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庭的真实身份
湖南省纪委官方网站8月31日发布消息,8月29日,湖南省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免去余明庭的娄底市副市长职务。至此,娄底市共有16名干部在这起违规提拔干部案中受到行政撤职、开除党籍或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
据官方披露的简历显示,1998年12月,余明庭从冷水江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职位调任涟源市委副书记,此后10年间一直在涟源市任职,并先后担任涟源市市长、市委书记。2009年2月,余明庭调任娄底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并兼娄底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摇身一变成了真局长
据湖南省纪委官网消息,原娄底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谭干贤,本是一名从事煤炭买卖的商人,通过假冒身份转干进入公务员队伍,并被违规晋升至副处级干部。被群众举报后,谭干贤已被开除公职。在谭干贤违规转干、提拔过程中负有责任的16名干部先后受到行政撤职、开除党籍或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 煤商当局长大肆敛财
自2010年年初,就不断有网友在各网站论坛发帖对娄底市林业局原森林公安分局局长谭干贤利用虚假身份,造假转干的行为进行举报。
在某知名论坛里一则为《家产千万的森林公安局长》的举报帖子称,谭干贤原本仅仅是一个普通煤商,但因为其通过花钱打通关系、造假档案。5年之内,就从一个老百姓变身成为涟源市煤炭局副局长,在煤炭局期间利用其身份的特殊性大肆敛财,随后更是当上娄底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局长。
网友的举报引起了湖南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5月左右,已升至娄底市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局长的谭干贤被纪委“双规”,接受调查,随后被开除公职。而据娄底市纪委相关人士透露,谭这次“双规”,涉嫌造假买官,非法经营煤矿,行贿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法违纪行为。
全市共有煤炭经营企业199家(包括煤矿家),其中市直23家,新化县16家,冷水江市38家,涟源市51家,双峰县14家,娄星区51家,经开区6家。
娄底市简介
娄底市 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娄底经济开发区、娄底市水府示范片万宝新区,全市东西宽160公里, 南北长102公里。
娄底以汉族为多,有苗、土家、侗、回等少数民族。娄底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娄星区、双峰县、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市政府驻娄星区湘中大道,距长沙112千米。
娄底市地处湘中丘陵西北部和湘西山地东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雪峰山斜亘西北,衡山余脉逶迤东南边境,龙山盘踞南部。新化县大熊山西侧九龙池海拔1622米,为境内最高峰。涟水向东注入湘江,资水向北汇入洞庭湖。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矿产有煤、锑、锰等,冷水江市锡矿山有“世界锑都”之称。
矿产资源
娄底市区域内的地层发育齐全,出露完整,从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展布。地质构造西北向是弧状的褶皱及冲断层等压性结构面,以及与之伴生的张性断裂和扭性断裂;东西向是隆起和凹陷明显,弧状褶皱横跨其上,概言之是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交错存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造成岩浆活动频繁多样,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加上区域变质的作用,加速了成矿物质的贮存和富集。因而,大自然赐予的这块宝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矿种齐全。境内已发现47个矿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5种,占湖南省探明储量矿种的30%,是湖南矿种较齐全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58处,其中大中型矿床36个,以煤炭、建材、有色金属为主。保有储量占中国、全世界第一位的有锑,占湖南省第一位的有煤、白云石、石灰岩和大理石,占湖南省第二位的有石墨等,占第三位的有石膏和黄铁矿,其它如金、铅、锌、锰、钨等矿种的探明储量也在湖南省占有重要地位。钒、硅石等矿种,虽然尚未探明储量,但潜在远景较大,有望成为未来的优势矿种。煤炭:娄底市内煤矿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有无烟煤、贫煤、瘦煤、肥煤、焦煤等,且品质好,发热量一般都在4000─5000大卡。
(1)概况
调查区中心位于涟源市北东,距涟源市20千米,范围东起曾加桥,西止涟源岛石,南起涟源湖泉,北止涟源市田湖,行政隶属涟源市管辖,其调查评价总面积为591平方千米
2010~2013年,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承担“湖南涟源市岛石—渡头塘煤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项目总投资1441万元,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主要目的是寻找煤炭、石膏资源。
(2)成果描述
通过对湖南省涟源市岛石—渡头塘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预测-600米以上煤炭预测资源量远景1.65亿吨,Ⅱ、Ⅲ层石膏-600米水平以上矿石量预测资源量远景13.4亿吨。资源量未经评审。
(3)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
2012年度完成槽探5500立方米,地理底图编绘1∶100000地形底图2幅,1∶25000地形底图和地质图各16幅,地质图电脑成图1∶100000地质图2幅;钻探420米、测井378米。
主要负责煤矿开采的审批和执照发放,煤矿的安全监管等。它也有权因安全等原因勒令某矿停止开采、整顿,也有权吊销采矿许可。
这是私人煤矿业主主要行贿机构。
煤炭局是地方部门,负责煤矿的日常监管
煤炭企业受: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税务局、工会等部门管辖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三)企业领导制度�
1954年在煤矿曾经推行过以作业计划为中心环节的计划管理和一长负责制,但试行不久,一 长负责制就停止实行了。1956年在企业中普遍推行党委领导下的局矿(厂)长负责制。1966年 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省煤炭企业管理普遍受到冲击,各单位先后实行军事管制。
