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清华大学排名第一。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动力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和动力机械的设计、开发、制造、实验研究以及安装、运行、管理、技术服务、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动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社会责任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创新意识强烈、国际视野开阔、引领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一级学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其考研学校排名为: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该专业是否有考研的必要性呢,如果你读研毕业还想去电厂,工作环境和本科差不多,而且现在研究生进电厂也得倒班,不如本科毕业直接工作。考研的优势就是你可以多一种选择,可以坚持本专业,也可以跨专业学你真正感兴趣的专业。能动研究生就业面还是很广的,几个大方向,电厂、钢厂、车企、设计院、热力公司、空调公司、能源审计,可以选择的也很多,师兄师姐有进华为的,有进微软和软银的,还有航天院,就业主要看个人能力、研究课题以及导师关系,但是学校水平往往是敲门砖,考研择校建议考虑城市和专业,学校带给你的是一个平台。
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地区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3 清华大学 A+
2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4 10335 浙江大学 A
5 10056 天津大学 A-
6 10079 华北电力大学 A-
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8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9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10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1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12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3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14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B+
15 10286 东南大学 B+
16 10299 江苏大学 B+
17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18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B
2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B
22 10422 山东大学 B
23 10611 重庆大学 B
24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25 90038 海军工程大学 B
26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7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28 10145 东北大学 B-
29 10183 吉林大学 B-
30 10188 东北电力大学 B-
31 10486 武汉大学 B-
32 10533 中南大学 B-
33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34 10256 上海电力大学 C+
35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36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C+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C+
38 10459 郑州大学 C+
39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C+
4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C+
41 10610 四川大学 C+
42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C+
43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C
44 10080 河北工业大学 C
45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46 1014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C
47 10220 东北石油大学 C
48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49 10536 长沙理工大学 C
50 10623 西华大学 C
51 10069 天津商业大学 C-
52 1007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
5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54 10148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C-
55 10149 沈阳化工大学 C-
56 10294 河海大学 C-
57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58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59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介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该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燃烧学 等
1清华大学
2北京工业大学
3北京建筑大学
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5天津商业大学
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7河北工业大学
8河北科技大学
9河北农业大学
10中北大学
11内蒙古科技大学
1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13东北大学
1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5沈阳化工大学
16大连海洋大学
17东北电力大学
18吉林化工学院
19哈尔滨理工大学
20哈尔滨工程大学
21哈尔滨商业大学
22上海理工大学
23上海电力学院
24苏州大学
25南京理工大学
26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27常州大学
28南京林业大学
29盐城工学院
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1安徽工业大学
32南昌大学
33景德镇陶瓷学院
34山东科技大学
35青岛科技大学
36山东建筑大学
37山东理工大学
38鲁东大学
39郑州轻工业学院
40中原工学院
41武汉大学
42武汉科技大学
43湘潭大学
44中南大学
4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46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47中山大学
48广东海洋大学
49四川大学
50重庆交通大学
51贵州大学
52云南农业大学
53西安交通大学
54西安理工大学
55陕西科技大学
5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7兰州理工大学
58河西学院
59新疆大学
60江西科技学院
61新疆工程学院
62青岛大学
63三峡大学
64南京工程学院
65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6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67山东交通学院
68沈阳工程学院
69重庆理工大学
70黑龙江工程学院
7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7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73文华学院
74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75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76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77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78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79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80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81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82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83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84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85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86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87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88北京交通大学
89北方工业大学
90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91天津大学
92河北工程大学
9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94华北理工大学
95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96山西大学
97太原理工大学
98内蒙古工业大学
99沈阳理工大学
100辽宁科技大学
1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102大连海事大学
103吉林大学
104吉林建筑大学
105哈尔滨工业大学
106燕山大学
107东北石油大学
108华东理工大学
109上海海事大学
110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2江苏科技大学
113南京工业大学
114河海大学
115江苏大学
116中国计量学院
117合肥工业大学
118集美大学
119华东交通大学
120山东大学
1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22青岛理工大学
123齐鲁工业大学
124德州学院
125郑州大学
126河南科技大学
127河南农业大学
128华中科技大学
129武汉理工大学
130湖南大学
131长沙理工大学
132邵阳学院
133南华大学
134华南理工大学
135广西大学
136西南交通大学
137西华大学
138昆明理工大学
139西藏大学
140西北工业大学
141西安石油大学
142长安大学
143陕西理工学院
144兰州交通大学
145青海民族大学
146天津城建大学
147安徽建筑大学
148昌吉学院
149烟台大学
150扬州大学
151南昌工程学院
152榆林学院
153长春工程学院
154重庆科技学院
155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156河南城建学院
157东莞理工学院
158广东工业大学
159宁夏理工学院
160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161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162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163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164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165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166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167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168银川能源学院
169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170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171青岛工学院
172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173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