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太阳能光伏 > 正文

2015年全国累积光伏装机多少千瓦

温柔的薯片
难过的日记本
2023-01-01 02:42:50

2015年全国累积光伏装机多少千瓦

最佳答案
听话的仙人掌
虚心的火车
2025-05-17 16:55:29

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95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17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625万千瓦。1-9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90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832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58万千瓦。1-9月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306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30亿千瓦时,弃光率为10%;弃光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地区,其中,甘肃省弃光电量17.6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含兵团)弃光电量10.4亿千瓦时,弃光率20%。

全国各省(区、市)中,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达9个,分别为新疆(含兵团)617万千瓦、甘肃581万千瓦、青海478万千瓦、内蒙古434万千瓦、江苏320万千瓦、宁夏262万千瓦、河北174万千瓦、浙江158万千瓦、山东110万千瓦。1-9月新增装机容量较大的地区为:新疆(含兵团)261万千瓦、内蒙古132万千瓦、浙江85万千瓦、青海66万千瓦、甘肃64万千瓦、江苏63万千瓦、山东50万千瓦、宁夏45万千瓦。

最新回答
时尚的玉米
精明的曲奇
2025-05-17 16:55:29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直流电后通过逆变器再转换为普通的交流电供电器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的总额定功率就是装机容量。装机容量的常用单位有瓦(W),千瓦(KW),兆瓦(MW)和吉瓦(GW),1吉瓦=1000兆瓦=1百万千瓦=10亿瓦,到2015年,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将达到10GW,到2020年,目标至少要到50GW ,现在各个光伏公司发展都挺快的,正泰新能源在16年装机容量就达到了3000MW……..

聪明的豌豆
酷酷的猎豹
2025-05-17 16:55:29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至第四阶段

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年新增装机量波动较大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513万千瓦。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各地光伏发电新增项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出现下降态势,从2017年的5306万千瓦下降至4426万千瓦。2019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下降至3011万千瓦。2019年对需要国家补贴的项目采取竞争配置方式确定市场规模,因政策出台时间较晚,项目建设时间不足半年,很多项目年底前无法并网,再加上补贴拖欠导致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下降等原因,截止2019年底竞价项目实际并网量只有目标规模的三分之一。

2020年,在未建成的2019年竞价项目、特高压项目,加上新增竞价项目、平价项目等拉动下,预计国内新增光伏市场将恢复性增长。“十四五”期间,随着应用市场多样化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隔墙售电”的开展,新增光伏装机将稳步上升,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4820万千瓦。

2020年末累计装机量超2.5亿千瓦

累计装机容量方面,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15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318万千瓦,到2020年已经增长至25300万千瓦。从一定程度上说,我国的光伏发电正在迅速发展起来。

光伏发电量增速维持在15%以上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增长迅速。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仅为91亿千瓦时,到2019年,全国光伏发电量2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08%。截止2020年底,全国光伏发电量为2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

华北、西北与华东地区新增装机量较多

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9399万千瓦,占光伏总装机比重33.8%,与上二季度相比提升1.2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从全国并网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布局看,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华北地区新增装机8027.6万千瓦,占全国的28.9%西北地区新增装机6456.8万千瓦,占全国的23.2%华东地区新增装机5390.6万千瓦,占全国的19.4%华中地区新增装机3716.2万千瓦,占全国的13.4%南方地区新增装机2753.1万千瓦,占全国的9.9%东北地区新增装机1438.4万千瓦,占全国的5.2%。

总体来说,为了响应巴黎协定,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的号召,在此号召下,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凶狠的月饼
烂漫的长颈鹿
2025-05-17 16:55:29
并网风机量增加带动电量提升,利用小时数维持高水平

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 年6 月底,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95.73 万千瓦,较去年同比增加12.72%,其中,风电项目装机容量90.73 万千瓦(陆上风电装机容61.13 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29.6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2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 万千瓦。其陆风主要布局在福建省沿海地区,风资源较为优渥的平潭、福清、临江三地,省外陆风主要布局在黑龙江省等风资源较好地区;海风位于福建莆田平海湾,一、二期总装机容量29.6 万千瓦;光伏电站及生物质热电分别位于新疆哈密及黑龙江。

电量和利用小时数方面,2022 年1-6 月,公司下属各项目累计完成发电量16.10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5%;累计完成上网电量15.66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7%,电量增长系并网风机数量增加带动发电量增加。运营方面,公司延续了福建省项目无弃风限电的情况,2022 年上半年,公司在福建省所属陆上风电场的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1658 小时,同比+200 小时,所属海上风电场的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 2040小时,同比+37 小时(2022 年上半年福建省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为1599 小时),在黑龙江省所属三个风电场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1255 小时(黑龙江省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为1270 小时)同比-39 小时,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1154 小时,整体保持了良好的运营效率。

福建省电力供需与装机结构有望使公司保持高利用小时和高电价水平

根据中电联数据,2022 年1-7 月,福建省发电量为1589 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32%,用电量162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用电增速高于发电增速,电力供需略微偏紧。截至2022 年7 月,福建省6000 千瓦以上风光装机占全装机容量的比重为16.5%,远低于全国平均的30.2%。我们认为在电力供需略微偏紧,新能源装机占比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公司的风电机组有望在中短期内保持0 弃风情况,且参与市场化交易后,电价(不含补贴部分)有望维持标杆电价或略微折价。

股东旗下部分承诺注入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未来装机增量可期

控股股东福建投资集团在2019 年7 月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时承诺,在闽投海电(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三期项目)、闽投电力、闽投抽水蓄能(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宁德闽投(宁德霞浦海上风电场(A、C)区项目)、霞浦闽东(宁德霞浦海上风电场(B 区)项目)等中的任意一家实体稳定投产、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内实现盈利、不存在合规性问题并符合上市条件后一年内,将与上市公司充分协商,启动将相关符合上市条件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程序。目前,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三期30.8 万千瓦项目已于21 年底投产;永泰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于2022 年8 月投产,总规划装机为120 万千瓦;宁德霞浦海上风电场(B 区30 万千瓦)项目已核准、尚未开工;宁德霞浦海上风电场(A、C)区项目尚未核准。此外,公司出资5000 万元设立中闽(福清)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加快推进中闽福清新厝50MW 渔光互补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积极寻找省外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和优质标的并购机会。我们认为平海湾三期海风项目有望于2023 年前注入,永泰抽水蓄能项目有望于2025 年前注入,届时将一步扩大公司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及业务范围。公司作为福建省投集团旗下唯一的能源方面控股上市平台,将承接股东旗下的优质清洁能源资产。

福建海风“十四五”开发规模达1030 万千瓦,公司有望获得优质项目

截至2021 年底,公司在福建省内风电装机容量79.78 万千瓦(陆上风电装机容量50.18 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29.6 万千瓦),占福建省风电装机规模735.02 万千瓦的10.85%,且项目风资源均优良,利用小时高于全省平均,具备较大的市场份额及较强的竞争力。根据《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十四五”期间增加并网海上风电装机410 万千瓦,新增开发省管海域海上风电规模约1030 万千瓦,力争推动深远海风电开工480 万千瓦。我们认为公司作为福建省主要的新能源开发企业之一,有望在“十四五”期间陆续获取省内新增规划资源,维持乃至扩大其在省内的新能源装机占比。

投资建议:优质新能源运营商,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2 至24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2 亿元、11.7 亿元、14.2 亿元,对应PE 14.9x、11.8x、11.4x。

风险提示:来风不及预期,电价下降超预期风险,自然灾害,用电需求不及预期,控股股东承诺注入资产未能注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