1968年以后各单位相继成立了以军队代表、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三结合“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颁发了《工业三十条》,全省煤炭企业的各级“革命委员 会”相继撤销,重新任命了局、矿、厂长或经理,建立健全了行政指挥系统,党委办事机构 与行政机构分开,并恢复工会与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活动。�
1981年在省属煤炭企业中试行党委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和经济责任制。�
1982年后,全省各煤炭企业的局、矿、厂、处逐步建立了“党委集体领导,厂长行政指挥,职工民主管理”的企业领导体制。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在国营工业企业中试行厂长负责制的通知。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把厂长负责制作为企业的根本制度肯定下来。1987年煤炭工业部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三个条例,全面推广局(矿)长负责制的通知》,自此广东省煤矿企业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推行局、矿长负责制。局、矿长负责制的推行,明确了局、矿长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建立了以局、矿长为首的经营管理系统,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局长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它行政工作实行全面领导,负有全面责任。同时实行了局、矿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离任审计制度。�
实行局、矿长负责制后,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随之建立起来,其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行政领导正职,对本单位的生产行政工作实行全面统一领导,并对其上级行政领导负责;各级行政副职,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实行主要领导,并直接对本级行政领导正职负责。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方面,除局、矿长负全面责任外,均设一名副局、矿长分管煤炭生产技术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在局、矿长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煤炭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上级机关和局、矿长对煤炭生产技术工作的决定和决议,行使其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职能。�
二、机 构�
(一)省煤炭主管机构�
清末,矿业由劝业道督办。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广东宣布独立。是年11月10日,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下设实业部(部长王庞佑),后改为实业司,管理全省矿业。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广东军政府改为广东都督府,保留实业司(司长关景焱木),司内设矿务课。民国3年(1914年)5月23日,广东巡按使公 署成立,设政务厅(厅长郑谦),厅内设实业科管理矿业。民国5年(1916年)7月,广东省长公 署成立,矿业继续由实业科管理,后又改归财政厅矿务科管理。民国10年(1921年)独立设矿 务处。民国14年(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3日首届广东省政府成立,矿业 先由商务厅(厅长宋子文)、后由实业厅(厅长李禄超)第三科掌管,并在省内分区派设矿务专 员办事处。民国17年(1928年)7月,第四届广东省政府设建设厅(厅长马超俊)接手矿业管理 ,厅下设第五科直接掌管,并在全省分四个区设立矿务专员办事处,派出矿务专员,对辖区 内各县矿务实行管理。省建设厅一直维持到民国38年(1949年)10月第十二届省政府止。
民国17年(1928年)7月第四届广东省政府建设厅矿务辖区系统图� 图7-1�=00037007002001001001027
建国后,1949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设立工业厅,综合管理全省工业,该厅下设重工业处,管理全省重工业(含煤炭工业)。1958年4月,组建省重工业厅,厅内设矿产处,管理全省 矿业。同年8月成立广东省燃料工业厅,对全省煤炭和石油工业实行行业管理。1966年5月恢 复省重工业厅。1969年3月成立广东省矿山冶金煤炭工业公司“革命委员会”。1970年1月广 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成立。1971年8月,改为省燃料化学工业局“革命委员会”。1974年8月 ,恢复省煤炭工业管理局。1980年成立广东省煤炭工业厅。1983年6月改组为广东省重工业 厅,翌年8月,成立广东省煤炭工业总公司,至1990年未变。��
1949~1990年省煤炭工业行政管理机构名称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览表 � 表7-1�
1961~1990年广东省煤炭工业主管部门中共组织领导成员名单表 表7-2�
(二)地(市)及重点采煤县煤炭管理机构�
省级煤炭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后,各地(市)县先后建立了煤炭主管部门,形成了全省煤炭工业行业管理网络。�
1�韶关市煤炭工业总公司�
韶关是广东省产煤最多的一个地区。1967年成立的韶关地区工业工作站,负有全地区工交企业的管理职能。1971年11月24日,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工业工作站,成立韶关地区燃化工业局,主管燃料(煤炭)、化学(化工及化肥)生产。1977年9月,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撤销燃化局,设地区煤炭工业局。地区煤炭工业局负责全地区煤炭生产、安全、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管理工作。1983年8月5日地市合并,韶关地区煤炭工业局与原韶关市冶金局煤炭科合并成立韶关市煤炭工业公司。1984年9月27日将韶关市煤炭工业公司改为政企合一的韶关市煤炭工业总公司,该公司除设机关科室外,下设燃料公司、煤炭物资公司、煤气公司,并直接管理市属芙蓉山、腊石坝两个煤矿企业。1988年初分市,区辖阳山县、连县、连南县、连山县、佛冈县划归清远市。�
2�梅州市煤炭工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