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动力工程 > 正文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

发嗲的眼神
友好的季节
2023-01-01 02:18:44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

最佳答案
甜甜的口红
冷傲的耳机
2025-05-16 22:29:12

学院设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教学和科研基地之一。该专业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试验条件。该专业招生规模名列前茅,其就业形势多年来一直十分紧俏,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该专业的毕业生有许多担任汽车企业和大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和中层技术骨干,为我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贡献。

车辆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汽车设计、试验、研究、制造和运用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专业方向有:汽车底盘、电动汽车、专用车辆、汽车电器、汽车车身等。主要课程设置: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测试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车身结构与设计、汽车电子技术、专用汽车构造与设计、电动汽车系统分析与设计、汽车计算机应用、汽车安全性等。还开有十多门专业选修课以及汽车构造拆装实习、电子电器试验、驾驶实习等实践环节。

学生毕业后能在汽车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管理部门从事汽车产品研究开发、试验检测、制造、汽车运用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基础,必要的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素质。该专业的主要方向有:汽车销售工程、汽车运用工程、智能交通工程。

该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汽车运用工程,汽车市场经营,国际贸易,汽车维修工程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国语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该专业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力学、教学设计基础、电子及电工技术基础、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汽车保险与理赔、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电器设备与控制系统、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运筹学、物流工程、交通运输学、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等。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汽车产品设计、汽车生产、汽车销售、汽车保险、汽车运输、物流经营等领域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武汉理工大学既有悠久历史又有特色的专业。1989年在国内率先设立摩托车专业方向。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专业进行了调整,由原内燃机专业扩充专业内容和方向,改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该专业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承担了三项国家“863”项目及其他省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具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试验条件。

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传热与流体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动力机械及工程的技术基础,必要的电子控制及计算机应用知识,一定的管理和经营能力,能够在汽车及交通行业,从事动力机械及工程的设计、制造、研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工程力学、工程图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工程控制基础、发动机原理、发动机制造工艺、发动机测试技术、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CAD技术等。 该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在动力机械及工程领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成为能够为国家建设做出较多贡献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1.发动机性能及其与车辆匹配技术;2.发动机排放控制与电控技术;3.车辆新能源及其动力装置;4.车辆及动力装置测试技术。 该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车辆工程领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

研究方向:1.汽车动力学;2.汽车CAD/CAE;3.汽车测试技术;4.电动汽车;5.车身设计及被动安全性。 在该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工程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熟悉该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在该学科专业范围内能够做出一定的创造性成果。

研究方向:1.汽车运用新技术;2.汽车营销与服务工程;3.汽车安全与智能交通。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工程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熟悉该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在该学科专业范围内能够做出一定的创造性成果。

研究方向:1.汽车运用工程;2.汽车市场营销。 该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该在车辆工程领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

研究方向:1.汽车动力学;2.汽车电子与测控技术;3.汽车新能源与环境技术;4.电动汽车;5.汽车车身设计与被动安全性;6.汽车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 该专业立足汽车产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机械学、自动控制理论、汽车运用等理论基础,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熟悉服务贸易政策和法规,具有创新研究能力,能够适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要求的复合型、研究型高级人才。

研究方向:1.现代汽车产业经营理论;2.汽车运用新技术。

最新回答
笑点低的宝马
奋斗的冰棍
2025-05-16 22:29:12

汽车工程学院源于1957年华中工学院重设的汽车拖拉机专业。1960年院系调整时该专业调整到湖北工学院。1961年9月,湖北省和武汉市将武汉工学院、湖北化工学院、湖北工学院(本科部分)三院合并,成立了新的武汉工学院,在动力系内设立汽车拖拉机专业。1970年又将汽车拖拉机专业分为汽车、拖拉机和内燃机三个专业。1977年分设农机专业、汽车专业、拖拉机专业和内燃机专业。1983年武汉工学院由机械工业部划归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管理,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组成汽车系,农机专业和拖拉机专业分出成立农机系。1984年撤销农机系,保留拖拉机专业,将其并入汽车系,同时将汽车系更名为汽车拖拉机系,并于1987年组建汽车运用工程专业。1994年成立(更名)汽车工程学院。2000年,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和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后,经过学科专业调整,仍保留汽车工程学院建制,于2001年6月17日成立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系源于1961年武汉工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1970年改名为汽车工程专业,1989年设置有专用汽车专业(方向)。1994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汽车工程专业更名为车辆工程专业。1994年汽车教研室与专用汽车教研室合并组建成立汽车工程系。

车用动力工程系源于1961年汽车拖拉机专业的车用内燃机方向,1970年设置内燃机专业,1989年设置摩托车专业方向。1994年内燃机专业与热工流体教研室合并组建内燃机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专业进行调整,原内燃机专业扩充专业内容,改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并将摩托车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车用动力工程系。

汽车运用工程系源于1970年武汉工学院拖拉机专业。1984年,农机系撤销,拖拉机专业并入汽车拖拉机系。1987年在原农机、拖拉机专业基础上,申报设立汽车运用工程专业。1994年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与汽车构造教研室合并,组建汽车运用工程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改为交通运输专业。2003年在国内率先申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研究所是部批研究所。1990年8月7日,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下发中汽技字(1990)386号文批复同意成立“武汉工学院汽车研究所”,1992年12月9日,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根据中汽人字(92)108号批文将汽车研究所挂靠汽车工程学院。

2001年学校成立武汉理工大学电动汽车研究院,由汽车工程学院、湖北电动车辆研究开发中心、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关院系共同组建,挂靠汽车工程学院。

2009年汽车工程学院组织申报了“现代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并获得立项(批文:鄂科技发成[2009]66号)。

2010年申报了“汽车零部件绿色设计制造与试验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并获得立项(批文:鄂科技发成[2010]52号)。

忧虑的月饼
任性的豆芽
2025-05-16 22:29:12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1年招生人数为42人

能源与动力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动力机械和热工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技术等,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和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

内向的手机
自由的身影
2025-05-16 22:29:12
还可以。

该专业培养具有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及能源的利用与转换领域的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利机械)和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的分配去向主要有汽车厂、摩托车厂、内燃机厂、造船厂、设计院、研究所及高校等大型企事业单位。 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课,公共基础课,机械类基础课(如制图、力学、金属材料等),电工电子与计算机类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微机应用、软件基础、CAD等),热工基础课(如传热学、热力学、燃烧学、流体力学、热工仪表与测量等);专业课和选修课有:热交换原理与技术,热工系统优化设计,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热能动力系统与装置、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制冷空调技术、动力机械、锅炉原理、供热工程、热力发电厂、太阳能工程、干燥原理与技术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前景 本专业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热力发动机和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设备的设计、制造、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和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液压技术、液力传动、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内燃机试验、发动机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测试技术等。 所授学位 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从事能源与动力设备的行政管理、内燃机及新型动力设备的开发研制、内燃机排放控制、新能源利用、汽车工业、兵器工业、环保工业、交通运输业、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业等方面的工作。 热能与动力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等。 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的安装、开发、营销等工作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