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能源科技 > 正文

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如意的太阳
想人陪的曲奇
2023-01-01 03:18:27

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最佳答案
健忘的冥王星
清脆的万宝路
2025-07-24 05:33:13

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来看,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特点,资源和负荷匹配相对较差,且部分地区就地消纳困难“三北”地区电源结构中调峰电源相对较少,特别是自备电厂供热机组比例较大,在冬季供热期调峰能力进一步受限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电力需求放缓,装机出现了相对过剩辅助服务政策不到位,或落实不力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速度较快,配套电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电能通道输送能力尚待提高。

总体来讲,“十三五”时期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水电,全面协调推进风电的开发,推动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质能,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同时推进海洋能发电示范应用。另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在供热、燃料、供气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供热系统中太阳能热水器80000万平方米,地热能利用160000万平方米燃料产业中生物燃料乙醇年产400万吨,生物柴油年产200万吨供气达到年产80亿立方米。

最新回答
健康的鞋子
阔达的金针菇
2025-07-24 05:33:13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较大,历史上有两个时期出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负增长的情况,即“二五”(1958~1962年)时期和“九五”(1996~2000年)时期,分别为-5.640和-0.016。前者是由于经济发生负增长(-2.02%)而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11.39%;后者是由于能源消费负增长(-0.13%)而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8.27%。

1979~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490,但不同时期波动较大,1981~1985年为0.461,1986~1990年为0.658,1991~1995年为0.488,1996~2000年为-0.016,2001~2004年为1.23。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是靠增加能源消耗取得的,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使能源消费量急剧增加。

从能源资源和生产供应情况看,中国能源消费增长不可能超前和同步于经济增长。在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中,中国能源领域再次面临“以能源翻一番确保经济产值翻两番”的严峻任务,即2001~202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将维持在0.5左右,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及节能工作的大力开展,预计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十五”期间为0.45,2010~2020年为0.4。

“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平均速度达到9.5%,这个速度高出“十五”计划确定的7%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计划保持7.5%左右的增长速度。

依据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进行计算,中国“十一五”期间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将维持在3.375%的水平;如果设定2010~2020年的中国GDP平均增长速度在7%左右,则计算得出的2010~2020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为2.8%。

推测可知,2010年中国能源需求将达到25.47亿吨标准煤,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将达到33.57亿吨标准煤,结合中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及国际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2010、2020年各种类型能源的需求量。

2003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6%,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7%,一次电力占7.0%。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总计所占比重上升到9.6%,其中天然气占2.6%,水电、核电占接近7.0%左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目前仅占很小的比例。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则比较均衡,石油基本上是各国的主要能源,但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一般在30%~40%左右,比例高一些的国家在50%左右,低一些的国家在20%左右;煤炭在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中仅占到10%或20%左右,仅有产煤大国——澳大利亚的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3.4%;相比中国天然气消费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7%而言,其他国家的这一比例要高出很多,俄罗斯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54.4%,相对较少的韩国也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1.4%,可见中国的天然气开发利用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次电力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法国为44%,加拿大为29.3%,其他国家一般在10%左右,相对较少的有澳大利亚占3.2%、意大利占5.5%,中国应该也属于比例较小的国家之一。

未来20年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要保证能源需求,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必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目前中国能源结构优化战略为: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用20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化的局面,使优质能源的比例明显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能源需求总量影响很大。有研究表明,中国天然气的平均利用效率比煤炭高30%,石油利用效率比煤炭高23%;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每下降1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需求总量可降低2000万吨标准煤。

预计到201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61.2%,石油占25.2%,天然气占5.3%,一次电力占8.3%。预计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5.47亿吨标准煤,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消费量分别为15.59亿吨标准煤、6.42亿吨标准煤、1.35亿吨标准煤、2.11亿吨标准煤。

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54%,石油占27%,天然气占9.8%,一次电力占9.2%。预计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3.57亿吨标准煤,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消费量分别为18.13亿吨标准煤、9.06亿吨标准煤、3.29亿吨标准煤、3.09亿吨标准煤。

爱听歌的面包
从容的鞋垫
2025-07-24 05:33:13

中国已经成为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我国清洁能源取得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底,预计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2亿千瓦、1.2亿千瓦、43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4.8亿千瓦左右。

