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进口可再生能源多少钱一吨

动人的板凳
细心的乌冬面
2023-01-01 04:31:50

光伏碳排放交易多少钱一吨?

最佳答案
健康的唇膏
乐观的流沙
2025-07-28 04:33:56

目前,我国每年的碳交易均价为每吨49元。据联合国环境组织称,碳排放的社会成本约为每吨41美元,国际碳交易价格为47美元以上。

显然,我国碳排放交易价格过低,无法真正反映可再生能源电力对二氧化碳减排的价值,如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

当然,随着碳指标成为强需求,我国的碳交易价格自然会上升,最近的交易显示,我国碳交易价格一度达到87元每吨。

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会随着碳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成熟成为最大受益者,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氢被广泛使用之前,是能源领域最大的碳减排、碳中立主力。

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手中的碳减排指标,将成为高能企业的香饽饽。1亿度的绿电可以减少近8万吨二氧化碳,这个收益非常可观。

碳指标交易不仅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投资回收周期大大缩短了,同时也提高了风力光电和生物质发电的经济性。

最新回答
无辜的美女
小巧的魔镜
2025-07-28 04:33:56

根据2020年1月23日汇率:售价不能超过300~400元/吨,纯木屑的颗粒燃料950左右一吨。价格高过煤,最贵的可以超过1000元/吨。

生物质燃料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

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10毫米,长度为其直径的4~5倍,破碎率小于1.5%~2.0%,干基含水量小于15%,灰分含量小于2%,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若使用添加剂,则应为农林产物,并且应标明使用的种类和数量。

扩展资料:

基本特性:

根据瑞典的以及欧盟的生物质颗粒分类标准,若以其中间分类值为例,则可以将生物质颗粒大致上描述为以下特性: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10毫米,长度为其直径的4~5倍,破碎率小于1.5%~2.0%,干基含水量小于15%。

灰分含量小于2%,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若使用添加剂,则应为农林产物,并且应标明使用的种类和数量。欧盟标准对生物质颗粒的热值没有提出具体的数值,但要求销售商应予以标注。瑞典标准要求生物质颗粒的热值一般应在16.9 兆焦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质颗粒燃料

冷静的电脑
认真的月亮
2025-07-28 04:33:56
多晶硅很危险,看看这个

先来看下6月27日河南当天的行业新闻:林州中升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点火,欧美亚光伏100兆瓦单晶硅及切片生产线剪彩,新能光伏40兆瓦薄膜电池投产。“已经不是单个单个多晶硅或薄膜生产线在启动了,一条条的产业链在上,从硅料到切片到电池片再到组件。”(引自新华社某篇稿件)河南省发改委预计,到2010年洛阳高新区将形成9000吨多晶硅、1000兆瓦硅片、15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1000兆瓦电池组件产能。

颇有些意思,三四个月前光伏业还是咸鱼一条,国内近八成企业倒闭,所有公司都限产或停产,裁员大刀凶猛,龙头尚德裁了4000多人,昱辉阳光裁了2000多,产品堆在还有油漆味的仓库没人要,老板见了银行的人绕道走。行业观察家史博士表示,金融海啸和西班牙市场的坍塌是光伏产业一片狼藉的主因。中国光伏制造曾完全依托于国际市场,2008年2000兆瓦的组件年产能,只在国内安装了40兆瓦,维持了2007年98%的出口局面。“金融海啸后,欧美政府补贴急剧缩水,像西班牙,2009年补助安装量从2008年约占世界一半的2500兆瓦猛降到400兆瓦。派对结束了,少胳膊的少胳膊,缺腿的缺腿。”

但受益于“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工程”的先后出台,内需启动,投资者和投机者们觉得机会又来了。

记者我们看不清各地宣布的诸多光能投产计划里的百转千回:哪些是假消息,放给公司上下游合作伙伴看的;哪些是配合地方政府的演出,哪些是债权人压力下的烟雾弹;又有哪些是扎实的投资行为。笔者只知道,截至上半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多晶硅产能已超过14万吨/年,而2010年世界预计需求不到8万吨。内需也许能消化库存和已有生产线,却覆盖不到各省市今年下半年的大量新增产能。

