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

眼睛大的钻石
顺利的小鸭子
2025-07-28 07:18:49

有“乌金”之称的煤炭,是我国能源构成的绝对主力。2017年,煤炭消费量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0%以上。然而,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日益向往,煤炭这个能源领域的“老革命”,却不得不面临环保这个新难题。一方面,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不会改变;另一方面,环保压力让煤炭处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排煤、禁煤、限煤”的呼声不绝于耳,让我国煤炭产业艰难前行。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煤炭企业的领跑者,神东煤炭集团在壮大规模、巩固安全、提升科技水平的同时,把绿色和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渐探索出一条“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生态治理”的发展之路。源自神东的绿色能源,捍卫着京津冀的碧蓝天空,驱动起“长征”火箭的庞大身躯,让一座座超低排放机组有了源源不绝的清洁动力。环保、清洁,这既是惊艳世界的神东品牌,更是对煤炭产业发展前行的绿色引领。

清洁利用:“黑”与“绿”的结合,让“光与热”和“净与美”不再矛盾

煤炭的价值,是奉献光与热,点亮万家灯火,驱动马达轰鸣。如何在发挥煤炭价值的过程中,避免因排放带来的污染,这曾是世界性的难题。对此,神东人又如何破解?那就是通过开采、洗选过程中对煤质的严格管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神东“三低一高”的特质,让煤炭的清洁利用和绿色转化成为现实。

2018年6月的一天,在神东集团补连塔煤矿22310综采工作面,矿综采一队队长石强正带领员工们在采煤机旁忙碌。不管手头的活再忙,只要发现金属丝、铁块、矸石、塑料等杂物,每一个人都会默默地捡起并放在悬挂在顺槽皮带上的杂物袋里。这样的杂物袋每隔20米就有一个,往往一个班就会放满,交接班期间由上一班集中处理。若是发现了漏掉的杂物,那就得接受每件500-1000元的罚款。由于低灰、低硫的特点,这个工作面采出的原煤被作为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的专用原料。棱角分明的煤块,经过输煤皮带和栈道一路运至神东洗选中心煤制油选煤厂,又经过末煤重介旋流器洗选加工工艺,转化为灰分不超过5%的末煤,最终在鄂尔多斯煤制油公司煤直接液化工艺中转化为优质油品。由神东环保煤转化成的军民用柴油、车用汽油、军民用航空煤油等油品,不仅具有低硫、低氮等特点,燃烧后的废气所含污染物极少,可有效减少PM2.5的污染,是优质的清洁燃料。

神东煤的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硫、低磷、低灰、中高发热量,是优质动力、化工和冶金用煤。对神东人来说,煤质是效益的源泉,更是品牌的保证。对煤质的检查,已成为神东一项常态化管理。通过在线监测、自动取样检验等措施,神东实现了对煤质的全流程控制,确保产品的优质、清洁。同时,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神东围绕燃料煤、原料煤、煤基材料三个方向,加大清洁煤炭产品研发力度,扩大煤炭洗选、配煤、精加工和分质分级利用,形成了神洁、神优系列等20种不同规格产品的环保煤,拓宽清洁高效利用渠道,让神东煤成为造福万民和各行各业的“环保救星”。

清洁发电,净化蓝天。 “三低一高”的神东环保煤,与一座座能源集团超低排放机组相结合,烟尘排放低于5毫克/立方,达到并超过了天然气的排放水平,在点亮万家灯火的同时,又把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共同构筑起煤炭清洁利用的典范。

“用煤和用气一样干净”,这是神东人的保证,也是神东人的担当,更是神东人对煤炭产业最大的贡献和引领。

说起煤矿,高耸的煤堆和矸石山,飞扬的煤尘、流淌的黑水,还有塌陷的地表,人们的脑海中不由会闪过这样的景观。而在中国神东,由于坚持不懈的绿色开采和环境保护,不堪的景象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一幅“产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矸石不外排,天蓝荒漠绿,煤海碧水流”的美丽画卷。