相关简介:

1980年(庚申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贪玩的吐司
忧虑的唇膏
2025-07-24 05:33:13
2003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6%,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7%,一次电力占7.0%。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7.7%,石油占22.7%,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总计所占比重上升到9.6%,其中天然气占2.6%,水电、核电占接近7.0%左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目前仅占很小的比例。

文章来自——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下) 中国能源消费预测

http://search.lrn.cn/search

里面有各种能源消费的比例,但是没有在同一文章里面,可能你要总结一下,很全面的包括各种能源,和新兴能源等

迷人的火车
可靠的牛排
2025-07-24 05:33:13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较丰富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辐射量超过6000MJ/㎡,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1.7万亿tce的能量;风能资源量约为32亿kW,初步估算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10亿kW,按德国、西班牙,丹麦等风电发展迅速的国家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中国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量可能超过30亿kW;海洋能资源技术上可利用的资源量估计约为4亿-5亿kW;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亿tce,探明储量为31.6亿tce;现有生物质能源包括:秸秆、薪柴、有机垃圾和工业有机废物等,资源总量达7亿tce,通过品种改良和扩大种植,生物能的资源量可以在此水平再翻一番。总之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潜力,可以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了24万兆瓦,比2004年增加了50%。2007年至少有60多个国家制订了促进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欧盟已建立了到2020年实现可持续能源占所有能源20%的目标,而中国也确立了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达到15%的目标。2007年,全球并网太阳能发电能力增加了52%,风能发电能力增加了28%。全球大约有5000万个家庭使用安放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获取热水,250万个家庭使用太阳能照明,2500万个家庭利用沼气做饭和照明。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国中长期能源规划,2020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可以依赖常规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将日益突出,届时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数亿吨乃至十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因此,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的将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切实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可再生能源是可以重复生产的,而现在我们市场上占大部分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既然是不可同生的,那就会越用越少,最后用完,除了会价格越来越贵外,能源问题还会引发人类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如阻碍经济发展、战争、环境污染等等诸多问题。为了突破这个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将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战略层面上来,其必要性可想而知。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潮海浪能、水力发电、动植物油及其产生的沼气、水电解氢、氢燃料电池、超长寿命的固体电池等等很多种类。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可再生,可持续,有些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能等大部分还是很环保的能源。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在我们在使用的电源、燃气、煤、电池的用途一样。

火星上的眼神
斯文的大门
2025-07-24 05:33:13

中国已经成为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我国清洁能源取得快速发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底,预计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2亿千瓦、1.2亿千瓦、43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4.8亿千瓦左右。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瓶颈

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瓶颈制约。“三北”地区弃风弃光、西南地区弃水问题进一步加剧,部分地区弃风率超过30%,西北地区弃光问题开始显现。“十三五”期间,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面临更大压力。

四是终端能源消费清洁替代任务艰巨。实施天然气、电力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天然气替代受价格、输气管网等体制机制因素制约,市场出现低水平供应能力富裕现象,开拓市场压力较大;电力替代也面临着成本、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等因素制约。

懦弱的大地
知性的柚子
2025-07-24 05:33:13

根据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3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

截至到2020年底,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增长14.6个百分点。而针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也持续的上升,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较2012年增长9.5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可谓是一片光明。

可再生能源技术日益完善。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可探测的到的能力范围内,地球上的中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存储量是固定的,而且这些化石能源的使用,也会使全球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电能等依靠大自然能力而创造的能源,这些新能源遍布世界各地,比如利用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优势在于清洁,无污染。

最早利用风力的国家是丹麦,在1890年,而真正兴起,是世界各国对能源需要量剧增,不少国家也逐渐的注意到风力发电这种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后来因为石油危机,环境恶化等情况的发生,世界各地环保呼声日益高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风力发电技术更是迅猛发展,到如今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愤怒的音响
含糊的鞋垫
2025-07-24 05:33:13
(1)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

(2)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获得,清洁、环保等

(3)不可再生能源日渐似竭,而需求不断增大,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可以不断再生、持续利用,只有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人类才能摆脱能源危机;通过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能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供电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行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贤惠的白云
踏实的帆布鞋
2025-07-24 05:33:13
5个“世界第一”勾勒中国能源绿色图景