更何况,品牌制造企业和电站投资商已通过战略协议锁定合作,像尚德电力将在未来三年内,与中国华电一起在西部、长三角联合开发总量500兆瓦的项目值得指出,国内光伏电站现在的发电总量不会超过100兆瓦。华电新能源负责投资、建设、营运,尚德负责电池组件、系统设计和技术服务。赛维和英利也在走相同的路径。这么说吧,假设海外市场继续稳定,而内需项目又被品牌企业锁定,那么新投产项目的前景并不容乐观。

产能疾进的不止是光伏。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施鹏飞向我们介绍,原《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到202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很可能将会调整到1.5亿千瓦。受此信息刺激,前几年不足十家的风机制造商已飙升至百余家。设备制造领军企业金风科技的武钢董事长公开下的判断是,“行业整体过热。”

数字支持他的论断:中国2008年的风电新增装机是630万千瓦,较之前年翻了一番。2009年估计会在900万左右,“但到年底总装厂商的生产能力很有可能超过1000万千瓦。”什么概念呢?金风、华锐、东汽三强的年产能都在200万千瓦以上,差不多锁定了600万千瓦的市场需求,剩余80多家总装企业,将不得不为剩余的300万千瓦市场份额刺刀见红。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的蒲实则笑称,“三强日子也不好过的。”前两年是抱着现金排队买配件,现在是与其他总装厂家面对面竞争,利润率直线下降。被问及如何看待行业产能日渐过剩时,他表示配件厂商过剩更严重,“我们做组装的只要慢下来就可以了,但配件会来不及刹车,也就是说下游哪怕很小的波幅,上游会放大得很厉害。”他预言配件厂会大量倒闭,很快。

也有分析人士以为,总装厂并不是真正的下游,投资电站的国企发电集团才是。他们过去几年延续至今的跑马圈地,是设备制造业的强心针。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协会风电委员会的张平主任告诉记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投资狂飙,是与发电企业圈地、圈海的热度成正比的。“和地方政府签个协议,一大片地方就给包下来了。”单以江苏沿海来讲,大丰这一块主要是中电投,东台这边是神华集团下面的国华。这些企业每圈定一个地方,不远就会矗立起设备工厂。

阔达的人生
刻苦的宝贝
2025-07-28 04:33:56
估计不好写,不过可以给你点资料参考一下

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结合,将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贫困人口的能源问题、减少废气排放等做出重大贡献。可再生能源事业得到发展,可以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

电力短缺、煤炭短缺、石油短缺……当前能源短缺正在日益成为制约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发

展能够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认为这是一项涉及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任务。

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

自人类大规模利用矿物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被开发之后,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则造成全球大气、土壤、水源等诸多方面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暴露出世界上许多国家以煤炭等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弊病。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出现危机后,使人们逐步觉醒,矿物能源终有耗尽之时,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产生活持续发展,必须开发新的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利用价值非常可观。据我国专家推算,每利用一吨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原生资源120吨,少产生垃圾废水10吨,增加产值约3000元人民币,产生利润500元。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遏制废弃物泛滥,而且具有比利用原生资源进行生产消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按国际标准测算,一座金矿每吨矿石可提取10多克黄金,而加工废电器每吨可提取50克黄金及其它贵重金属,成本不到金矿的20%,污染仅相当于开矿的几十分之一。

发展可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如果能够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便可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城市人口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美国的实践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传统发电方式劳动密集程度要高。美国全球观察研究所的报告说,10亿千瓦时发电量用煤炭或核燃料需要100到116个工人,而太阳能发电站则提供了248个工作岗位,风电场提供了542个工作岗位。根据国际经验,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安排大量剩余劳动力。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发展中国家对煤炭的过分依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据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来自燃煤,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尘垢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而可再生能源基本上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因而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保护大气环境的迫切需要。另外,目前全球有20亿人无法享受正常的能源供应,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主要依靠直接燃烧秸秆、柴草等提供生活用能,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威胁生态环境,发展可再生能源则有利于改善这些国家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开发与利用方兴未艾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新能源逐步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大力开发替代石油的酒精燃料等新能源。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清洁安全,是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国际上对太阳能的开发十分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抛物面槽太阳能发电站,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相继建立了太阳能发电厂,1992年日本太阳能发电系统和电力公司电网联网,而到2000年已有7万家庭安装了太阳能家庭发电设备。预计到2050年德国消耗的能量半数将来自太阳能。

