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磷分分级
Classification for phosphorus in coal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 562—1996
煤炭工业部1996-04-18批准;1996-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中干燥基磷分分级的级别名称、代号和磷分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炭勘探、生产和加工利用中对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磷分分级。
2 引用标准
GB 216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3 煤中磷分按下表进行分级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源储量报告编制文件及规范解读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质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起草和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文敏。
1.采用新型煤炭化学技术,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减少了煤炭的消耗;2.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控制环境污染源,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耗;3.建立绿色制造和绿色工厂,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企业的能效;4.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5.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企业数据共享,实施产品质量管控;6.实施环境保护计划,采用低碳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7.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精细化管理
中国磷矿分布最主要的地区是湖北省。该省磷矿产地102处,保有储量33.55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2%。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
煤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有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矿物质是煤炭的主要杂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有害成分。
“水分”对煤炭的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以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灰分”是煤碳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是重要的煤质指标。灰分主要来自煤炭中不可燃烧的矿物质。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灰分越高,煤炭燃烧的热效率越低;灰分越多,煤炭燃烧产生的灰渣越多,排放的飞灰也越多。一般,优质煤和洗精煤的灰分含量相对较低。
废磷渣的主要成分如下:外观为黑色固体,主要成份为黄磷矿物残渣,其特性易燃、有毒。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沉积岩,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拓展资料
煤炭的简介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煤炭应用范围
动力煤:发电用煤、建材用煤、蒸汽机车用煤、一般锅炉用煤、生活用煤和冶金动力用煤。
炼焦煤: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