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能源世界中,中国很多项目位居榜首,而这些“世界第一”勾勒出中国能源生产的绿色图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

——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核电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当前,我国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量正在削减,但可再生能源生产健步如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9.4%;原油产量同比下降7.3%;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69%;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9.4%。

1952年开始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被认为是全球能源世界的重要观察者。最新一期年鉴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可再生能源消费量86.1百万吨油当量,同比增长33.4%,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20.5%,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说,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6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1%,超过经合组织的总增量。最近10年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全球占比由2%提升至20.5%。

一名市民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停车场内使用充电桩为其新能源车充电(1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不稳定性。“在可再生能源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驾驭和使用清洁能源的能力也走在世界前列。”甘肃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说。在河西走廊,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集群控制系统示范工程,有效提高了风光电并网运行控制技术水平和消纳能力。这项成果入选2016年中美气候峰会成果展。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地位,还体现在标准制定上。今年2月,天合光能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的光伏领域一项新标准提案已正式发布。

项目负责人、常州天合光能公司高级主管肖桃云说,以前国际光伏产业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欧美,如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未来将逐渐成长为全球光伏行业的创新引领者。

绿色清洁能源,就在你我身边

黑、大、粗,是长期以来能源留给人们的印象。然而,科技进步使得水能、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越来越深入走进我们的生活。

——绿色能源,让我们的城市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统计显示,如今我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来自清洁能源发电。清洁能源在电力装机总比例中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

在东海,海风吹着风机快速旋转。自2010年6月并网发电以来,位于上海浦东的东海大桥风电场已运行7年,累计发电量超过21亿千瓦时。

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浩瀚说,我国海上风资源远比陆上资源丰富。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东海大桥风电场二期工程与相同发电量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7.7万吨。

——绿色能源,帮助中西部将“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财富。随着分布式能源应用推广,在荒漠、农田、牧场、鱼塘……太阳能光伏电站大力推广,荒漠戈壁里的无人区也可以变成能发电的“金山”。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一座座巨大“风车”挥动着臂膀,将风能转变成电能传送上网。内蒙古是我国风能、日照的富集区,得益于绿色能源发展,“蒙电”源源不断外送。

随着应用模式不断创新,清洁能源的“人情味”越来越浓。甘肃通渭县马营镇村民刘军伟没想到,家门口的光伏板每年能给家里带来3000元的收入。当地政府实施的光伏扶贫项目,让贫困群体不仅能够使用清洁能源,还能从中获益。

随着技术进步,清洁能源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越来越高。近5年,全球风电设备和光伏组件的价格分别下降了20%和80%,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和化石能源竞争的能力。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最终靠的是经济性和竞争力。”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和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的规模发展和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成本,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市场竞争力。

不可回避的是,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仍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近年来风电、光伏等电源建设过快,但消纳能力建设开发不足,弃风弃光问题成为新能源发展道路上一大掣肘因素。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说,缓解弃风弃光问题要从根源入手。一方面,提升电力就地消纳率,鼓励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应用模式创新;另一方面,提高跨区域输电能力,将富余电力输向全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表示,正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完善清洁能源优先发电计划,实施重点水电跨省区消纳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水火、风火等替代发电市场化交易,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和在更大范围内的消纳。

体现中国担当 贡献中国智慧

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能源,体现了中国的担当。

中国积极参与、推动并签署了《巴黎协定》,是最早通过立法程序认定《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别方案的国家之一。

中国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光伏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持续投入,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BP能源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增长0.1%,而中国碳排放同比下降了0.7%。

戴思攀说,中国碳排放过去两年已经有所下降,这种趋势将是一种长期的、结构性的变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说,当前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已越过峰值,呈现下降趋势。非化石能源在中国已进入商业化规模发展阶段,单位成本迅速下降。2017上海国际车展上,行人从展出的新能源车旁经过(4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在推进国内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同时,中国积极向外传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很多国家因此受惠。

今年3月,晶科能源中标了阿布扎比的一个太阳能发电项目。阿布扎比水电局局长阿卜杜拉·哈巴比说:“该项目一旦建成,不但会成为世界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且上网电价将成为太阳能行业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之一。”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中国可以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利用体系。例如,中国正在推进的光伏扶贫模式,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的无电力区推广,不仅能增加当地的电力供应,还能够给用户带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