煤炭,是大地母亲对全体人类的惠赠。然而,在煤炭开采、洗选、运输等过程中,又实时产生着对生态和环境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煤炭采空区、地表破坏、粉尘污染,以及对地下水的影响。治理,从源头开始。针对煤田蕴藏实际,神东通过不懈地创新与努力,先后突破了5米以上6.3米、7.0米、8.0米、8.8米大采高加长综采工作面,以及采用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切顶留巷无煤柱等世界级的尖端开采技术,实现了安全开采、高效开采和绿色开采。以上湾煤矿为例,由于建成了世界首个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经测算开采回采率可提高约8个百分点,煤炭产品含矸率降低5至8个百分点,比综放开采能多出煤约150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治理,在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开采中产生的吨矸石,神东通过自主创新的“分层开拓、无盘区划分、全煤巷布置、立交巷道平交化”采掘布置技术,最大程度减少矸石产出量,并充分利用井下废巷和贮矸硐室充填矸石进行煤矸置换,实现井下矸石不升井;对排出地面的洗选矸石,主要用于发电、制砖、填沟造田, 做到了“采煤不见矸”。 从矿井下到地面,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洗选、装车,全部通过胶带输煤栈桥和原煤仓、产品仓、装车塔实现封闭运行,全程不落地。而铁路外运、销售煤炭,则采用自主研发的封尘固化剂喷洒固化煤列表层,降低铁路沿线的煤尘污染,实现了“采煤不见煤”。

“废水、废气、固废”,对煤矿开采影响环境的“三废”,神东人向来是不吝投入、重拳治理。多年来,神东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18亿元,全面建设了清洁生产、“三废”治理、综合利用设施。所有矿井井下煤尘治理采用集控措施,对工作面及巷道实施喷雾与水幕喷洒措施,有效控制煤尘污染;对于地面集中采暖供热小区,采取热电联供模式减少烟尘产生,分散矿井所有锅炉统一安装了除尘脱硫设施,烟尘排放全面达标;应用煤炭开采地下水保护关键技术,在采空区建成35座地下水库(库容总量3200万立方,相当于2个西湖的水体量),地面建成38座废水处理厂和3座深度水处理厂,实现地下分布式水库、选煤车间、锅炉房构成废水闭路循环系统,和生产复用、生活日用、生态灌溉实现水的多种利用,在一个缺水地区建成了超10万人生活、年超千亿元产值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煤矿开采,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是神东人坚定地承诺,也是他们多年来夙兴夜寐、为之奋斗的目标。今日,这美丽的矿区告诉我们,神东人言出必践,一诺千金。

生态治理:当荒漠矿区成为绿色煤都,神东人圆了30年的梦想和追求。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这是神东人用双手创造的传奇

神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干旱少雨,原生植被种类单调,平均植被覆盖率仅3-11%,风蚀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70% ,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上世纪90年代,为了给自己和儿女们创造一个美丽的家园,神东的创业者以不畏艰苦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点一点地染绿了矿区。随着时光的推移,荒凉的地貌早已成为老员工们心中的回忆。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矿区,则成为全体神东人秉承的理念。

面对资源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神东摒弃了先开发后治理的传统做法,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构建起持续稳定、科学有效的的生态系统。针对矿区外围流动沙地,优化草本为主、草灌结合的林分结构,营造了267平方千米生态防护林,建成了“外围防护圈”; 针对矿井周边裸露高大山地,优化水土保持整地技术,建设了“两山一湾”周边常绿林与“两纵一网”公路绿化 30平方千米,形成了常绿景观,构建起“周边常绿圈”; 针对生产生活环境,建设了森林化厂区、园林化小区 12 平方千米,绿地率达 4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了 80% 以上,打造出“中心美化圈”,成为采矿业水土保持治理的示范性模式。

通过科技创新路上的高歌猛进,神东人从无到有建立起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应用封堵种草、水保整地、锚固植树等技术措施,解决了裂缝、错台、滑坡等地质环境问题;采用水土保持与风沙治理措施,年减少入河泥沙约 566 万吨;采取覆土、植物与微生物综合复垦技术,提高了排矸场和沉陷区土地质量。为培育生态经济产业链条,神东大力发展沙棘等经济林产业,创新了“茶园式”种植模式,已栽植大果沙棘 25 平方公里 255万株,到盛果期预计可实现产值近亿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深度落实了精准扶贫政策,建立当地群众参与经济林营造和管护的机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收入。