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界的共识。风能的利用主要是发电,目前风电在全球已发展为年产值超过50亿美元的庞大产业。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一台单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风机与同容量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少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10吨二氧化硫、6吨二氧化氮,没有常规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风能还具有一次投资后的追加成本少的特点,凭借其巨大的商业潜力和环保效益,在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创造了最快增速。风力发电技术成熟,单机容量大,建设周期短,完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从长远看,不论工程投资还是发电成本,都会逐步接近火电成本。风力发电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正积极促进风能事业的发展。

政府支持是发展关键

2004年6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以及民间代表聚集商讨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大计,这是迄今世界范围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召开的最大规模的政府间会议。大会通过的《共同宣言》提出了包含165个具体行动方案的《国际行动计划》,如果能够得到落实,到2015年全球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人口将达到10亿。

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投资成本高的难题,法国政府在科研投入、技术应用和市场化等各个环节做出了巨大支持。据统计,2002年法国科研机构的能源研发总经费为9.4亿美元,其中5000万美元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和地热能技术研发获科研经费最多。多年来,法国政府一直采取投资贷款、减免税收、保证销路、政府定价等措施扶持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应用项目,以解决可再生资源的技术应用初期运营成本高、风险大问题。

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初期成本高,风险大,其低排放与可循环等优势暂时不能体现在价格上,因此与传统能源竞争处于劣势。美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通过财政激励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即通过减税、生产补贴、信托基金、低息贷款和政府的研究、开发项目,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成本和价格,培育、扩大市场。根据美国1978年《能源税收法》,购买太阳能和风能能源设备的房屋主人,所付金额中2000美元的30%和其后8000美元的20%可从当年须交纳的所得税中抵扣;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和潮汐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1992年《能源政策法》规定,企业用于太阳能和地热发电投资永久享受10%抵税优惠。

作为能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国家,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德国政府2000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力运营商有义务以一定价格向用户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根据运营成本的不同对运营商提供金额不等的补助。从2004年开始,德国政府还制定了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迄今已投入研究经费17.4亿欧元。目前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的开发。 (本刊特约记者 黄泽

单薄的海燕
大胆的背包
2025-07-28 04:33:56
第一,生物质能源燃料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的能源产品,而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及其他新能源只适用于发电和供热。

第二,生物质能源燃料是产品上的多样性。能源产品有液态的生物乙醇和柴油,固态的原型和成型燃料,气态的沼气等多种能源产品。既可以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也可以供热和发电。

第三,生物质能源燃料是原料上的多样性。生物质能源燃料可以利用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食品加工业的有机废水废渣、城市垃圾,还可利用低质土地种植各种各样的能源植物。

第四,是生物质能源燃料的“物质性”,可以像石油和煤炭那样生产塑料、纤维等各种材料以及化工原料等物质性的产品,形成庞大的生物化工生产体系。这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不可能做到的。

第五,生物质能源燃料的“可循环性”和“环保性”。生物质能源燃料是在农林和城乡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生物质能源燃料的全部生命物质均能进入地球的生物学循环,连释放的二氧化碳也会重新被植物吸收而参与地球的循环,做到零排放。物质上的永续性、资源上的可循环性是一种现代的先进生产模式。

第六,生物质能源燃料的“带动性”。生物质能源燃料可以拓展农业生产领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制造业、建筑业、汽车等行业发展。在中国等发展生物质能源燃料,还可推进农业工业化和中小城镇发展,缩小工农差别,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第七,生物质能源燃料具有对原油价格的“抑制性”。生物质能源燃料将使“原油”生产国从目前的20个增加到200个,通过自主生产燃料,抑制进口石油价格,并减少进口石油花费,使更多的资金能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危机。

第八,生物质能源燃料是创造就业机会和建立内需市场。巴西的经验表明,在石化行业1个就业岗位,可以在乙醇行业创造152个就业岗位;石化行业产生1个就业岗位的投资是22万美元,[3]燃料行业仅为1.1万美元。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发布的“绿色职业”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创造204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生物质能源燃料120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