神东,我国第一个两亿吨级新型煤炭基地。它不仅书写了中国煤炭工业的神话,更是创造了绿色开采的奇迹。几代神东人对环保梦想的一路追逐,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的神东精神,让环保与绿色成为惊艳世界的神东品牌。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中国神东这片梦幻之地,这不仅是追求,更是现实。

勤奋的衬衫
糊涂的嚓茶
2025-07-28 07:18:49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煤矿地下开采为重点,通过对采矿方法、准备方式、开拓方式、矿井开采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学习和实训,使本专业学生能够成为从事煤矿地下开采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能够在大、中型煤矿企业从事现代化煤矿企业基层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煤矿地质、电工基础、机械零件设计与基础、井巷工程、采矿CAD、矿山电工、矿井通风、煤矿安全技术、综采生产工艺(含开采方法)、矿山企业管理等.

发嗲的跳跳糖
美好的夕阳
2025-07-28 07:18:49
(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由于露天开采剥离排土,井工开采地表 沉陷、裂缝,都将破坏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影响土地耕作和植被生长,改变地貌并引发景 观生态的变化。开采沉陷造成中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或盐渍化,使西部矿区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采煤塌陷还会引起山地、丘陵发生山体滑落或泥石流,并危及 地面建筑物、水体及交通线路安全。据调查,中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累计达106万 公顷,破坏草地面积为26.3万ha,全国累计占用土地约586万ha,破坏土地约157万ha ,且每年仍以4万ha的速度递增,而矿区土地复垦率仅为10%。另据测算,中国每采万吨煤 ,平均塌陷土地0.2ha;在村庄稠密的平原矿区,每采出1000万t煤需迁移约2000人。(2)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低的国家,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从含煤地区分布看,富煤地区往往也是贫水地区。据调查,全国96个国有重点矿区中,缺水矿区占71%,其中严重缺水矿区占40%。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供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 被排出,这些矿井水被净化利用的不足20%,对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据统计,中国煤矿每年产生的各种废污水约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2000年,全国煤矿的废污水排放量 达到27.5亿t,其中,矿井水23亿t,工业废水3.5亿t,洗煤废水5000万t,其它废水450 0万t。(3)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废气主要指矿井瓦斯和地 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气体。矿井瓦斯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 为CO2的21倍。据统计中国每年从矿井开采中排放甲烷70~90亿m?3,约占世界甲烷总 排放量的30%,除5%左右的集中回收利用外,其余全部排放到大气中。矿区地面矸石山自燃 施放出大量含SO2、CO2 、CO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并直接损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煤矸石产出量很大,其排放量约占煤矿原煤产量的15%~20%。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有煤矿现有矸石山1500余座,历年堆积量达30亿t,占地5000ha。另据1994年的矿山环境调查, 淮河以北半干旱地区的1072座矸石山中,有464座发生过自燃,自燃率达43.3%。(4)为满足社会对洁净煤的需求,中国原煤入洗比例连年提高。1999年原煤入洗量3.17亿 t,入洗比例30%,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入洗比例达到48%。原煤被入洗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 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据调查,因洗煤全国每年排出洗矸4500万t,洗煤废水 4000万t,煤泥200万m3。(5)在中国,由于煤炭生产与消费之间巨大的空间差异,导致“北煤南运,西煤东输”的 长距离运煤格局。运输中产生的煤尘飞扬,既损失大量的煤炭,又污染沿线周围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1999年全国铁路运煤量为64917万t,平均运距为550km;经公路运输或中转到 铁路的煤炭量达6亿t,平均运距为80km。若以0.5%的扬尘损失计算,因运输向大气中排放的 煤尘达600多万t,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亿元人民币。(6)中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形成以酸雨、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要危害 的煤烟型大气污染,也是中国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第二的主要原因。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 ,全国废气中SO2排放总量1995万t,其中工业来源的排放量1612万t,生活来源的排放量3 83万t;烟尘排放总量1165万t,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953万t,生活烟尘排放量212万t; 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优美的酒窝
粗犷的纸鹤
2025-07-28 07: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